以谈话节目(也称脱口秀)的头牌主持人奥普拉·温弗利女士为例。……我反复看了她的节目,觉得她成功的秘诀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与观众真诚的感情交流,既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设身处地体会他人的苦乐。在一次关于美国少女被强奸一题讨论时,她竞全盘托出自己十五岁时被摧残的亲身经历。这样坦率和真诚怎能不打动观众的心呢?她曾经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归纳为两个字:“分享”。
王雪纯:
搭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浓缩,而人际关系的一些原则是放之诸人皆准的,比如说善解人意,为人着想,而和搭档的关系还有另一个出发点,就是不仅要和一个人相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起做一件事情。为着这个根本的目的,我们可以推心置腹地沟通、交流、磨合,而最终,观众看我们合作的节目时感到的舒服比我们自己感觉舒服更为重要。如果我们同时也成了屏幕下、节目外的朋友,那当然是一件无比愉快的事情。
沈力:
荣誉不该只属于我个人,因为它饱含着亿万观众朋友对我的鼓励、帮助、关怀和厚爱,也凝聚着许多曾与我共事过的同事们的智慧、辛劳、汗水和奉献。这荣誉应该归功于“整体”。
陈铎:
从事广播电视工作30多年,深知这个工作的权威性与群众性,因此不敢懈怠渎职;深知我身后从采编到播出,有多多少少人在辛劳地配合。我们是出场人,为数不多,而他们默默无闻。却是一支庞大的队伍。
徐曼:
“空中之友”节目凝聚着台播部(对台广播部)全体同志的心血。我背后有一个精明强干的节目制作群。撰稿人呕心沥血,绞尽脑汁写稿,为我提供了好“剧本”。他们在幕后,我在幕前。可以说,徐曼这个名字是“空中之友”的代称。
敬一丹:
在我开始录像前,采访前,总有一大堆繁琐的事务,复杂的技术协调工作,在后期编辑中,还需要良好的技术制作保证——这一切都是我的搭档们在操持着。他们做着这些,尽心尽力,不像在帮别人,而是像在做自己的事。
……他们参与了节目编辑、制作、灯光设计、文稿整理打印等大量工作,他们辛勤的付出使我更珍惜这可贵的合作关系,更切实地体会到一个集体对一个节目的决定作用。
鞠萍:
——我牺牲了一般年轻姑娘对美和时髦的追求,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屏幕上,我一般只穿布鞋、布衫、运动装或其他编导指定的充满童趣的服装。我不烫头——因为曾有小观众来信说我烫了头就不像他们心目中的“鞠萍姐姐”了。
——除了为孩子们的演出之外,我几乎谢绝了一切商业性演出,也谢绝了一些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角色的机会(当演员是我童年时就有的愿望),我怕小观众们无法接受“鞠萍姐姐”在影视中扮演的竟是另外一个人。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曾有不少儿童用品生产厂家高价聘我做广告,有的竞出价几十万元之巨,都被我坚定地谢绝了。我知道推销商品离不开广告,但我更明白“鞠萍姐姐”这一形象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我唯恐破坏了这一形象。
——甚至,我的恋爱和结婚对外界都要尽量保密,我知道小观众们希望我把所有的爱都献给他们,而不愿意有一位“姐夫”来与他们分享,所以我很少与我的丈夫共同出现在公开场合。
【现在请思-该怎样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快快学起来
寻求朋友的技巧
1.寻求相似点
2.从共同的话题谈起
3.巧借地缘关系
4.以共同的情趣为纽带
5.学会角色调节
6.不要首先暴露分歧点
7.异中求同
8.表示出与对方相同的情感
【现在请做·自我测验】
抬起头来,注意四周,向人们微笑,你就已经面向成功了。
你与朋友们的关系融洽吗?你与朋友们的关系是否融洽,在认真回答了下列问题后便可一目了然。
1.朋友们大多数是与你;
a.非常偶然地结交;
b.经反复慎重考虑后才决定与之结交;
c.不知不觉地成为朋友。
2.朋友们的情趣爱好:
a.都与你相同;
b.形形色色,但互不妨碍;
c.与你的爱好水火不容。
3.你和朋友们聚会在一起时:
a.常常天南海北地说个没完没了;
b.总是互相逗趣开心;
c.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显得气氛很沉寂。
4.你与朋友拌嘴后:
a.马上分道扬镳;
b.不久便重归于好;
c.双方都习以为常。
5.你要朋友帮你做些家务琐事时,他们常常是:
a.非常痛快地接受;
b.看上去不十分情愿;
c.推托不了时才接受。
6.朋友们对你的缺点的态度是:
a.讽刺和挖苦;
b.故意大肆赞赏;
c.善意地批评指出。
7.你认为朋友们对你的印象是:
a.老成、圆滑、善辞令;
b.谦虚、诚实;
c.以诚相待。
8.你与朋友们之间:
a.互相猜疑欺骗,面和心不和;
b.逢场做戏;
c.以诚相待。
9.当你和朋友们分别后,你们常常是:
a.几乎无任何联系;
b.保持密切的通信关系;
c.特殊形式的信件来往。
10.对于你将要做出的重大决定:
8.只与个别朋友商量;
b.不愿向他人吐露:
c.常常要听取大家的意见。
11.当你患病住进医院时,你的朋友们:
a.纷纷前去看望:
b.常常在你出院后才得知;
c.仿佛根本不知道。
12.朋友们的亲友对你的态度是:
a.非常热情;
b.很冷淡:
c.不冷不热。
13.你对朋友的才干:
a.非常敬佩;
b.视而不见;
c.嫉妒。
14.朋友们需要你的帮助时:
a.你常常借故走开;
b.尽力而为;
c.看自己当时的心情如何。
15.你认为朋友们对你的意见和建议:
a.应理所当然地接受;
b.觉得幼稚可笑,不屑一顾;
c.常常被采纳。
16.你认为你和朋友们是:
a.君子之交;
b.酒肉朋友;
c.介于二者之间。
17.当你把一些事情托付给朋友之后:
a.很担心:
b.放心:
c.非常后悔。
迷你诊断
以下是测试题的答案:
1.c;2.b;3.c;4.b;5.a;6.c;7.b;8.c;9.b;10.c;11.a;12.a;13.a;14.b;15.c;16.a;17.b。
如果你答对13个以上,说明你和朋友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答对7个以上,则为比较融洽;假如在7个以下,则需提醒自己注意调整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了。
§§§第五节信法
任何长期性关系都靠信任维持,不论这种关系是水平的合作关系,还是垂直的权力关系。失去信任,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也失去了权力的基础,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
因此,失信事大,失利事小。失利是暂时的,失信是长期的。失利,可能增加信任;失信,则从根本上失去利益。所以。大主持人往往主动舍利取信,花钱买信。买到信就“买”到了合作者,“买”到了支持,“买”到了人才
【现在请看·今夜星辰】
“造”星,用“星”,炒“星”,追“星”,“星”光烂灿。“星”光里“有你也有我”。
水均益:二十四小时等你!
香港回归前夕,中英双方的关系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水均益和导演盖晨光决定做一期关于香港回归的《焦点访谈》专题片。
在此之前,他们听到香港记者不断地在询问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的下落。他们意识到这次报道的主要突破口就是这位一头银发的港澳办主任——鲁平。港澳办的这次会议在港澳中心二楼的一间大会议室举行。会场不让任何新闻记者进入。也许是因为当时形势的微妙,鲁平主任在每次会议结束后总是一言不发,以很快的速度消失在会议室旁边的电梯里。
水均益和“盖导”找到了在会议现场的港澳办负责新闻事务的官员,一位名叫陈山林的中年女士接待了他们。他们说明了来意,告诉她他们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的记者,想要采访鲁主任。陈山林听了以后似乎有一点将信将疑,仔细看了他们的采访介绍信,嘴里不住地在问:“你们是中央台的吗?”也许她的疑虑是由于以往中央电视台采访都会事先让她知道,而且在此之前,港澳事务一般都是固定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记者报道,属于分片对口的。《东方时空》如此做法让这位新闻官员感到有点意外。也许就是由于这种疑虑,陈山林看过所有证件之后对水均益和“盖导”说:
“很抱歉,鲁主任很忙,恐怕没有时间接受你们的采访。”
“没关系,我们只需要几分钟,我们可以等,任何时候,只要鲁主任有空,我们随时在这里等。”“盖导”赶紧说。
看到他们这样一副急迫的样子,陈山林做了一点让步:“好吧,我们看看吧。”
多年的新闻经验告诉水均益,“看看吧”就意味着对方做了让步,愿意考虑。下面的事情就是要他们不厌其烦地催,不厌其颇地询问,不厌其烦地表示他们的良好意愿。水均益和“盖导”一边往外走,一边向陈山林表示感谢。这时,“盖导”一脸的真诚,对陈山林说:
“您尽量安排,您尽量安排,我们随时待命,我们二十四小时等您!”
这时是第一天会议的中午。因为随时要待命,不敢轻易地离开,所以他们决定以会议室外面的一块铺着地毯的空地作为基地,坚守待命。中午饭一个一个轮流地去吃,吃完了就席地而坐(那块空地没有一把椅子,空空荡荡)。中午过去了,没有任何消息。下午会议开始了,在一个个代表进入会场后,他们看到了陈山林,她看到他们,略显吃惊,随即冲他们微微地摇摇头,也进了会场。他们只好继续等。“盖导”盘着腿,会在地毯上,他们的摄像师不住地走来走去,水均益便背靠着一根大柱子,脚边放着一个烟灰缸,一支又一支地抽烟。偶尔,谁想起一个笑话,讲上一段,几个人一阵开怀大笑,然后又回到这样沉闷的等待状态。
终于下午的会议结束了,他们又一次看到了陈山林。这一次,她脸上惊讶的表情已经是一目了然了。
“你们一直在这里等着吗?”她问。
“盖导”说:“是,因为我们不知道鲁主任什么时候能有空。所以不敢离开,不过,没事,我们二十四小时都行,随时都行。”
也许是看到了他们坐在地毯上的狼狈样,也许是注意到水均益脚边装满烟蒂的烟灰缸,也许是“盖导”那一句“二十四小时等你”,这回,陈山林有点真的被打动了,她说:
“你们今天别等了,今天肯定不行了。明天上午你们来,我尽最大的努力为你们争取,我保证。”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如法炮制,早早地坐在了二楼会议室外面的地毯上,只不过这次他们聪明了一点,带了几瓶水。会议开始了,陈山林并没有给他们任何指示。十点钟,代表们出来休息喝咖啡的时候,还是没有消息。问陈山林,回答是:再等等。到了快十二点的时候,会议室的门开了一条小缝,只见陈山林侧着身子从门里面闪了出来,直奔他们。
“你们准备一下,鲁主任等会议一结束就马上接受你们的采访。”陈山林对水均益和“盖导”说。
水均益自己现在无法准确地描写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的心情。从“盖导”第一次说“二十四小时等你”到陈山林告诉我们准备采访,没想到真的经历了整整二十四小时!“盖导”有时说话喜欢夸张,恐怕他当时也没有想到他这个“二十四小时”的小小的夸张会真成为现实。陈山林后来成了水均益的“陈大姐”,在那以后的几乎每一次关于香港问题的报道,直到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期间,她总会给他们许多的关照。事后,“陈大姐”告诉水均益,她当初并不想帮助他们安排这次采访,但是当她看到水均益他们那样的执着,还有那副可怜兮兮的样子,动了恻隐之心,才下决心帮助水均益他们。为此,她亲自跑到了鲁平主任的耳边,用她的话说,“很费了一番口舌”。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她认为水均益他们不像以前她接触的许多记者,不仅架子大,而且还懒得要命,只想等着别人为他安排好一切。
那一天,鲁平在会议室外接受了水均益将近十分钟的采访。当水均益问他:英方已经准备要不顾中方的反对实施所谓“政改方案”,中方将如何对待这样的局面?鲁平的回答可以说是电视记者最渴望的那种响亮:“如果英方一意孤行,中方将不得不另起炉灶,自行安排香港的回归。我们中国人说得到,做得到。”这番话是中方最高级别官员当时首次如此明确地表态。
第二天,《焦点时刻》播出了一期题为《香港回归祖国不可改变》的节目。节目播出,立刻引起海内外强烈反响。香港几家电视台当天马上派人来中央电视台购买了他们采访鲁平的录像素材。
很快,《东方时空》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二十四小时等你!
倪萍:“信海”
倪萍成名以后,几乎每天平均能收到观众100多封来信。来信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评论她主持的节目,表扬她,也有提建议、意见的。写这类信的大都是知识分子。第二类是小青年、中学生、小姑娘,一般开门见山地问:倪萍姐姐,我想当演员,你能帮我吗?第三类是求她帮着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告状、申诉、求医、问药,代买东西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第四类就是所谓求爱信。“绝大多数观众来信都是对我很尊重的。面对这么多观众来信,我怎么办?回信实在回不过来,我工作很忙,就是一天回5封信就什么也不要干了。回信需要反复阅读来信,回答问题,斟酌措词。可不是那么轻易写写就行了。就是这样,我也只能回二十分之一。不回信吧,就会伤来信观众的心,让他们失望。我特别理解这些观众。因为我未出名时,也曾给人写过信。我要把这些信看成是送我的礼物,妥善保存着。我不能处理掉,因为这是观众的一颗颗心呀!也许等若干年以后,我不做主持人了,有时间给观众回信了,可是那时观众还能记住我吗?还需要我这迟复的信吗?这样,我心里就有一种负债感,时间越长,负债感就重。”
说到此处,倪萍的眼睛都湿润了。
“新闻的化身”
在西方电视界,有些主持人干过几年后,往往厌倦于紧张近于窒息的工作节奏,最终退出这个职位。而那些长期坚守在主持人位置上的主持人所具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献身于事业的精神。克朗凯特对新闻有着近于狂热的感情,每当重大新闻发生,他能几天几夜坐镇编辑部,同行们觉得他就是“新闻的化身”,他穿的是“铁裤子”。拉瑟认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可以将一个人完全“吞没”,但只要你热爱它,你就可以从中得到慰藉,永远产生极大的兴奋感。前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他不顾生命危险化装进入阿富汗采访。
《说真话》出真麻烦
主持人在节目中批评什么,赞扬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反映出主持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水平。法国一位较有名气的主持人帕特里克·萨巴杰曾在其主持的《说真话》节目中介绍了一个自称能在远距离为患有疑难症病人解除痛苦的医生。由于该节目名称为《说真话》,长期以来观众对节目中的内容持深信不疑的态度,于是向那位具有特异功能的医生求医者络绎不绝,首次诊断费高达5千至3万法郎。不料几个月后,警方收到许多患者上当受害的投诉。这个江湖医生闻风后逃之夭夭,节日主持人因涉嫌此案,被司法机关拘留、候审。可见,主持人若没有社会责任感,将直接造成社会危害。
【现在请听·星星蜜语】
“看满天的星好美喔!”
“我觉得它们既遥远女孤独。不知道它们在想些什么?”
“别出声,听星星在说话呢!”
赵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