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乡村记者
46661300000059

第59章 天上人间

第二十五章天上人间

1

我赶到下东山村时,林校长已经到了。

早晨,杨总编电话通知我,那个电脑学校林校长今天会去看那对老年夫妻,视情况决定帮扶内容,要我等在现场搞好后续报道。杨总编说,报社有记者想跟踪采访,被他拒绝了,原因是稿件由头是古钟发现的,好比挖井,已经挖到水源了,没有必要给别人挖。杨总编说,你好好写,详实些,生动些,我给你版面。

我明白杨总编意思的,他在多方面关心我,尽力帮我搭建平台,我只有努力做好。

林校长三十岁左右样子,理平头,身材匀称。他把车子停在老人家晒场上,自己带着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子进了堂屋,我马上跟着,其他看热闹的邻居也蜂拥着挤进堂屋。其时,老婆婆蹲在地下歪着头吹着砖块内的火,棉杆一明一灭,灶膛内的灰一股股扩散出来。旁边是她老伴,站着,手头捏一把面条,应该是等着锅内的水烧开好放面条进去煮。时间已过11点,我估计他们吃的是早饭。

林校长拿出一个相机,围着两个老人前后左右拍了照,一个胖胖的大嫂扯扯老头衣角告诉他,你有客来了,等会烧火。老头茫然地打量着堂屋中的人,没哼声。老婆婆精神倒好,从地上爬起,问,客在哪里,客在哪里,灶膛内的火倒轰的亮堂起来,很快就要烧着周边的茅草、秸秆,我急忙用脚把那些要烧着的茅草踢进灶膛中。

林校长站在房门口,拍了老两口乌黑的床铺、被褥、纱帐,还钻进去呆了一会,咳嗽着退到了堂屋。他用普通话与老两口打招呼,老人家好,我是小林,今天来看你们了。老两口狐疑地打量他,不清楚他说什么。

我马上挤到林校长身边说,欢迎你们,林校长,我是那篇通讯的作者,叫古钟,今天杨总编交代我你们要过来,我在这里等你们。林校长马上握着我的手说,久仰,久仰,我看了报道就决定到实地看看,情况比我估计的还糟糕。我们要商量好怎样救助两个老人家。我说,我们找地方说话吧。

我把林校长他们带到邻居家。邻居很热情,泡来热气腾腾的家乡茶,有菊花、芝麻、萝卜干。她满面笑容地对我们说,你们都是好人,你们看看隔壁两个老的,真可怜,我们不知道送了多少次吃食过去,还是夏天下场毛毛雨,不管用,如果你们能帮帮就好,他们还能活多久呢?林校长说,我们学校规模并不大,但是我们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之理念,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今天看了老人家处境,感到揪心,我决定以后每个月给他们寄300元钱基本生活费,当然只能买米买油买生活必需品,帮一把是一把。我想,林校长真够大方的,他每月捐赠的资金与我工资相符,老两口真是躺在床上吃馅饼——好运来了。我马上表示感谢,说,林校长的慷慨义举叫我感动,我一定按照报社要求搞好跟踪报道,我相信在你带动下,一定会激发社会人士的公益之心。林校长笑眯眯握着我的手说,古老师大手笔,你的通讯感染了我,我看过一遍后就产生了来看看的冲动,相信你会为两个老人有幸福晚年作出努力的。

旁边邻居大嫂说,你们都是好人,只是以后寄钱不能寄到他们手里,我们都知道老婆婆嘴馋,手里有了钱会乱花的。老头根本管不了她。这倒是一个实际问题,何况钱放他们手也不安全。我想了想,问大嫂,你们村干部哪个公道正派些?大嫂说,支书不错。我对林校长说,你以后的钱就寄村支书吧,两老口要花钱就去支书那里拿,请支书做好流水账。林校长表示同意,我请胖大嫂找来村支书,一个干瘦的六十余岁的老头,简要把事情经过告诉他,他忙着点头,说,村里也照顾他们的,上面有救济米救济棉被村里第一个送给他们,现在领导要帮助他们再好不过。我问了支书详细的通讯地址和姓名,写好交给林校长。林校长折好纸,放进钱夹中,说,不早了,我们要赶回去,现在去与老人家告别吧。

林校长大声告别老夫妻,他们茫然、诧异地看着林校长。林校长掏出钱夹,取了500元钱,塞进老头手中,堂屋内响起啧啧惊奇声,有人说,老头一生怕是没见过这么多钱;有人说,这世界还真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呢。林校长微笑着挥手告别堂屋内的人,再一次与我握手,带着两个女孩钻进汽车,马达响起,汽车屁股喷出一道青烟,跑上公路远去。

怎样处理后续报道呢?我琢磨林校长借这个报道产生社会效益的意图是很明确的,但是,看他举动也不是糊弄一番算了,表态长期捐助应该是真的。只是,他为什么临走时一次给老两口500元呢,是不是表演一次就结束?对这个问题我要好好斟酌。思考再三,我完成了《龙江英才电脑学校热心捐助耄至老人》,客观地叙述了事件,至于林校长表态每月捐助300元钱一事一笔带过,我怕落实不了于当事人和新闻事实都产生消极影响。

2

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十多天后,我专门到老两口家里去看看,见老婆婆在砧板上斩瘦肉,看分量有1斤多,老头坐在矮凳上看着火,锅里的水翻滚着。

两个老人家看我进堂屋只是瞥了瞥,没说话,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我想,他们不会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就像村里人说的,是命好呢。他们不会知道我写了关于他们的文字,不会知道文字的力量。这样也好,比如那个在畜牧检查站杀人的牛牯以后判了死缓,他也不会明白原因,因为他坚信杀人偿命的,早准备死了。我相信,只有无欲无求,忠于事实,才会写出反映时代变迁的文字来。

我找到村支书家里,他不在,他老婆问我有什么事,我问,那个林校长答应寄钱给两个老的,不知寄来了没有?支书老婆说,前天寄的,老车收到就告诉了两个老的,婆婆马上就跟来了,说全部要拿去,好久没吃肉了,我们都知道那个好心校长一次就给了他们500元,老车劝说以后再拿,不要急着花光了,老婆婆不见钱就不走。我笑了,说,或许老人家都这样任性吧。支书老婆说,狗改不了****,我们哪个不知道老婆婆好吃,以后看看谁给买棺材板。我说,社会好心人多,不怕。支书老婆不解问,有钱做好事也要看对象,我是不懂帮了他们有什么意思?

帮人还帮出意见来了,我离开支书家时想着,只是,林校长寄钱是事实,我要把这信息反馈给报社。

不多久,找我的人多起来了,都是要我帮助写写的,因为我白天要到村小上课,很少见到他们,但是,我妻子就被缠得生意也做不成了。一回家,她就埋怨,叫你帮工商所写写东西你不愿意,偏要写这里病了人那里杀了人,你惹事不要紧,不要惹到店里来,现在好了,瘸子拐子来了,哑巴瞎子来了,被家里人打得也来了,还叫我做生意不?不花钱,还花我时间,花我口水了。我好言相劝,说,没有事哪个会找我呢,实在该帮得我们还得帮,我又不出钱,花的就是一些时间、几张纸、一瓶墨水能用几个月呢。妻子本质善良,我解释一番,她也作罢,还是独自面对找我的人。

有一天放晚学回家,我看到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坐店门口,心想是哪个亲戚来了,准备打招呼,再仔细一看,却不认识。女人见我架了自行车要往店里走,问,你是不是古老师?我说,是的,请问有什么事呢?女人抱着孩子就哭,说,你要救救我孩子。我诧异问,到底怎么回事?妻子放下手头活计过来说,你早晨刚走,这个大姐就就来了,她的孩子患白血病,家里实在没有办法了,看看你能不能在报纸上写写,帮他们一把。看妻子那个怜悯的样子,估计她们聊了许多,我说,你等等,我把教材、练习本放房里就出来。

陪着女人一聊就是个多小时,妻子准备了晚餐-鸡蛋面条,她要女人吃了,女人感谢不已,吃完饭背着孩子要回家。其时,夜色苍茫,空中星星闪烁。我问,你带着孩子赶路没事吧?女人坚毅地说,只要我孩子有救,我什么苦都能吃,今天找到你说了,心头一块石头就搬走了,好轻松走路。

女人离开后,妻子长吁短叹,说,苦命的人苦过黄連,命好的嫌蜂蜜太甜,你看看刚才走的大姐,老公出去打工残了一只胳膊,一个孩子患的软骨病,这个孩子又得白血病,这么多的灾难怎么全降临到他家了,你真得帮帮。那对老人家不是得到帮助了么,现在吃香的喝辣的,我看,他们还没有这个家庭苦。我边听妻子唠叨,边整理刚才女人说的事实,已经确定把他们的遭遇反映出来。

我打了个电话给杨总编,听到电话里杯觥交错,很是热闹,知道他在外面应酬,就简要谈了女人家情况,问这个题材能够写不?杨总编说,当然可以写,只是,报纸发这样题材很慎重,关键是怕没反响,影响报社声誉。当然,这样题材不能少,比如那对关于老年夫妻就不错,林校长正与我们策划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事件,到时还要你跟踪报道。我关心着那个患白血病的孩子,问,我先把这个孩子的稿件写出来寄你行吗?杨总编说,行,只是不能确定刊发时间,我们现在集中报道的是那对老年夫妻的稿件。

这就是新闻的炒作吧,通过炒作宣传自己是关注民生、维护民利的报纸,是党政喉舌、维权平台,我对这个不以为然,也理解杨总编难处,只是希望他尽快刊登关于白血病孩子的通讯。

3

杨总编电话通知我,英才电脑学校林校长于4月26日带学校校委会成员到两个老人家里,要接他们去龙江,逛新城,看变化,与社会群众见面。

我被这个策划震惊了。

我当然不会反对这个策划,一对出生于旧社会、尝过万般苦遭过千般罪的老人在八十余高龄的现在,碰到了改革开放新时代,有人关心,还有人接到龙江去玩,这样的事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同时,通过这个行动,报社的形象、英才电脑学校形象将会得到怎样的提升呢,我想象不到。

杨总编交代,这次活动报社、电视台将派记者跟踪,你没有文字责任,但是,报社邀请你全程参加,目的是请你做翻译,你知道,你们家乡话我们听不懂,你需要随时陪同在老两口身边,把他们的话准确翻译给随访记者。杨总编笑着问,怎么样,你没有想到我们使出这招吧?我估计,市委、市政府领导都会重视,领导一重视,效果会更好,我期待着。

我心里想着那篇关于白血病孩子的稿件,问杨总编几时能刊发,杨总编肯定说,稿件不错,随时可发,不过现在我们全社精力集中在接待两个老人这件事上,你不要急。还有,你要早点与学校打招呼,不要忘了参加活动。

4月26日9点不到,我到了下东山村。我穿了一件白色的衬衫,下穿灰色长裤,着黑色凉鞋,手提一个人造革皮包,那是我获得全区小学数学赛课比赛二等奖的奖品,包里还放着换洗的衣服。

两个老人家门口星散地站着几个人,兴奋地议论着什么。我走过去,那个熟悉的胖大嫂问,古老师,他们今天真的要去城里旅游吗?我笑着点头,旁边几个问,那他们住宾馆么,吃大餐吗?我说,是哦,他们在屋里准备吗?围观的哈哈笑着说,你进去看看就知道。

堂屋正中间那个砖快垒成的灶还在,旁边凳上坐着老头,戴了顶黑色圆帽,穿件蓝色中山服,下着黑色裤子,虽然堂屋光线暗淡,我也很容易见到衣服上斑驳污渍。老婆婆在房间里忙着寻找什么,不停唠叨说,哪去了,抽屉没有,柜里没有,哪去了。

我听到汽车轰鸣声,马上出了堂屋,看见三辆车停在晒场上,林校长最先拉开车门出来了。他一眼看见我,过来握手,问我,老人家呢?我指着堂屋。其时,我见其他车里出来扛摄像机的,拿采访本的,全是青年人,都很敬业,下车就开始工作了。我陪着林校长进屋去。

林校长握着老头的手说,老人家,我们来接你去龙江玩,你高兴吗?周围闪烁起镁光灯,亮起摄像机的照明灯,老头被迷离的光线晃得闭上眼。我马上用土话重复了林校长的问话,老头一天闭着眼不回答,林校长正显尴尬时,旁边挤进老婆婆,她大声说,高兴,哪个不高兴呢,我们就要住宾馆吃大肉了,现在就走吗?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起来。

电视台的记者忙着拍摄,报社记者忙着问旁观村民的感受,我倒轻松了,看两个老人家被林校长带来的学生扶着一步步上了汽车,我问,他们的门没锁呢,村支书说,我会锁的,不锁,哪个进去呢,乞丐也嫌脏。

我与林校长坐一个汽车,沿途聊着,我夸他们学校接老人家逛龙江点子好,这个影响可是花几十万做广告达不到的。林校长浅浅笑了,很是自得。不过,他还是说,谢谢你给我提供了机会。我心里动了动,原来,有关两个老人的报道,给林校长、给报社提供的全是机会。

汽车到了宾馆,我见宾馆门前挂着大横幅“欢迎车贵成、朱菊香夫妇入住本酒店”,完全是接待上级领导的架势,不禁莞而一笑。

我不得不佩服林校长的安排。

老两口一到宾馆,已经安排好的技师马上给他们洗了澡,换过全新衣服。吃饭时,没有安排人陪同,只是请他们坐宾馆餐厅一个小桌前,服务生推了食品一一问他们需要什么,老头不说话,老婆婆手忙脚乱,巴不得什么都要一份,还不忘给老头夹食物。

我们坐旁边一个桌子,吃得不多,注意力完全被两个老人吸引了。我们没有议论,心情复杂地看着自己盘中的食物。

当晚市电视台的《社会传真》栏目播出了两个老人的相关报道,背景很充实,基本使用了我那篇通讯的主要材料,再加上生动的画面,很吸引人,节目最后,主持人提示:两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来到了我们的城市,来到我们中间,他们会看到什么,会想到什么,请明天同一时间关注本节目。

第二天,我们陪着老夫妻看新区,看新建立交桥,看旅游点,老头不说话,老婆婆恰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嘴巴不停歇,每次听我翻译完,跟踪的记者、电脑培训学校的老师都笑得咧开嘴巴。

第三天,两老人家参观英才电脑培训学校,学校组织了一场歌舞表演,表演结束后,一些同学送了鲜花、自己折的千纸鹤和画作。老婆婆眉开眼笑地收下,忽然抓着一个男同学的手哭了,我外甥那个时候就是你这样子。那男孩很乖巧,马上甜甜叫着,外婆,又拉着老头叫外公。我被这个意外感动,眼睛都模糊了。电视台的记者更是不停歇摄像。

当晚,我见到了杨总编,他是陪市委宣传部长来看两个老人的,随同的还有林校长等。市委宣传部长是个精明的女人,她到了两个老人住的房间,握着老车的手,深情说,我连续看了关于你们的报道,很感动,作为从水深火热旧社会走过来的人,你们对新社会无比热爱,衷心赞美改革开放,赞美我们龙江取得的巨大变化。

宣传部长充分肯定英才电脑学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的好作为,号召社会各界投身公益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努力。同时,她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要关注像老两口这样的特殊群体,保证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说完这些话,宣传部长匆匆出了房门,我看见杨总编朝我点点头又陪着部长走了。他点头是什么意思呢,我这两天联系他,说是忙得很,有时间会找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