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得:人生的必修课
46768700000027

第27章 吃亏是福,人生得失寻常事(2)

“做人一定要吃亏。”这是希尔所谈述其成功的全部秘密。在后来回忆的时候,他这样说道:“我无偿为全国最富有的人工作了20年,对于一般人而言,面对这样荒谬的建议,或许会觉得过于吃亏而强加推辞,但我却没有这样做,毕竟只有吃得这个亏,才能前途无量。”

在人世间,大凡精彩的演出,均能体现人物的精、气、神。只有吃得亏,才能扭亏为盈,周缘畅达;只有吃得亏,才能换来浩然正气。

那些不愿吃亏的人,可以在课堂上扔下书本与教授吵架;可以在旅途中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小贩争执;可以在遇到不如意事情的境遇下离开公司;对待感情,总是下意识地认为我对他(她)比他(她)比我好;倘若感情是一杆秤,总是绞尽脑汁使他(她)用七分我用三分……总而言之,心里的小闹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做人绝对不能吃亏!然而,时过境迁,当他们重新忆起自己想方设法不愿吃亏的事迹时,却发现一切可以寻找到更好的方式。毕竟,与教授吵架的后果是该门课程最终挂科;旅行时与小贩争吵的后果是冲淡了原有的快乐;愤然辞职的后果是心情平复后长时间的懊悔;至于感情,如果经常计较得失,后果却是失多得少。

事实上,越是不爱计较吃亏的人,才越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只有理解“吃亏是福”的睿智,才能使人生由此出现转机;只有参透“做人吃得亏”的禅机,才能使幸福之门得以开启。

舍得智慧

一个不愿吃亏的人,会在斤斤计较中丧失更多的资源,得小利而失大利;一个不愿吃亏的人,既不能完美地领悟人生,又不会在事业方面有所成就。与之相反,能够吃亏,就能打开珍藏在心中的宝藏;能够吃亏,就能收获“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形象;能够吃亏,就能沉淀“厚积薄发”的资本。

4.吃亏不亏,惜福得福

凡事不能处处只往好的方面思考,做人不能事事都占便宜,吃点亏并不要紧,毕竟吃亏是福。试想一下:当大家扎堆做同一件事情时,结果均有所吃亏,而你却站在岸边,势必将被视为“眼中钉”或“另类”。

古人曰:“用争夺的方法,你将永远得不到满足;而用让步的方法,你得到的却能比期盼中的更多。”换而言之也就是说,吃亏不亏,惜福得福。

把吃亏视为得福

明朝时期,苏州城里的一位纪老翁开了一间店铺。在临近年关前夕,纪老翁在店铺里面盘账,忽然听到柜台处有争吵声,便连忙走了出去。原来是邻村贫穷的姜老头正在与伙计争吵,一向信奉“顾客就是上帝”的纪老翁不问青红皂白,先将伙计痛斥一顿,然后好言好语向姜老头赔不是。

然而,姜老头却面无表情,靠在柜台上一语不发。挨了骂的伙计委屈地向纪老翁诉苦:“老爷,这个姜老头简直就是蛮不讲理。前些日子他当了一些衣服,现在却说过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但却不还当衣服的钱。我刚开口向他解释,他便张口大骂,这件事的确不是我的错呀!”

纪老翁点了点头,打发这个伙计去做别的事情,然后请姜老头坐在桌旁,语气恳切地说道:“老人家,我明白你这次前来的用意。过年了,总想穿一件体面的衣服。这是小事一桩,大家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朋友,有事好商量,何必与柜台的伙计一般见识呢?您老先消消气吧……”

还未等姜老头开口辩解,纪老翁便吩咐另一伙计查一下帐,从姜老头所当的衣服中挑选出五六件冬衣来,然后指着这几件衣服对姜老头说:“这件棉袄是您冬天里不可或缺的衣服,这件罩袍是您拜年时必不可少的衣服,这三件衣服是孩子们要穿的,你先拿回去吧,其余的衣服并不是急需的,可以先放在这里……”姜老头似乎毫不领情,拿起衣服,匆匆忙忙地径自离开。纪老翁并不在乎自己的得与失,依然含笑拱手地将他送出店门。

当天夜晚,姜老头竟然死在另一家店铺中,他的亲属趁机控告那家店主逼死了姜老头。并与他打了近十年的官司。最终,那位店主被拖得筋疲力尽,用一大堆白花花的银子才将此事化为乌有。

纸里包不住火,事情的真相在短时间内便得以揭晓。原来姜老头由于负债累累,点当家产后走投无路,便在服毒后前往纪老翁的店铺闹事,以死敲诈钱财。令他出乎意料的是,纪老翁却敢于吃亏,将他所要的衣服“物归原主”。于是,他只好迅速撤离,在毒性发作之前选择另外一家店铺。

有人曾向纪老翁问道:“你为什么能够料到姜老头会有以死来讹这凶恶一手,从而凭借敢于吃亏而躲过此场灾祸。”纪老翁意味深长地回答:“其实,我并没有料到姜老头会走到绝路,我只是依据常理进行推测,如果有人无理取闹,那么他势必有所矜持。如果我们在小事方面不愿吃亏,很有可能将会酿成大祸。”街坊邻居听到纪老翁的话语,尤为佩服他的敢于“吃亏”,知微见着。

或许不计其数的人会认为:吃亏是一种损失,得福是一种福气,两者怎能相提并论呢?其实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吃亏并非只是损失,它既是一种谦让,又是一种牺牲;既是一种成全,又是一种智慧。

吃亏既不是懦弱的无奈,又不是无能的退让;既不是痴傻的表现,又不是无知的选择,既非与世无争,又非不思进取。“吃亏不亏,惜福得福”道出的不仅是潇洒的生活态度,还是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不仅是成全他人的品德,还是淡然处世的行为。把吃亏视为得福,则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一切,以无私的精神奉献一切,以平和的心境接受一切。

吃亏是一种福气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金刚砂老板,既没有文化,又没有背景,但他的生意却好得出奇,且历经多年,长盛不衰。而他事业成功的秘诀却是:当与每个合作者进行分红的时候,他总是只拿“小头”,而把“大头”给予对方。

长久以来,凡是与他合作过一次的人,都十分乐意与他再次合作,且会因此而为他介绍一些朋友,由此扩大至朋友的朋友,如此一来,他的客户不断增加,每个客户均对其大加赞之。

试想一下,虽然他只拿“小头”,但若要把所有人的“小头”集中起来,就会成为最大的“大头”,最终,真正的赢家还是他自己。

吃亏不亏,惜福是福。由于每个人均有趋利的本性,如果你能够吃一点亏,就能使别人从中得利,这样一来,便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人的积极性,从而使自己的事业兴旺发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主动吃亏的人微乎其微,这并非出于人性的弱点,而是难以拒绝本应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物质。绝大多数人缺乏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不能舍小利而求大利。除此之外,是否能够吃亏,还与其实力密切相关,毕竟吃亏之后,利润会有所减少,而开支则依然不变,如此一来,将有可能出现亏空的状态。倘若你所吃的亏能够在短时间年内得到回转,就能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与之相反,从某种程度而言,吃亏就等于放血。对体弱多病的人而言,将有可能命丧于此。

吃亏不亏,惜福得福。吃小亏就等于占大便宜。然而,吃亏也是具有一定技巧性的。会吃亏的人,经常把亏吃在明处,而把便宜占在暗处,这也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舍得智慧

“吃亏不亏,惜福得福”并不是一种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较为深刻的人生哲理,是福祸相依、付出与得到的辩证法。若信奉“吃亏不亏,惜福得福”,不但能够使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宽阔,更加乐观,还能使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更多人的真心帮助。

5.难得糊涂,方显智慧

法国阿雷蒂诺曾经说过:“人不会装糊涂,就不懂如何生活;装糊涂既是盾,刀枪不入;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郑板桥也曾说过:“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难得糊涂,既是一种老谋深算的清醒,又是一种心明如镜的泰然;既是一种卧薪尝胆的大度,又是一种心中有数的正派。

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纵观古今中外,绝大多数仁人志士立身处世,均离不开聪明与智慧,而其聪明与智慧有时则需通过“糊涂”来体现。人的聪明程度有高低之分,糊涂程度也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人小聪明大智慧,就是真糊涂假智慧;如果一个人大聪明小智慧,就是假糊涂真智慧。虽然人玩小聪明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若把大智慧隐匿于糊涂之中则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糊涂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门学问。

糊涂是智还是愚?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是一个精明的人,而不愿被人称为“老糊涂”。一般而言,在我们的思想中,如果称某一个人极为糊涂,则是指他的脑子不够清楚,常常不明事理而说糊涂话、做糊涂事。但难得糊涂中的“糊涂”并非真的糊涂,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一种超越凡俗的大境界。

人生犹如一个万花筒,只有具有足够的聪明才智,才能权衡利弊;只有具有守拙若愚的糊涂心态,才能以防莫测。聪明是天赋的智慧,糊涂是聪明的体现。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集智与愚于一身,该聪明时就聪明,需糊涂时便糊涂。倘若没有这种“聪明”的糊涂,不仅难以拥有立足之地,还会为自己招来不详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