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友。”也就是说,把目标锁定在大事上,不要拘泥于微不足道的小事,要学会聪明做人、糊涂做事。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成为碌碌无为的平庸者,不至于成为狡猾奸诈的卑鄙小人,从而在为人处世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古时候,孔子在东游的时候,感觉腹中饥饿,便对弟子颜回说道:“大家的肚子都饿了,前面有一家饭馆,你去讨一点米吧。”颜回走进饭馆,对店家说明来意,没想到店家却直爽地答应了,但却有一个要求。
颜回连忙问道:“什么要求?”
店家回答:“我写一个字,如果你认识的话,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如果不认识的话,将被乱棍打出。”
颜回笑着回答:“主人家,我虽不才,但也跟着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即使是一篇文章又有很难?”
店家便拿出笔来写出一个“真”字让颜回看。颜回看后捧腹大笑:“店家,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呢?这个字我五岁就认识,不就是真假的‘真’吗?你们未免也太欺负我颜回无能了。”
令他感到出乎意料的是,店主却让手下人把他赶了出去,并骂他是无知之徒,竟敢冒充孔老夫子的门生。
见到孔子以后,颜回委屈地向老师阐述经过,孔老夫子淡然一笑,带着颜回再次来到店前,尚未说明来意,店主便把刚才写好的字拿出来,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店主却高兴地把他们师徒请进店里,请他们吃饱喝足。颜回莫名其妙地问道:“师傅,这个字不是念‘真’吗?为什么你刚才却说念‘直八’?”孔老夫子笑着说道:“有些事情是认不得‘真’啊!”
的确如此,凡事不能过于认真,无关紧要的小事能闭一只眼就闭一只眼。那些既不懂得拐弯抹角,又不懂得装糊涂的人,经常会把事情办得很糟。事实上,所谓的糊涂就是指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舍小利而图大善。一个人每天都要遇到很多事情,生活中的不如意也是在所难免的。倘若总是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过于在乎太多的细节问题,不仅会自寻烦恼,还会惹人厌烦。相反,若能够“小事糊涂,大事精明”,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不仅会心胸开阔,还会赢得他人的好感与信任。
在平日的生活中,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毫不含糊;对于该糊涂的问题,就应该适时糊涂。人生难得糊涂,在某些境遇下,能够做到糊涂,既是一种大聪明,又是一种大智慧。
糊涂中大道理
历代以来,“难得糊涂”被推崇为一种高明的处世之道。从表面看来,“糊涂”使外人觉得很傻,但在内心深处,却比任何人都精明,正所谓“大智若愚”。糊涂中的智慧不仅使人觉得深不可测,还给人带来数不胜数的好处。
魏明帝时,曹爽与司马懿同执朝政。刚开始的时候,每逢军国大事,曹爽都不敢独自做出决定,均要与司马懿进行商议,后来,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曹爽引荐了一些人为心腹,驾空了司马懿。司马懿虽然身为太傅,但却没有丝毫实权,无力与曹爽抗争,只得装作生病,以躲避曹爽的锋芒,伺机而动。
然而,曹爽并没有放松对司马懿的敌意,一直想寻找机会除去他。当李胜升为青州刺史的时候,曹爽便叫他前往司马府辞行,实则探听虚实。聪明的司马懿自然知道李胜前来的用意,就发不理,衣冠不整地坐在床上,假装生病。当李胜来后,他故意整理了一下衣服,但衣服却掉在地上。当下人呈来一碗粥,喝粥的时候,司马懿咧着嘴,粥汁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李胜见到此种状况,便装模作样地说道:“只是听人说太傅旧病复发,但没想到会病到如此地步,现在我要调至青州刺史,特意前来向太傅辞行。”
司马懿听到后,连忙说道:“并州靠近北方,你务必要小心才行!”
李胜连忙纠正性地说道:“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着说:“噢,原来你是并州来的!”
这时,李胜加大声音说道:“是啊,山东的荆州!”司马懿稍稍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年老沉积,危在旦夕,我与你此别以后,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面了……”又哭着说道:“你看我都这样了,两个孩子都不成才,还望你多多照顾!”说完,便故意装作昏厥。
当李胜告知曹爽这一切时,曹爽大喜,从此就放松了对司马懿的防范,才使司马懿有机会把曹爽及其党羽全部处斩,掌握了魏朝军政大权。
这种糊涂,这种大智若愚,实乃一种养晦之术。通过装“糊涂”而设计假象,从而掩饰自己的聪明智慧与真实想法,这种甘为愚蠢、敢当弱者的糊涂实在是一种“大精明”,以聪明装糊涂,在心中早有对付对方的策略,却静待时机,在用“糊涂”迷惑对方的同时给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舍得智慧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过于精明,确实能占到不少便宜,与此同时,不仅会使别人对其加以防范,还会使自己感到寸步难行。但善于“糊涂”的人却能做人有人缘,做事有事缘。当遇到复杂事情的时候,他们总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总会得过且过。
事实上,故装糊涂也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较好地把握其“度”,如何做到“该糊涂时就糊涂,不该糊涂时就不糊涂”。
6.看似吃亏,实则受益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交往;而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又难以避免“吃亏”与“占便宜”。在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沟通交流中,若要达到完全平等的状态,其可能性是不存在的,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幸运均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占便宜”均值得高兴,与之相同,并非所有的痛苦均令人难以忍受,并非所有的“吃亏”均得不偿失。
吃亏是一个得以补偿的过程
对天上的日月来说,既不可能永远盈,又不可能亏,天道尚且如此,更何况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呢?因此,对于盈亏,人们不必过于计较。诸多时候,看似吃亏,实际上却是一个得以补偿的过程。
在佛罗里达州,曾有这样一位农夫,分了一块十分差的土地,那块土地坏得使他既不能种水果,又不能饲养猪羊,能够生长的仅有白杨树或响尾蛇。然而,他并没有为此而垂头丧气,而是想方设法改变此种状态。在心灵深处,他想把这块土地变为一笔宝贵的资产。
在较短的时间内,他便想到一个令人们颇为惊讶的好主意,他要利用这些响尾蛇做蛇肉罐头,与此同时,把所养的响尾蛇体内取出的精液传送至各大药厂做治愈蛇毒的血清,把响尾蛇的蛇皮以昂贵的价格卖至各大工厂做女人的鞋子或皮包。
当顾客捧着装有响尾蛇肉的罐头时,绝大部分人都同时购买了印有那个地方的明信片,并在当地的邮局把它寄至亲朋好友。就这样,每年前来参观响尾蛇农场的游客数不胜数。为了纪念这位农夫,人们把那个地方改名为佛州响尾蛇村。
看过这则故事后,又有谁认为这个农夫吃亏了呢?“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正是由于前所未有的“吃亏”,才能拥有出乎意料的受益。对于善于吃亏的人们来说,他们绝对不会抱怨“社会如此不公平”,“为什么我总是事事不能如意?”而是勇于承认自己的亏损,并想方设法改变这一亏损。
吃亏既不是消极颓废,又不是悲观懦弱,而是一种执着追求的品质,一种为人处世的风格,一种安身立命的鞭策。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这句话是郑板桥曾为远亲郑煊所写的勉词。有一次,郑煊在做木材生意,当货运到外地,价格狂跌,即将血本无归的时候,郑板桥送给他这副勉词。果然,几天以后,木材的价格突然暴涨,郑煊意外地发了大财。他意犹未尽地思考着郑板桥赋予他的题词,认真领悟其中的人生哲理,并以此题词作为家训,刻在家中的墙壁上以示后代。
或许你会认为吃亏是一种“傻瓜”行为,只有精神不正常或傻到极点的人,才会善于吃亏。事实上,只有“损于己”,才能“益于彼”,从而“外得人情之平”。从某种程度而言,吃亏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一个不懂得忍让的人,一个咄咄逼人的人,不仅会使他人觉得了无情趣,还会在不想吃亏的斤斤计较中恐惧即将面临的下一次吃亏。过于计较,则会舍本逐末,正所谓:“当你错过太阳时,如果你选择沮丧,就要错过群星。”因此,敢于吃亏既是一种自信,又是一种勇气;既是一种超脱,又是一种智慧。
在某些境遇下,退一步,能够使自己在海阔天空中得以放松,在看似吃亏的过程中,却能使自己得到补偿。如果你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便认为自己是“吃亏”,那么,越想得到的东西便越得不到。事实上,未必真正得到才是一种“福”。
“损于己则益于彼”是一种良性循环,经过一道道反射之后,却又回到“益于己”中,譬如:你穿了一双新鞋而行走在凹凸不平充满积水的道路上,自然会找一些干净的路面行走,尽量躲避那些水洼。这时,身后驶来一辆公共汽车,如果你采用“亏于己则利于彼”的策略,就会立即跳进水洼中,把干净的路面让于那辆汽车。表面看来,跳进水洼的你貌似吃亏,但如果使汽车被迫从水洼驶过,后果岂不是更加糟糕?可能你玷污的将不仅仅是一双新鞋而已。
对于理智的人们而言,他们善于吃亏。虽然吃亏会有暂时的舍弃与牺牲,但却能够拥有长久的收益。因此,聪明者并不会把目光放在咫尺之间,而是高瞻远瞩,为其以后深谋远虑。
舍得智慧
暂时的吃亏,未必就是坏事,有些吃亏,貌似“亏”,实则在积蓄“益”。在诸多境遇下,损失蝇头小利往往会换得巨额大利。可以说,吃亏既是一种境界,又是一种智慧。因此,不要为了近在咫尺的一己私利而坠入“鼠目寸光”的圈套,在斤斤计较之中丧失汲取其他收益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