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舍得:人生的必修课
46768700000029

第29章 舍得名利,拒绝浮躁养身心(1)

古人云:“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禄如花尖之露。”假如人人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功名与利禄,舍去贪婪与名利等一切是是非非,才会做到无忧无虑、清静自如,才会脚踏实地地做人。

1.不为名利,学以致用

政论家邹韬奋曾经说过:“一个人光溜溜地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地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只有尽一个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更多得到他工作的裨益,才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的确如此。人生在世,如果只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使自己整日陷入匆匆忙忙之中,即使你付出多大努力,成功永远都会远离你。而最为明智的选择就是卸下重担,放下包袱,不为名利所累,以学以致用为首。

毋庸讳言,重名爱利是人们的常态心理之一。在物欲横流、精神匮乏的时代,每个人都想在不断忙碌中有所收获,而金钱、地位、名誉仿佛已成为其收获的代名词。然而,在遭遇许许多多潮流袭来之时,能够力戒浮躁,力戒随波逐流,力戒张扬,最后得到的又有多少呢?那些不为名利所累的人,往往都是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而图名利的人最终都是身败名裂,沉溺于名利。在现实生活中,不计其数的人们整日为名利所苦苦奔波,却在无形中忽视了学以致用。

剥弃世俗外衣,舍弃功名利禄

《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阳光明媚,庄子坐在水边钓鱼。正在这时,楚王派来的两个大夫向他走来,他们奉命前来邀请庄子到楚国负责政务。见到庄子,他们说道:“楚王有请,希望你到楚国负责政务。”只见,庄子手里握着鱼竿,静静地坐在哪里,仿佛没有听到他们说什么似的。在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苦苦衷求下,庄子却不屑一顾地对其说道:“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它可以运用于占卜,已经死去三年了,楚王下令使人用昂贵的布帛裹盖着庄重地供奉在宗庙里。你们说,这只龟是宁愿死了留下骨头以此尊贵呢,还是宁愿在污泥中拖着尾巴孤独逍遥地继续生存呢?”

“当然是拖着尾巴在泥塘中悠然自得地生存啊!”两个大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时,庄子意味深长地说道:“那你们就请回吧,我宁可像鬼那样在污泥中拖着尾巴活着,也不愿在死后留着枯骨使人感到很尊贵。”

庄子之所以成为后人仰慕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与他的淡泊名利分不开。培根所说:“有人好像在知识中求得一个躺椅,以便休息自己那种向外追求忐忑不安的神情……或是求得一个商店,好来奇货可居,市利百倍……这种心理很能妨碍知识的发展。”所以,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和成功人士,大凡是“心高志洁,智深虑广,轻荣重义”的。

人生最大的满足是认识自己并不断超越自己。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超越自己,更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能力,自我满足往往比他人的评价更为重要。或许,当别人由于金钱、地位而趾高气扬时,你也会感到自卑,感到失落。然而,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时,猛然间你不禁会觉得这一切均是身外之物。人生在世,趋利避害,追名逐利本是人之常情,但也应顺其自然、适可而止。倘若任由名利的欲念肆意疯长,势必将被名缰利锁深深束缚;倘若不择手段地争名夺利,就会落一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朱熹曾经说过:“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稳,只管向前便危险。”也就是说,莫以成败论英雄,莫以名利论成功。只有淡泊,才能明志;只有宁静,才能致远;只有剥夺世俗的外衣,才能播种成功的心田。

学以致用,迈出成功第一步

在中国历史上,韩信是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在秦朝末年的楚汉战争中,他曾辅佐汉高祖刘邦战胜了强大的对手项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韩信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关键在于他懂得学以致用。关于这一点,从他的大量军事实践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一二。他不仅喜欢学习,而且还善于创造性地把所学得的知识运用到战争实践中。《孙子兵法》中的计策便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示形于东,击之以西。”而韩信却创造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正是灵活地运用这个计策,才为其着名战例谱下了一曲精美的乐章。

在公元前206年,韩信先派樊哙、周勃率一万精兵佯修曾被刘邦进汉中时烧毁的栈道,摆出将要出兵的阵势,示形于敌,使敌麻痹。当敌方项羽闻讯立即加紧斜谷防御的时候,韩信却率大军西出勉县转折北上,其后顺着陈仓小道进入秦川,于陈仓古渡口渡过渭河,顺势如破竹,倒攻大散关,“击之于西”,从而夺取三秦,成功收复关中。

正是由于韩信善于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才会赢得战争的胜利。曾在过去,智力一直被视为一个人成功关键,甚至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其实,影响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商力和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古今中外许多着名人士,为什么能通过勤奋学习来达到成功?当然不只因为他们读过很多书,也不只是他们流过多少汗,吃过多少苦,而在于他们善于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运用和指导工作实践的钥匙。

如今,随着竞争愈加激烈,工作任务日益加重,不计其数的人们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不断忙碌,无形中忽视了学以致用。其实,对于一个人而言,即使其读的书再多,倘若不能在实践中恰如其分进行运用的话,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茶壶里装饺子——有货倒不出来”的书呆子。因此,只有做到学以致用,才能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舍得智慧

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但简单并不表示容易。“不为名利,学以致用”这看似简单的方法,仔细看来却也向人们昭示着它们的不易,因此,才有不计其数的人在驶向成功的道路上而迷失方向。无论如何,均应懂得:如果按照这两个法则不断前进,就能逐渐接近成功。只有淡泊名利,才能为成功写下庄严神圣的一页;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为成功选择完美的捷径。

2.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话说在一次江南微服私访的过程中,乾隆皇帝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从寺里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一派恢弘的气势,便忍不住兴致大发,随口向一个老和尚问道:“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曾知道每天来来往往有多少船只呢?”老和尚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仅仅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老和尚一语道破天机,真可谓,高也。的确如此,人生在世,不论贫穷富贵还是穷达逆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名利”打交道,绝大多数人们均难以渡过名利关,毕竟世间存在着不计其数的诱惑,诸多口口声声称“视名利为粪土”的人一旦遇到实际情况便不能自持,而那些在诱惑面前坦然不动的人,则可谓“圣人”。

虽然名利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实质上它们只不过是一种身外之物,且追名逐利会为人们增添无尽的苦恼。诸葛亮曾教育8岁的儿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今,这句话已经被许许多多的人们视为修身养性的座右铭与名言警句。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一种淡薄;古今多少事,均付谈笑中,也是一种淡薄……淡泊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又是人生追求较为深层的定位;既是一份淡然豁达的心态,又是一种清朗明净的感觉。只有拥有淡泊的心态,才能避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随波逐流,才能避免对他人牢骚满腹。

人生的绝大部分烦恼,均源自于非分的欲望。只有具有淡泊的心态,才能处于平和的状态。倘若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就要静养自己的身心,而非坠入名利的陷阱。当人的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名利就会犹如过眼云烟,千金散尽,只有拥有淡泊的精神,才能长存人间。唐朝着名大诗人李白曾作出这样的千古佳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战争纷乱的年代,古人尚能达到如此豁达的境界;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淡化功利之心,超然出世。

淡泊,自然洒脱

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现代人们的压力随之增大,欲望也与之剧增。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能缺乏淡泊;若要从容地走过人生岁月,就应多一份思考。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有进有退,有升有降,倘若我们能够意识到“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就能做出较为明智的选择。

曾有一位久经战场的将军,他看透了战场上的生生死死,便想逃避喧嚣的战乱纷争,决定以出家来安度过后半生。他找到禅师说明自己想要出家的缘由,并恳请禅师为他剃度。然而,禅师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将军,你先不要着急,我认为你还不到出家的时机,请三思而后行。”将军回答道:“禅师,您就满足我出家的愿望吧!我现在无牵无挂,可以抛弃一切功名利禄,甚至包括我的爱妻与儿女。”禅师心平气和地说道:“不要着急,你的心意还不够真诚,有些浮躁。”将军只好返回家中。

次日,这位将军为了表示自己的真诚之意,一大早便来到寺院再次请求禅师为他剃度。令他感到出乎意料的是,禅师却莫名其妙地向他问道:“你来得如此之早,难道就不怕你的爱妻在家红杏出墙吗?”将军听后,恼羞成怒,张口大骂道:“你妈才在家里红杏出墙呢!”禅师微笑着说道:“我昨天认为你有些浮躁,还不适合出家,现在总应该相信了吧?”刹那间,将军无言应对。

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将军的人们不胜枚举。他们自以为淡泊名利,但实际上却达不到豁达的境界。的确如此,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若要做到淡泊名利,并非易事。

淡泊既是一种不卑微的生存方式,又是一种不凡俗的生活习惯;既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又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当一个人既能宠辱不惊,又能不卑不亢;既能不为名利所累,又能不为蜚语所左右时,他便拥有了淡泊的全部蕴含。只有拥有淡泊的心态,才能在喧嚣浮躁的世间保持一份“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非凡境界;只有具有淡泊的心态,才能在粗茶淡饭的情形下尽享天伦之乐。

宁静,自然高雅

郑板桥在官海中沉浮了几十年后曾做出这样的感悟:“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即是在归劝人们,不应过分追求“名利”。在名利场上,隐藏着不计其数的陷阱,过分地在意它,只会让自己整日紧绷神经,挖苦心思而活着;过分地看重它,则会如同负重的老牛一般而不断奔波。

美国发明家维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于1903年驾着他们自己发明的飞机首次试飞成功,从此以后,两人名扬天下。虽然已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但他们从不把名声二字放在心上,两人依然默默无闻地工作。既不写成功自传,又不参加毫无意义的宴会,更不接待试图进行采访的新闻记者。

有一次,一位新闻记者要求维尔伯·莱特发表谈话,维尔伯却若无其事地说道:“亲爱的先生,你可曾知道,虽然鹦鹉喜欢叫得呱呱响,但是它却飞得并不高。”

还有一次,当弟弟奥维尔与家人共同用餐的时候,他顺手从口袋中掏出一条红丝带用来擦嘴,姐姐便好奇地问道:“这条手帕是哪里来的?好漂亮噢……”奥维尔却毫不在意地说道:“哦,这是法国政府为我颁发的荣誉奖章,嘴巴上沾了油没有手帕用,只好用它顶替了!”

当然,这并不是让我们照他们那样做,而是让我们学习莱特兄弟那种淡泊名利的心境与精神。淡泊名利既是勇敢,又是骨气;既可放飞人的心灵,又可还原人的本性,既可在顺境中不怡然自得,又可在身处逆境时不妄自菲薄……真正的淡泊名利者均懂得:若不能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志向;若不能平静安和,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舍得智慧

人生不满百,何须名利忧?淡泊名利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豁达;不是碌碌无为,而是一种超越;不是无所追求,而是一种恬然……对世间万事万物淡然,“物来则应,物去皆空。”才能摆脱欲望的束缚,真正地享受人生;也只有做到淡泊名利,才能“日日是好日,处处有风景”。

3.不为虚名累,天地任逍遥

对于“虚名”二字,大多数人都是嘴上讨厌,而心里喜欢,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摆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鲜花和掌声,没有人不喜欢赞美和荣耀,但是,你可曾想到:虚荣之心,很可能令自己丧失一切?

过于看重虚名是很累的,它总是强迫你去扮演不属于自己的角色来欺骗世人,也欺骗自己。的确,人活着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无疑为争名逐利提供了一定的理由,但对名利过度地攫取,带来的不仅仅是福,还很可能是灾祸。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活得坦然,活得飘逸随和。

过分看重虚名,枉送性命

人生在世,“名”和“利”都是身外之物,它除了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地位外,还能说明什么呢?因此,过于看重虚名是愚蠢的行为。所谓不为虚名所累,就是一切都顺其自然,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因为别人的目光而改变自己的所作所为,更不要被眼前的鲜花挡住前面的道路。无论掌声多么热烈,都应该清楚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格林是一位长跑冠军,在运动场上他英姿飒爽、活力十足,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受,被人们冠以“长跑之神”的称号。

格林非常看重自己在公众心目的形象,并以此为骄傲。有一次,格林被医生查出胃病,如果能够及时治疗,很快便可康复。但格林不愿意告诉别人,还要求医生替他保守这个秘密,像守护军情一样守护着自己的病情。原来,他害怕消息一旦传出,就会给公众留下一个弱者的形象,而“长跑之神”的称号也很可能将会不复存在。

终于有一天,格林实在挺不过去了,他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可惜的是,此时治疗已经是回天乏术,三天之后他便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间。医生感慨地说,他并不是死于劳累,而是死于自己的名气。

为了能够维持自己的“光辉形象”,格林竟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实在是太不值得了。但愿这个故事能够给人们一个警示:做人,不要为虚名所累。名利固然很重要,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带来无限的成就感,但是,生命是无价的。如果为了虚名而影响到健康状况,这是舍本逐末,是无知的表现。

所以,面对虚名,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保持清醒,要懂得珍惜,更要懂得适可为止。可以为自己争取荣雀,但绝不可被荣誉冲昏头脑,否则受害的终归是自己。

将虚名淡化,收获宁静

谁不想出人头地?谁不想飞黄腾达?谁不想名垂青史?谁不想光宗耀祖?为了得到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虚名”,有些人甚至不惜降低人格、触犯法律,甚至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到最后斗得你死我活,可是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名利之争往往会让人陷入到痛苦的泥潭中去,即浪费了宝贵的精力,又失去了人生的快乐,实在是得不偿失。

居里夫人就是一位不注重虚名的人。居里夫人的一生中曾两次获得举世闻名的诺贝尔奖,共获得荣誉头衔107次,但她不为虚名所累的豁达却令所有的人都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