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还可以通过讲一些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只要能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学习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让孩子知道,能够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崎岖的奋斗中能坚持下来,想必更需要一种毅力。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能拥抱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其实并不太难,只要他能够勤奋地做人,勤奋地做事,勤奋地学习和积累。一个人勤奋的品质,就是他人生的资本。越勤奋的人财富就越多。越懒惰的人,所失去的人生机会也就越多,等待他的也只能是个失败的人生。
§§§第22节绘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父母箴言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开始通过种种渠道来开发孩子的智力。细心观察一下会发现,那些练习绘画的孩子一般都显得特别灵活。有关研究也表明,绘画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
在美术中,绘画是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包含了画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从而反映了画者的思想感情和世界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美感,让人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并且从中受到教育。
通过实践证明,通过绘画来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绘画这种艺术是人的右脑功能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学习一些基本的绘画知识、简单的绘画技能可以开发右脑,充分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孩子的审美水平。
在以前的绘画学习中,很多人都十分重视握笔的姿势,点、线、面的处理,色彩的搭配到结构的安排等技能的训练。当然,这些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种方法是从临摹开始的,虽然能够掌握绘画的技能,却对孩子的思维活动没有什么发展,因为,通过眼对形象的观察,信息进入了左脑,左脑立即就指挥右手“比着葫芦画出瓢”。在这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经过右脑,也就没有形成右脑的储记。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存在着观念上的误区,把绘画看成了是技能、技巧的训练,但是却忽略了思维的重要作用;只重视了练手,却忽视了练脑。因此,在孩子进行绘画创作时,应该先让孩子在大脑中构出一幅图,然后再把它跃然纸上,使作画变成描画。或者是在孩子临摹时,先把画样仔细观察一下,然后用心记住它,再凭着记忆在纸上把储记在大脑中的画描绘出来。
在教孩子绘画时,想要做到开发孩子的智力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相结合,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多方位观察,积累丰富孩子的表象
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基础,以直觉、类比、联想、想象、幻想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要让孩子获得表象,就必须要他进行观察。并且,观察的次数越多,质量就越好;观察的角度越多样,获得的形象(表象)就越准确和丰富。
任何人的绘画能力,都是建立在他的观察能力的基础上的。也可以说,如果没有观察就不会有绘画,这是许多先人前辈们早已证明过的一条真理。因此,在让孩子学习绘画的过程,就要让孩子从观察开始。先观察实物,让孩子从各个角度利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料、静态、动态等特点,让孩子在头脑中建立和丰富。即使是在平时,也要让孩子养成仔细观察自然景物的习惯,比如:山、水、日出、日落等。这样,孩子就会从观察中惊奇地发现:在日出的时候,有殷红、大红、橙、紫、黄、蓝等色彩,这样的景色显得辉煌而壮丽;到了晚上,除了黑、白、灰之外,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颜色。这样,孩子通过观察自然景物的训练,不仅可以掌握观察的方法,而且也可以提高孩子分析的能力。
2.观察、思维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通过观察,孩子可以获取和积累大量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分解、组合、概括等形象思维活动,抓住物体的本质特征,孩子就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图画了。比如,当孩子观察完了小白兔之后,概括出小白兔基本的几何形体和站立、弹跳、竖耳朵、睡觉这几种典型的姿势,孩子就可以抓住小白兔的基本特点了,在画小白兔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了。
绘画是一种手和脑的综合训练,是技能与思维的训练,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思维训练;当然,在进行思维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取消技能训练。因此,在绘画中应当注重手和眼,技能和思维训练的同步进行。比如,在孩子观察的时候,除了注意积累形象之外,还要重视线条、色彩以及构图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具体形象分析这是由什么线、形和色彩组成的,线条和色彩是如何变化的,物体组合和构图的关系,结构的特点和审美的方法等。
3.绘画与左手、右手结合
由于右手的活动是受左脑的支配,左手的活动是受右脑的支配,所以,应当注意锻炼孩子左手的活动,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用左手参与绘画,这样可以弥补平时注意开发左脑的做法。比如,可以让孩子右手画轮廓,左手涂色等。这样的训练,既可以促进右脑的开发,又可以使左右脑协调发展。
4.让孩子的思维插上翅膀
联想是形象的量的变化,想象是形象的质的变化。因此,在绘画创作中,既要强调忠于现实的一面,也要培养孩子敢于想象、敢于幻想的一面。要利用一切的机会,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想象的天空里自己飞翔,海阔天空,任意遨游,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展。
§§§第23节用音乐教育发展孩子的能力
父母箴言
现在的父母都在为孩子做一些额外的教育,音乐教育更是大多数父母们的选择。为什么父母都选择了音乐呢?因为,音乐教育可以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孩子们的天性,父母也经常会运用音乐来抚慰或是教育孩子。那么,音乐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作用呢?
1.音乐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了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中。这种声音能扣动孩子心灵中的琴弦,使孩子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不管是从教育方式、教育手段,还是从孩子的接受心理来说,音乐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效果。
2.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协作的意识与技能
孩子的社会化是指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在一开始的时候,孩子的社会化表现为以自我为中以倾向,就像是教育家皮亚杰所说的:“儿童早期的社会行为处于自我中心和真正的社会化之间的中间地位,只有当他们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了与同伴进行有效的协作的能力,社会行为便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社会化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音乐教育就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3.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年龄小的孩子在家庭里往往只处于服从的地位,或是处于撒娇邀宠的“小皇帝”地位,要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是很困难的。但是在音乐活动中,父母可以使孩子逐渐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
4.音乐教育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语言导致行为的社会化”。有了语言,人们的内心活动才能进行彼此的交流。因此,语言的发展是孩子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音乐教育则具备了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诸多因素。
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的歌曲,它包含了两个部分:歌词与旋律。歌词再配上动听的旋律,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能够接受和吸收。让孩子多听一些优美的歌曲,能够使孩子积累一些精练、优美、富有感情的词汇。
音乐教育不仅对孩子的一般意义的语言发展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孩子特定意义上的语言——交际发展。这种语言必须在交往中才能学会运用。尤其在音乐游戏和舞蹈中,父母应当引导孩子学习使用交际语言进行交往。比如“我想和你跳舞”,“请你和我一起玩”等。这些语言是交际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这些交际语言能够促进孩子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5.音乐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乐很受欢迎,那些悠扬、轻柔、婉转的曲调不仅使母亲听了心旷神怡,而且使母体内的胎儿也能受到感染,使他们生活的“宫内世界”也像母体外一样的充满阳光,从而使他们变得健康、漂亮、聪明。音乐为什么能够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呢?
美国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的政府有这样的法规,每一名新生婴儿都必须获赠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激光唱片。这是因为研究显示,聆听这两名大师的音乐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这样的规定,州内的每一间托儿所都必须播放莫扎特与贝多芬的音乐给孩子们听,以便进一步为孩子营造一个能提升智商的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自出生之前开始就对音乐有好感,出生后不断发展着对音乐的喜好,3—4岁时就已初步具备欣赏音乐的能力了。音乐能使孩子享受一种深深的爱,使孩子的心情充满欢乐。这种情绪会促使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完善,能够调节血流量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6.音乐能够促进孩子神经细胞的传递
孩子在出生后大脑不断发育,环境和经验都不断在神经元(大脑内传递信息的微小的带电神经细胞)之间形成神经回路和图形。大脑里有无数个这样的神经元。不过科学家发现,如果大脑不利用某些神经元,也不在它们之间建立通道,那么就会把它们削减掉。孩子所处的环境越丰富多彩,其大脑网络就越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