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培养高情商高智商高财商的孩子
4678700000022

第22章 培养孩子的高智商(11)

大脑发育最旺盛也是最关键的时期,是从出生后即开始到10岁左右结束。语言能力和音乐能力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发展的。近期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般推理能力所依赖的神经学基础主要是在一岁之前建立的。孩子听到的话语使神经元之间产生一系列复杂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对整个大脑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同样,研究显示,父母越是给孩子唱歌或播放旋律优美、结构严谨的音乐,孩子大脑就越容易产生神经回路和图形。

除了上面所说的这些作用之外,音乐还有很多有助于孩子的其他作用,父母不妨让孩子接受一下音乐教育,让孩子在音乐教育下更快乐地成长。

§§§第24节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父母箴言

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这非常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父母应配合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积极引导。比如,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这样孩子的运动兴趣就会被培养起来。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对身体发育有很多好处。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适应环境、抵御疾病的能力,形成热情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命在于运动。”

1.提高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应爱护孩子的这种积极的天性,并把它发展为体育兴趣。如给孩子讲名人锻炼的轶闻,与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与孩子一起跑步、打球、做操等都是促进孩子产生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指导年幼的孩子锻炼身体时,还可以把体育锻炼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如教孩子一边唱儿歌,一边跳橡皮筋;郊游时,和孩子比赛看谁最先到达目的地。这种锻炼方式会使孩子满心喜悦,充满激情,整个身心都得到发展。当孩子的体育兴趣发展起来以后,父母要为孩子的体育活动创造物质条件,如给孩子买球拍、跳绳、小足球等运动器材,使孩子更经常地锻炼身体,把体育兴趣转化为稳定的体育爱好。

2.帮助孩子了解体育运动知识

体育锻炼强调通过具体活动增强体能,但仅把体育作为一种体力活动是不行的,应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增强孩子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成效。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如田径类运动靠力量和速度;球类运动对灵敏性和弹跳力要求较高。还可以教孩子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技术,指导孩子正确练习,如跑步运动中的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变速跑、冲刺,打篮球的传接球、带球突破、投篮、防守等等,并告诉孩子基本的比赛规则,如打球时不能有意撞人,打篮球时不能带球跑。这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父母也要引导孩子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15岁以前的孩子不宜进行举重、长跑、吊环等运动,而应选择负荷较轻,欢畅自然的运动项目如三跳(跳绳、踢毽子、跳橡皮筋)、游戏、简易体操、小球类。孩子若是喜欢武术,可以学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学习器械格斗时一定要有专业教练的指导,以防出现意外。

3.督促孩子坚持锻炼

孩子的自觉性和毅力不强,若没有父母督促鼓励,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不利于保持体育锻炼的效果。对此,父母可帮孩子制定锻炼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内容、时间和次数,如规定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做操,每天下午放学后踢球半小时;双休日安排爬山、远足或参与半天的体能集训。制定计划要从孩子和家庭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使孩子乐于接受,自觉执行。父母若能和孩子一起锻炼,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即使不能天天与孩子一起锻炼,也要定期检查孩子的锻炼情况,并告诉孩子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对个别不喜欢活动的孩子,父母需采取强制措施,如定时叫孩子起床,督促他们外出活动,并必须完成一定的运动量后才能回家,锻炼认真时要给他一些鼓励,不认真时令其重做,直至养成锻炼的好习惯。

4.指导孩子科学地锻炼

运动会引起身体机能的深刻变化,过少的运动量对身体机能无刺激作用,超负荷运动又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父母既要警惕超负荷运动,伤害孩子身体或使孩子失去锻炼的信心,又要提供合适的运动负荷,帮助孩子对自己承受负荷的能力建立信心。因此,要教育孩子明确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讲究锻炼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以便在锻炼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要注重身体的全面锻炼,不但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发展,也要同时提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平衡等各项身体素质;既获得跑、跳、投掷、攀登和游泳等实用技能,也培养果断、机敏、勤奋、吃苦耐劳、大胆沉着的意志品质。父母还应帮孩子懂得音乐、棋类也能提高锻炼效果。优美乐曲的伴奏,能消除运动带来的疲劳;棋类活动是一项比智力、比体力、比技巧、比意志、比作风的全面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列宁曾形象地把它比喻为“智慧的体操”,它同样具有增强体能的作用。

5.不要给孩子压力

让孩子自由地运动,主要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所以只要孩子敢于参与就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父母不要太在意孩子在运动中或者比赛中的名次,过分要求孩子获得荣誉争面子,这样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还可能使孩子厌恶体育、逃避运动。

§§§第25节正确对待成绩差的孩子

父母箴言

孩子学习差,父母恨铁不成钢,着急、气恼,都是可以理解的。但粗暴地对待孩子,既无益于孩子学习的进步,也加深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更不要说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了。其实,成绩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对待。

“望子成龙”可以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不少学习不好的学生,这就使得一些家长的“神童梦”破碎,思想悲观,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身心和学业上的恶性循环,后果堪忧。其实,成绩差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用心地去对待。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孩子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可能是孩子的智力发展滞后,感觉器官先天缺陷或后天损伤,大脑受到伤害等智力原因。另外孩子的思维大多都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如果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能及时地发展起来,赶不上教学内容的要求,在学一些抽象性、逻辑性知识的时候就会跟不上。孩子学习差,多半是这个原因。

2.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有可能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习惯不合理等非常智力原因。如果孩子年龄较小的话,性格、情绪方面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当孩子自制力较弱、理智感不强的时候和情绪高涨时成绩会直线上升,情绪低落时成绩则大大下降。性格外向的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能力,性格内向的则容易背上精神包袱。

3.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可能和老师与家长的教育有关,比如教师水平有限,上课枯燥无味,让学生厌学;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困难视而不见;或者随便训斥孩子;或者包办代替,不能正确地启发、帮助孩子。

4.环境方面存在问题

孩子的成绩不好还可能是和环境有关,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如果学校学风不好,设施、设备不完善,势必对孩子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孩子在课余时间没有好的活动场所,没有丰富的活动内容,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分子接触,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也会使成绩下降;在家庭中,家庭的结构、条件、气氛,家庭成员的素质等,都与孩子的成绩有密切关系。

由于孩子成绩差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因此家长要抓住主要原因,比如帮助孩子树立好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教育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其中关键是对孩子既要理解宽容,又要严格要求。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联系,交换情况,共同磋商,找到好的方法。一般来说,孩子学习成绩差,只是其发展过程中暂时的波折,只要家长重视,并加以适当的教育,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的话,父母就有必要对自己进行一些心理调整,首先需要父母做的是放弃过高的期望,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合孩子实际能力的目标。

容易厌倦的孩子可以先让他学习10分钟、15分钟,完成后好好表扬孩子一番,日后将时间逐渐拉长,当能完成30分钟后,1个小时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目标了。最终目标可以很高,但暂时目标不宜过高,应该是孩子易于接受的,这样能不断地给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小的目标逐一实现,这种积累终将成为一座大山。

据报道,南方有一位中学生因学习不好长期受到父母的粗暴对待。一次他期末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亲规定的标准,父亲罚他双膝跪地,头顶一盆凉水,不准晃动,稍一晃动就打。孩子不堪忍受这种折磨,不久就离家出走了。

现在父母一般以孩子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业优劣的唯一标准,分数高者,父母十分高兴,给予各种奖励;分数低者,父母非打即骂,给予的则是各种处罚。但是,考试并不能证明学业的全部,父母不要两眼盯在分数上。只有对孩子的学业不佳有了正确的认识,父母才能避免粗暴地对待孩子。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对孩子满怀期望,才能调动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孩子才能具有追求进步的内部动力。父母应该了解,学业不佳的孩子对他人的态度特别敏感,稍有不慎,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父母可与学校老师联系,共同分析出孩子学业差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