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要懂心理学
46814900000003

第3章 你有健康的心理吗--给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脉(2)

第四,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是静态的,没有变化的。

人们常常以为心理健康的人永远不会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的人也永远不会心理健康,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只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有一个动态转换的过程,心理健康的人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经过调整也可以转为心理健康。

第五,心理问题只出现在少数人身上。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人意识到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有的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或者有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有的程度比较轻罢了。

第六,心理问题只能出现后再进行治疗。

心理问题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以不能等到心理问题出现甚至变得非常严重的时候再去治疗。当你预感到心理问题有出现苗头的时候,就要早做治疗,甚至在平时生活中,就应该警惕心理问题的出现,对心理问题应该贯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七,去看心理医生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很多人都觉得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心理变态的人才看心理医生,这是错误的认识。这种误解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在中国,心理咨询还很新鲜,人们对它的了解很少,很容易导致人们的误解。第二,人们对心理咨询不够信任,认为它是骗人的把戏。

第八,心理上有“病”不需要看医生。

长期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心理健康。这使人们身体有病就很大方地去看医生,可心理有问题的时候就不好意思去看心理医生,久而久之,心理上的小问题就发展成了大问题。

第九,纪律、道德、思想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没有任何关系。

纪律、道德、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如,学生在课堂上一直窃窃私语或喜欢东张西望,老师常常把它看作纪律或品德问题。其实,这也可能是过重的学习负担给学生带来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又引起身体反应和逆反心理。

第十,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

因为人们对心理咨询了解不多,这就导致了他们对心理咨询期望太高,认为只要通过一次心理咨询就可以解决自己全部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一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马上治愈。此外,和身体疾病不同,心理问题的治疗需要患者和心理医生的沟通和交流,这根本就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当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需要经过多次治疗,简单的心理问题一次就可以治愈。

现在你对心理健康应该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心理健康非常重要,从现在开始好好地关注它,不要再把它扔在一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果你不重视它的话,它可能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扰。

心理平衡和失衡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充分了解心理平衡和失衡问题,对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第一,认识什么是心理平衡。简单地说,心理平衡指的是人们用幽默、升华、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事物得失的认识。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在情绪反应、观念认识、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和谐状态。心理平衡的表现主要有:没有观念和欲望的冲突或者冲突被调和;心情平静,没有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反应等。

心理平衡是中国人的一个创新,西方心理学中并没有心理平衡这个术语。中国人用心理平衡来形容心理调节的过程,可能和我们“阴阳对立、福祸转换”的遗传“文化基因”有关。中国人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很深,在看待人的荣辱得失时,追究一种内心的平衡,所以,中国人用心理平衡来形容自己的心理调节是非常必然的。

其实,心理学中的“内向”、“外向”概念就蕴涵着阴阳平衡的意思,它是瑞士的心理学家荣格在阅读老子的《道德经》之后创造出来的。

第二,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可是心理平衡并不完全等同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对心理健康标准的规定不是固定的,心理学家常常根据社会和个体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这个标准。此外,心理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不是僵死的状态。心理健康是不断向良好心理状态转变的过程,是人们经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而达到的一种非常良好的心理状态,调整的过程就是把心理失衡的状态转变为心理平衡的状态。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过程的终点,同时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表现。所以,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心理平衡虽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可是心理平衡并不一定意味着心理健康。一般我们都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平衡和适应,并且根据我们的理解,平衡指的是内心没有冲突,适应指的是对周围环境的顺从。这种理解并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比如,一个没有梦想和追求,安于现状的人,因为他的内心不会有冲突和挫折感,所以他可以说是心理平衡,可是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吗?当然不能。其实,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心理失衡

在心理学方面,心理失衡指的是人的心理因失去平衡而出现的一种情感、理念和行为的冲突状态。事实上,很多时候,人们的心理都处于一种失衡状态。

心理失衡在不同的人身上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表现为不辨是非的抵触和逆反、不顾结果的疯狂报复、不加控制的谩骂攻击等。某些年轻人更是如此,有的表现为悲观厌世、情绪低落、自我封闭、自怨自艾等,否定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有的人在心理失衡之后,为获得内心的平静,任何问题都毫无原则地顺从别人,最终形成了逆来顺受的平庸性格。

导致心理失衡的原因非常复杂。比如,需要没有满足、愿望无法实现、忍受不了挫折、适应不了变化的环境、处理不好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引发心理失衡的因素。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得出,所有导致心理失衡的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大类,客观原因是指外界压力,主观原因是指心理调控失败。

外界压力主要是指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对中国人而言更为繁重和复杂。我国的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究编制了一个中国人生活事件量表,并给每个事件都赋予了压力分数。

自我调控,维持心理平衡

心理失衡对人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仅会引发心理上的病变,而且也会造成身体上的疾病,严重妨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学会调控自己的心理,以维持心理平衡,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消除心理失衡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失衡的原因。如果工作失误造成了心理失衡,就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失误;如果因为自己不能正确看待生活而造成了心理失衡,就应该寻求别人的帮助,以便重新认识自己。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消除心理失衡的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

1.遗忘不快法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指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如果遇到的不愉快事件过多,心理就会感到紧张、焦虑和烦躁。如果一个人每天都生活在对往事痛苦的回忆里,不停地去想过去所遭受的挫折,那么他就会终日愁眉苦脸,感受不到生活的愉快,心理一直处于失衡状态。

忘掉那些让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使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样你的身心就会获得轻松和宽慰,你会重新充满活力。所以,为了获得心理平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遗忘。

2.自我解嘲法

自我解嘲法是指当我们遇到让自己感到难堪和尴尬的事情时,不能赶快逃跑,也不能手足无措,更不能怨天尤人,可以通过自我解嘲的方式来化解尴尬的气氛,避免冲突。

在一个高级餐厅里,服务员上菜时,不小心把汤溅到了一位非常尊贵的客人头上,而这位客人恰恰是个秃顶,这时餐厅的气氛很紧张,大家都注视着这个客人,以为他要大发雷霆,这位服务员也吓得手脚发抖,谁知道这位客人却摸摸自己光秃秃的头顶,对服务员说道:“小姐,你觉得这种治疗有效吗?”听了这位客人的话,大家悬着的心放了下来,都大声地笑起来。这位客人恰到好处地使用了自我解嘲的方法,不但化解了尴尬的气氛,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显示了他宽阔的胸怀,赢得了别人对他的钦佩和尊重。

3.聊天转移法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聊天有调节心理的功能。聊天可以缓解人们紧张的情绪,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加深人们之间的感情,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获得平静,使人们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此外,聊天还可以宣泄愤怒,化解怨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闲聊,报纸上有“闲话专栏”,电视上有“闲话俱乐部”,书店有“闲话”书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闲聊在维护心理平衡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泪流满面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总是教育我们,一个人要学会坚强,不能随便掉眼泪,尤其对于男孩子,我们常常告诉他“男儿有泪不轻弹”。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样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是不利的。

强忍眼泪会造成人们情绪的压抑,痛快地哭一场则可以消除压抑,让人感到轻松和舒服。心情不好时,哭一会儿,可以宣泄内心的郁闷、悲伤和愤怒,否则,长时间压抑自己,就有可能会走向极端。所以,为了心理平衡,我们放弃“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信条,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难过时就尽情地哭泣,不需要感到难为情,就像刘德华一首歌里所唱的那样“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5.激励法

消除心理失衡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我激励,给自己制订一个目标,然后付诸行动。使用激励法时,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目标要适合,过高或过低都不好,目标太高的话容易使你产生挫败感,失去信心,目标轻而易举就实现的话,也难以使自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第二,目标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并且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

通过心理健康测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是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不要过于迷信心理健康测试,它只是我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参考,如果太看重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一直耿耿于怀,不但没有起到帮助我们认识心理健康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国外有很多心理健康量表,因为它们和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那些心理健康量表对中国人并不适用。我国一位非常着名的心理学家认真研究了近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然后制订了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量表。现在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心理健康量表,以便你可以随时测试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构成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总共有80个评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采用5级评分制,分别是:

1.无:自觉无该项问题。

2.轻度:自觉偶尔有该项问题。

3.时有:自觉有该项症状,时有发生。

4.经常:自觉有该项症状,经常发生。

5.总是:自觉有该项症状,总是存在。

中国人健康量表的80个项目可以分为10个因子,每个因子包括的项目如下。

1.人际关系的紧张度和敏感度:包括10、14、23、31、49、53、71、79,共8项。该因子主要反映受试者人际关系方面的紧张度、敏感度等。

2.心理承受力差:包括2、17、26、40、50、62、74、77,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做事情时感觉困难,遇到挫折就容易沮丧灰心,常常觉得工作或学习负担太重而不能完成,不能忍受杂乱脏的环境等。

3.适应性差:包括6、18、35、38、48、61、69、80,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对事情、对环境、对人难以适应等。

4.心理不平衡:包括8、15、24、39、42、54、63、72,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感到上天对他不公平,抱怨自己比不上别人,看到别人取得成绩就不高兴,总认为自己出力不讨好,自己受了委屈,不肯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

5.情绪失调:包括1、13、22、37、45、52、57、65,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不稳定、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心里总是感到不愉快等。

6.焦虑:包括4、20、28、34、47、58、67、70,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常常感到心烦、预感有不好的事情发生、烦躁不安、毫无理由地紧张、担心自己生病等。

7.抑郁:包括7、12、21、27、33、55、59、66,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情绪低落,感觉前途灰暗、身心疲劳、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常常感到忧愁、生活没有意义等。

8.敌对:包括3、11、30、41、44、51、76、78,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喜欢和他人争论,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常常有摔东西的冲动,喜欢挑别人的毛病,总是故意去刺激别人等。

9.偏执:包括9、16、25、32、43、56、64、73,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不相信别人,总是固执己见,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不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一向我行我素等。

10.躯体化:包括5、19、29、36、46、60、68、75,共8项。该因子反映受试者心情紧张,因紧张而产生躯体化不适等症状,比如手发抖、头痛、尿频、胃不舒服等。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的评分方法

用心理健康量表来测试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时,评分方法有因子法和总均分两种。

1.因子分

中国人心理健康量表一共有10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8项。各分量表的因子分的计算方法就是把8个项目的分数加在一起,然后除以因子数,也就是除以8,得分为该分量表的因子分。每个项目都采用5等级评分法,没有”为1分,偶尔”为2分,时有”为3分,经常”为4分,总是”为5分。

读者在做完心理健康量表之后,10个因子都以2分作为简单判断的标准分数线,这样就可以初步判断哪些因子有问题以及症状如何。

初步确定心理问题和症状严重程度的评定分数值:2~2.99分表明该因子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3.99分,表明该因子存在中度心理问题;4~4.99分表明该因子存在较重的心理问题;5~5.99分表明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2.总均分

总均分的计算方法是把该量表80项的分数加在一起,然后除以80,得分就是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

利用总均分来判断受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2~2.99分说明受试者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分说明受试者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说明受试者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5~5.99分说明受试者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