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社交要懂心理学
46886200000028

第28章 打造社交“心”魅力——专家给你做心理指导(3)

相传南宋时江西有一名士极为傲慢,自以为博学多才,无人能敌,所以对人从来都是爱理不理,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一次他提出要与大诗人杨万里会一会。杨万里谦和地表示欢迎,并提出希望带一点江西的名产“配盐幽菽”来。名士见到杨万里后开口就说:“请先生原谅,我读书人实在不知‘配盐幽菽’是什么乡间之物,无法带来。”杨万里则不慌不忙从书架上拿下一本《韵略》,翻开当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书上写着“豉,配盐幽菽也”。原来杨万里让他带的就是家庭日常食用的豆豉啊!此时名士面红耳赤,方恨自己读书太少,后悔自己为人不该傲慢。

傲慢的人之所以总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主要是因为他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接触面特别小,只看到眼前的那一点东西,稍微有点成绩,就以为自己什么都会做。其实自己懂得并不多,与高人相比简直就是孤陋寡闻。

这样的人总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听不进半点善意的建议和批评,对于别人的关心不屑一顾,从而使他人避而远之,等到真正需要帮忙的时候却没有人愿意再来帮助他。他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太高,使别人无法触及,最终也使自己无法触及别人。

其实,如果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己,弄清自己的实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别人平等相处,就会有很多人接近你,帮助你。但是一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是很不容易的。傲慢的人要么自以为有知识而清高,要么自以为有本事而自大,然而山外有山,楼外有楼,自己的能力并不是那么强。

“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今中外成大事业者,都是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平易近人的人。在他们的心里就没有傲慢二字,宋代着名文学家欧阳修,其晚年的文学造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他从不恃才傲世,仍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文章。

他的夫人怕他累坏了身体,劝他说:“何必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吗?”欧阳修回答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虚心自知,永远不要自高自大,这样才能够医治傲慢。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体现。在社会交往中,不管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应该一视同仁。待人切忌“势利眼”。古人云“不谄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为人处世,既不要以卑贱的态度去巴结奉承有权有势的人,也不要以傲慢的态度去轻视那些地位低下的人。人与人之间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每个人的人格都应该得到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人格不受歧视,不被侮辱,而得到别人平等的对待。

所以,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疏远和反感,那你就要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加强自身道德品质的修养,驱除不良的心理,使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生活更加幸福。

傲慢的人是不善于交际的人。他们总是把自己紧紧地包裹起来,害怕别人看到他们的无知和浅薄,所以用清高的假面具来遮掩自己,使别人难以靠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傲慢是被世人鄙视的心理,人们更加崇尚平等,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因此,往往知识越丰厚,学问越广博的人就会越谦虚,越能够平易近人;而文化越低,气量越小的人反而会越傲慢。不同的心态造成不同的结果,谦逊的态度会使人感到亲切;傲慢的架子会使人感到难堪。两种人的人缘自然大相径庭。

从人们的接受心理来说,没有人喜欢被别人居高临下地压迫着,而是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要时刻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上,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接近你。其实大家都一样,不要总是自以为了不起,在芸芸大众之间,你只是很普通的一员,以平常心对待,得到的反而更多。

七、别在细节之处给人造成伤害

在人际交往中,有很多细节问题,有时候看似不起眼,不值得注意,但是往往正是因为这一点而给自己造成失败,给别人带来伤害,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漏洞足以造成巨大的损失,在社交中也是如此。所以个人在为人处世之时,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把小事做好,以减少给自己和对别人造成伤害。

细节决定成败。也许你在大事上能够英明果断,能力超群,但是如果细节问题处理不好,很可能会使你功亏一篑,遭受失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除了在大的原则上不出错误以外,更要注重细节的问题。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让别人看起来或者听起来很不舒服,给人造成心理的伤害,甚至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人际关系。

小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年轻人,大学刚毕业,他到一家有名的企业去应聘营销经理,如果应聘成功,他将会得到年薪8万元的酬劳。所以小王十分努力,竭尽全力在众多应聘者之间左冲右杀,一路过关斩将,从100多位优秀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公司总裁接见的机会。

那天,小王很激动地走进总裁办公室。但是总裁不在,只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秘书微笑着对小王说:“先生,您好,总裁不在,总裁让您给他打个电话。”于是小王掏出手机,拨了一串号码。但是就在这时,他看见办公桌上有两部电话,就问那女秘书:“我可以用一下电话吗?”“可以。”女秘书微笑地回答。小王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总裁的号码。总裁在那端兴奋地说:“小王啊,我看了你的简历,了解了你的答辩情况,的确很优秀,所以我们决定聘任你为我们的营销经理,欢迎你加盟本公司。”

听到这个好消息,小王高兴得快跳了起来,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将这个好消息与他的女友分享。但是女友出差去了国外,用手机打会花很多话费。这时,小王又看了看办公桌上的两部电话,心想:我都快是公司的人了,他们是大公司,不会在乎一点儿电话费吧?于是便拿起电话,给女友打。

小王的电话还没有打完,总裁就打了另一部电话,叫小王说话,“对不起,小王,刚才我的话宣布作废。通过监控,我看到了你的表现,很抱歉,你没能闯过最后一关……”总裁在电话里温和地对小王说。

“为什么?”小王呆呆地问。

女秘书惋惜地摇摇头,叹道:“唉,许多人和您一样,都忽略了一个微小的细节。在没有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之前,明明身上有手机,却要用公司的电话。”

一个微小的细节使小王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在人际交往当中,特别要注意这个问题,有时候你认为无所谓的事情,正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一定要从细小处着手。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细节很多,有很多人并不在意,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总会脱口而出,或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自己可能没有考虑那么多,因此忽视了细节给他人的感受。一些不好的细微动作和言词会像一把软刀子,一点点切割着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开出租车的师傅,将遗失在车上的钱包还给了失主。钱包里的现金有两万多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许多人认为他傻,因为失主并不知道他的车牌号码,他完全可以将钱留下来。而他却宁愿耽搁好几天的生意,去报社,到电视台,登招领启事,寻找失主。司机师傅的高尚品质让我们佩服。

但是当司机师傅找到失主,并将钱包交还时,失主的反应却让司机很难过,这时候他觉得自己原来真的很傻。

拿到了失而复得的钱包,失主并没有及时地向司机表示感谢,而是打开钱包,当着众人的面将里面的钱数了三遍。还拿着些钱对着阳光照照,怕有假钱在里面。这样的举动让司机师傅很尴尬,也很难过。自己辛辛苦苦找到失主把钱还了,却遭到了失主这样的怀疑和羞辱。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为此司机师傅很是伤心和失望。

把钱数三遍,以确认钱数准确无误,这也许是失主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是一种习惯。然而在此时此刻,他的动作传达给别人的信息,就是怀疑司机拿了他的钱,或者换成了假币,这样的信息传递到司机师傅的心里,确实会使他很失望。自己的善心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遭受怀疑,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每一个细节都有着深长的意味和指向,每一个动作的背后都隐含着一种逻辑。将失而复得的钱,数上三遍,对于失主,也许就是习惯;而对捡钱的人,则可能是一种情感伤害。

别在细节上给人造成伤害,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会减少对别人不必要的损伤。

在生活中,要注重细节和习惯带给他人的感受。如果你的一些习惯会伤害别人,那就努力改正它。也许“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你那里无所谓的事情,在别人那里就有所谓了。人际交往不仅仅只是满足自己,更重要的是为别人着想。这就需要你从对方的心理出发来看待问题,给对方体谅与理解,以及热烈的回应和赞美。不要在细节上给别人造成伤害。

母亲打电话给儿子。儿子接到电话就问“有事吗?”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母亲有些伤感,反问道:“没事就不能打电话吗?你不打电话过来,是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还一定要因为什么事吗?”儿子张口结舌。

儿子怔怔地握着话筒,后悔了。他应该问问母亲生活得怎样,母亲身体可好。

对于年迈的母亲,儿子的内心是有很多的担心和牵挂的,平时积蓄在心里,没有机会表达,然而一握话筒却完全忘记了。简单的一句“有事吗”,却深深地伤害了母亲的心。

说话不要口无遮拦,做事更不要随心所欲。多为别人考虑,改变自己的坏习惯,把感激和问候挂在嘴边,适时地给予别人赞扬和鼓励,使别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否则终会因为你的小失误造成大伤害。

八、君子不与“小人”斗

古诗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胸怀坦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在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是君子就不会与小人斤斤计较,否则只会毁了自己的名声。君子不与小人斗,不斗才会胜。

人们常说,“树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同理,在大而复杂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中,也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有的人温文尔雅,有的人粗俗不堪;有的人正直豪爽,有的人自私小气;有君子,也有小人。在社会交往中,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要学会灵活应对,不与小人争斗,否则吃亏的反而是自己。

社交场合中,难免遇到“小人”,如果与“小人”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则常常会使自己吃亏。对于“小人”,既不可依附,更不要与之争斗。在社会交往中,“小人”并不是长得很特别,脸上也没写上“小人”二字,甚至有些“小人”还套着温文尔雅的外表,一副很有才的样子,常常使人迷惑,想象不到他们坏的一面。

但是“小人”的本性终究会显露出来的。大体而言,“小人”做事、做人总是不守正道,以邪恶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小人”的身上常会有如下的特点。

(1)他们喜欢造谣生事、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而用离间法挑拨他人之间的感情,制造不和,好从中取利。

(2)他们还喜欢阿谀奉承、阳奉阴违,言行表里不一,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利用别人为自己开路,而对别人的牺牲满不在乎。

(3)他们喜欢落井下石、找替死鬼。看见别人摔倒,不但不扶,还会追上来再补一脚。做事说话,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为自己背罪。

“小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是不讲法、不讲理、不讲情、不讲义、不讲道德的。如果你非要与他们斤斤计较,争个谁高谁低,恐怕吃亏的是你自己。

圣贤孔老夫子说过“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训,远则怨。”这话虽然并不全对,但是“小人难养”倒是一个真理。“小人”,并不像敌人那样凶残,却比敌人更狡猾。在我们的身边,在社交活动中,“小人”数量不多,但却分布广泛。

“小人”的存在,不分行业、部门、地位、身份、贫富,却专门给别人制造麻烦。

哪里有“小人”,哪里就会有麻烦,虽然不一定会“天下大乱”,却常常被弄得“天下不太平”。恰如一池碧水,仅有鲫鱼、鲤鱼、白鲢鱼,是可以各自相安,欢乐生活的。然而,总会生出一两条泥鳅,弄得池水变浑,人人相危。

人们常说,君子是斗不过“小人”的,这话也是有一定根据的,是因为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势利;君子爱讲正理,“小人”总说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阳奉阴违;君子追求和谐,“小人”存心捣乱;君子严责自己,“小人”暗算他人;君子总在明处,“小人”常在暗处;君子不记人过,“小人”与人交恶;君子唯理是求,“小人”拉帮结派;君子顾全大局,“小人”只顾己私;君子顾及脸面,“小人”不计影响;君子老实做事,“小人”弄虚作假;君子襟怀坦荡,“小人”鼠肚鸡肠;君子适可而止,“小人”揪住不放;君子温和如三春暖风,“小人”阴险如冬日严霜。

综合对比,在争斗过程中,君子明显处于吃亏的位置,所以与其因为争斗而吃亏,不如避而远之,绕道而行,不惹他就是了。同时,在社交中,要学得灵活一点,圆滑一点,随机应变,不去硬碰硬,“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依附,不得罪,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小人”像戏剧舞台上的丑角,自以为聪明透顶,手段高妙,而他的一招一式都是丢人现眼,是对自己的嘲讽。“小人”虽能使君子、大丈夫拖累太重,干事业不顺畅,但也毕竟阻挡不了君子、大丈夫的脚步。“小人”风光一时,腾达一时,但毕竟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小人”机关算尽太聪明,常常“反误了卿卿性命。”“小人”的作用还是有的,那就是烘托了君子的坦荡、大丈夫的高大。

“君子不与小人斗”,这是经验之谈。如若不然,则会大上其当,到头来,耗尽了你的精力,毁了你的事业。如对其不理不睬,任其跳梁,“小人”则自我暴露,自毁其形象。警惕小人的陷阱,倒是十分必要的。最要不得的是与“小人”针锋相对,斤斤计较。

人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各不相同,各自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也不相同。有的人忠厚老实,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取得成就,而有的人偷奸耍滑,靠阿谀奉承,损害他人为自己谋利。前者为君子,后者为小人。在社会交往中,小人总是以个人得失为尺度衡量他人;做事不光明正大,爱搞小动作,喜欢到处传播诋毁他人的“小消息”、“小隐私”、“小纰漏”,打小报告,递“黑材料”,打冷枪,放暗箭;当面说得好听,背后又在捣鬼;当面不说,背后踢脚;热衷于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口是心非,拨弄是非。人们往往把“小人”混同于好人。只要细心察言观色,“小人”的言谈举止大约都写着一个“小”字,与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君子、大丈夫是截然不同的。

君子斗不过小人,所以与其使自己蒙羞,不如对其避而远之,不与他们针锋相对,斤斤计较,从而妥善地处理和“小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参考以下几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