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机关干部实用词条读本
46937400000037

第37章 思想政治类(2)

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政治制度的某些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和完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和引导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形式。

【党的领导制度】

指党的领导工作与活动的规则和程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它对党的领导机关的产生、构成形式及其相互关系,领导机关的权限、活动程序、工作指导原则等都做了具体规定。包括党的民主集中制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是党的组织制度中的最重要的内容。

【党的领导体制】

指党的领导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的规范和程序,是党的组织系统的核心。它表明党的各级领导机关所形成的纵向系统和横向联系,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功能的网状体系。

【党的领导职能】

是指党对阶级、群众、军队、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等实施领导的职责和功能。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3个方面。

①党的政治领导。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上的领导。政治领导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即党的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是在政治上、大政方针上指导国家生活;②党的思想领导,就是通过党的理论工作、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调动和激发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具体地讲,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向非党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思想觉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③党的组织领导。

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干部“四化”方针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调整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党员个人和党的组织之间的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向国家政权机关及其他非党组织推荐优秀的党员干部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与我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它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地方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统一战线在不同时期的基本内涵】

党的任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相应的,党的统一战线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是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党派、民族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建立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是巩固发展工农联盟基础上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而共同奋斗。新世纪新阶段对统一战线的新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领导作风】

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党的领导作风,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态度和行为,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和领导者素质的综合表现。它集中反映了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和风格,是实现党的领导职能的重要条件,是影响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党的领导作风建设工作。

【工作方法】

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所采取的办法和手段。党的工作方法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创造出来的一整套的科学的工作方法,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主要包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方法;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抓工作中心环节,统筹工作全局的方法;抓典型带一般的工作方法,等等。这些工作方法,对于正确实现党的领导,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都起了重要作用。当然,党的工作方法必须随着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应该适应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工作方法,推动党的领导工作的顺利进行。

【民主作风】

指领导干部善于发扬民主,虚心听取他人意见的作风。党的民主作风,是我们党实现正确领导,推进党的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科学决策】

是指按照决策的科学理论和健全的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的活动。科学决策的内容是:严格实行科学的决策程序;依靠专家、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断。科学决策的程序:①发现问题,确定目标;②集思广益,拟制方案;③分析评估,方案选优;④实施方案,反馈调节。

【调查研究】

是指对客观实际情况的真实了解和分析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占有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并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制定出比较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用来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这些认识。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遵循的原则是客观性、长期性、历史性、全面性的原则。调查研究的方法有: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开调查会法等。调查研究的根本途径是深入群众,走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

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群众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党的执政能力】

是党的执政本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是我们党为建设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而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党要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执政规律】

政党执政的规律,就是政党在控制和行使政治权力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反映政党政治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

【党的执政资源】

是指政党执政所必需的各种积极因素、能量及来源。政党只有掌握了足够的能量才能够执掌好政权和巩固好政权。

政党的执政资源主要包括历史资源、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意识形态资源。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需要从两方面来把握。首先,从“人”的方面看,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以人为本的“人”是相对于以物为本而言的。其次,从“本”的方面看,以人为本的“本”,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