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
47008200000009

第9章 珍爱年轻的心灵(1)

在乎学生的“在乎”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个暴雨后的清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突然,他看见在沙滩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暴风雨卷上岸的小鱼。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再也游不回大海了。这时,男人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水洼里的小鱼并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看了很久,男人忍不住走过去说:“孩子,这么多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男孩儿指着那些被他扔回大海的小鱼说。

这则故事让人陷入深思。面对成人眼中熟视无睹的小鱼,孩子却那么在乎。也正是因为他的在乎,才赋予了小鱼新的生命。这不由得使人想到我们的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孩子们的“在乎”也很多,而我们做老师的是否会在乎他们的“在乎”呢?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在乎”其实很少被我们所关注,即使发现了,我们也常常像故事中的男人一样熟视无睹。显然,这样的过程对于曾经有着许多“可贵的在乎”的孩子们,毫无疑问是一种深深的伤害!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渐渐变得不再在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该如何面对?

首先,对孩子们的“在乎”,我们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充分尊重他们因为在乎而表现出来的种种需求,甚至是异想天开的念头。否则,由于我们的目中无人而导致的急功近利行为,将会挫伤多少晶莹剔透的心灵啊!不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就不可能发现孩子的“在乎”;不进入孩子的心灵,就体会不到孩子的需求。孩子们在乎老师给他的一个微笑,在乎老师给他一个发言的机会,在乎老师给他一个奖励,在乎老师给他一个改错的机会……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爱的使者,用爱的心灵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点需求,更能激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不断产生更多的“在乎”。

学生的在乎需要尊重,更需要呵护。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的露珠是可爱的,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滚落了就会破碎。回答问题出错、作业有问题等,都可以再来一遍。但如果错误地伤害了一颗稚嫩的心,就可能留下永远难以抹去的伤痕。

班主任们,请尊重和珍视孩子们的“在乎”,让学习变成孩子们最快乐的事,让他们心灵的天空蔚蓝起来。这不是给予,而是对孩子的真诚奉献。

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导致人格缺陷。因此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这就对我们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班主任除了要承担起管理者的角色外,还应承担起“心理医生”的角色,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

有一位班主任所带的班里有一名女学生,由于晚上与几名男同学到网吧打游戏夜不归宿而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她在课上做了一个物件,并且在上面刻上“纪念某某某受处分”。这位班主任没有把这事简单地当作道德、纪律性质的问题处理,而是像朋友一样与她交流,给她倾诉自己心声的机会,让她自己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可以说这是一次心与心的交流,也是心与心的较量。

由于这个学生的逆反心理特别严重,第一次谈话并不顺利,没有达到班主任预期的目标,但令人感到很高兴的是这个女孩子认识到在这件事上她确实做得不对。于是这位班主任又第二次、第三次……找她谈,从谈话中了解到她犯错误的原因是她不愿意再做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她要尝试另一种生活。在谈话中,班主任获取了支配这位女生行为的错误思想。

这位班主任便把她的思想作为谈话的突破口,了解她的内心世界,找到主攻方向,进而与之进行思想交锋,但重点不是针对错误,严加痛斥,而是以平稳的语调、含情的言辞和她探讨分析她的行为带来的危害。班主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诚恳,这样在她心中掀起了波澜,以深情厚爱去化解她心中的“逆”层。终于,她为自己对老师、对家长、对自己所造成的伤害而流下悔恨的泪水,主动找到班主任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又回到了原来的优秀行列。

的确,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信奉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把班主任工作简单看作重复劳动,结果适得其反,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虽然耗费了许多时间与精力,但收效甚微。而新观念下的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与复杂性,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解、研究学生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灵活多变的、富有创造性的德育方法。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人们常说:教鞭下有瓦特,冷嘲中有牛顿。实际上,我们身边的学生更多的是一些小草,他们将来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注定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他们顽强地拼搏着、奋斗着,渴望阳光和雨露。教育,就是让乔木长成更高大的乔木,让小草长成更茂盛的小草。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加强自我提高,明确自身的“心理医生”角色,自觉担负起心理教育的任务,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导航者。

用爱照亮每一个角落

应该说,在今天的中小学生中,最不缺乏的是他们得到的爱,每一个孩子得到的不仅是父母无私的关爱,老师耐心的教导,还有许多来自于社会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就能够快乐而且健康地成长起来了呢?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由于爱而产生的教育问题其实是屡见不鲜的。

一是过度的爱,使今天的少年儿童并不感到爱的珍贵,甚至有些还成为学生学会独立、学会自理的障碍,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信、自强等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是不恰当的爱,给学生身心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学生有强烈的负重感,一些学生因此还出现对生活、学习的逃避倾向。

三是在我们的身边,的确还有不少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爱的缺失,他们生活在无人关注的爱的“盲区”,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关怀。

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社会、家庭的客观因素导致的。比如,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的“留守儿童”的现象;家庭变故产生的“单亲家庭”现象等。这需要班主任教师认真分析自己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向学校、家庭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形成统一的认识,积极地帮助这些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通过磨砺,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在挫折面前树立坚强的信念。应该说,帮助这些学生渡过生活的难关是奉献爱心的表现,赋予学生生活的能力更是表达教师关爱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教育者,包括家长,没有正确的育人观念,对学生和未成年人的关爱不当,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现代教育观念的学习,不仅要爱学生,更要学会如何爱学生。

有一位班主任老师曾深情地讲述过她的教育往事。

有一个学生叫小伟,他的父母长期不和,无人管教,性格特怪,喜怒无常,经常打架,闹课堂,不服老师管教。

暑假期间,家属区就议论开了:津南村有个淘气的学生,该读初一了,哪个班主任摊上就倒霉了。我怀着一种好奇心,到处打听这个学生到底是谁,名气这么大。开学的前一天,我看见操场上有几个男孩在踢足球,真有个男孩像人们所说的小伟。因为在这之前,我就拿到我班所有学生的档案,他这么出名,当然他的照片我要多留神了。于是我走过去打听,果然是他。

我说:“你知道吗?我是你的班主任。”他说:“听说了。”接着我又说:“以前的一切都忘掉,从现在起,你是一个新生,一切都以新的面貌开始,你除了喜欢踢足球,还喜欢别的体育项目吗?”他回答道:“还喜欢短跑,曾经在校运会上获得过第三名。”“那么就当体育委员吧,再组织一个小足球队,我负责给你们联系比赛。”这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出乎意料的是,就这么两三分钟的谈话,居然对这孩子以后的成长起着如此大的作用,据他后来说,谈话的当天晚上,他失眠了,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这个老师太好了,这么看重我,一定要好好干出个样子,给那些诅咒我的人看看。

从初一到毕业,三年我见过他父亲两次,母亲一次也没见着,从不来开家长会。有一次家访,他父亲说:这个娃儿完了,不可救药。小学时,每次到老师办公室就像斗地主一样,所有老师都在告状,数落这小孩,我们当家长的,也没脸面,各种方法都用尽了,用皮带抽,绑起来打,有一次还威胁他,再捣蛋就绑着推下“杨公桥”,可仍不见效。

由于这个孩子倔强得很,一下子改好也是办不到的。我始终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我的全力,从生活上关爱他。

初一下学期时,他的爸爸突然消失了,成群结队的人到他家里要账,把他妈妈惹烦了,也出去鬼混,只是每月给他买50元钱饭菜票。他经常一天只吃两顿或一顿饭,而他吃得特别多,那点儿饭菜票根本不够。冬天,毛衣也没有,冷得直哆嗦,我就把他接到我家,供他吃饭,给他厚衣服过冬,晚上守着他做完作业再让他回家,以此来弥补他失去的母爱。

这孩子的确很争气,从初二开始,成了我最得力的小助手,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每次运动会,我无须过问,他一手包干,学生也服他,同事都羡慕我培养了一个这么得力的班干部。

毕业考试,他考上了凤中,但由于找不到父亲,母亲拒绝再负担学费,他只好放弃。第三年工厂里招工,我拿了40元钱给他报名参加考试。当时有近100人参加考试,只收10人,他考了第一名。工作后,他坚持自学高中课程,参加成人高考补习班补课,后来,他考上了电大工业管理专业,圆了他的读书梦。现在已在某厂当干部。

毕业后他经常抽空看望我,前年得知我要搬家的消息后,他立即找了班上几个同学,连续两个星期下班就来,从头到尾我没有一点儿插手的机会。他们说:“覃老师,你要怎样布置,只须开口说一声,一定让你满意。”好多同事都羡慕不已,有的甚至对我说:“覃老师的这些学生比亲儿子还好!”

就在小伟同学这个班,还有几个家庭破裂的学生,与继父继母的关系很不好。这些小孩心理几乎变态,他们总觉得世界上的人都很坏,没有“爱”可寻。

针对这种心理,我经常把他们组织起来,和他们一块儿爬山或到沙坪公园去玩。我每次都把几斤面拌成凉面,带上佐料,一个八磅水瓶,一大张塑料布,一边走一边给他们做工作,教会他们怎样爱自己的亲生父母,正确处理新家庭成员的关系,多关心同学。我还通过家访,把学生的困惑讲给家长听,并希望家长多给这些孩子一点关爱,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