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女孩的春天
47176900000004

第4章 你就是一朵百合花(4)

从此,每当天冷了的时候,天热了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心里有什么委屈的时候,和同学闹情绪的时候,考试考得不好的时候……“小羊角”总能准时收到一封粉红色的信笺,那信的右下角用铅笔画着一幅画,画面上,一个妇女拉着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在小道上走着,道路两旁是一片茂密的树木。在其中一棵矮小的杨树的枝头上站着两只小鸟,正相互梳理着羽毛。信末总是写着这样一句:我的小羊角,妈妈永远爱你!

每当这时,“小羊角”的嘴唇翕动着,仿佛喃喃自语,脸上洋溢着巨大的幸福和甜蜜。也许,只有我知道“小羊角”心里说的什么——妈妈来信了!我妈妈来信了!

独自吹泡泡的女孩

离上课还有几分钟,马老师拿着教本,早早到了初一(1)班教室前候课。因为这是她到这个学校给这个班上的第一堂课,她不想给学生留下拖沓的印象。

也许是春天的缘故,学生都跑出教室在院子里兴高采烈地吹泡泡。他们三个一簇,两个一帮,咕嘟着腮帮子,嘻嘻哈哈,比着吹泡泡。那一个个、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肥皂泡在半空中忽高忽低,飘来飘去,逗起一阵阵欢快的笑声。看着眼前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马老师开心地笑了。

马老师目光温和地看着眼前的一切,突然发现靠墙根处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生,正一个人默默地吹着泡泡,那泡泡又小又散,很少有成串的。

马老师走过去,笑着说,这位同学,我也喜欢吹泡泡,来,我和你一块吹好吗?马老师说着伸出手去,没想到羊角辫看也不看一眼,收起吹管跑进教室。马老师尴尬地站在那里,伸出的手半天没收回来。真是个奇怪的女孩。马老师这么想着也进了教室。

马老师习惯性地巡视了教室一圈,在教室后边看见羊角辫正低着头坐在那儿。一整堂课,马老师几乎没看见羊角辫抬头听课。这让马老师更加奇怪,这孩子怎么啦?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断定这个女孩一定有什么心事,要不就是性格有什么问题。

几天下来,马老师断断续续了解到关于羊角辫的一些情况。原来,这个女孩的家庭以前还不错,几年前父亲开车出了车祸撞死了一个人,为支付巨额赔偿,弄得家里倾家荡产了,父亲连急带累得了脑血栓,只好靠捡破烂维持生计。母亲受不了家境的贫寒跟别人跑了。父亲从此变得脾气暴躁,整天酗酒,根本顾不上她。一连串的打击让女孩从此患上自闭症,不仅在学校不跟任何人说话,在家里也不说话。虽然老师们、同学都做了许多工作,可总不见效,没办法只好由着她。

马老师得知这些情况心里一下子沉重起来,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因为女孩的经历几乎就是自己的翻版。马老师第一次为了一个学生失眠了。

学校不少学生都是住宿生。每到周三,是住宿生最幸福和快乐的时刻。那些住宿生的家长们总会给孩子送些好吃好喝的。马老师发现,每当这个时侯,羊角辫的头低的更低,眼睛里湿漉漉的。

又是周三放学时候,女孩一个人在教室里发呆,马老师拿着一小包热乎乎的东西过来,摸着她的肩膀说:刚才你父亲来了,这是他给你送的热包子,他让我转交给你,快趁热快吃吧。女孩露出一脸的惊讶和惊喜。马老师注意到,女孩捧着包子的手微微有些颤抖。这也难怪,因为在女孩的记忆中,自己上初中半年多来父亲还是第一次给自己送饭。

女孩没有注意到,马老师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到周三,女孩总能从马老师手里接过父亲送来的一包东西,有时是冒着热气的包子,有时是一包煎饼和一瓶韭菜炒鸡蛋,有时是几块香喷喷的猪头肉,有时是一件新衣服、新袜子……这让班里不少女生都羡慕不已,都夸赞女孩有个好爸爸。

转眼半年过去,女孩的性情开始有些改变,敢抬头走路,抬头看黑板。虽然女孩还是不愿和别人一起吹泡泡,一起把五颜六色的泡泡捧上天,但这已经让马老师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欣慰。

女孩最终是在一次与父亲的谈话中发现一直以来给自己送饭的其实不是父亲的时候,女孩的眼睛润湿了。那一刻,女孩清清楚楚地看到一缕温暖的阳光轻轻透过半开的窗子照进自己的心窝窝里。女孩感到阳光里有母亲的味道。

第二天,女孩拿两根吸管和一瓶肥皂水去办公室找到马老师。老师,能和我一起吹泡泡吗?马老师轻轻点点头。

片刻,办公室前响起了马老师和女孩快乐的笑声,那笑声伴着一嘟噜一嘟噜五颜六色的肥皂泡不断往空中飘去……远处高远的蓝天下,一群大雁正排着整齐的一字,嘎嘎叫着,往北飞着……

54枚粉笔头

全市语文优质课比赛正在旮旯初中二(2)班教室里举行。执教的是县里有名市里挂号的教学能手马老师。这个马老师向来以教学严格著称。

马老师是两月前接手的这个班。全班54名学生。不爱学习、违规违纪的学生随便一抓就能抓一大把。稳不住(闻小明)、糊里糊涂(胡玉光)……等等学生更是谁教谁头疼。前任班主任因为受不了学生的气撂了挑子。没人愿意捧这个刺猬。马老师偏不信这个邪,自告奋勇担任了这个班的班主任。经过两个月来的苦心整治,虽然班风大有好转,可违反纪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不,今天这堂课上,稳不住的老毛病又犯了。不是拿铅笔头戳戳这个男生,就是扯人家女生的辫子,再不就朝前后左右扮个鬼脸,弄得一圈不得安定。

在这样一个非常严肃的场合,发生学生公然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这优质课的评奖档次肯定是要大打折扣。听课老师的眼睛都投向马老师。马老师就是马老师。只见他一只手捧着书,不动声色地讲着,另一只手早已伸进粉笔盒,摸出一枚粉笔头,趁稳不住扭头戳别人的空隙,伴着一个潇洒的扬手动作,那枚粉笔头在教室的上方,划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在稳不住刚好一扭头的瞬间,落在了稳不住的鼻头上,留下一个圆圆的白点。几十双眼睛齐刷刷落在稳不住的脸上,紧接着,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哄堂大笑。马老师也笑了。听课的老师也捂着嘴笑了。稳不住红着脸,慌忙低下头,再也不敢正视老师和同学。

教室里出现片刻的安宁。这种局面没维持多久,那边角落里骤然鼾声如雷。糊里糊涂正做着黄粱美梦,嘴角的涎液流成了小河。马老师没有停下来,一边继续讲课,一边将手插进粉笔盒,拈出一个粉笔头,轻轻向那边一拋,正打在糊里糊涂的嘴巴上。谁?谁?谁?糊里糊涂惊醒了,慌慌张张地问。教室里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这堂课的评选结果可想而知。

又是语文课。马老师提前来到教室,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来回走着,不时和学生说几句,询问一下作业完成情况,新课预习了没有。快到稳不住跟前时,稳不住突然站起来,红着脸说:老师,您…您以后您别再扔粉笔头好吗?一边说一边从桌洞里捧出一大把粉笔头。马老师一看,这些粉笔头有大有小,有尖有圆,足足二十几枚。

这是……马老师疑惑不解地说。

老师,这都是您扔给我的。

什么?这么多?马老师吃惊地说。

老师,我这也有!糊里糊涂也捧着十几个粉笔头凑热闹。

老师,我这有两个!

我这也有一个!

……

那些粉笔头居然有一百多枚!

这些都是我扔的?

是啊,那次我上课不认真听讲,您给了我一个粉笔头……

我这个是上次上课做下动作时您给我的……

……

同学们一个个争着讲述自己保存的粉笔头的来历。

马老师手捧着那些粉笔头,久久地注视着。他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眩晕。

这堂课上,马老师第一次没扔粉笔头。

晚上,马老师失眠了。

第二天、第三天、一学期、两学期、一年、两年……直到马老师退休的十几年里,他的课堂上再也不见了那司空见惯了的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又是二十年过去了。早已退休在家的马老师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击倒了。学生闻讯后纷纷成群结队探望。稳不住来了,糊里糊涂也来了……当年二(2)班54名同学都来了。

马老师躺在病床上,看着眼前都已成人成才的学生,脑子里突然想起那一百多个粉笔头。他满含愧疚地嗫嚅着:同学们,我对不起你们……

不,老师,您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当年要是没有您的及时提醒,我不可能有今天……已经是企业老总的糊里糊涂眼圈红红地说。

老师,最该感谢您的人应该是我……现担任某局局长的稳不住紧紧握着马老师的手说。

老师……

老师,我这还有一枚上初三时您写字用过的粉笔头。稳不住手捧着一枚雪白的粉笔头。

老师,我这也有一枚。

我也有一枚。

……

在场的54个人,54枚大小不一的粉笔头,整齐的排列在老师的床头。

我们都很怀念那段时光,想念您的粉笔头,多想您能再教我们一回!

我也常常想起您,真想再回到教室,再听一次您的课!

……

马老师听着听着,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两行热泪从塌陷的眼窝里流出,停在了那张瘦削的面颊上……

点支歌儿给自己

那个学期,学校让我分管校园之声广播室。为增强宣传效果,提高收听率,我决定对广播栏目进行调整,新开设了一个点歌台节目。学生课下可以到播音室自由点歌,也可以纸条形式,将自己喜欢的歌曲献给自己的老师、同学或父母,或其他最想献给的人。

只要你需要,我将尽力满足你的心声。这是广播室点歌台的宣传语。

节目一开播,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每天到广播室点歌的学生络绎不绝,点歌的纸条更是如雪片般飞来。这让我颇有一种成就感。

这天,我正在广播室里整理节目单,在厚厚一摞点歌的纸条中,有一张纸条引起了我的注意,纸条上这样写着:六年级三班的刘黎颖为六年级三班刘黎颖点播歌曲,祝她生日快乐,天天开心。我一看,咿,这一个班有两个刘黎颖?好玩,我笑了笑,就在当天的节目里满足了刘黎颖的点歌要求。

大约一周后,我又收到了刘黎颖的一张点歌纸条,只见纸条上写道:六年级三班刘黎颖为六年级三班刘黎颖点播歌曲,祝她的父亲健康、平安。纸条下面用铅笔写了一句:谢谢老师。又是刘黎颖为刘黎颖点播歌曲?有意思有意思,还谢谢我,真是个懂事的学生。我点点头,笑了笑,在当天的节目里我再一次满足了刘黎颖的点歌要求。

但此后一连数周没有收到刘黎颖的纸条。这天下午课外活动,我在广播室整理材料。重新翻出刘黎颖的那两次点歌纸条,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字迹,我这才注意到刘黎颖的字是那么小巧娟秀,那么工工整整。我猜想,刘黎颖一定是个有趣的小女孩。那么另一个刘黎颖会是什么样?这两个刘黎颖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如果是,她为什么自己给自己点歌?这个女孩一定有故事!我私下猜测着,疑惑着,我的好奇心终于被调起来,我决定找找她,当面核实一下。

刚起身,有人轻轻敲门,我赶紧开门,只见一个又瘦又小的女生站在门外,从她的校服上看出她是六年级的学生,可她的个头要比同龄人整整矮一头。她很腼腆地说:老师,我是刘黎颖,六年级三班,我来向您告别的。谢谢您两次让我点播歌曲。说着,她低着头,两手不停的扯着校服的衣角。

你就是刘黎颖?我正要找你,你们班还有一个和你重名的?刘黎颖摇了摇头,没有,就我自己。果然没猜错,她是自己给自己点歌!这可是点歌节目开播以来第一次遇到。我对面前这个小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不明白她来告别的意思。我请她坐下来,慢慢说。

从简短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原来刘黎颖家在遥远的农村,因为家庭贫困,母亲在她三岁那年跟人跑了。两年前她随父亲打工到了这座城市,费尽周折,才进了这所学校读书。可就在半月前,父亲在工地上受了重伤,干不了活了,她也不能上学了,决定陪父亲回家养伤。说到给自己点歌,她脸色很凄然,过了好一会儿才嗫嚅着说,因为自己是从农村来的,学习又不好,在班里没有人瞧起她,自己也没有知心朋友。她说,她多想有人能为自己点歌,哪怕是一支歌也行。有人为她点歌是她最大的梦想。可是,没有人在意她……

多么敏感善良的女孩!我不禁长叹一声。我劝她留下,好好读书。并告诉她,假如真的有一天不能回到学校,别忘了经常给自己点一支歌。她点点头,又摇摇头。默默走出广播室的一刹那,她突然回过头,朝我深深一鞠躬,然后转身跑了。

新学期开学后,刘黎颖再也没有回来,我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在新学期的第一次点歌节目中,我噙着泪水点播了两支歌曲,一支献给刘黎颖,祝她平平安安。我想,她在远方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一定会听得到……

两个担架工

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从早晨一直打到下午。阵地上,硝烟弥漫,炮声震天。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一轮落日将山岗染成血红一片。

山岗下出现一男一女两个担架工。领头的是一位50多岁的汉子。一个和汉子年龄相仿、身材瘦小的妇女紧跟在汉子后边。两人一人抓着担架的一头,一前一后,在滚滚浓烟中时而匍匐,时而穿行,炮弹不时在他们身边轰隆一声炸响。他们全然不顾,一鼓起朝山岗跑过来。

他们来自岗下的小岗村。战斗打响前,村子里的人都已被部队组织撤离了。唯独他俩坚决不撤。从战斗一开始他们就站在村口焦急地等待着。前边不断传来放爆竹一样急促的枪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