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各类型的博物馆又增加了不少,市民收入多了,闲暇时间多了,交通改善了,一切都在好起来了,可奇怪的事也出现了。在人们向郊外、向足球场、向超市、向图书馆、向音乐厅等蜂拥而去的时候,却好像惟独忘却了博物馆,这是怎么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还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些博物馆尤其是基层博物馆,陈列形式落后,多年来一直是一种展出模式,且不说一般观众、中小学生,就是一些稍有文博知识的所谓文化人到了博物馆,有时也觉着不知来看什么,千篇一律的面孔,呆板陈旧的陈列,充其量是一座排列整齐的“古物”仓库。人们见到了过时的东西,总会一古脑的说:该进博物馆了,好像博物馆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废旧物品收藏站了。确实,我们有些博物馆里陈列的展品,观众看到的只是器物的名称、时代、出土地点,而再没有其他任何的文字说明(甚至那些生僻字连注音也没有),一件2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不要说一个初中生,就算是一个大学生、研究生也未必能看懂。试想,这样的展览又谈何生动、有趣、易懂?
我们的博物馆又如何能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吸引力?
长期以来,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只是展出藏品供大家参观、学习,而且展品与观众之间还隔着一道围栏,无形中增加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不少人认为:“博物馆好是好,挺长知识的地方,可去一次也就够了”,也有些人认为:“博物馆离我们太远了,都比尔?盖茨时代了,可博物馆里还是蔡伦、黄道婆”。产生这样的说法,都是“距离”在作怪。不可否认,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机构,它永远是历史性的,它与现实生活确实存在着距离,但是,我们为何不能让这距离再缩短一些?跳出文物历史的局限,多办一些内容新奇、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些展览呢?
韩国一位博物馆设计师李遇权说:21世纪的博物馆应被看做是一个体验生活、历史及文化的地方,是一个通过展示其拥有的展示材料而进行教育的地方,否则一个博物馆如果仅仅成为自豪地显示自己拥有的展示材料的地方,那么它就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
找出了问题的所在,才能针对问题来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身,真真正正做好“三贴近”。那么如何做好“三贴近”,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不断探索陈列展览的新模式,以多样化的展览来为观众服务。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手段,我们在陈列选题时,要广泛听取不同层次观众的意见和建议,拉近与社会生活和群众接受心理的距离。在选题确定以后,就要在诠释上下功夫,搞一些通俗易懂,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文字说明,加深观众的印象。而且,陈列展览要常换常新,增加趣味性。基层博物馆应坚持举办短小精悍的、灵活多样的临时展览、专题展览,以此增加基层博物馆的活力。另外,一个新的展览开放以后,可以设一个意见箱,收集观众对新展的反映和评价意见,以促进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不断开创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新局面,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许多学校往往组织学生以春游的形式来参观博物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表面上博物馆门庭若市,但是学生真正接受到的教育,实效却不大。要想真正的吸引未成年人把博物馆当作他们的第二课堂,我们的博物馆还得下一番苦心。一是向未成年人宣传展示文物精品,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让他们知道其来龙去脉、制作工艺、艺术价值,使之在认知感觉上升华到对本土的热爱之情。在宣讲的过程中,要抓住未成年人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要求讲解员对中小学生采用启发引导、通俗易懂的讲解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二是向未成年人宣讲本地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迹,以精英的人格力量感染未成年人,像我们韩城市博物馆,可以借助历代名人大观展向青少年朋友宣传历代名人事迹,激励他们学习先进,奋发图强。三是吸引未成年人参加基层博物馆的活动,增强他们的集体感。博物馆在宣传及教育活动中,利用“五四”、“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吸引未成年人到博物馆参与博物馆的讲解、清洁、藏品整理工作,书法临摹等活动,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历练胆识。
第三,不断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内涵,多举办一些民俗展览,以适应普通百姓的欣赏口味,丰富他们的生活。
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广大百姓生活的传统形态和传统变化,反映了百姓生活的千姿百态和地域特色。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及人们怀旧、猎奇心理渴求的增长,与民俗文化相关的民俗研究、民俗展示、民俗旅游等如今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博物馆应充分利用深入市民、贴近乡土的优势,开发民俗资源,以民俗陈列的形式展现当地民生百态。
在民俗展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跳出以往历史类陈列内容趋同的意境,凸现出陈列特色,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通过别具一格的民俗展示,打出民俗牌,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形式体现地方特色的魅力。二是要注意展出要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地方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包括了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风俗礼仪、岁时节令、民间工艺等,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由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有的延续至今,有的改头换面,但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又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因此,很容易使群众受到吸引,得到共鸣。同时,“关注百姓身边事”淡化了观众的层次区别,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使他们乐于看,喜欢看。
归根结蒂,博物馆要做好三贴近,必须考虑展览的展示效果评价,要充分利用收藏资源为观众服务,只有这样,博物馆作为人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学习场所和休闲去处,必然会发挥它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十四章 博物馆展览的市场化运作———以《古罗马与汉长安展》为例-马振智2005年4月20日至7月20日,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了《古罗马文明展》和《汉长安文物展》,两个展览交相辉映,演绎了一场东西方古代文明在当代的精彩对话。这次展览是古都西安首次举办的中外文明比较大展,使长期沉浸在周秦汉唐文明中的人们看到了世界其他文明的辉煌,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是在多种文明并存,互相影响、互相交流中而发展到今天的。因此,在正在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举办这样的展览意义尤为重大。
这次展览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首次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借助社会财力举办的,在展览的策划、宣传、门票促销等方面均采用了一些新的做法,尤其在宣传方面投入很大,在西安引起了很大反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一、展览的策划
《古罗马文明展》原商定于2003年举办,由于当时受“非典”影响,国家博物馆受陕西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的委托,于2004年4月26日与意大利文化活动和遗产部遗产司签定合同,决定《古罗马文明展》延期于2004年6月1日至11月3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11月3日至2005年3月31日在河南博物院举办,4月20日至7月20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展品为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罗马卡匹托林博物馆、罗马文明博物馆、罗马市区遗址博物馆、罗马帝国广场博物馆、庞贝博斯科瑞博物馆等六个博物馆的173件藏品。这些展品大致可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展示古罗马从传说中的王政时期到共和国时期再到帝国时期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嬗变轨迹,如表现罗马城的创建者罗穆卢斯、瑞摩斯和母狼的玉髓阴雕,还有屋大维、克劳狄、安东尼等帝王雕像,另一部分则展现罗马共和国后期至罗马帝国前期这一历史阶段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如金银器、灯具、餐具、建筑构件等,反映了罗马文明的辉煌风采。这批展品丰富多彩,观赏价值极高,在北京、郑州展出时曾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在筹划《古罗马文明展》时,我们考虑到罗马和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东西两大文明中心,都是在世界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古都,罗马文明和汉代文明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应该将陕西全省汉代文物精品集中起来,举办一个《汉长安文物展》与《古罗马文明展》共同展出,并将展品的总名称定为《古罗马与汉长安———东西方文明比较大展》。
希望通过这两个展览,不但可给观众提供一个难得的亲眼目睹古罗马文物和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机会,而且还可以深刻理解东西方文明从历史到现实所存在的各种差异,并进一步探索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此外,举办这样的展览对促进两大古都文化交流也有极大意义。
二、展览经费的筹措
这次展览经费预算为80万元人民币,包括展品包装、运输和保险费用30万元,意大利专家3人和国家博物馆专家3人来陕布展、撤展点交文物时的所有交通、食宿费用约15万元,展览图录印刷费用10万元,布展费用20万元,开幕式费用5万元。
如此昂贵的展览费用,对于经费困难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来说是难以承担的,但这一大型展览的社会意义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也不愿轻易错失这一展览良机。在这种欲罢不能的状况下,我们决定走向市场,借助社会财力来举办展览。经过与北京文明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反复磋商,该公司在西安经过多方努力,联系到陕西恒蒲置业有限公司为投资商,陕西电视台负责展览宣传。2月28日,我们与北京文明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协议,预算中的各种费用由该公司承担,展览单独售票,门票收入分成:陕西电视台50%,北京文明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恒蒲置业有限公司35%,陕西历史博物馆15%。
三、展览的宣传和门票促销
展览的宣传和门票促销主要由陕西电视台和投资方负责,陕西历史博物馆参与了宣传策划并进行了大力配合。
在展览举办期间,陕西电视台在人流量比较大的长安路三座过街天桥和钟楼地下盘道设立了巨型广告,并制作图文并茂的广告片,从3月中旬就开始在陕西电视台4个频道滚动播出。
3月30日,我们举行了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向省内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发布了将举办《古罗马与汉长安———东西方文明比较大展》的消息,并请考古学家韩伟先生和雕塑家陈启南先生到会,从考古和艺术的角度分别对展览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4月5日,文物展品由郑州抵达我馆,7日,我们在布展现场举行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在安排记者对古罗马文物和布展情况进行拍摄和拍照的同时,还安排他们采访了意大利专家以及负责文物运输的宝川国际艺术品运输公司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