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
47250200000058

第58章 试论博物馆与社会的多元化沟通-白晓莉(1)

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已在国际博物馆协会的章程中做了明确表述,并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普遍遵行的共同准则。在我国,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其作用与功能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项事业之中,并且在人们增长知识、陶冶身心、满足审美享受、培养生活情趣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从关注经济建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对社会全面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博物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其属性决定了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关联密切,且唯有与社会进行多元化的沟通才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实现双向价值,即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使博物馆的自身建设更加趋于完善。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吸引公众参与是博物馆与社会沟通的关键博物馆是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机构,公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众所周知,博物馆的形成与发展,乃人类社会发展所需,除社会进步因素外,更是有形和无形经济再生使然,这种作用正如英国博物馆学者伯雅特所说:“博物馆是为人,而非为事”,即以“人”为服务对象。因此,“人”便成为博物馆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博物馆需要公众对博物馆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只有面向社会、参与社会、服务公众、依靠公众才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博物馆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越来越重视公众与博物馆的关系,奉观众为“上帝”。2003年“5?18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朋友”,这里的“朋友”就是“公众”。其宗旨在于:服务公众,依靠公众,激励和培养公众的参与意识,探索和尝试博物馆联系公众、服务社会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博物馆观众,狭义而言,指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但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面向全体公众开放的机构,其服务的范围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它的“观众”应该是社会的所有公众,而不单囿于与其发生直接联系的人群。“公众永远是博物馆曾经的、现在的和将来的观众。”今天的博物馆,面临着各种流行文化的挑战和竞争,要想保持活力、可持续性发展,与观众良好的互动交流是必要条件。观众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应是博物馆举办各种活动的倡导者与积极参与者。因此,博物馆的置位应由“使观众满意”转变到“吸引观众”,将被动的、消极的“客人”,转变成积极、主动的“主人”,即让观众参与到馆藏资源的管理之中,参与到博物馆的各项事务中来,以实现观众角色的根本性转变。

对此,博物馆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吸引公众的参与。其中,实行“博物馆之友”会员制,不仅为社会上关心支持博物馆事业的文物爱好者、收藏家以及与博物馆联系紧密的团体和个人提供了方便,还能密切社会各界与博物馆的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据此,“博物馆之友”应逐渐成为博物馆与观众间互惠互利的一种制度,实行会员制并向会员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目前,“博物馆之友”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所采用。

此外,博物馆还可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文物等方式,与公众产生互动效应。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辟“家有文物这样捐赠”、“大型展览盼您参与”、“您想展示您的藏品吗”等专栏,并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一是自愿捐赠。包括“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二是代为保管业务。博物馆是专门的收藏机构,收藏条件较为先进,能有效保护收藏者的藏品;三是借展。充分尊重收藏者的志愿,通过借展形式,将收藏者的藏品公布于世,共同传播知识文化。以上形式,不仅能增加博物馆的藏品,丰富馆藏内容,更达到了吸引公众主动积极参与的目的,使博物馆的工作植根于公众之中。

二、加大形象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现代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已经从“藏”向“用”转移,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媒体,展示自身形象,展示所拥有的资源,以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只有扩大知名度,加深影响,才能提高社会对博物馆的认识、理解和支持,使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实现双重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社会认可。

首先,博物馆要加强自我宣传意识,提高社会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媒体宣传、新闻推介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利用电视台、电台、报刊、网站等覆盖面较大的新闻媒介,全方位、多角度、经常性地宣传报道博物馆,使其真正成为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博物馆吸引社会关注最快捷的方式。同时,资讯服务也是博物馆导入观众的一项重要工作,博物馆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做成信息源向各媒体传送,为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专题节目,增强博物馆及其展览、活动的社会透明度,从而吸引观众参与到博物馆的各项活动中来。

其次,博物馆在扩大社会影响方面,推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如:在展览正式对外展出前,将师生代表、社区代表及观众代表先期请入馆内,进行参观、座谈;把展览制作成微缩展版、展品送到社区、学校或商业中心开展推广;推出“网上展览”;为车站、码头、机场、饭店等场所前台提供免费索取的展览介绍、参观指南和地图等等,从而在社会上营造出浓郁的博物馆文化氛围,以确保新展览的展出效果。同时,博物馆还可以利用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广告宣传形式,结合本馆特点进行设计新颖的广告宣传,不仅能充分宣传展现自身形象,同时也能多方面地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信息。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要积极参与或协办社会上大型展示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改善,许多地方举办专在配合黄金周的盛大节日活动,活动的组合离不开城市的名片———博物馆。博物馆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谋划宣传展示手法,把博物馆宣传教育作用进一步扩大。拓展博物馆服务社会的活动,会使博物馆在公众中的形象与日俱增,影响力扩大,社会愈来愈重视博物馆。

三、不断推出公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打造博物馆的品牌形象

精品展览作为博物馆的品牌形象是其综合实力、科学管理、精心策划等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主要精神产品,也是其学术与发展水平最直接的标志。与企业在社会上竞争要依靠名牌产品同理,面对社会,博物馆也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就要求博物馆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通过多出精品,打造品牌,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形成品牌效应,增强社会对博物馆的关注。

近年来,在多元化娱乐形式的冲击下,一些博物馆多少年一成不变的陈旧单调展览已很难吸引观众。因此,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赋予展览新内容和形式,将更多更好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奉献给观众。同样,一个博物馆举办精品展览的活动越多,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样,涉及到的社会生活领域越宽,综合社会效益越大,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也就越大。因此,举办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展览,是博物馆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所采用的最富有特色与最重要的形式。虽然,博物馆品牌的树立主要依靠多举办精品展览,但现代博物馆应该是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多种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休闲娱乐场所和信息咨询中心。围绕精品展览,方方面面出特色,方方面面高质量,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树立品牌比打造精品展览有更大的难度,它需要博物馆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使博物馆展现出持久的魅力,最终产生品牌效应,在社会多元化文化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树立创新意识,发掘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教育形式和内容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近年来,每座博物馆都在积极探索社会教育工作的新手段,发掘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教育形式和内容,在不断开拓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其中,利用互联网扩大博物馆的覆盖面和融历史真实与表演艺术为一体的展演活动,是最具特色的新形式。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博物馆”不仅势在必行,而且具有博物馆传统宣传无法比拟的优势。博物馆的数字化或网络博物馆,是指博物馆借助网络或其他信息传播途径对受众进行传播、发布和推广、宣传的一个不具实体意义的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在组织实施博物馆公众教育、充分发挥博物馆功能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数字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功能,应该是博物馆扩大宣传的具有很大潜力的方式。网上博物馆在当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