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旅游,是两个既不相同,又有内在联系的事物。
在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形势下,博物馆与旅游活动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只有了解了博物馆与旅游活动各自的特点及规律,博物馆才能在旅游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并进而实现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的双赢。
一、博物馆与旅游性质不同,但有契合点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这是1979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关于《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中对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的明确表述。
这一表述说明博物馆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
其任务有三:即收藏文物和标本,利用文物和标本对人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对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
我国关于博物馆性质与任务的表述与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的表述原则上是一致的。《国际博物馆会议章程》(1974年修订)的表述是“博物馆乃以有助于社会及其发展为目的而广为市民公众开放并不以营利为目的之经常性设施,为研究、教育、娱乐而搜集、保存、调查有关人类及其周围环境之有形物证,作为资料以资利用和展出者”
②。
那么,旅游是什么?旅游是人们在劳动工作之后在经济许可下的一种文化要求和休闲形式。可以说,旅游这项活动是人类的特有活动形式。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他们在繁重的工作和劳动之后,还要有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活动。
中国古代的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周易》中便有《旅》卦。西周有一位周穆王叫姬满,他便喜欢旅游。他让秦人的祖先造父驾车,“北绝流沙,西登昆仑,会见西王母”
③。
秦始皇帝也曾五次出游,走遍了秦朝大地。到以后,许多文人也游览祖国山河并记录下所见所闻,写出了不少游记。如郦道元写了《水经注》、徐宏祖写了《徐霞客游记》,都是传之不朽的著作。正因为人们要出游,所以社会上便兴起了旅店、饭店、车马等为出行和旅游的人提供方便的服务行业。
但是,在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旅游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终归是少数有钱、有地位或一些文人的专利,更广大的人民是与之无缘的。所以,那时的旅游业还不能形成一种行业。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到了近代文明社会,旅游业才形成了气候。旅游业发展在世界上形成大潮较我国要早得多。我们国家的旅游业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主要在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现在,它在一些地方已经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或支柱产业,被称作“无烟工厂”。
旅游产业是从事旅游活动的经济产业,是企业性质的经营行业。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旅游人众去看山、看水、看古迹、看现代游乐,并适当参与活动。参观博物馆也是旅游业组织游人活动的项目之一。因此,旅游业对游人的服务项目便集中在吃、住、行、游、购、娱这几个方面,就是说让参加旅游的人员吃得好,住得好,走得方便,游得舒心,玩得开心,购买到物有所值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在满足游人的这些要求的同时,从事旅游的行业(饭店、宾馆、车船、商店、娱乐厅、文物商店、纪念品商店)便也获得了赢利,赚到了钱。
这是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商业活动采用的是市场营销方式,即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形式,获得利润的最大化,这便是它追求的最终目的。
从以上两个行业的性质及活动方式,我们便很清楚地看到,博物馆和旅游业是两个性质、目的、活动方式、经营思路完全不同的事物。它们有各自的运动规律,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没有联系。它们之间联系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博物馆要向公众开放,让那些愿意参观博物馆的观众,尽可能地在博物馆中领略历史文化信息,从历史文化中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润德励志,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尽管在旅游者中有的人要去看山看水娱乐,毕竟还有一部分人要去博物馆,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所以,旅游业则要将那些愿意参加博物馆的旅游者带到博物馆。这便是博物馆与旅游的交点,他们相交于为公众服务这一点上。
由此可见,博物馆与旅游虽然性质不同,但是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他们完全可以相互合作,求得各自的发展,这便是双嬴。也就是说,在共进的基础上共同繁荣,博物馆从中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也增加一些收入来补充博物馆发展需要的资金;旅游业在组织游人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取得了最大化利润,同时也增加旅游的文化含量。
二、主导地位,也要主动应对
博物馆在旅游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在于旅游活动必须随着博物馆去进行活动,而不可能是博物馆去就俯旅游活动。
就是说,在旅游活动中,博物馆居于主位,决定着旅游活动的走向。客观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这样的。旅游公司带的集体观众以及个人出行的零散观众来到博物馆,博物馆在什么地方,观众就得去什么地方;博物馆陈列什么,观众就只能看什么;讲解员讲什么,观众就只能听什么;宣传品中怎么介绍,观众就只能知道什么。这是1905年中国近代博物馆诞生以后,博物馆工作与旅游活动互相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动轨迹。它是无法改变的。
规律无法改变,但博物馆的具体活动却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有所变化:不断更新展品,举办临时展览,发展博物馆之友,走出博物馆展览,更新基本陈列,征集相关文物和标本,修改讲解词,等等。这些变化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更多的人民大众。这是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也是博物馆随着时代的变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当今时代,随着人类科技高度发达,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知识面也更加广泛,旅游者参观博物馆的意向更为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应该主动应对,以与观众同步,适应时代要求,才能更好地服务观众,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我认为,博物馆应该在坚持自己工作的性质和任务的同时,适当调整思路,满足观众的需求。大体有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个优美环境。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观众参观博物馆的情绪和心理。我们应该让观众一进博物馆的大门,甚至未进博物馆的大门,便被与博物馆相协调的优美环境吸引入内。博物馆的环境包括建筑、环境、绿化。搭配协调,让观众赏心悦目,参观路线规划合理,有适当的座椅、轮椅,给观众在参观中提供方便。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和产生愉快的心情。
第二、有一套比较完整的陈列展示。陈列展示是博物馆进行文物标本宣传的主要途径。博物馆的展品(遗址博物馆的展品是遗址及遗址中的出土物)是需要说明的,否则观众便不易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及文化价值,就会影响展出效果。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应尽可能从文字和形式上系统地介绍展出文物及标本的历史背景、历史功能、文化内涵及价值。文字简明通俗,形式美观大方,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作大的调整。同时,博物馆还应经常举办短期的临时展览或专题展览,以丰富博物馆的陈列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