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长短经一日一释
47327300000003

第3章 利益均沾 藏富于民

【经文】

汤武日而尽有夏商之财,以其地封,而天下莫敢不悦服;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竟劝,通乎用非其有也。

议曰:孙卿云:“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人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人;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是谓上溢下漏。”又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

昔者周厉王好利,近荣公,芮良夫谏曰:“王室其将卑乎?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所怨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其能久乎?”后厉王果败。

魏文侯御廪灾,素服避正殿,群臣皆哭。公子成父趋入贺曰:臣闻天子藏于四海;诸侯藏于境内。非其所藏,不有火灾,必有人患。幸无人患,不亦善乎?”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由此言之,夫圣王以其地封,以其财赏,不与人争利,乃能通于王道,是用非其有者也。

故称:设官分职,君之体也;委任责成,君之体也;好谋无倦,君之体也;宽以得众,君之体也;含垢藏疾,君之体也。君有君人之体,其臣畏而爱之,此帝王所以成业也。

【译文】

在起用人才上是这样,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道理也一样。从前商汤、周武消灭了夏桀、商纣,一旦拥有了夏、商的全部国有财产,就把土地、财宝封赏给有功的大臣,举国上下没有不欢天喜地,心悦诚服的。用亡国者的财产赏赐功臣,整个国家的臣民都会争相效命。这就是懂得如何使用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做法。

荀子说:“能修明礼教的,可以为帝王;会巩固统治的,国家就强大;善于笼络人心的,社会就稳定;只知道搜刮民财的,必然亡国。所以,推行王道的国家是为了老百姓富有,推行霸道的能让有才能的人富有,苟延残喘的国家只会让当官的富有,而将要灭亡的国家,他们的统治者拼命想把财富统统据为己有,这时就会出现私人的库房、箱柜塞满金银财宝的现象。这种情况叫做当官的‘肥得流油’,老百姓‘四处漏水’。”荀子还说:“当皇帝的不应该谈论自己有多少财产,地方诸侯不应该讲求自己的利害,当官的不应该计较自身的得失。”

从前周厉王爱财,因而亲近当时建议他实行“专利”的荣夷公,大夫芮良夫劝谏说:“难道周朝的王室要倾覆了吗?荣夷公这种人,利欲薰心,不知大难就要临头了,你为什么要亲近他?财产利益,是世上万物自然产生出来的,是大地宇宙包容承载的,有如空气和阳光一样。可是世上偏偏有人妄图独占它,那可就后患无穷了。天地万物是天下众生的共同财富,每个人都要从中获取他的生存所需,怎么能独自占有呢?如果有谁执意要这样做,天下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人怨甚多而又不防备大难临头,荣夷公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国王,这还能长久得了吗?”后来,周厉王果真被放逐了。

战国时魏文侯的仓库发生了火灾,魏文侯身穿白衣,离开正殿,以示哀痛,大臣们都哭起来。公子成父却走进来祝贺道:“我听说天子把整个国家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诸侯把自己的领地作为收藏财富的仓库。你现在把国家的财富都储藏在国库里,显然藏得不是地方,这种藏法,不发生火灾也要发生人患。幸亏没有发生人患,这不也是件好事吗?”孔子说:“老百姓富裕了,做国王的能不同他们一起富裕吗?”

因此说,圣明的君王用他的土地分封诸侯,用他的财物赏赐功臣,不和老百姓争夺利益,算是懂得了做一个最高统治者的原则——那就是把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当做自己的来支配使用。

所以说设立官位,分配职务;委派任命官员,监督他们完成任务;擅于运筹谋略而不知倦怠;有宽容大度的雅量而获得大众的拥戴;解决各种矛盾,消除各种隐患,这些都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掌握的治国之道。能做到这一点,文武百官就会对他因敬畏而拥护爱戴,这就是帝王成就一统大业的根本所在。

【智解】

实现共赢才是最大的胜利

天下的财富究竟应该归谁所有呢?在古代,名义上整个天下都归君王所有,但是那些明智的君主都十分清楚,“天下财为天下人所有,决非一姓一人所有”。握有权力与财富者应该懂得有舍才会有得,舍小利是为了取大利。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而不会付出,必然会危及统治的根基。如何分配手中的巨大资源是一个关系到长治久安的关键问题,让天下人都得到管理者分配的利益,形成共赢的局面,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统治政权才会天长地久。而管理者的财富也能更稳固、更长久地占有下去。

同样的道理,作为一个管理者,不论是管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个部门,都应“通乎用其非有”。懂得如何利用和分配手中的资源,让应该得到利益分配的人得到他们所应得的,让应该多得的人得到其所应当得的财富,不但从你手中获利的人会感激你、拥护你,其他的人看到你公正慷慨,也会拼死为你效命。因为付出能有回报,忠诚和贡献能够得到补偿,所以才会天下归心,人心所向。经文中所引用的《国语》中周厉王亲近荣夷公好“专利”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西周中后期,国力日益衰退,昔日周王朝的雄风已然不在。周厉王即位,为增加收入,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把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不许平民利用谋生,遭到国人的严厉谴责。厉王命令巫师监视国人活动,严禁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格杀勿论。周厉王的“专利”和高压政策,使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周厉王十七年,正值大旱,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社会动乱不安。国人忍无可忍,聚众暴动,围攻王宫,要杀掉厉王。惊慌失措的厉王狼狈地渡过黄河,逃奔到彘(今山西霍县)。从此,西周开始衰落。

正是因为周厉王和荣夷公不听芮良夫的劝阻,结果三年后,国人放逐了周厉王,周王室从此衰微。历史的前车之鉴令人警醒,后来的领导者不能再步周厉王的后尘。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很懂得这个道理,他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号召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他把能不能使中国老百姓富裕起来看成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兴亡的大问题,这是非常富有远见的。如他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人民富有了,国家才会真正强盛起来,否则国家建筑在贫穷之上,强大只能是昙花一现而不会长久。整个国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也可称为资源,只有把这笔资源公平、合理地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分配,让各个岗位的人——不论是领导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得到应得的利益,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运行。

商场上有这样一句口头禅,叫做“有钱大家赚”,这句话有许多人并不理解它的真正含义。其实,有钱大家赚了,所有人都富起来,你才有钱可赚,大家都穷得衣不蔽体,一文不名,你又去赚谁的钱呢?这就是“通乎用其非有也”,亦即懂得如何运用不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非得损人才能利己,在利人的情况下同样能够利己。因为人人的需求是不同的,你所多余的正是他所需要的,而你缺少的其他人手中正好很多,这样就有了资源合理分配的可能,让大家资源互补,互利互惠。这样的局面是最好不过的了。这样既避免了纷争,又实现了各自的利益。那些通过损害别人而得来的好处是不会长久的,也许一次、两次可以,可是天长日久,“害人者必害己”,最终损害的是别人对自己的信任,而其结果是把自己先前靠损人得来的好处全部搭进去。明智的人应该会利用别人的资源与长处,而且也能够把自己的资源同别人共享,取自己所需的东西,送自己多余的东西。和别人结成利益共同体,以利益为纽带的团体是牢固的。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就能在多元化的当今世界上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在共赢中求得自己的发展,是成功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