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学思集
47551300000032

第32章 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充分肯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就,科学总结10多年来的经验,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要求,确定了今后10年和“八五”期间的主要奋斗目标、基本指导方针,确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政策,确定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部署、措施。它是我们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贯彻执行今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中,要把经济工作的重心转到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上来,这是今后1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和贯彻,对于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巩固和发展我国前10年国民经济发展成就的客观要求。国民经济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非生产部门的总体。它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对外贸易、金融、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卫生保健事业等。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高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先进性,企业组织的集中度,劳动者的科技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高,管理的科学化和良性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等方面。这不仅是经济数量的增加和发展速度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经济质量的大大上升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前10年,由于我国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决定着国民经济以外延为主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模式,这具有一定的历史客观必然性。因此,这10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导下,我们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大幅度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这些都为20世纪90年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然而,80年代的以外延为主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模式,难以避免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加之实际工作中的某些失误,因此,对经济发展中难以避免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正确解决,反而使这些矛盾扩大和加剧了。这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低度化,加工工业发展过快,基础工业发展滞后,技术层次低,管理方法落后和体制障碍没有消除,以致造成经济效益低、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的严重后果。这种状况制约和阻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它表明,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即由外延为主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模式转变到以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模式,由粗放经营转变到集约经营,由速度效益型转变到结构效益型。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是经济总量大发展的10年,那么90年代就是经济素质大提高的10年。只有通过今后10年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大提高,才能使前10年国民经济总量大发展的成就得到巩固和发展。

在今后10年和“八五”期间的经济发展中,确立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战略指导思想,对浙江具有更紧迫、更重要的意义。前10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引下,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这是今后10年继续前进的良好基础。然而,浙江人多地少,矿产资源相对贫乏;农业基础脆弱,人均耕地占有水平低;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体,所需原材料和燃料主要靠省外调入,工业制成品主要销往省外市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生产集中度低,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不高;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行。浙江经济发展的这种状况和特点,决定浙江经济发展再不能继续走外延扩张、粗放经营的路子,应以优化结构为重点,科技进步为动力,科学管理为基础,走集约经营、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再不能放松农业和原材料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当强化农业基础,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原材料工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几年面临的市场疲软、竞争力弱,生产大滑坡、效益严重下降的状况,也从反面证明了继续走原来的经济发展路子已经不行了,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实行经济的转轨变型:从注重速度、产值转到注重质量、效益上来;从着重于新铺摊子、上一般加工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转到致力于改组改造提高现有企业、调整存量、优化结构上来;从主要依靠投入、外延扩大再生产转到主要依靠挖掘潜力、内涵发展为主上来;从数量扩张、粗放经营转到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集约经营上来。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才能顺利实现90年代的奋斗目标,才能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第二,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一是因为经济增长的要求高了,要求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使国民生产总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到20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今后10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6%左右,这在世界范围内是比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我们所要求的增长速度,是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后劲的速度。因此,在安排今后10年经济增长的时候,不仅要考虑20世纪的问题,还要为21世纪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好准备。这就是说,今后10年,我国经济不仅是数量上要有较多的增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经济结构有明显的改善,经济质量和效益有显著的提高,物资消耗有较多的降低,生产技术有较大的进步。同时,改革要深化,通过今后10年改革,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这种经济增长量和质相统一的高要求,只有通过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才能实现。二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达到低投入、高产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现代化,显著地提高经济效益,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三是因为人民生活逐步达到小康水平,是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所谓小康水平,简单说是指在温饱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这个要求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温饱阶段,开始向小康阶段推进。在这个阶段上,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现代化,以工业品为原料的消费品生产将占有更大的比重,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将愈来愈多地依赖于重、化工业。在低收入阶段,消费结构主要集中于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品,一般是技术含量较低的粗制品和低档品,随着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渐集中于以工业品为原料的工业消费品,一般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精制品、高档品和耐用消费品。现在,我们正处于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并产生连锁作用的时期。我国从1980年到1988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消费品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31%,以工业品为原料的消费品工业产值则平均每年递增35%,而且增长势头日益迅猛。随着轻工业向重型化结构推进,迫使重、化工业迅速发展,否则,经济增长速度就会被迫放慢,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所需要的消费品数量、质量和品种就不可能得到满足。因此,在今后10年和“八五”期间,要重点加强基础产业的建设。要强化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上一个新的台阶。要积极发展基础工业,特别是以钢铁、化工为核心的原材料工业,改变基础工业滞后的状况,适应轻工业重型化的发展趋势。要大力发展基础机械及相关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和重要机械基础件,为全面提高产业素质打好基础。优良的产品来自优质新材料和先进的技术,这又集中地体现在技术装备上。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必须抓住关键环节,要从制造装备的机械入手,坚定不移地把基础机械搞上去。要用先进技术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改组、改造和提高传统工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现代化,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人民小康生活的需要。

第三,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条件。《建议》提出,“进一步贯彻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沿海地区要根据经济技术水平较高而资源缺乏的特点,致力于发展高、精、尖、新等层次较高的产业和出口创汇产品”。一方面,外向型经济是以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和交换,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为特点的。长期以来,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种竞争主要表现为商品质量优劣、品种新老、档次高低、功能多少,以及包装好差和价格便宜与昂贵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先进与落后、经济素质高与低的竞争。因此,我国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管理,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提高在国际经济分工和交流中的地位,才能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今后10年和“八五”期间,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继续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有利于我国到20世纪末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可是,努力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是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要扩大出口和增加外汇收入,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和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上;逐步实现由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努力增加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重点扶持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出口。同时,要在更新花色品种、改进产品包装、改善推销服务等方面下工夫。要加强经营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要努力巩固已有的市场,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实践经验证明,只有着力于优化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把国民经济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改变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换汇成本高和经济效益差的状况,才能创造出世界第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从低附加值、低创汇向高附加值、高创汇转变,使外向型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力。

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非常关键的10年。无论从国际形势的变化,还是从国内的发展看,都是如此。这10年的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现在,这10年的目标是明确的、科学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正确的、全面的。当前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充满了改革开放的勃勃生机。在这种新形势下,只要我们响应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号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切实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转到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上来,并狠抓落实,进一步具体化、制度化,注重研究发展和改革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涉及有关的重要方面和重要问题,一个一个地研究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宏伟战略目标,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

(此文1991年3月刊于浙江省委宣传部的《理论学习》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