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名人背后的悬案
47577200000007

第7章 帝王元首篇(7)

关于那两块匾额,据史学家孟森考证,清国史馆编纂的《陈元龙传》记载,康熙三十九年四月,玄烨在便殿召见群臣,说:“尔等家中各有堂名,不妨自言,当书以赐。”元龙奏称,父亲之闽年逾八十,拟“爱日堂”三字,玄烨便书写赐之。《海宁州志》还提到,康熙五十四年六月,玄烨因陈元龙胞弟陈维坤的妻子黄氏守寡41年,御书“节孝”两字赐之,又赐“春晖堂”匾额。这便是说,两方匾额的题词,是康熙帝根据臣下的请示书写,与传说中的理解完全是两回事。至于海宁陈氏用男孩换来的公主下嫁给常熟蒋氏,经人查访,连常熟本地人也不知道这件事,可见其事纯系子虚乌有。

经过这样查证、分析,乾隆帝是海宁陈氏之子这个谜揭开了。但是,这个传说是谁编造的?有什么背景?编造这个传说,意图是什么?怎么会不胫而走?这一连串问号至今还未能有明确的解答。

彼得三世因何而死?

在俄国古老的封建宫廷中,始终充满着权力的倾轧、斗争、欺诈和不择手段的阴谋。

宫廷政变同专制独裁可说是孪生兄弟。彼得三世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九代沙皇,他在继承皇位仅半年之后便成为宫廷政变的牺牲品,而发动政变的弑君篡位者正是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

彼得·费多罗维奇是俄国女皇伊丽莎白的胞妹安娜的儿子,安娜年轻时便远嫁德国,因此彼得的身上有一半德国血统。1742年,伊丽莎白女皇确立彼得为皇位继承人。彼得是一个不学无术、才能平庸、头脑简单、狂妄自大的人。平时他最爱穿的衣服是德国军服,他继任皇帝后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按德国军服的样式改革俄国军服。他对生母的祖国毫无感情,甚至在公开场合大讲俄国是一个最令人讨厌的国家。彼得对管理国家没有兴趣,以至在执掌国家大权之后,每天仍要抽时间躲进密室,玩他的那些玩具。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菲亚·奥古斯特,出生于德国什韦青市的一个贵族家庭。幼时便非常聪明,受过良好的教育。1744年被伊丽莎白女皇选定为俄国未来皇位继承人的未婚妻,这使德国的小公主索菲亚激动无比,她立即在母亲的陪同下,随身仅带着“两三套衣服,一打衬衣,一打袜子和手绢”的嫁妆,经过长途旅行,来到俄国首都彼得堡。为了做个称职的皇后,她拼命地学习俄语和大量地阅读书籍。她还改信了东正教,当她用标准的俄语虔诚地朗读东正教的誓言时,使在场的大主教和众教徒感动得流泪。在随伊丽莎白女皇去各地的巡幸中,她体验到了女皇的威严和王权的至尊,坚定了她做俄国统治者的信念。1745年8月,俄国皇储彼得大公与叶卡捷琳娜(此名由伊丽莎白女皇亲自改定)结婚。叶卡捷琳娜的婚后生活很不幸,有寻花问柳之癖的彼得经常抛下妻子与别的女人鬼混,伊丽莎白对异邦来的未来皇后很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叶卡捷琳娜的行动,使年青的大公夫人在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她更加勤奋地读书和学习治国之道,更加殷勤地侍奉伊丽莎白女皇,同时不忘记在政界和军队扶植拉拢亲信。她在日记中写道:“迟早我要达到目的,我要做俄国的女皇。”

1762年伊丽莎白去世,彼得继承皇位,是为彼得三世。女皇留给彼得的家业是一个烂摊子,自1725年彼得一世去世到1741年伊丽莎白上台,俄国经历了5次宫廷政变,5位沙皇和女皇更替频繁,国内政局一直动荡不安,社会各界人心思定。

对俄国毫无感情的彼得三世却经常以自己一时的好恶,随意改动俄国现行的制度和法令,推行一系列损害贵族和教会利益的政策,招致上层人士的反对。国际上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已经打了6年,彼得三世上台后,便匆匆地和德国签订停战和约,使俄国许多到手的利益付之东流。彼得三世甚至在德皇腓特烈二世的鼓动下,与往日的盟国西班牙和法国断绝了关系,因而引起俄国军界和盟国的强烈不满。人们看到在女皇的国葬日中,彼得三世无所事事,漫不经心,公开表示蔑视这些毫无意义的繁文缛节。而叶卡捷琳娜却一直身着丧服,心情沉痛,严格遵守教会的祈祷和斋戒制度。叶卡捷琳娜的温和宽大得到了众人的爱戴。彼得三世的粗暴猥琐则受到宫廷内外的非议和鄙视。法国驻彼得堡外交使节麦尔西值爵在发回巴黎的信中说道:“宫廷革命将是俄国的幸福,特别是它的盟国的幸福。”因此,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的时机已经成熟。

1762年6月24日彼得三世离开彼得堡到奥拉宁堡,他将在那里发动对丹麦的军事进攻。7月8日夜里,皇后叶卡捷琳娜在亲信奥尔洛夫兄弟的护送下,乘一辆简陋的马车,匆匆赶到伊兹梅洛夫近卫军团的驻地。在士兵们“女皇万岁”的一片呼声中,叶卡捷琳娜宣布她将成为俄国新的统治者,她用葡萄酒和金钱鼓励士兵为她而战。新女皇身着戎装,率领装备精良的4000近卫军团浩浩荡荡地开向彼得堡。等到彼得三世闻讯从外地赶回来时,叶卡捷琳娜已经控制了首都的局势。新女皇拒绝了彼得三世平分政权共掌天下的建议,懦弱无能的彼得三世只好宣布退位,并苦苦哀求女皇归还他的情人、猴子和小提琴,让他度完残生。7月18日叶卡捷琳娜在枢密院正式宣布就任俄国皇帝,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也是俄国历史上的第四位女皇。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形容说:“彼得就像被打发上床睡觉的孩子一样,轻易地让人家把他赶下了皇位。”

就在叶卡捷琳娜宣布登基的同一天,传来了彼得三世暴死的消息。彼得三世死于何因?这是俄国宫廷的一个秘密,也是俄国史上的一个谜。当时的法国外交部档案上记载,凡按俄国风俗与彼得三世遗体吻别的人的嘴唇后来都奇怪地肿了起来。《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认为彼得三世是在一场预谋的酒后殴斗中被人“失手”打死的。另一种说法是女皇的心腹杰普洛夫指使士兵用枪皮带把彼得三世勒死。还有一种说法是彼得三世终日以酒解忧,因饮酒过度而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对其丈夫彼得之死有没有直接责任呢?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拿破仑三世的绰号有何含义?

有“法兰西第二帝国皇帝”称号的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三世)有一个极其通俗,并具有讽刺意味的绰号叫“巴丁盖”。这一绰号在当时的法国流传甚广,尽人皆知,尤其是一些帝国反对者喜欢把拿破仑三世称为“巴丁盖”。但是,人们对这一绰号的来源和含意却不知其详。它起于何时、出于何地、为什么要把这个“尊称”奉送给拿破仑三世,都不甚了了。有些人便对此事产生了好奇与兴趣,并着手加以探索,一时传闻四起,对这个绰号的来源说法众口不一。其中有位叫保罗·芒图的学者还对这个通俗而又著名的绰号进行过认真的研究。他对搜集到的有关传说加以仔细的分析,企图从中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

有人认为路易·波拿巴曾与汉姆一个叫巴丁盖的姑娘有过一段风流韵事,因而获得这一“雅号”。但是,经过查实,在汉姆的居民中从来未曾有过一个名叫巴丁盖的女人。

另一种传说是,第二帝国初期有个陶瓷工曾在自制的陶瓷烟斗上绘制过一幅拿破仑三世的漫画头像,并打上了“巴丁盖”的字印,自此以后皇帝的这一绰号便传播开了。烟斗制造者为什么要把皇帝的漫画像称为“巴丁盖”呢?看来只有找到这位陶瓷工,才能弄清其中的奥妙。但是,经过多方面的查询,不仅制造这种烟斗的陶瓷工杳无踪影,而且连这种烟斗也未发现过一只。

有些语言学家甚至想从方言学方面追根寻源,弄清“巴丁盖”的意思。他们认为“巴丁盖”一词是从庇卡底方言“巴丁基”动词派生出来的,意思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用这种隐晦曲折的词意来讽喻皇帝人格上的缺陷似乎再恰当不过,于是给他冠以“巴丁盖”的称号。但是,有人为了证实语言学家的解释,曾细心地翻遍了《词源学和庇卡底方言土语今昔对比汇编》,很遗憾,书上根本就没有“巴丁基”这个词。看来这种观点也不能成立。

1848年在法国曾上演过一出歌剧《混沌岛》,剧中主角的名字正好叫巴丁盖,是个头脑简单的地主。整个剧情与人物性格和路易·波拿巴倒有几分相似。拿破仑三世的绰号会不会来源于此呢?保罗·芒图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歌剧演出于1848年,而路易·波拿巴的“巴丁盖”绰号是出现在他称帝后的1853年初,也就是说在1848—1853年的5年当中,甚至在他就任共和国总统期间,任何人都没有叫过他的绰号。因此,剧中人物巴丁盖与皇帝的绰号无关。

为什么保罗·芒图认定“巴丁盖”作为皇帝的绰号是在1853年初才出现的呢?这里有个小插曲。这一年拿破仑三世与皇后欧仁妮·蒙蒂诺结婚,有人无意中发现1840年发表的一幅讽刺时弊的漫画,画面是一个医科学生指着挂在墙上的一架人体骨骼对一位女士风趣地说:“她叫欧仁妮,是巴丁盖的情妇,一位漂亮的金发女郎……”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不可能预见到13年后路易·波拿巴会当上皇帝,更不可能预见到他会娶欧仁妮为皇后。当时完全没有讽刺拿破仑三世的意思,但保罗·芒图认为既然画中的“欧仁妮”与皇后的名字巧合,那么将“巴丁盖”与皇帝联系起来似乎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巴丁盖”是什么意思。画家为什么把他笔下的人物取名为“巴丁盖”?用“巴丁盖”来称呼拿破仑三世又有什么意义?保罗·芒图都没有加以说明。

此外,关于这个绰号还有一个荒唐的传说。据说在1848年,贝桑松有个专事清除粪便的公司,招牌叫“巴丁盖”。某天正当路易·波拿巴来到该城,在街上行走时,恰好与该公司的粪车队相遇,有人认出路易·波拿巴,便高呼道:“瞧,这就是朝廷的銮驾,皇帝万岁!”自此“巴丁盖”这个绰号便不胫而走,传遍全国。这个传说虽不登大雅之堂,但是经过调查,结论是:当时,当地并没有这样一个名叫“巴丁盖”的公司。再说1848年路易·波拿巴尚未称帝,怎会有人对他高呼“皇帝万岁”呢?用这种无稽之谈来解释皇帝的外号,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拿破仑三世本人是否知道人们对他的大不敬呢?据他的密友卡特莱夫人说,他是知道的,但他并不讳莫如深,而且乐于默认。甚至说巴丁盖是个勇敢的人,曾帮助他脱险。据云,早在1840年路易·波拿巴被关押在汉姆要塞时,曾有个名叫巴丁盖的泥瓦匠把自己的工作服借给他,让他冒名顶替,蒙混岗哨,逃出了汉姆要塞。若果真如此,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应当是最可信的依据了。但是,通过对当地法院有关档案和其他材料的调查来看,并没有发现有过一个名叫巴丁盖的泥瓦匠,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曾把自己的工作服借给路易·波拿巴,他当时越狱的服装是一位名叫科诺的医生替他买的。

总之,当时有不少人曾对拿破仑三世的绰号进行过深刻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但谁也未能说清“巴丁盖”绰号的由来。

袁世凯是怎么死的?

1916年6月6日,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用现在人们常喜引用《红楼梦》的一句话,叫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袁世凯自从辛亥武昌后,从一度养晦的彰德家乡再度出山,摄政王载沣甘愿让位,由他出任总理大臣,在南北议和后,又代孙中山当民国临时大总统,一年后又爬上了正式大总统宝座,正是步步高升。可是袁世凯野心勃勃,他的目的是做皇帝。现在皇帝是当上了,却受到全国各界反对,年纪还未过60,一顿可以吃一只全鸡的袁世凯,终于在亿万民众声讨中呜呼哀哉了。

袁世凯死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制复辟的大背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