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47578100000013

第13章 否卦

下坤上乾

【解题】

《否》卦又称“天地否”。

否者闭塞也,正与泰反。《泰》、《否》二卦,即《乾》、《坤》二卦之征候。夫《乾》、《坤》、《泰》、《否》四卦,乃六十四卦之枢纽。

《序卦传》说:“《泰》者通也,物不可终通,故受之以《否》。”物极必反,通畅之后,接着就是闭塞了。所以《否》卦紧随《泰》卦而来。

《否》卦说的是在坏的局面下,仍能坚守正道,终能等来局势改观的一天;而如果同流合污,当时可能过得舒服,但最后将付出惨重的代价——“系于苞桑”,接受审判并服刑。这种事古往今来实在是太多了。

【原文】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注释】

①《否》——否(pǐ),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下坤上乾。本卦结构正与《泰》卦相反,在上的阳气还要上升,在下的阴气还要下降,双方难以相接,各自越来越幽闭,万物不生,政治陷入黑暗,所以卦名曰《否》。②匪人——匪,非。匪人,不是人,坏人。③贞——正。④大往小来——乾是外卦,往外,又是纯阳之卦,表示大,所以说“大往”。坤是内卦,向内,又是纯阴之卦,表示小,所以说“小来”。⑤茅茹——茅,茅草。茹,是根相连,相互牵连的意思。⑥汇——类,同类。⑦亨——通达,此处是通达事理,保持不染。

【译文】

《否》卦象征闭塞不通。黑暗闭塞的环境适合坏人,不利于坚守正道的君子,结果阳大离去了,阴小拢来了。

初六爻,拔起茅草会牵动根,说明事物是以类相连的,坚持自己的正道(以待时机),会有吉利亨通。

六二爻,围着(昏君)奉承,小人可获吉祥,但对大人来说,拒绝如此,才是通达。

六三爻,包容为非,终致羞辱。

九四爻,奉天命而行,没有灾祸,正道同类集结的时候到了,幸福已经不远。

九五爻,闭塞不通被打开,大人获得吉祥。(小人)纷纷逃跑,被抓回来锁在根深难拔的桑树上。

上九爻,闭塞状态彻底结束,先前经历的是痛苦,往后将是欢乐。

【原文】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注释】

①无邦——邦,邦国。无邦,邦不成邦,国不成国。

【译文】

《象辞》说:《否》卦卦辞所说的“黑暗闭塞的环境适合坏人,不利于坚守正道的君子,结果阳犬离去了,阴小拢来了”,就是指天与地之气不能交感,万物不能生长;君上与臣下之意不能相通,天下混乱不成为国家。其卦象又表示阴在内,阳在外,阴强而阳弱。也就是小人在朝内,君子在朝外,小人的影响不断扩大,君子的影响日趋减少。

【原文】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拔茅贞吉”,志在君也。“大人否亨”,不乱群也。“包羞”,位不当也。“有命无咎”,志行也。“大人”之“吉”,位正当也。“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注释】

①俭——约束、收敛。②辟——通作“避”。③荣——通作“营”,引申义为诱惑。④位不当也——“六三”是以阴爻居于阳位(三),所以是“处位不当”。下面的“九五”是以阳爻居于阳位,所以是“位正当”。

【译文】

《象辞》说:天地之气不能交感,时世闭塞不能畅通,这就是《否》卦之象。君子因此领悟到要收敛才华,避开泥沼,不以名利为荣耀。

(初六爻)“拔起茅草,坚持自己的正道,会有吉利亨通”,是说君子坚信有被明君发现的一天。

(六二爻)“大人拒绝如此,才是通达”,是说大人不会离开自己的同类而与群小为伍。

(六三爻)“包容为非,终致羞辱”,是说无德之人不配占据这个位置。

(九四爻)“奉天命而行,没有灾祸”,是说信念终于开始实现了。

(九五爻)“大人”获得的“吉祥”,是这个位置适合他。

(上九爻)“闭塞”到了极限必然“崩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长久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