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①。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②,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③。”
【注释】
①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移,转移。感情的转移。这是孔子孝道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大学·释齐家治国章》:“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礼记·祭统篇》:“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曾子·大孝篇》:“孝子善事君。盖孝子忠臣,相成之道也。”
②居家理:指善于料理家事。《左传》:“先王,理天下。”杜注“理,正也。”
③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礼记·中庸》:“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黄道周曰:“君子之立行,非以为名也。然而行立,则名从之矣。事亲孝,事兄弟,居家理,此三者,有修于实,而无其名。事君忠,事长顺,居官治,此三者,有其实而名应之。”
【译文】
孔子说:“君子事奉父母能极尽孝道,那么他事奉君王时才能像精心服侍父母一样极尽忠诚。君子事奉兄长能极尽尊敬,那么他事奉年长者时才能像尊敬兄长一样恭顺。君子治理家务能极尽认真地达到完善,那么他能以这种精神去为官处事,并做得有条不紊。因此,君子在家若能遵行孝道,培养德行,然后才能在外面建功立业,声誉就可流传于后世了。”
【提示】
孔子认为君子能孝父就能忠君,能敬兄就能尊长,能理家就能做官,如此才能事业有成,名声远扬。
用现代观点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首先就取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对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能认真去做,那么无论是做官还是做学问就更不会马马虎虎。这些优良的品行和良好的习惯就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
所以一个人要成名成家,要从培养个人的品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