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清圣祖康熙(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47613300000088

第88章 大帝的千秋功过(22)

与托合齐和耿额相比,齐世武的心理承受能力显然要弱得多。又听说康熙皇上已经全部知晓,而且如果主动坦白尚有活命的可能,所以,齐世武就结结巴巴地问赵昌道:“如果我全部坦白,皇上真的能饶我不死吗?”

赵昌信誓旦旦地回道:“我到这里来,就是想救齐大人一命。只要齐大人主动坦白,我赵昌就敢用自家性命担保,你齐大人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齐世武慌忙对着赵昌言道:“如此多谢赵公公……烦请公公转禀皇上,就说罪臣齐世武愿意交代全部罪行……”

赵昌却在心里笑道:齐世武,我只负责诱你招供,你的性命问题,我赵昌概不负责!

齐世武的话音刚落,那康熙就大步跨进了小屋。因为在屋外已将赵昌和齐世武的对话听了个大概,所以康熙跨进屋后底气就非常地足,说出的话音几乎能将大地震得颤抖:“齐世武,你可知罪?”

齐世武被康熙的这一声怒吼吓得双膝一软,不自觉地就跪在了地上,叩头如捣蒜:“微臣知罪、微臣知罪,乞请皇上恕罪……”

康熙又大喝一声道:“齐世武,还不快快把罪行从实招来?”

齐世武哆哆嗦嗦地道:“罪臣愿意坦白交待……”

接着,齐世武就一五一十地将胤礽等人如何谋划在万寿节那天以武力逼迫康熙退位的阴谋全盘招供。末了,齐世武用一种哀求的语调言道:“皇上,这一切都是太子殿下的主意,微臣实在是迫不得已,乞请皇上恕罪……”

但康熙已经不再想理睬齐世武了。证明了胤礽确有一个发动兵变的大阴谋,对康熙来说,这就足够了。康熙走出屋外,重重地吩咐那执事太监道:“传朕的旨意,将托合齐、耿额和齐世武这三个十恶不赦的罪犯,统统打入死牢!”说完,康熙就铁青着脸返回乾清宫。那赵昌本想从康熙的嘴中讨得几句夸赞的,可见康熙脸色如此沉重,也就知趣地闭了口。

康熙之所以脸色铁青,是因为他万没有想到。太子胤礽竟然想用武力来逼他退位。逼他退位与谋他性命又有何区别?连太子胤礽都想谋他康熙的性命,他康熙究竟还能相信谁?故而,从此以后,康熙就变得疑神疑鬼的了,几乎不再相信任何人,包括揭发胤扔阴谋的胤禛和隆科多。

托合齐、耿额和齐世武被打人死牢之后,康熙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以此为突破口,穷追猛查,受托合齐等人的牵连,至少有十几位大臣和数十位带兵的将领被康熙投入囚牢。康熙对这桩“太子兵变案”一直追查了好几个月。直到实在无可追无可查了,康熙才气咻咻地罢手。前前后后,究竟有多少人遭到了康熙的查处,已经很难确切统计。

这桩“太子兵变案”的最终结果是,托合齐、耿额和齐世武等“太子党”的主要骨干,被康熙毫不留情地一一处死。而此案的主谋胤礽,许是受到那赫舍里氏在天之灵的庇佑吧,侥幸拣得了一条性命。不过,胤扔的结局也不是很乐观。这一年(公元一七一三年)的九月,康熙宣旨再度废除胤礽的太子之位,并将胤礽打入监牢、永远囚禁。也就是说,胤礽最终落得了和大阿哥胤禔一样的下场。

胤扔落得如此下场,最高兴的,当然是那胤禛。而胤禛更为高兴的是,康熙在废除了胤礽之后,同上回一样,并没有马上就另立新的太子。所以,胤扔刚一再度被废,胤禛就急急地找来隆科多道:“我们一定要在皇上另立太子之前,把最后的事情做完!”

胤禛口中“最后的事情”会是什么事情?隆科多心领神会地道:“四阿哥言之有理!如果不把最后的事情做完,待皇上另立了太子,四阿哥与隆某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了……”

然而,就在胤禛和隆科多紧锣密鼓地要把“最后的事情”尽快做完的当口,那赵昌却偷偷地告诉了隆科多这样一件事:康熙皇上想立十四阿哥胤栖为大清太子。

隆科多得知此事后很是恐慌。他对胤禛言道:“如果皇上迅速地立胤禵为太子,那我们就没有时间做最后的事情了……”胤禛却不慌不忙地言道:“皇上想立胤禵为太子,本在我的预料之中,我自有办法对付!”

隆科多虽然不知道胤禛有何办法,但他却相信,胤禛既然说“自有办法”,那就一定会有好办法。由此可见,隆科多对胤禛,那是绝对的心悦诚服的。

于是,有那么一天,胤禛探知胤禵是在坤宁宫逗留,便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也赶往坤宁宫。住在坤宁宫内的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既是胤禵的母亲,也是胤禛的母亲。所以,胤禵在坤宁宫逗留很正常,而胤禛赶往坤宁宫也毫无异常之处。只不过,胤禛去往坤宁宫的目的,如果要明明白白地说出来的话,恐怕就不那么正常了。

胤禛走进了坤宁宫,先是给乌雅氏请安,然后便同十四阿哥胤禍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兄弟俩儿在一块儿攀谈,自然非常正常。而且,胤禛说出来的话,似乎还越听越中听、越听越正常。

那是在胤禵将辞别乌雅氏之前的时候,胤禛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乌雅氏言道:“母后,听说父皇要立胤禵为太子……果真如此的话,那母后就成了大清太后了……”

乌雅氏喜滋滋地言道:“胤禛,你说的没错,皇上确曾在我的面前提过此事……”

那胤禵赶紧言道:“母后,父皇只是有这么一种意向,并没有作出最后决定……现在还是少谈这件事为妥。”

胤禛忙着言道:“十四弟,你对此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啊!父皇既然有这个意向,那付诸实施就只是个时间上的问题了。所以,就你而言,应当努力去争取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胤禵笑着道:“四皇兄,父皇的意志,别人是无法改变的,小弟我又如何去努力争取?”

胤禛也笑着言道:“十四弟,话虽是这么说,但事在人为……我认为,如果十四弟主动向父皇请求西去平叛,那父皇肯定会对十四弟大加赞赏。如此一来,大清太子之位,除了十四弟以外,谁还能染指?”

前书中曾有交代,准噶尔部蒙古首领噶尔丹发动叛乱兵败自杀之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了准噶尔部蒙古的实际统治者。一开始,由于力量还很弱小,所以策妄阿拉布坦就明确表示臣服满清中央,后来,因为准噶尔部蒙古的军事实力一天天地膨胀,故而策妄阿拉布坦就一点点地也不买满清朝廷的账了,开始肆无忌惮地向四周扩张,并明目张胆地派兵入侵西藏,妄图把西藏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胤禛口中的“西去平叛”一语,便指的是清军与策妄阿拉布坦的军队在西藏地区交战一事。

胤禵闻胤禛所言,心中不觉一动。是啊,如果我主动要求西去平叛,那父皇岂不是真的要对我另眼相看?既另眼相看,那我做大清太子的可能性不就又大大地增加了?

但胤禵想是这么想,可又不便当着胤禛的面明说。因为胤禛也是皇阿哥。自胤禵二度被废之后,哪个皇阿哥不想成为大清太子?故而,胤禵就用一种征询的目光投向乌雅氏,仿佛在请求母亲为他拿主意。

而乌雅氏也觉得胤禛适才所言颇有道理,所以,瞥见胤禵的目光后,她就面带着微笑言道:“胤禵,你明日便去向皇上提请求吧……”

胤禵连忙躬身言道:“孩儿谨遵母后旨意……”说完,冲着胤禛感激地一笑,便轻快地走出了坤宁宫。

客观地讲,胤辛题是应该要“感激”胤禛的,因为胤禛对他所言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问题却在于,胤禛的动机和目的,胤禵是一无所知。如果胤禵知道了胤禛的真正用意,恐怕他就不会对胤禛投去那么“感激”的一笑了。

胤禛的真正用意是,把胤禵支出北京城,让大清太子之位一直就那么悬空着。这样,他胤禛和隆科多等人就会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他们那件“最后的事情”了。

胤禛的意图实现了。胤禵向康熙请求领兵西征,康熙当即大加夸奖,并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全面主持西部军务。据说,康熙还曾这样对胤禵言道:“皇儿且西去,待凯旋归来,必有莫大惊喜!”

康熙口中的“莫大惊喜”自然含义颇深。胤禵就带着对“莫大惊喜”的莫大憧憬领兵西去了。他在青海、甘肃一带驻扎了四年,连连打败策妄阿拉布坦的军队,立下了赫赫的战功。只因为西部战争尚未完全平息,他一时还不能班师回京。可就在这当口,他却听到了一个令他丧魂失魄的消息:康熙皇上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驾崩。更令胤禵魂飞胆裂的消息则是,康熙皇上在驾崩前,口谕群臣及诸皇子:大清皇帝之位,由四皇子胤禛继承。胤禵不禁仰天长叹:“这,都是真的吗?”

也许这一切都是真的,也许这一切又都是假的,历史本来就是在一种真真假假的逻辑中向前迈进的。

胤礽再度被废,胤禵又离开了北京城,大清太子之位就一直空在那儿,等着一个合适的入选去坐。所以那胤禛便加快了行动的步伐。他要在胤禵班师回京之前把那件“最后的事情”做完。确切说,胤禛不是想做什么大清太子,他是想一步登天,直接就坐在大清皇帝的宝座。

在胤禛通向权力最高峰的路途中,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障碍了,那便是他的父亲康熙皇上。而胤禛要做的“最后的事情”,正是要将康熙这最后的障碍清除掉。通俗地讲,胤禛要用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去谋取康熙的性命,然后再用一种合情、合理又合法的方式登上大清权力的顶峰。

看起来,胤禛这“最后的事情”也并不是太难,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康熙给解决掉也就完事儿。但问题是,“解决”康熙也许真的很容易,可难就难在,康熙死了之后,他胤禛如何能以一种“合情、合理又合法”的方式当上大清朝的皇帝。他胤禛总不能自封为皇帝吧?就算他胤禛敢于自封,恐诸皇子也是不会答应的。故而,十四阿哥胤禵虽然被支出了北京城,但情急之下的胤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始终找不到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