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州有一条江,又叫月江,与汹涌江河不同,相对一个繁华都市而言它只是一方小水源,却又是一条孕育着无数漓州人的江河。
在人们眼里它是牵引着万物生命之源的母亲河,而我的父亲则出生在月江边一个小小的热闹县城里,有这样的江便有这样的名字,虽然走出家乡像这样的美丽江河,只要稍有地理头脑,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寻找便很快能找到与漓州相似的江,再加上这样的名字容易让人产生虚幻感,往往带有虚幻色彩的东西会让人抱以满心疑惑,似在云里雾里般,于是总会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与那些生长在小桥流水人家,江南小镇的大户人家不同,作为这里的人,我没有多少可炫耀的资本,只是在外人问及家乡于何处时,才小心翼翼道出,并且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
在月江,根据当地的习俗,在中秋之夜,往江里丢入半块月饼便能换得来年五谷丰登,香火旺盛。这让我想起端午往汩罗江丢放粽子,对伟大诗人屈原的纪念方式,这是很小的时候,母亲告诉我一个当地习俗的传说:相传在县城刚建成时,这里还是一片贫瘠荒地,人们每天晚上唯有对着月亮倾诉苦难,在他们的眼里,皎洁的月亮象征着上天的神灵,他们每晚都要打开窗户,看着月光才能入梦。后来月亮托梦给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它在梦境中说,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只要人们用双手开荒播种,就可以摆脱贫困了。后来勤劳的人们依托月亮的梦,用双手让这片土地肥沃了起来。
县城里有一对新人结婚了,就在两人刚结婚不久正沉浸在甜蜜的婚姻时光中时,年轻人的妻子却突然病倒了,这下可把年轻的丈夫急坏了,奇怪的是到处求医问药,几乎什么正偏方都用上了,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在一天天地恶化。虽然那些药方丝毫不见成效,但在郎中药方的指引下,他还是到跋山涉水去到深山中,采回了一些草药,熬成汤剂给妻子喝,年轻的丈夫期盼着奇迹的出现。转眼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之夜,由于治病的高昂花费,此时已经是家徒四壁,可妻子的病仍不见起色,如今他已身无分文,家中只剩下一盒月饼了,那是他们在前不久订婚时所买的礼品,希望婚姻能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虽然妻子重病卧床不起,但他一直不离不弃,任劳任怨地尽着一位丈夫的职责。
看着家家户户在中秋之夜幸福地团聚赏月时,他悄悄流下羡慕而悲伤的眼泪,但还是决定和卧床的妻子共度中秋,当他把昔日爱情见证的月饼放到妻子的床头时,只见妻子仍在半闭着眼睛,好像看到了被放到床边的月饼,在朦胧的昏睡意识中轻轻说了一句:我想喝鱼汤……年轻的丈夫听到了,这是自妻子卧床不起时期以来第一次说话,而且是一句让他萌生希望的话。
年轻人欣喜若狂,将原本已放下的月饼马上又提了起来,转身只管往门外奔去,此时在他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买鱼回来做汤给妻子喝。在他前往集市的半路上才想起,此时天色已晚,在这么个家家户户团聚的中秋夜哪里还有什么鱼卖?他提着月饼开始在近乎绝望中,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怎么就走到了一条江的岸边,透过奶黄的月光,江里似乎有很多鱼儿的身影若隐若现,那的确是鱼,在江面的浅层悠闲嬉戏着,他想起妻子的愿望,也许那对妻子而言已经成为一个仅有的愿望,作为丈夫没有理由不帮她实现,于是他走到江边,既然买不到鱼,干脆就自己捉鱼,可还未等他起身,鱼儿似乎已察觉到动静,一下子躲藏进深水域,江面上只留下一圈圈还在泛动且无限扩大的波纹,还有几处零星的水花。
正当他手足无措时突然想起手中提着的月饼,似乎想到什么,于是打开盒盖,拿起一个折了半边,扔进湖里,鱼儿闻到美食的气味,便一下又从江底蜂拥而至,年轻人最后终于抓到了一条锦鱼,带回去熬了一锅鱼汤给卧床不起的妻子品尝。自从喝了鱼汤,妻子的病似乎在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转,最后竟然不治而愈,这让之前但凡给年轻人妻子看过病的郎中大跌眼镜,惊讶不已。后来这事在县城里传开了,人们不知是月饼还是鱼儿本身的功效,但之后每到八月十五的中秋夜,人们都会带上买来的月饼去到江边,往江面投入半边月饼,这个习俗沿袭至今,后来那条江被改名为月江。
那时我还是个对世界充满未知好奇的孩童,很多信息都是从成年人口中获知,也不会细细琢磨辨认真假,也许大人的严谨措词足以让一个孩子信服。在母亲的记忆中,月江的确是个很美的地方,县城的美也因为那条名为月江的河流。也许是因那美丽的传说,也许因它是母亲河,也许爱故乡的河不需要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任何人对故乡的一草一物,一人一事都有无限的包容。
祖辈们在月江所处的县城里,在一片环山绕水的房屋天台上,于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沏上一壶上好龙井,紫砂煲轻泛着瓷光,清香的茶味静静地在空气中弥漫,在轻快的畅谈中逐渐拉近祖父辈们相互的距离,他们彼此之间年纪差不多,都见证了月江的甜苦辛酸,是月江县城的一代人。祖父辈们忆苦思甜的光景带着淡淡的安静怀旧,带着岁月沉积的感慨,如今他们都已老去。也许老去是欢快的,在步履蹒跚的斑白夕阳岁月末,记忆仍旧清晰,足以够垫起脚尖看到半个多世纪留下的脚印。一行行的,或笔直或弯曲,有些早已模糊,刻在祖父辈的记忆里却又那么地清晰可辨,也许老去又是感伤的。
我想他们在孩童时期也许同样有过和我一样对幸福的向往,也有过带泪的无奈于遗憾,幸运的是,如今还能安好于一段黄昏时光,对已被消耗了的人生含英咀华,遗失的美好,未了的心愿便也在这时一并涌向苍老的记忆。那最真实亦最残酷,在祖父辈们年轻时是不是就有了往月江投掷月饼祈福求安的传说,我没有去问,事实上也没有机会问及,只知道后来是从父亲那里隐隐约约得出那个美丽的名字,还有它背后感人的传说。
月江,一轮明月映在杯中,一条江沉在杯底。遗憾的是,后来我那土生土长的父亲和他的兄弟姐妹却从不觉得那地方有多么富有浪漫气息及诗情画意,他们并没有被感动的月江传说所打动,要不为何都似赶集般以考大学打工为由纷纷溜出这片故土并解雇不返,我不知道在他们的心里对月江的情感定位于何处,只知道他们总是会以形形色色的理由来掩饰未知错误。父亲以及爷爷是我知道的唯一忠诚于这片土地的人。
从母亲旧时的记忆那里得知,我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诞生,而爷爷则千里迢迢打来慰问电话,年轻时的母亲就住在爷爷奶奶家,在母亲怀胎十月的那段时期并未得到一个孕妇该有的关怀呵护,两老惦记的只是母亲肚子里的孩子,他们的孙子。有时母亲多吃些菜,或者吃她所喜爱的酸菜时,两老便会过问甚至阻止,说是那些都是营养价值不高的垃圾食物,吃它还不如多吃米饭,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儿媳妇最缺的就是那些上不了桌面食物,直到我的出生,母亲的身体却因此落下了营养不良。后来父亲的工作有调动,搬到了月江所在的县城,这个古老而闭塞的故乡,在我刚出生时,听闻我的姓名还是一位远房的亲戚姑婆给取的,那时取名字是个非常严肃的过程,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来一同商讨有关我的姓名命名问题。这对一个传统根深蒂固的家族而言,是一项历史重任。
虽说名字终归不过是一个方便记忆的符号,但它会伴随一生,连同学业,事业与爱情。原本父亲母亲说他们给孩子取名就好,不用麻烦大伙,但远房亲戚却执意要大家一同商量。就算这辈子成不了社会的大人物,名字也不能随随便便,这关键到命运,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命运,姑婆如是说。
听闻她是个老丈人了,曾经做过保姆,带过很多嗷嗷待哺的婴儿,她一般是帮一些事业比较繁忙的年轻家庭的父母带孩子,却并不是为了什么生计,这只是一位中年妇人的心愿。她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后来日子好了,姑婆在月江县城买下一栋房子,却还一直在做着照看孩子的工作,只是每次在周围人有意无意提到月江时,她的眼眶总会泛起一层模糊的红晕。姑婆和爷爷奶奶几乎同时住进月江县城,他们曾在两个儿子家里享受过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和姑婆也成了亲戚,姑婆曾经和奶奶同在一个家,于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之夜,他们总会一起赏月品月饼。姑婆是个敢于冒险但做事认真的人,在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女强人后,她开始一丝不苟地履行起自己作为中国女人传统却神圣的使命,当了母亲的姑婆还喜欢收藏月饼,每逢中秋节去亲戚家叙旧时,她总会拿月饼招待他们,各种样式,没人知道她对月饼为何这般钟情。
在我很小的时候曾听姑婆说她不愿意回月江,那条江有种力量让她不寒而栗,她宁愿捧着各式各样的月饼在距离月江相对遥远的家里追忆至亲。也不愿走近江边,奶奶告诉我,姑婆过去常常从梦中惊醒浑身发抖,醒来后她说她看见了那条江,然后滔滔不绝地讲着父亲的故事。他是家中最大的孩子,当时爷爷提议打掉这孩子,可奶奶说什么也不许。怀胎十月的降生之际,正值冬日,爷爷说奶奶生下父亲后就哭了,说她造孽,眼神中竟与姑婆在谈及月江时泛起同样的惶恐,说着就想冻死这婴儿,她把少子赤身放在寒冬十二月的硬泥地上,转身却被看在眼里的姑婆马上抢过去解开衣襟把婴儿抱在怀里。
如果当年没有爷爷温暖的胸膛呵护,那孩子就会冻死在那个分外寒冷的缺衣少食的冬天。后来的这个世界也就不会再有一个我了。但当时的人们不可能想得那么长远,在那个衣食不饱的年代里,人们要的只是能平安度过每一天,能看到天,看到地就已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爷爷说寒冬的夜晚,月江上什么也捕不到,原本他还想捉几条鱼回来给奶奶和婴儿补身子,然后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人们长久地沉默着,只有不知天命地新生儿在温暖中昏沉沉地睡,均匀有节奏的呼吸像是一声声揪心的叹息。过了好一会,奶奶起身了,对爷爷说那里还有一些菜,你去做给孩子吃。
转眼间,时光一晃而过,父亲很快就长成一个结实的小伙,在几十年间成为一个精明能干的小伙子,在月江县城学到了坚强,他不再默默流泪而开始努力学习奋力干活来稀释悲伤。很多年后,他毫不忌讳地告诉我爷爷走的时候他是如何的痛苦,他说他一听到消息就跑到月江上跪再那冰冷的身体旁,祷告着什么。那个夜晚正好似中秋夜。爷爷生前对父亲非常严厉,就在爷爷离去的几天后,他还说他梦里有一条无比清亮的江缓缓流过,如同漂流在江面的饼屑。
父亲说他曾无数次责问苍天为什么夺走他的父亲,甚至怨恨过自己的父亲就这样匆匆而别。父亲没有问过别人,只是一个人在沉默地思想着,他没有去问有关姑婆有关自己父亲生前的一切,一想就是三年,或许还会是一辈子。之后每年的中秋之夜,父亲都会悄悄去到月江边掷下手中的月饼,边念着他父亲的名字,就像姑婆念叨着自己的孩子名字那样。
月江如同当年一样平静,泛着月光,在每个中秋之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