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语故事·第一辑
47657100000009

第9章 三画(3)

周穆王去西部巡视,途中遇到一个技艺高超、名叫偃师的工匠。周穆王问他:

“听说你是一个很能干的工匠,你到底有些什么本领?”

偃师回答说:

“君王叫我造什么,我就能造出什么。现在我已造了一个‘人’。就请您先看看吧。”

随即,偃师带了一个人来见穆王。穆王见他带来了一个陌生人,问是谁,偃师说:

“这是我造的能歌善舞的人,它能为君王表演歌舞。”

穆王惊奇地打量那个“人”,看不出是个假人,便叫偃师让它表演。偃师按了一下它的下巴,假人就唱起歌来,这歌的旋律很悦耳。偃师又按了一下它的手臂,假人就随着歌声,跳起舞来。总之,假人表演的动作和姿态千变万化,完全能按照偃师的要求来做。(千变万化,惟意所是。)

表演结束后,穆王叫偃师把假人拆开,看看它体内有些什么东西。拆开一看,里面有肝、胆、心、肺、肾、胃、肠等,但它们都是用皮、木、胶、漆和各色颜料制成的;筋络、骨头、皮肤、牙齿、头发等,也都是假的。但不仔细观看,是发现不了的。拆完后,偃师又把这些东西重新装上去。装完后,那人眨了眨眼睛,又成为一个可以活动的“人”了。

穆王觉得这玩意实在太新奇、太有趣了。他叫偃师将假人的心脏取出来,结果它就不能开口说话了;取出它的肝脏,它的双眼就看不见东西了;把肾拿走,它就不能走路了。

观看到这里,穆王赞叹道:

“这是多么巧夺天工的技艺啊!”

千钧一发

【释义】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拎着三万斤重的东西。形容万分紧急的情况。

【出处】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西汉时有个着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开始他在吴王刘濞那里作郎中,刘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劝阻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如果在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不能取上来了。所以,你反叛汉朝,就如这缕头发一样危险啊!”枚乘的忠告并没有得到刘濞的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作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侯国谋反,结果被平灭。

“千钧一发”这条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千载难逢

【释义】一千年也难遇到一次。形容机遇十分难得。

【出处】唐·韩愈《韩昌黎全集》。

大文学家韩愈生活在唐宪宗时期,那时整个国家都迷信佛教。而韩愈一直对佛教怀有非议。有一次,唐宪宗打算把一所寺院里的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迎进宫中,隆重礼拜。当时韩愈任刑部侍郎,他听说此事后就写了一篇奏章《谏迎佛骨表》来劝阻宪宗。

唐宪宗十分恼怒,要将韩愈处死。后来,亏得宰相为韩愈说情,才改为贬职,到潮州去任刺史。

宪宗后来改革了前朝的一些恶政,中央政权的统治有所加强。韩愈于是写了《潮州刺史谢上表》,恭维宪宗是扭转乾坤的中兴之主,并且建议宪宗到泰山去“封禅”。封禅,是一种祭祀天地的大典。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举行过这种大典,韩愈提出这个建议,是把宪宗当作有杰出贡献的帝王来看的。在这道表中,韩愈还隐约地表示,希望宪宗让他也参加封禅盛会,并说如果他不能参加这千年难逢的盛会,将会引为终身的遗憾。

后来,宪宗回心转意,把韩愈调回京都,让他担任吏部侍郎。

亡羊补牢

【释义】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栏。羊丢失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出了差错,及时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也含犹未为晚之意。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战国时楚襄王即位后,奸臣当道,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落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天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这样下去,楚国怕是要灭亡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

“你老糊涂了吧,国家明明太平无事,你却故作紧张。这样诅咒楚国。”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并长驱直入,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然如丧家之犬,逃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

“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今天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

庄辛看到楚襄王确已有悔过之心,便给他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一只。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便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前楚国的形势。虽都城陷落,但还有几千里国土尚存。只要改正过错,励精图治,为百姓解忧,那百姓就会有依附,很快会把秦军赶出楚国。楚襄王依言行事,果然打败秦国,度过了危机,楚国也逐渐强盛起来。

义无反顾

【释义】为正义的事业而勇往直前。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汉司马相如才华出众,很得汉武帝赏识,便把他调到身边做事。

当时巴蜀地区因不满唐蒙高压征集民工来修治通往夜郎、僰中的西南夷道而发生骚乱。武帝就让司马相如去劝责一下唐蒙,并让他写一篇安民文告,向巴蜀老百姓解释一番。

司马相如在文告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

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或自相残杀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义无反顾”就是从文告中“义不反顾”一句中引申出来的。

子虚乌有

【释义】子虚:不真实的事;乌有:哪有。原为假设的人名。后用来比喻假设的或不存在的人、事。

【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梁孝王有一座“梁园”,方圆三百余里,圆内美景数不胜数,着名词赋家司马相如在为梁孝王供职时,曾在此居住了三年,并写下了名作《子虚赋》。

《子虚赋》的内容是:楚王派一个叫子虚的人拜访齐王,齐王率领全国狩猎能手,陪同子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游猎活动。过后齐国乌有先生询问子虚对这次游猎活动的感受,期望得到赞扬。可是,子虚却大谈楚王的游猎活动是如何壮观,目的是贬低齐王的游猎活动。乌有先生竭力为齐王辩护,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此文写得词藻华丽,场面宏伟。汉武帝读了之后大为赞叹,下令召见司马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