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47659800000009

第9章 妇科生殖系统炎症方(8)

【经验体会】急、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灌肠是一种新颖治疗方法。直接将药液送入直肠以上的病变部位,很快发挥药效。同时药液灌肠有如局部热敷,利于炎症迅速消退,且可减少胃肠刺激。本组112例经治疗后妇科检查,盆腔炎体征全部转阴者占76%,明显改善者占24%,说明本方治疗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方剂来源】杨景芬.中药灌肠治疗盆腔炎112例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82,(4):45.

4.红藤灌肠方

【药物组成】红藤、紫花地丁、败酱草、蒲公英、土茯苓各30g,枳实、枳壳、三棱、莪术、地鳖虫各15g。

【治疗方法】上药用冷水500~600ml浸泡30分钟,然后煎成150~200ml,药液温度冷却至30℃左右。灌肠前先让病人排空大、小便,避开经期,用14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5cm,用注射器抽吸药液从导尿管缓慢灌入,保留4小时以上。每日1次,以晚上临睡前为宜。10次为1疗程。如1个疗程效果不明显,可连续进行2~3个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利湿,化瘀散结。主治急、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以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79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急性7例,显效7例;慢性72例中显效68例,有效4例。

【经验体会】①盆腔炎多由湿热内阻,或气血凝滞胞宫所致,故治疗上以红藤、地丁、蒲公英、败酱草、土茯苓等清热利湿,用枳壳、枳实、三棱、莪术、地鳖虫化瘀散结。②盆腔炎病情顽固,缠绵难愈;长期服药患者难以坚持,采取煎剂保留灌肠,药液可渗入盆腔而直接作用于炎症组织,故疗效好,且方法简便。③通过观察发现,急性盆腔炎较慢性盆腔炎疗效高,取效快;症状消失比体征快,而体征中包块消失更慢,故对本病应及早治疗,坚持治疗。

【方剂来源】杨晓翡.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79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32.

5.内服外溻方

【药物组成】①急性炎症方:金银花、连翘、板兰根各15g,公英、当归尾、车前子各12g,黄柏、川芎、甘草各10g。

加减变化:食欲不振者加山楂、神曲各10g;体虚加党参、黄芪各10g。

②慢性炎症方:当归尾、公英各12g,黄柏、丹参各10g,黄连、丹皮各9g,赤芍6g。

加减变化:腹痛加玄胡10g,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各10g,腰痛加川断、狗脊各12g,体虚加党参、黄芪各9g。

③外溻方:透骨草、寻骨风各16g,防风、芥穗、艾叶、白芷、当归各10g,花椒6g,苏木、鹤虱各9g。

【治疗方法】前两方分别用于急、慢性炎症期。水煎内服,1日1剂。外溻方用于慢性炎症期。诸药共为粗末,装入布袋中,扎紧袋口置水中煮沸10~15分钟,稍冷却后挤净袋内药汁,趁药袋热时溻敷于下腹部。每次溻敷20分钟左右。反复使用4天更换1次。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活血利湿。主治急、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20例,急性3例,慢性17例;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10个月。经治疗18例治愈,其中1月治愈者9例,两月治愈者7例,3月治愈者2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经验体会】本病急性期病情较为急重,机体正气未衰,故用清热解毒利湿之法。慢性期病邪反复感染,机体正气多有衰减,经脉气血淤阻,以致形成了粘连和包块,故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热利湿。

【方剂来源】赵心中,等.内服外溻中药治疗盆腔炎20例报告.国医论坛,1987,(3):40.

6.归芍盆炎灵

【药物组成】当归20g,赤芍12g,丹参、玄胡各15g,三棱、香附、台乌各10g,红藤、败酱草各30g,甘草6g。

【治疗方法】每日1剂,煎水200~250ml分2~3次服。如制成丸剂则每日3次,每次10~15g,温开水送下,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子宫内膜炎患者经期可以服药)。12天为1疗程,本组患者最短不到1个疗程,最长1例治疗达8个疗程,一般只需1~2个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理气调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主治急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患者102例,绝大多数有婚产结扎史,以流产后发生炎症者最多,占63.7%,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0年,一侧或双侧附件炎57例,子宫内膜炎11例,盆腔腹膜及盆腔结缔组织炎34例,其中不孕32例。治疗结果,附件炎57例,治愈42例,显效1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盆腔腹膜炎及结缔组织炎34例,治愈24例,显效7例,无效3例,有效率91.2%;子宫内膜炎11例,治愈6例,显效5例,有效率为100%。并发不孕32例患者,经治疗后28例已受孕。

【经验体会】方中丹参、玄胡、当归、赤芍、三棱、香附、台乌理气调经,活血化瘀。能加速血流,改善微循环,使血液能履行其供给器官和组织的营养,维持肌肉、神经的正常兴奋性以及免疫和体液调节的生理功能。促进炎症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从而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繁殖,使盆腔内的炎症吸收和消除。红藤、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作用,对多种病菌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并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协同活血化瘀药,进一步达到消除盆腔内炎症,恢复生殖器官功能的目的。

【方剂来源】张西芝.盆炎灵治疗盆腔炎102例.中西结合杂志,1980,(7):44.

7.清化消炎汤

【药物组成】①中药:血竭6g,苎麻根20g,茜根、海螵蛸、蒲公英、败酱草各15g,桃仁、山楂、泽泻各10g。

加减变化:腹痛加银花15g,延胡索10g;赤白带下腥臭加马鞭草20g,生苡仁10g;腰酸加川断15g,桑寄生10g;血虚加当归、阿胶各10g。

②西药:A组:以抗生素加宫缩剂,加止血剂或加中药,或加红汞甘油官腔注射,综合治疗。B组:以抗生素为主或加止血剂,或加红汞甘油宫腔注射。C组:诊刮后加红汞甘油宫腔注射。

【治疗方法】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西药:按上述方法治疗。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佐以利湿、消炎止血。主治子宫内膜炎。

【临床运用】将本组100例分中药组和西药组进行治疗观察(西药组分为A组、B组、C组)。其中中药组,流血停止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22天,平均7.46天。药后7天内血止者占62%,10天内血止者占88%。且据观察,阴道流血时间长短和服药剂数多少无明显关系。

西药组50例:A组,流血最短5天,最长50天,平均13.06天。B组,流血停止时间最短3天,最长36天,平均9.14天。抗生素最少选用2种,最多选用5种,平均使用3种。C组,流血停止时间最短3天,最长20天,平均11.16天。红汞甘油宫腔注射最短2次,最多5次,平均3.33次。

【经验体会】中医认为子宫内膜炎系胞脉胞络受损,损伤必有瘀,久瘀必化热,血热则妄行而致淋漓不休所致。临床治疗必须紧扣血瘀这个主因,由于瘀所致瘀热互结,与外邪之湿热搏结于胞宫胞脉,故用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之法治疗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临床观察,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较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好,缩短疗程3.66天,说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疗效。

【方剂来源】赵翠英.子宫内膜炎100例临床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8):23.

慢性盆腔炎方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亦有无急性盆腔炎病史者。病情比较顽固。当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可有急性发作。

结合病理变化,本病又可分为:①慢性子宫内膜炎(少见);②慢性子宫肌炎;③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又称慢性附件炎);④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等。临床常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酸痛、痛经,于劳累、性交、经期前后、排便时加重,盆腔瘀血,月经和白带增多。卵巢功能受损时可有月经不调,长期发病可致不孕。检查宫颈多肥大或有炎症,子宫体多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如为输卵管炎,可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增厚的输卵管,多呈条索状,有轻压痛。如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可触及到形如腊肠或不规则圆形肿物,活动受限。若为盆骶结缔组织炎时,宫旁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及压痛等。治疗一般采用物理疗法(热敷或理疗等)、组织疗法(胎盘组织液肌注)、抗生素局部用药等;对于反复急性发作或非手术疗法效果不明显,尤其是有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又不能排除肿瘤者,应施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

本病一般属于中医“腹痛”、“带下”、“瘕瘕”、“不孕”等病证范畴。其病理特点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虚”,多因久病气血耗伤,抗病能力低下(多为脾气不足,肾精亏乏,肝血亏少,阴阳失调);“实”,则因久病瘀血内阻,痰湿内蕴,气机阻滞,不通则痛,甚则渐成瘕瘕。治疗当攻补兼施,内外合治,或中西结合。补,多用益气补肾养血之法;攻,则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理气消痰、散寒或清热解毒等方法以治。

本节从通治方(内服、外治)、主治慢性子宫肌炎方等六个方面选介有效经验方计35首。

(一)慢性盆腔炎通治方(内服方)

它是对慢性盆腔炎中的慢性输卵管卵巢炎(即慢性附件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炎、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均具有一定功效的方剂。现选介加减清盆汤等以内服为主的方剂共8首。若配合选用外治方,可望提高临床疗效。

1.加减清盆汤

【药物组成】炒川柏6g,蒲公英、忍冬藤、红藤各30g,椿根白皮、车前子(包煎)、六一散(包煎)各15g,柴胡5g,延胡索10g。

加减变化:脾虚者加太子参15g,焦白术12g;气滞者加橘叶、青皮各6g,枳壳10g;月经量多加仙鹤草15g,苎麻根20g;挟瘀加茜根草15g,失笑散(包煎)12g;不孕者加路路通、桃仁各10g,三棱6g;癓瘕加牛膝12g,红花8g,莪术10g。

【治疗方法】日1剂,水煎分2次服,50剂为1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行气利湿。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32例患者,经上方治疗1疗程,痊愈24例,有效6例,无效2例。其中服药最少10剂,最多20剂。一般15剂左右。

【经验体会】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成。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乃为适值经行,血室正升,胞宫空虚,秽浊、热邪乘虚内侵,而致湿热内蕴,气滞不畅,冲任受阻,凝聚于下焦。方中炒川柏清热燥湿;蒲公英、红藤、忍冬藤、椿根白皮清热解毒;柴胡疏肝解郁;延胡索利气止痛,二药合用舒筋止痛,对肝经气机阻滞所致的小腹痛有佳效;车前子、六一散清热利湿;路路通、桃仁、三棱活血通络,尤其是对慢性附件炎引起的输卵管不通或通而不畅者有良效。全方共奏解毒利湿,行气活血,以通为用之功,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着。

【方剂来源】倪平.清盆汤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杂志,1992,(2):36.

2.复方消炎丸

【药物组成】元胡、川楝子、三棱、莪术、赤芍各15g,土茯苓、丹参、芡实各25g,当归20g,香附10g,山药30g。

加减变化:偏热型加苦参、黄柏各15g(即消炎Ⅰ号);偏寒型加炮姜、茴香各10g(即消炎Ⅱ号)。

【治疗方法】上各药洗净,烘干,粉碎,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次服1~2丸,每日2~3次。1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行妇检判定疗效。3个疗程无效者为无效。

【功效主治】本方功可活血化瘀止痛,软坚散结。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70例,经用上方治疗,结果:临床痊愈(症状消失,盆腔索条或包块、压痛等体征消失)20例,占28.6%;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盆腔包块、索条缩小或变软,压痛减轻或消失)40例,占57.1%;无效10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5.7%。

【经验体会】慢性盆腔炎病变范围广,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结合临床表现,运用复方消炎丸活血化瘀、止痛,软坚散结,具有较好的疗效。实验结果提示,本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抗渗出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有密切关系。此与临床疗效观察相一致。

【方剂来源】李华,等.复方消炎丸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1,(2):43。

3.棱莪七味散

【药物组成】三棱、莪术、知母各15g,山药30g,花粉20g,鸡内金(捣碎冲服)5g,鸡血藤50g。

加减变化:血瘀兼湿热者,主方加黄柏、连翘各20g,金银花40g;血瘀兼寒者,以主方加党参、黄芪各25g,肉桂15g,白术20g。

【治疗方法】每日水煎服1剂。

【功效主治】消瘀化积,活血止痛。主治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对本组年龄在25~50岁,病程1个月至8年的慢性盆腔炎,经本方治疗,结果:痊愈86例,占64%。有效45例,占33%。无效4例,占3%。总有效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