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47838700000018

第18章 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1)

人在世间生活,少不了衣食住行等资生物用,此中没有一项可以离开经济。所谓“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可见金钱对人的重要性。人类从蛮荒时代就懂得以物易物,后来走出蛮荒,经过畜牧、农业、工业,乃至到了现在的信息、科技时代,无一不与经济有关。可以说,人类的生活运作,其实就是一部经济史。

经济强盛,必定带动国力;经济萧条,人民出国都会遭人白眼。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乃至政治清明、外交顺利、军事强盛、教育提升,都会带来国家的强盛壮大,所以每一个国家不只是个人生存要向“钱”看,国家的发展也莫不向“钱”看齐。因而国际间有所谓“经济高峰会议”“世界贸易组织”“关贸总协定”等,无非都是希望共谋经济发展、稳定国计民生,让举世人类都能安定生活。

佛教也非常重视经济,主张发展净财、善财,甚至推广开来还有智慧财。佛教对财富的看法,非常重视均富、共有、施他、利济。佛陀当初实施僧侣托钵乞食制度,主要是因为他对财富的观念,主张“裕财于信众”,让僧侣借托钵时,信徒布施饮食,僧侣施与教化,所谓“财法二施,等无差别”。

佛教重视有形的财富,也重视无形的财富;重视外在的财富,也重视内心的财富;重视现在的财富,也重视未来的财富。佛教把财富从前世到今生、来世,看成是一体连贯的。财富不能只看一时,要看各种因缘关系,所以人在开发自己的财富之余,更要创造全民的财富。唯有本着“同体共生”的观念,共创一个均富的社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定生活。甚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日,国与国之间更要本着互惠的精神,彼此互助合作,唯有互助才能共谋人类的福祉,共创世界的和平。

以上是星云大师于2003年8月7日,在三峡金光明寺与佛光协会干部、会员举行“佛教对经济问题的看法”时,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以下就是当天的座谈纪实。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厚实的经济做后盾,国家的各项建设就难以开展。请问大师,如何发展国家的经济?如何创造全民的财富?

星云大师:谈到经济,其实人类的生活运作,总括说来就是一部经济史。举凡日常的食衣住行育乐,没有一项可以离开经济。甚至从上古时代,蛮荒未化,人类就懂得以物易物。后来走出蛮荒,经过畜牧、农业、工业,乃至到了现在的信息、科技时代,无一不与经济有关。

经济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学问,经济与民生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厚实经济,富国裕民,则慈悲道德也难以获得重视。因此,春秋时代管仲说:“仓廪实,知荣辱。”唯有经济繁荣,才能建设“富而好礼”的社会。

经济既是民生的命脉之所系,一个国家要厚植国力,就要发展经济,经济充裕,国防自然有力量,教育自然会提升,社会生产力自然增加,人民生活自然好过。但是如何才能发展经济呢?过去台湾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曾有过睥睨世界的经济奇迹。这就不免让人想起数十年前台湾曾经推行过“克难运动”,一时风起云涌,纷纷响应,整个社会充满了克难、俭朴的风气。当初的“克难运动”,对数十年后的台湾经济起飞,也不是没有因缘。

只是近十余年来,台湾地区不只在经济上,乃至社会、政治环境上,都有惊人的改变,原来质朴的农业社会被繁忙、竞争的工商业社会所取代。现在更是进入科技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人为了追求高所得、高利润、高享受,或钻营法律漏洞,或偷工减料,或官商勾结,或非法走私,或贩卖军火、毒品等,社会风气败坏,治安更是亮起了红灯,杀人抢劫、绑票勒索、纵火诈骗等事件无日无之。

另外,台湾的政治体制由戒严转趋多元化,大家尚未承受民主之利,却已受到自由放任之害。不仅旧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乃至社会秩序相继松弛或解体,对组织认同更是出现危机,这些其实都比经济风暴更令人忧心。

谈到这里,其实一个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往往有所谓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政治问题。但是总归一句,就是“人”的问题,如孟子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人心不善,自私自利,世界就永无宁日。所以目前大家急需努力的是,社会的政治要清明,制度要健全;在位的官员要勤政爱民,清廉而不贪污;社会的士农工商要讲信修睦,童叟无欺;人民要勤劳节俭,养成爱书读书的习惯,并且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全民都是“三好”的实践者,共同建立一个通财好义、富而好礼的社会,让国民有所谓“真善美”的生活。如此社会一片祥和、安乐,每个人内心一片宁静、自在。这才是国家发展经济雄厚而有力的资源。

也就是说,国家的富强,与民是分不开的,国不强,民不乐。是故未来朝野之间要有共识,不仅经济要富有,而且人民要安乐,思想要自由,文化要保存,教育要提升,环保要做好,政治要民主,人权要重视,对国家的建设计划要用心,甚至各项预算要合理。例如军备武器的设施是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军队与教育的预算如果比例过于悬殊,也非社会之福,所以要多多参考专家的意见,多方倾听民意,一切以民意为依归。相对的,社会大众则要从建设性上努力,而非破坏性的伤害。如:教育界要教好学生,传播界要做正面报道,工商界要改良质量,增加生产,大众对社会上有成就的人才要保护珍惜,因其成就是属于全民的,不要轻易摧毁。

谈到人才,一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除了石油、矿产、海洋、林木等自然资源之外,人才最重要,有人才才能发展科技、工业、管理、生产,才能与时俱进,甚至更能超越当代。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先进国家莫不大力发展教育,以教育培养人才,但更重要的是要能留住人才,让人才能为社会所用,所以政府必须提高利民的建设,发展各种工程,提供人才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在佛经中提到,一个良好的政府,治国之道首须导民以正,不但要注重民生经济,以种种方法提倡生产,使人民丰衣足食,生活不虞匮乏,除此还应注意下列六点:

(一)尊重法治。政府应该立法、具法、依法、敬法,一切以法为首,并且努力守护正法不坏。

(二)优礼贤士。政府应该尊敬德慧兼备的学者、专家、沙门等,并且常向他们咨询国家大事,宜行则行,宜舍则舍。

(三)照顾弱势团体。政府应该矜恤孤寡,照顾贫困无依的众生。

(四)敦厚民风。政府应该以十善来治理国家,让社会道德趋于纯善。

(五)提倡融和交流。政府应该放宽心胸,悲智双运,接应四方。

(六)施行民主政治。政府应推行民主法治,来决定全民的利益。

另一方面,人民依附国家而生存,所以要与国家和合在一起。有力量者帮助生产,有技能者提升科技建设,有智慧者建言国是,有财力者善尽义务,每个人在自己岗位上尽忠职守,以报答国家覆护之恩。如此上下一心,同心同力,才能创造富强安乐的国家。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举世都在关心经济复苏的问题,然而社会的经济繁荣、工业进步,有时并不一定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快乐。现在社会上有太多“富有的穷人”,因为生活上没有满足感,心灵上没有资源宝藏,所以大家其实应该重新评估经济的价值。经济并非只有金钱财物,举凡健康、平安、和谐、智慧、慈悲、信仰,都是财富,因此希望全民不要只重视金钱世界,要注重精神愉快、心灵富有;要追求内心的安乐和幸福感,同时以勤奋、信义、道德、慈悲来提升个人的财富,继而本着“同体共生”的观念,发挥普世的价值,建设共有的胸怀,创造一个祥和、均富的社会,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

总之,世间一切都有变量,台湾未来是要成为全球赞叹的珍珠,还是人人唾弃的垃圾,就看我们“一念之间”的抉择。我们要的是和谐、安定,就要保有经济发展的成果,不可破坏各方面的成长。全民应该继续勤奋努力,重视社会秩序,净化大众贪心,尤其对环境保护应投入巨资,在种族和谐方面要以爱心消除怨恨。唯有在和平尊敬中,才能为我们的后代子孙建设一块人间净土,这也才是全民真正共有的财富。

刚才说,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经济史,人生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金钱、财富的运用。请问大师,当居家发生经济困难,或是公司的财务一时周转不灵,乃至农业遭受自然灾害,甚至工商企业遇到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时,该怎么办?

星云大师:佛经讲:“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世间凡事都离不开“因果”关系。居家的经济发生困难,或是公司经营不善,周转不灵,这是结果,应该找出原因。为什么别人都有办法在社会上顺利发展,唯独我的财务发生困难?是我工作不够勤劳吗?是我没有储蓄应急吗?是我计划不周详吗?是我评估错误吗?还是我没有开源节流,不懂感恩惜福,缺少行善结缘呢?或者是我交友不慎吗?是我贪心过度吗?总之必有一个原因使我的经济发生困难,因此要找出贫穷的原因。如《三世因果经》说:“有衣有食为何因?前世茶饭施贫人;无食无穿为何因?前世未施半分文。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施衣济僧人;相貌端严为何因?前世采花供佛前。”能找出今生贫穷的原因,然后加以改进,为时不晚。

其实中国民间也有一句谚言说:“一枝草,一点露。”意思是说“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只要肯勤劳奋斗,公司经营不善,倒闭了,只要你勤劳,摆个地摊,做个小本生意,甚至从事资源回收,也能维持基本的生存所需。即使经商失败了,只要改善自己营运的方法,重新再来,所谓“暴灰还有再发热的时候”,一个人还怕会完全没有办法吗?最怕的是自己的贪欲无限,跟人计较、比较,过去贫穷的果还没有解决,又增加新的障碍。例如失业的人如果贪求高薪,往往更加没有机会,自然难以东山再起。

曾经在网络上看过这么一则故事:美国有个老年人在公路旁开了一家小吃店,当时正逢经济不景气的年头。老人家眼力不十分好,耳朵又近乎全聋,但是他的运气很好。说他运气好,是因为眼力不行,所以不能看报读书;耳朵又重听,也难得和朋友们聊天,因此对外界的情况,他都不甚了解。因此他并不晓得经济不景气有多严重,照常干得很起劲。

他把小店的门面漆得漂漂亮亮,在路边竖起宣传的招牌,让人老远就闻香下马。他店里预备的货色物美价廉,味道很好,常常吸引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在他那儿吃点东西。

老人家工作十分勤奋,赚了钱把儿子送进大学去读书。儿子在学校中选了经济学的课程,他对于整个美国经济的情形之糟了如指掌。

那年过圣诞节,儿子回家度假,看到店中业务仍然很兴旺,就对父亲说:“爸爸,这地方有点儿不对劲,你不应该有这么好的生意呀,瞧您的兴致这样好,仿佛外面并没有经济不景气这回事一样。”于是他把经济萧条的前因后果费力地解说了一遍,并且说全美国的人都在拼命地节省、紧缩。

这时,老人家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他对自己说:“既然如此,我今年最好也不再油漆门面了。外面闹恐慌,我还是省下一点钱来最好。三明治里的肉饼应该缩小一点儿。再说,既然人人都没有钱,我又何必在路边立招牌呢?”于是他把各种积极性的努力都停下来。结果后来生意果然一落千丈。当他那位大学生的儿子在复活节假期又回到家时,父亲对他说:“孩子,我要谢谢你告诉我关于不景气的消息,那是千真万确的事,连我的小店也感受到了。儿啊,受大学教育实在太有用了。”

故事的最后,作者戏谑地说:“我们的国家也是被专家害惨的,所以说专家是‘专门害人家’的。”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说明一个人有健康的观念、坚定的信心,能诚信待人、勤劳做事,是成功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不过,世间有的人靠劳力赚钱,有的人则靠智慧致富。曾经有一个牙膏制造工厂,因为产品滞销,公司营业受挫,负责人昭告员工,如果有人献出智慧的妙计,能使公司的营业额增加,就可获得五万元奖赏。有一个员工只提供了一句“牙膏出口,放大一倍”的计策,当下就轻易地获得了五万元奖金,而公司的营业额也从此增加百倍、千倍以上。

佛教里也有一个卖偈语的长者,他只记取一首四句偈,即价值十两黄金。更有甚者,《金刚经》说,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其价值都比不过一句智慧的偈语。因为,财宝有用罄的时候,智慧的偈语则是生生世世,受用无穷。

智慧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惭愧也是财富,谦卑也是财富,知足也是财富。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因他有知足的财富。佛门的苦行僧,树下晏坐、洞中一宿,一样生活得非常惬意。

贫富只是比较性的说法,真正贫穷的人,内心安贫乐道,也不差于富者;富者天天妄想、贪欲,不知足,生活也不快乐。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是每天夫唱妇随地上下班,倒也愉快。隔壁的大楼里,住了一位董事长,每天为钱苦恼,怕被偷、被抢,所以生活得很不自在。

有一天,他听到隔壁传来愉快的歌声,非常不高兴地说道:“他们住得如此简陋,生活得如此清贫,还弹什么琴,唱什么歌?我住在高楼大厦,有地位,有财富,为什么这么苦恼呢?”

他的秘书忍不住开口:“报告董事长,如果您嫌苦恼的话,可以把烦恼送给隔壁的夫妇啊!”

“怎么把烦恼送给他们呢?”

“您可以送给他们100万元,反正100万对您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董事长勉为其难地决定试一试。

这对甜蜜夫妻一夕之间得到100万,欢喜得不得了,整个晚上无法安眠,不知道要将一百万藏在哪里。放在枕头下、床底下、抽屉里、橱子里,到处都不安全。就这样折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这对夫妻终于有了一个醒悟,决定把这100万元还给董事长,并说:“这是您的烦恼,还是还给您吧!”

高楼上的董事长,天天忧烦股票的涨跌,天天计算支票的数字,天天挂念金钱的有无,哪有陋屋里的人唱歌说笑为乐呢?所以经济没有绝对的贫富,再多的钱财,不知足就是富贵的穷人;一无所有的人,他能满足,就是穷人中的富者。

财富,要靠自己去开创,不管用金钱、人力、智慧、结缘、储蓄、置产、投资,或是将本求利、做生意去赚钱,总之,人生要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晴时要准备雨伞,以应雨天所需;白天要备妥手电筒,以便夜晚所需。解决家庭的经济,要有预算,所谓“吃不穷,穿不穷,算盘不到一世穷”。

如果一时的经济周转困难,还是要本着自己勤劳的态度,对工作的热诚,例如莳花种菜,贩卖小吃,为人帮佣,有淡泊物欲、节衣缩食的美德,自助而后自然有人帮助,也会渡过难关。再者,能有克难精神,以及刻苦耐劳的毅力,则尽管人生路上风雨飘摇,任何苦难,都能安然度过。希望我们的社会,能让“克难”的精神再度复活!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那就是“开源节流”。请问大师,如何开源节流?

星云大师:开源节流,这是经济学上千古不易的致富秘诀。开源节流,到底要开什么源,节什么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