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
47838900000028

第28章 狼性准则(7)

曾国藩也是一位颇通韬晦之术的人。他一生尊崇程朱理学。他不仅治军有道,治家有方,而且深谙政界险恶中的韬晦遁身之术。当他挟镇压太平军之威走上他一生权力的巅峰之际,却出人意料地主动遣散湘军,并以养病为名回乡退隐。这一举措,既淡化了皇帝心中臣属功高盖主之虑,又解除了诸侯拥兵自重之忧,实际上他是在防主子卸磨杀驴,从而使自己免遭皇帝疑心重重、喜怒无常下的杀身之祸。

在很大程度上,韬晦之计虽然是封建专制统治重压之下的人们为了自保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特殊的避祸方法,但是,韬晦之计的各种形式仍然显示出人们的智慧。韬晦之计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具有极强的主观意识,极富人的主体精神。韬晦之计又有极强的进取性,虽然在表面上看来有许多的退却忍让,但却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了人的韧性,显示出了一个人忍辱负重的内在力量。

使用韬晦之计是显示人生智慧的突出特征,一些老谋深算者更是深谙此道,将韬晦之计应用得得心应手,结果自然是事半功倍。想当年,东北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便是采取这一法则,成功地为自己挖好了一条地道,结果在以后的日子里才能官运亨通,扶摇直上,一路高升。

张作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虽说已是个土匪大头目,但他朝思暮想要当个朝廷的官员。

奉天将军增祺的姨太太将要从关内返回奉天的消息,被张作霖的手下干将汤二虎探知,急忙报告张作霖。张作霖一拍大腿说:这真是猪拱门,把货送到家来了。

于是张作霖就吩咐汤二虎,如此如此借机行事。

汤二虎奉命在新立屯设下埋伏,当这队人马行驶到新立屯时,被汤二虎一声令下阻截下来,随后把他们押到新立屯的一个大院里。

增祺的姨太太和贴身侍者被安置在一座大房子里,四周站满了持枪的土匪。这时,张作霖已经接到报告,便飞马来到大院,故意提高声音问汤二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人马?

汤二虎也故意提高声音说:这是弟兄们刚在路上做的一笔买卖,听说是增祺大人的家眷,才押回来。

张作霖假装愤怒地说:混账东西!我早就跟你说过,咱们在这里是保境安民,不能随便拦行人,我们也是万不得已才走绿林这条黑道的。今后如有为国效力的机会,我们还得求增大人照应!你们今天却做这样的蠢事,将来让我怎么向增大人交代?你们今天晚上好好招待他们,明天一早就把他们送回奉天去。

张作霖的一番话,被屋里增祺的姨太太听得清清楚楚,当即传话要与张作霖面谈。张作霖立即先派人给增祺的姨太太送来最好的鸦片,然后才进到屋内,跪地参拜她。

姨太太很感激地对张作霖说:刚才听罢你的一番话,将来必有作为,今天只要你保证我平安到达奉天,我一定向将军保荐你这一部分力量为奉天地方效劳。

听了增祺的姨太太的这些话,张作霖很高兴,更是长跪在地上不起来。

第二天,张作霖侍候姨太太吃好早点,亲自带领弟兄们护送姨太太平安到达奉天。

姨太太回奉天后,即把途中遇险和张作霖愿为朝廷效劳的事向增祺将军讲了一遍。增祺听后十分高兴,立即奏请朝廷,把张作霖的部队收编为巡防营,张作霖从此告别了胡匪、马贼生活,成了真正的清廷管带(营长)。

就这样,张作霖利用韬晦之计办成了由黑道转为白道的一件大事,为其以后的道路打下了基石,做好了铺垫。

不仅中国,外国也有不少善用此计的人。

斯坎德,中世纪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曾经作为土耳其苏丹的宠臣,统治着阿尔巴尼亚的人民。当时,土耳其已经侵占了阿尔巴尼亚,为什么斯坎德甘心情愿地为其主子效劳呢?既然他是侵略者的一个工具,为什么又会被称为民族英雄呢?

其实,对于土耳其侵略阿尔巴尼亚的行径,斯坎德是深恶痛绝的,尤其是在他幼年的时候,曾被作为人质扣留在土耳其。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坎中。但他是个有心计的人,使用韬晦之术,取得了土耳其苏丹的欢心。苏丹送他进军事学校学习,并委以重任。他也俨然以土耳其的贵族自居,似乎已经忘了自己是一个阿尔巴尼亚人,忘了土耳其对自己民族的侵略。

在取得土耳其苏丹的信任,特别是当上了阿尔巴尼亚行政长官之后,斯坎德就开始与各地的反土耳其力量联络,百姓们也希望他能够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进行复国运动。但斯坎德认为时机还未成熟,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就要前功尽弃,而且还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灾难。

后来,被土耳其占领的匈牙利人民爆发了起义,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土耳其统治者为了镇压起义,从阿尔巴尼亚抽调兵力。斯坎德认为反土的时机已到,他从紧张的前线抽兵回地拉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所有军事要塞,完成了国家复兴的任务。

后来,土耳其调集大量军队攻打阿尔巴尼亚,斯坎德将部队化整为零,巧妙地隐蔽起来,并且传出风声:斯坎德已经躲进深山老林。其实,这不过是斯坎德的又一韬晦之计,他自知不是土耳其军的对手,也了解阿尔巴尼亚各部族首领的妥协动摇性,所以从公开的战场转入到地下斗争。他不失时机地调动部队,并加以集结和训练。正当土耳其庆贺再次征服阿尔巴尼亚时,斯坎德的大军犹如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地拉那附近,包围了目瞪口呆的土耳其人。

这次战争胜利以后,斯坎德牢牢地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局面,不仅使侵略者闻风丧胆,那些动摇和妥协的贵族也信服了斯坎德。一个新兴的阿尔巴尼亚在欧洲逐步强大起来。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斯坎德没有韬晦之策,他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而在下面的故事中,我们将看到聪明的村长是怎样运用智谋十分巧妙地将自己真实求人的意图隐藏起来,而以假象迷惑对方,以此稳定他人情绪,确保其沿着自己的思考轨迹行动,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

在一个村子里,种植的苹果树结出的苹果个大味甜,在市场上销路很好,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由于该村的道路不好,往外运输时总是很不方便,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村支部决定向乡里申请经费为村里修一条柏油路。

申请了好几次,无奈乡政府均以资金不够,项目太多,排后再议而婉拒。眼看着苹果销路那么好,可就是难于运输,村支部一班人很着急,便想出了一条计策。

一天,村长亲自带着一大摞请柬来到乡政府,把乡里的大小领导都请了个遍,要请领导参观考察苹果产业的发展并举行苹果展览会。这样的好事,乡领导当然是欣然赴约。通往此村的道路太差了,领导们一路颠簸,尝到了这条路的苦头。不过,该村的苹果一条龙的发展模式还真是有看头,有前途,乡领导们对这个村的苹果产业赞赏不已。

这次展览会之后,该村的苹果产业很快惊动了县领导,县领导班子决定两个月后参观一下这个远近闻名的苹果村。

乡政府的领导听说了这件事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该村的道路问题,如果县上的领导再看到那样的路,肯定会怪乡里的工作没做好,乡政府就要倒霉了,于是紧急开会研究修路的问题。结果短短两天内,资金全部到位,第三天就开了工,在领导来参观之前,终于修好了这条路。

这个村长可以说是个很聪明的人,他并没有直接要求乡领导拨款修路,而是以请领导参观指导为引子,并以县领导要来参观为名,乡政府就是再不想修路,也不得不修了。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上,我们向对方表达可以利用多种假象隐藏真实意图,并用各种方式激起别人的热情,为我们的成功打下基础,这也是韬晦之计的最佳效果。

雷特是格里莱办的《纽约论坛》的总编辑,当时身边缺少一位精明能干的助手。他的目标瞄准了年轻的约翰·海,他需要他帮助自己成名,帮助格里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出版家。而当时约翰刚从马德坦克辞去外交官职,准备回到家乡做一名律师。

怎样才能将约翰留在报社里任职呢?雷特就请他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提议约翰到报社去玩玩。那时恰巧国外新闻编辑不在,这使他有机会从许多电讯中间找到一条重要消息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条消息的社论吧。

对于这个请求,约翰当然是没办法拒绝的,于是提笔写了起来。社论写得很棒,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提议约翰先不要急着回家,在这儿帮几天忙。渐渐地,约翰感到做新闻记者很有乐趣,也很应手,于是就留在了报社。

从雷特巧求助理的这件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雷特正是以绕开对方不应允的事情,而拟定一个虚假的目的做幌子,让对方接受下来,从而达到真实目的策略,最终得到了这个不错的助手。

当年,郑庄公准备讨伐许国。战争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在此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是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参加下一轮的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试射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

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

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心想看老头那样子,胜出的肯定是自己,于是就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叫颍考叔,是个胡子花白的老人。但他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颍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去,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打了个平手,不分胜负。

庄公看只剩下他们两个了,就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部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就开始抢。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再想去抢时,颍考叔已将车抢在了手里。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戟就来夺车。颍考叔一看,拉起车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认为这一轮是颍考叔胜出,就宣布颍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因此对颍考叔怀恨在心。

颍考叔果然没有辜负庄公的期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颍考叔就要大功告成又立下一大战功,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颍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颍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瑕叔盈以为颍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攻下了许都。

常言道:花要开到半开,酒要喝到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你的锋芒,掩饰你的才华,低调做人吧。

在现代这个社会,这个道理仍然适用,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也是在自掘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所以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好分寸,反而会将事情做砸。

思古量今,以史为鉴,以事明理,以理示人,综合时势,与时俱进,循循善诱……金言玉语可谓很多:无论是在激烈的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还是在平凡的现实生活中,都应懂得进退之道和韬晦之计,以便保存自身,图谋长远。

韬晦之计,铸就了无数的成功者,所以,要想成功的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这一法则,韬晦之计又因其极大的隐蔽性而具有极强的实效性,它往往攻其不备而出奇制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确使用韬晦之计,是把握中国古代人生智慧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区分在使用韬晦之计经验时的善恶美丑表现也是必要的,因为任何手段只是达到目的的途径,绝不能代替目的本身。韬晦有度,永远是智慧的形式之一,也是狼性智慧深层次的延伸。

功成身退,见好就收

狼除了捕捉一些弱小的野生动物作为自己的盘中佳肴外,也会捕捉羊、牦牛等家畜。狼在捕食这些家畜时,动作十分敏捷。往往乘其不备,猛扑上去,首先咬断其喉管和动脉血管,然后拼命吸取它们的血液,使牲畜失去抵抗力,迅速死亡。一只狼蹿进羊圈,一夜能咬死数十只羊。而实际上它顶多只能吃上一只。可见狼对牲畜的危害有多么大。狼平时捕食的家畜主要是羊。因为羊的体形小、怯懦、容易捕捉。尤其是那些小羊羔,更是它们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猎物。一个老牧民讲过这样一件事:某日,他在山上放羊,突遭暴风雪袭击,羊群惊散,四处奔跑。正当他忙于拦堵羊群时,一条狼猛扑过来,叼起一只小羊,拔腿就跑,让人防不胜防。

狼在猎物到手之后,就会迅速离开,决不逗留,可谓功成身退。而进一步的引申,也就是急流勇退,见好就收。也难怪这一法则从古至今在政治上运用之妙了。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一句话是不自矜,故长。说的就是功成身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