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能知足就会享受于安乐,贪婪必然会招来祸害。《红楼梦》中第一回因嫌纱帽小,致使销枷杠,就奉劝人们不要因嫌官职小而钻营上爬,结果落得触犯国法,锒铛入狱。几千年前的道家鼻祖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是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相比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为有害?过分的贪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敛积财富,必定招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最大的祸害是不懂得满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无厌的欲望。
要真正做到知足,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心理平衡,不要盲目攀比。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己有工作、有房子,妻儿安康,这才是最重要的,无谓的攀比,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烦恼,从而导致心理失衡,甚至因此惹祸。心理平衡是一种理性平衡,是人格升华和心灵净化后的崇高境界,是宽宏、远见和睿智的结晶。做到心理平衡,首先要正确对待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比知更难。其次是正确对待他人,再就是要正确对待社会。做到这三个正确对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保持着永远快乐的心境。
知足者常乐,知足常足,心安常安。一个人生活在这个大干世界上,如同沧海一粟。天下之大,时间之长,事物之广,货利之多,如果不能知足知止,就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知道自己到哪种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只获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和享受,从不向社会提出额外的、过分的要求。通过诚实劳动取得利益和享受,不以非法手段谋取利益和享受。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和享受的时候,同时尊重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利益。上面这些要求,是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从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角度考虑问题,实行知足知止的原则,就是要求人们不单纯以物欲私利为人生的价值取向,而要超越物欲私利,追求人的精神道德价值。孟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我们经常说,知足者常乐。是说知足的人因心无羁绊,经常有欢乐。殊不知,只有知足而止,知其所止,你才不会自寻烦恼,才不会自取其辱,才会有快乐。
不知足而耻辱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在商场的,为了赚取超额的利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以劣充优,巧取豪夺,欺行霸市,直至谋财害命。在官场的,总不知官至何级乃止,不潜心为民谋福,而一心为己钻营,不是脚踏实地干事,而是急于求成加爵。他们或弄权术,或钻门路,或投靠山,或拉团伙,更有用钱买,用色套,用势压,用凶逼,诸如此类,弄出些官场龌龊,受人们耻笑,终被法纪处置。
在情场的,总有一些男女不守本分,经不住诱惑,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上演一些本不该发生的悲剧、荒诞剧,让人不齿。还有许多其他这场那场中时时彰显着的不知足而取辱的故事,就不赘述。由于不知足,不知所止,因而违背了事物的法则,违背了做人的规矩,弄得德性坍垮,信誉扫地,千夫所指。
人的欲望本可无限膨胀,但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因此欲望也应该是有限的。一个人不了解自己能力的有限,放纵欲望而行之,其结果必定是与欲望相悖的,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就是在知足与不知足者的斗争中形成的。因为知足,造就了大治盛世,造就了无数能人贤士,造就了无数千古美谈,成就了人类的连绵文明;因为不知足,酿造了各族的衰亡悲剧,酿成了亲情骨肉的自相残杀,酿成了英雄豪杰的身败名裂,酿成了皇权王族的轰然倒台;因为不知足,不知酿造了多少悲剧。
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有七情六欲,这是很正常的。只要这些欲望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法则,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道德评价,那都应当受到尊重,而不必去多加指责。这是维护社会平稳和谐发展的必要基础。一个人的正当欲求,因自己的努力而实现了,应当得到尊重;因种种原因没有达到,也应当得到尊重、同情和鼓励。但如果无限制地放纵自己的欲望,无休止地追求自己不应该得到的利益,甚至不惜践踏法律、人性,那又怎么会不受到舆论的谴责、法律的制裁、历史的惩罚呢?这样的人能快乐吗?这样的人不该受到羞辱吗?!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要知足,并不是意味着让人丢掉理想,泯灭大志,甘守落后,不去创新。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既是个人,也是一个单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是不挨打、不受辱的根本所在。知足与不知足,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都要在客观规律的轨道上运行,要在科学的、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并为大多数人认可的游戏规则中运行。要不然,只有自取其辱。
现代人幸福,衣食住行现代化,是当年老子做梦也想象不出来的。但是,现代人碰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心理上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如果请老子为现代人的心理问题把脉,他会莞尔一笑,会说这与生存环境是相关的。现代人生活节奏这样快,竞争这样激烈,名利追逐这样急迫,患上焦虑、忧郁、偏执等心理疾病也不足为奇。
老子认为,人生是与忧患和劳苦相伴的,因为人活着就要去奋斗,在奋斗的过程当中不是一帆风顺的。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不是太平盛世,当然也饱尝了痛苦。老子是不是认为人生如此的痛苦,而采取极端的做法呢?他没有,他不仅没有选择轻生,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传说老子活了100多岁,可见他校正心理的智慧也算是一种大智慧了!
其实今天的那些有知识,甚至那些知识渊博的人,他们接受的教育越多,心态有时变得越复杂,自我期待、亲人期待、社会期待也就更高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果不积极地调整心态,怎么会不出问题呢?
在心理的平衡、人格的锻炼方面,老子教导人们的不只是那些只知功利、只知不断进取,而是教人们要淡泊,要退守,要洒脱。老子发现,自然万物熙熙攘攘好不热闹,然而,最后又都静静地回归于它的本原。这就是在万物纷扰后面有个静,就是复命,这是一种规律,又称为常。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这不失为现代人生存智慧库中可以永远研究阅读的经典之言,对现代人保持心理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致虚极是要将后天的种种欲望、成见、心机等加以控制、调适、消解、澄清,因为这些东西往往会使你原来清净纯洁的人心骚乱起来、浑浊起来、邪恶起来。老子强调的不是虚一点,虚一时,而是要长期锻炼、修养,从而达到极,就是要达到最高层次。守静笃,就是面对一切的诱惑,要坚守住静,要笃守!笃就是老老实实。就是说,人要老老实实地坚守住这个字——静。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向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名声和生命本身哪个更可爱?生命本身和钱物财产哪个更贵重?得到名与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老子告诉人们:太爱名声必定有大耗费,太多的财产积累必定有大损失。假如知道满足了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
清代的贪官和珅做官长达20多年,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公。他贪污的财产用白银来计算约有两千万两,如果用今天的比率来算的话,和坤贪污数额约有12亿元。如果老子来了,大约会对和坤冷笑着说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如大网,作恶多端的人,逃不出上天的惩罚。第二句话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金玉满堂的人,古往今来有哪一个人守得住?第三句话是:富贵而骄,自谴其咎。在大富大贵后,却进而骄横恣肆,最终不还是自己闯下的祸吗?
其实,虽然今天离开那个时代已有二百多年了,但是当代贪官的心理也有与和珅相同之处,幻想靠权势,靠关系网保护自己的贪欲。恰恰相反,结果还是应了老子的那几句话。《老子》说: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就是,只有知足知止,才是永久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