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如何放下(禅·心灵·灵性)
47853100000040

第40章 有修有证才是真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德山禅师的一段话:“穷诸玄辩,若一毫致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为此,他把长期阅读的《金刚经青龙疏钞》也一把火给烧了。

做学问如此,学佛也一样,因为书上得来终归浅。

佛教非常强调修证,修为实践、方法,证为效果、目的。认为,有修有证才是真。也因此,反对只在文字或口头上下工夫。纯粹的文字与口头,弄不好,不仅有失主旨,甚至陷入文字障。

当年,灵佑禅师就曾开示学人:孩子,你要快点开悟,不要执著于文字。

曾经,有位身经百战的将军请求随宗杲禅师出家。

对此,禅师不收。理由是:将军虽放下权位名利,却未放下妻儿。将军一心要求出家,就信誓旦旦地说:“我什么都放下了……”

无奈,禅师就留宿将军一晚。

次日,早早地,将军就起来到佛堂礼佛。

禅师明知故问:“这么早起来干什么啊?”

将军答:“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回他一句:“起得这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暴跳起来,指着禅师一顿大骂,说禅师不是东西,讲话太伤人。

为此,禅师哈哈大笑。

你看,这将军心头火这么大,轻轻一扇就燃烧起来,哪算放得下?

所谓“安禅无须真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心火不灭,纯凭文字与口头功夫,哪行?何用?

那么心火怎么灭?要靠实际的修证。

有修有证之人,生死自如,何况日常生活。

当年,隐峰禅师入灭前,召见徒弟:“圆寂方式,有坐有卧,这些你们都见过,但可曾见过站着圆寂的?”

徒弟答:“见过。”

隐峰又问:“倒立着圆寂的呢?”

徒弟答:“从未见过。”

语音刚落,隐峰便倒立而去,往生了。

这些禅师,正如大梅法常禅师说的:“来莫可抑,往莫可追。”

据传,已103岁高龄的本焕长老,有人问他:“准备何时往生?”他的回答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不想走时谁也催不去。”

既然有修有证才是真,那么如何修证?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八万四千法门,已然告诉我们。

我个人,除了依照佛教的某些修证法门修证外,还喜欢这样每日三省:

今天,我是否犯错?

今天,我是否空过?

今天,我是否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