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构建学校规范化管理的方法
47855300000027

第27章 教学规范管理(17)

(4)大课——小班——选项,特色鲜明的体育教学

在杭州二中的历史上,有重视体育的优良传统。学校把科学文化课每节课时间压缩到40分钟,目的之一就是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活动时间。他们还在教学方式上进行积极改革。从1995年开始,杭州二中创造性地构建和实践“大课——小班——选项”的体育教学模式。他们把同一年级3个班的体育课安排在同一时间,分六个小班组织教学。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篮球、排球、足球和健美操等内容。学校的“大课——小班——选项”的体育教学模式既包含教学大纲的部分内容,又有专项的体育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都处于运动之中,懒懒散散出勤不出力的情况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氛围,学生在体育课上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5)活跃的“校园节日”和学生社团,让学生尽展个性风采

记者在与学生座谈中,无论是普通班的赵巧巧、李春晖、朱竞旻,还是创新教育实验班的茹宏、沈临辉。他们都表达了一种共同的感受,在杭州二中学生拥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充分时间和舞台。近年来,学校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积极构建了以“校园节日”为支柱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营造一种高雅、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每年有3月的“读书节”、5月的“世纪风艺术节”和“之江社团节”、6月的“高三毕业典礼”、9月的“尊师爱校活动月”、10月“体育文化节”、11月“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月”、12月的“成人节”及“闪光的人生理想教育月”等节日。每个节日都有鲜明的主题,并做到全校动员、全员参与,注重学生的体验,注重活动的特色。

学生社团是学生工作的一只重要的“抓手”,是学校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自主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杭州二中已建立二中电视台、二中之声、桃李文学社、小记者团、墨缘书画社、动漫时代、绿色天使环保小分队、广告创意社、服装设计社、玩转俱乐部等十四个优秀社团组织。电视台每周一至周四下午定时开展活动,向学生放映:科普知识、轻松一刻、校园生活、TVDIY、娱乐天地、百年叱咤等专题栏目,吸引了大批学生,现有包括摄影、剪辑、主持、放映等近30名成员,是学校最活跃的社团之一。桃李文学社和小记者团,本着“立足校园快速报道”的建会宗旨,为成员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提供了一个文学爱好者探讨文学知识、交流写作经验的空间。

13.以改革课程结构为突破口

素质教育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在我国,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关键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学生、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克服“应试教育”观念的强大惯性,达成素质教育的共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招生及劳动人事制度,形成适合素质教育的社会大环境等等。

但这决不是说,一个地区,一个学校只能等待“万事俱备”才能实施素质教育,相反,素质教育重在实践。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那么,从一个学校说应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要以优化课程结构为突破口,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优化课程结构的依据

课程设置是由教育目的、方针和培养目标决定的,教育目的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所以,课程是教育的载体,每一种教育,都要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来保证其目的的实现。

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必修课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虽然在整顿和建立教学秩序等方面起了较好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愈来愈暴露了它的局限性:在人才培养方面,重共性,轻个性,培养“标准件”,不利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程结构方面,重必修课,没有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基本地位;在学科内容方面,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片面追求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方面,重记忆,轻理解,往往导致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等等。可以说,这种单一的必修课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与“应试教育”相适应的。

基于此,国家教委和省教委在81年以来三次对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课时,新开设了选修课和活动课或增加了课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冲击,这些调整的教学计划在许多地方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

为了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目标真正的实现,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调整的教学计划,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育内容(教材),使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建立“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

“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是把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全部纳入课程体系,在有法定意义的教学计划中得以实现,在时间上得到保证,赋予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劳动技术以应有的地位,形成“全面育人,学有专长”的基本格局。

⑴优化必修课。必修课是国家规定,全国统一的课程,这是课程体系中的主干,也是小学、初中、高中各层次基础学历的主要保证,又是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基础和依托,一定要教好学好。否则,教学质量就得不到保证,社会不会认可,教师、学生、家长也不会同意。

对于必修课,我们要做到:一是开齐学科;二是开足课时,特别是音、体、美等目前未列入升学考试范围的学科一定要保证课时,而升学考试的必考学科则不能随意增加课时;三是优化教学。根据调整的教学计划,大部分必修课,特别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课时大大减少,我们要优化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在减少课时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

⑵开发选修课。选修课是必修课的延伸,起着拓宽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主要承担着培养学生特长的任务。

⑶搞好活动课。活动课也是必修课的延伸。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力为主,教学中要坚持动脑动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健身。对于选修课和活动课,调整后的教学计划只规定课时,而没有硬性规定科目,是灵活性的课程,各校可根据本校的条件(硬件设施和师资),根据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学生形成特长并发展个性的需要,根据形成学校特色的需要,确定课程设置,例如高中可开设文学史、名着名篇导读、美学、心理学、英语听力、竞赛数学、应用化学、计算机、无线电、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摄影、田径、足球、打字等知识类、科技类、体育艺术类、技能类的课程。

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要求应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专长,为培养某一方面的尖子人才打好基础。

选修课,活动课要做到有师资,有教材,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对学生坚持“有指导的自由选择”的原则,要求全员参加,就是说,在课程表中规定的选修课、活动课的时间里,学生必须参加某一门课程的学习或活动,只有选此选彼的自由,没有不选的自由。为此,也可以试行选修课、活动课学分制。

“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各自发挥“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功能,共同组成培养“合格+特长”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载体,缺少任何一块,都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加快“三大建设”

为了落实“三大板块”的课程,目前急需解决以下几个实际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三大建设:师资建设、教材建设和基地建设。

⑴加快师资建设。

开设“三大板块”的课程,不仅涉及直接上课的教师,而且涉及实验室、资料室、图书馆和校办厂等部门的教职员工。对于长期习惯担任单一必修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和教学辅助的教职工来说,思想上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轻视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教学,业务上也可能暂时难以适应或感到负担倍增,要帮助教师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对教师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确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鼓励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满腔热情地承担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教学工作;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提高业务,做到“一专多能”,使大多数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都能开出一、二门有特色的选修课或活动课。

⑵加快教材建设。

选修课和活动课,国家没有硬性规定科目,更没有统一的教材。建议各地教育,教研部门组织人力,编写适合本地区的区域性教材,供各校选用,其次也可选用、引进外地适合本地区的教材,第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自选自编教材,边实践、边修改。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与必修课配套的,有学校特色的选修课活动课系列教材。

⑶加快基地建设。

“三大板块”课程体系的落实,离不开“硬件”设施。各地、各校都要充分发掘本地的教育资源,建立一批校内外素质教育活动课基地,如德育活动课基地,劳动技术课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