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国亮剑转
47872400000003

第3章 大汉(2)

《史记》上说,当年萧何知道韩信走了,来不及跟刘邦打个招呼,自己直接去追韩信。兵丁来报,说萧何跑了。自己的左右手跑了,刘邦当时就急了,但是也没有办法。等了一两天,萧何把韩信追回拜见刘邦。刘邦又怒又喜问萧何:“你为什么跑啊?”萧何说:“不是我要跑,我是追跑的人韩信去了。”刘邦大骂:撒谎吧!那么多将领都跑了,你不追,去追一个无名小卒韩信?萧何这样回答:“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刘邦一听,既然你萧何说韩信有能耐,我给他一个将军的职位不就得了。萧何说那可不行,“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刘邦当然不想在汉中憋屈一辈子,他听从萧何意见,拜韩信为大将,而且还“登坛拜将”。

刘邦拜了韩信为大将,此一步是刘邦迈向胜利的开始,韩信向他阐述项羽兵败刘邦必胜之理,同时利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策杀回关中。韩信攻城略地终于形成刘邦跟项羽两个平分秋色的地位。韩信出来汉中“涉西河,虏魏王,擒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随着韩信力量的增长,骄横逐渐增深。攻下齐地后,派人跟刘邦说:“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韩信跟刘邦开始要封爵了。本来这个齐地在韩信没有攻打前,汉王刘邦就已经派了郦食其劝说齐王田广投降。齐王也已经答应归顺,没成想韩信听了范阳辩士蒯通的话:汉王让将军击齐,中间又派儒生说齐,但并没有下诏说您不能继续攻打他呀!于是韩信继续发兵,齐王认为是郦食其骗他,一怒之下,把这位儒生烹了。韩信打败齐王,假说齐王反复无常,要自己做个假齐王镇守此地。

此时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得到韩信书信不禁大怒骂道:“我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非常恼火的刘邦不欲封韩信。身边谋士张良轻轻踢了一下汉王,悄悄说:“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张良说的意思是,现在形势对我们已经很不利了,哪还有能力管韩信成不成王的事情,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直接封他个齐王,让他好好地跟随你,不然非发生叛变不可。刘邦顿然醒悟,赶紧又骂了一句:“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前面的骂是刘邦生气,后面又一句骂是刘邦加以掩饰,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应该做个真正的王,干嘛还做个假的。立即派张良去跟韩信说,你是真齐王了,并且顺便让他带领兵马去攻打楚军。刘邦靠他天才般驭人之术,拉拢一批又一批人为自己效力。

刘邦恩宠韩信,换得韩信忠心耿耿辅佐。汉军攻下龙且,项羽大恐,派手下人劝说韩信投靠项羽。韩信当时回答:“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顾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韩信死心塌地跟随刘邦,后来韩信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计打败项羽,平定天下。

刘邦用人不拘一格。陈平此人文韬武略,很有能力,但是据说他盗嫂偷金,人品受怀疑。他先是投奔了魏王,后又投奔项羽,皆因两处得不到重用而逃离。魏无知把他推荐给刘邦,直接封他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众将领不服,说汉王不能对一个刚刚投降的小卒给这么高待遇。刘邦非但不听,而且更加看重陈平,拜陈平为亚将“属于韩王信,军广武”。这下可气恼灌婴等人,他们纷纷进言:“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收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最后给个定论“平,反复乱臣也”。三人成虎,刘邦半信半疑,找来魏无知问他陈平到底如何。魏无知回答:我举荐陈平是因为他有利于国家的才能,至于他盗嫂收金的事是属于他的品德,才与德可是两方面的事情,再说这种事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刘邦觉得有理,遂封陈平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再也不敢造次。以后陈平帮助刘邦用重金使离间计破坏项羽与范增、钟离昧等人关系;白登之围,陈平出谋贿赂单于阏氏,用老马识途躲过一劫;云梦泽设计擒拿韩信等都为刘邦立下汗马功劳。

刘邦除了虚心求贤,用人不拘一格外,更多地是他懂得如何收买人心。早在他攻进关中之时,跟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深得关中百姓拥护,致使后来刘邦移走汉中时候,三秦之地人们还念念不忘刘邦。

刘邦作为统帅,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让韩信带兵、让张良谋划、让萧何治国,用人不问出身,不管什么身份的人,只要有才,他都敢用。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人才,即使是从敌对阵营中投降过来的也用。

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得了天下,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因为其余人计算功劳程度久久不决,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无法度量,一时间难以全部封完。这天,刘邦跟张良两人从宫殿出来,远远地看到诸多将领三个一堆、两个一伙的,在那儿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那些人在说什么呢?张良说:陛下不知道啊,他们在商量谋反啊!刘邦大惑不解问道:“天下属安定,何故而反?”张良说,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而没受封的或者是受处罚的都是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他们此时认为,天下人不能全部都封到,既然不能都封到,一些有功劳而不受亲近或者有错误不被待见的将领,恐怕就得不到封赏了,或者甚至于会受到处罚。他们猜不透陛下的意思,所以聚在一起商量着谋反。

刘邦马上醒悟过来,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转身问张良如何处理这件事呢?张良给他出了个主意:“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张良让刘邦想想有没有一个人是他所憎恨的,并且憎恨他还是大家所共知的事情。刘邦说有一个人--雍齿,这个人多次抵触我,一直想杀他,奈何他功劳太大,不忍心下手。张良说那就赶紧封雍齿,以示群臣。刘邦马上接受这个建议,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大家都知道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他被封侯,其他人就可以都放心了“雍齿且侯,我属无患矣。”

刘邦曾经作了一首千古绝唱《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正如他所愿,他得到了“猛士”安定了四方。在他自己总结为什么能够战胜项羽时说过:“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元前202年正月,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黥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吴芮、赵王张敖、燕王臧荼诸侯王请刘邦登九五之尊,刘邦象征性地推辞一下,曰:“寡人闻帝者贤者有也,虚言亡实之名,非所取也。今诸侯王皆推高寡人,将何以处之哉?”刘邦意思是说,我听说做帝王的必须是贤能之人,没有能力,不能当皇帝,现在让我当,那哪行呢?诸侯王一听,于是又一起说:“大王起于细微,灭乱秦,威动海内。又以辟陋之地,自汉中行威德,诛不义,立有功,平定海内,功臣皆受地食邑,非私之地。大王德施四海,诸侯王不足以道之,居帝位甚实宜,愿大王以幸天下。”刘邦听着舒服,顺口说既然你们认为这样好,就这么决定了吧。汉王曰:“诸侯王幸以为便于天下之民,则可矣。”于是刘邦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即皇帝位,尊王后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

3.龙困浅滩,白登之围

西北民族--匈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个民族跟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秦始皇修筑长城开始,以后的古代封建王朝始终对它们心存戒备。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也经常接触匈奴,比如说刘邦诛杀异姓王的时候,燕王卢绾逃到匈奴;刘邦刚当皇帝,这年9月,匈奴在马邑围攻韩王信,韩王信投降匈奴。

汉朝初定中原的时候,正是匈奴贵族们臣服于冒顿单于的时候。韩王信投降匈奴后,刘邦亲自带兵攻打韩王。韩王信兵败逃归匈奴,并“与匈奴共距汉”。

韩王信原来是被刘邦分封在代地,以马邑(今山西朔县)为都城。韩王信本人并不是一个软弱之辈。汉书上说他因为“上(皇帝刘邦)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刘邦要把韩王信放在边疆防备匈奴。可见这个韩王信在刘邦心里的位置还是很高的,从他给刘邦的信中表现出他的能力也是蛮大。刘邦让他以晋阳为都城,但是韩王信认为不可,他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

这年秋天,匈奴冒顿单于围攻信,韩王信没有通过刘邦允许数次派使臣跟匈奴寻求和解,而此时刘邦意欲发兵救援,但是韩王信数次派使臣出使,朝廷就起了疑心,怀疑韩王信有二心。于是刘邦“赐信书责让之”曰:“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丰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韩王信看到朝廷责备自己的书信,非常害怕,朝廷责备自己,说明对自己已经不信任了,如果解释不清楚,旁边再加上一两个小人挑唆,生命将受到威胁。于是投靠了匈奴:“与匈奴约共攻汉,以马邑降胡,击太原。”

刘邦一看,气炸了,心想果然猜测的不错,韩王信这小子反了。七年冬,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率大军击破韩王信。斩杀了大将王喜,韩王信逃到匈奴。“其将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

匈奴冒顿单于派出左、右贤王率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开战。单于利用诱敌深入的办法,隐藏精锐骑兵,留下一些老弱残兵跟刘邦周旋,迷惑汉军。每次两军交战,都是汉军大胜。汉军节节胜利,匈奴节节败退,最后“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

汉高祖刘邦从晋阳继续往北追赶,到了楼烦这个地方,恰逢大寒,天寒地冻,天气异常恶劣,大汉军兵很多被冻掉手指。单于仍然假意显出弱势,于是汉军改成多为步兵,向北追击敌人。

“闻冒顿居代谷,上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刘邦先一步来到平城,而后面步兵还没有跟上来,这时候冒顿单于纵精兵三十余万把刘邦围困在白登。这个时候的刘邦是外无救兵,内无粮草,活活被围困在白登弹丸之地,史称“白登之围”。

高祖被围,情况非常严重,往小了说,弄不好就没命了;大了说,汉朝刚刚建立的江山又要开始动荡,也有可能天下从此不姓刘。其实,汉高祖刘邦知道韩王信归顺匈奴,曾经派使臣往匈奴,探听虚实,当时匈奴就把它们的强壮士兵、马匹藏匿起来,让汉使臣看到的都是些老弱之徒。这些不长“脑袋”的使臣回来对高祖说,“匈奴易击”。刘邦又派刘敬(原姓娄,后高祖赐姓刘)出使匈奴。刘敬回来跟其他使臣说法不一,他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长。今臣往,徒见羸胔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刘敬认识很清楚,他看出匈奴呈现羸弱之态,是个假象,不过是迷惑大汉而已,为的是能在战争中获利,此时不能攻打匈奴。但是,刘敬向刘邦报告这件事的时候,时间上有点晚。上一次使臣回来说匈奴容易攻打后,刘邦已经调动三十万大军,此时越过句注,直抵前线。箭在弦上,满弓戴月,不能不发了。再说刘邦确实也没把匈奴放在心上。刘敬上报后,皇帝大怒,骂刘敬:“齐虏(刘敬为齐人)!以舌得官,乃今妄言沮吾军!”并把他带上枷锁,押解广武。

事情果然是按照刘敬猜想的一样,匈奴假意示弱,大汉逞强,结果刘邦被围。被迫无奈,刘邦采用陈平计策,贿赂冒顿单于的阏氏(类似于皇后),阏氏对单于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且汉主有神,单于察之。”此时,本来说好要与韩王信的将领王黄、赵利会师,但是王、赵久久不能领兵前来,单于怀疑他们是否跟刘邦又有勾结了,外加阏氏这么一说,单于决定撤兵了。“亦取阏氏之言,乃开围一角。”放开包围圈的一角,给刘邦一条生路。刘邦众人从缺口处逃出,陈平不放心,怕有诈,逃走的时候,还命令两边士兵向外拉满弓箭,相拥而出。“胡者全兵,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徐行出围。”

刘邦被围七天终于逃出包围圈,到了广武之后,立即召见刘敬,众人都以为这回刘敬可惨了,刘邦非杀了他不可。不过刘邦却没那么做。他放了刘敬并对他说:“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已斩先使十辈言可击者矣。”封了刘敬建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