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往往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也是在人们寻找精神依靠时所产生的。当时,北方的大片土地沦入金人之手,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也十分困苦。这种社会环境,促使人们开始寻求精神避难所,全真教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下而产生的。丘处机则继承了他师傅王重阳所创全真教的宗旨,成为了一代宗师。作为全真教领袖的丘处机在当时的声望极高,人们也将全真道视为自己的救星。甚至山东杨安儿、耿格的起义,政府官员也要请他出面止乱。
成吉思汗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各方的实力集团,他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实施着他的大一统计划。俗话说,“打天下容易治理天下难”,成吉思汗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决定选招贤能之人治理天下。他得知丘处机博古通今,才能超群,于是想招其为国师,帮助自己安国治天下。成吉思汗两次遣使召见丘处机,可是丘处机隐居山林,深入简出,避而不见。
成吉思汗求贤若渴,不肯放弃。于1219年第三次派遣近侍臣刘仲禄备轻骑素车、携带手诏请丘处机出山,演绎了自三国以来又一个帝王虔诚躬迎、礼贤下士的故事。成吉思汗不远千里三派朝臣请丘处机出山,丘处机终于被成吉思汗的诚意所打动。公元1220年,他审时度势决定西行拜见成吉思汗。此时成吉思汗正忙于对花剌子模的战斗。对于丘处机来说,在被成吉思汗诚意所打动的背后,肯定还有他自己的考虑。此次西行,他试图通过这一方式影响成吉思汗“罢干戈致太平”,劝说成吉思汗早日回军。
丘处机率18名弟子在万里西行的过程中,向各族群众广泛传道,招收信徒。在行至今天的蒙古国西部科布多时,丘处机将弟子宋道安、李志常等留下,建立了全真道观,成立全真教的组织。丘处机不仅在精神层面宣扬全真之法,同时还身体力行地让人们了解教义。他沿途广施善事,在中亚的撒马尔罕等地,利用成吉思汗赐予自己的粮食熬粥施舍给饥民。丘处机所到之处,得到了各州县和行省文武官员的迎送,受到了热烈欢迎和隆重接待。
公元1221年末,成吉思汗的行宫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碧眼方瞳的道人,这便是全真教的丘处机。成吉思汗见丘处机果真是仙风道骨,分外高兴,特赐美食,设庐帐,优厚犒劳。
丘处机多次在成吉思汗的大帐内与他单独长谈,耶律楚材做记录。耶律楚材的记录,后被整理为《玄风庆会录》一书。在谈话的过程中,丘处机明知道成吉思汗急于了解长生之道,他却没有正面回答,而想到自己沿途所见蒙古军西征造成的残破景象,深感这与全真道的道旨极不相称,于是答复说:“修仙须修阴德,必须去暴止杀。您起兵灭西夏和金是符合天意民心的,但务须禁止残暴杀戮,才能使事业最后成功。”
成吉思汗又问治国之方,丘处机回答说:“要以敬天爱民为本。”丘处机还巧妙地借用雷震等自然现象,劝告成吉思汗应在蒙古汗国提倡孝道。丘处机特别向成吉思汗论述说:“只有统一中原地区并将之治理好,才能称为大国。要想治理好中原,就必须爱民,让人民休养生息。”
丘处机在赴大雪山途中,蒙古军西征所过之地,尸横遍野。所以,他曾作诗两首,赠予成吉思汗。其一诗云:“夹道横尸人掩鼻,溺溪长耳我伤情。十年万里干戈动,早晚回军望太平。”他的诗意和情绪,为成吉思汗所察知,这对成吉思汗早日停止西征,决定班师,是否起了催促作用,未为可知。
但丘处机坦率诚恳,循循善诱,对成吉思汗的思想多有触动是可以肯定的。丘处机的高深魅力,深深吸引着成吉思汗,使他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高兴地宣布:“神仙是言,正合朕心。”他召集太子和其他蒙古贵族,要他们按丘处机的话去做,又派人将仁爱孝道的主张遍谕各地。特别是在后期,成吉思汗统治中原的政策有所和缓,对中原各地的一些武装反抗,成吉思汗改镇压为招安。这些变化与成吉思汗接受丘处机的劝告应当有一定关系。
不久,成吉思汗允准丘处机辞行回国,指示文武百官,备齐美酒佳肴、珍奇鲜果,在城外数十里,夹道为之送行。谁知,两人却从此永别。但长春真人丘处机的逆耳忠言,却时时回荡在成吉思汗的耳边。丘处机回到燕京,驻太极宫尊为“大宗师”,被人们称之为“帝者之尊师,亦天下之教父”,受命掌管天下道门。
同年,丘处机曾持旨释放沦为奴隶的汉人和女真人3万余,并解救了大批汉族学者。针对宗教间的相互排斥争斗,丘处机主张三教平等相通互融,自此,全真教盛极一时。成吉思汗又有旨改赐宫名为长春宫,且遣使慰问,诏书中道:“朕常念神仙,神仙毋忘朕也。”
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这段渊源很是被后世的人们推崇,特别是对丘处机的评价,赞许极高。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评价他说,“以宗教的社会安定功能而言,丘处机不仅是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人,也是中国宗教史上第一人”,体现了“仁爱无私、尊道贵德、包容通和、坚毅忠勇”的高尚品质。而在史学界是这样对丘处机进行评价的:丘处机以超常的见识和巨大的人格魅力,感动成吉思汗,止杀救民,积无量功德。
基督教自欧洲传入,在元代被称为也里可温(意思是信奉基督教的人)。大约在公元1293年间,意大利教士约翰·孟德高维奴来北京传教,任第一任天主教总主教。元代基督教在全国各地都有信徒,在沿海城市和内地都有教堂。
伊斯兰教在元代也颇兴盛。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大批来到中国,散处各地,被称为“回回”。他们的传教士称为答失蛮(波斯语音译,意为学者)。当时,也有一些汉人和蒙古人信奉伊斯兰教。
在中国古代史上,元朝以其优惠的通商政策、通畅的商路、富庶的国度,使其对西方、阿拉伯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当时涌现了诸如上都、大都、杭州、泉州、广州等国际化都市,泉州港成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而来自波斯、伊拉克、叙利亚、摩洛哥、高丽、不丹、尼泊尔、印度、波兰、匈牙利、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等国的旅行家、商人、传教士、政府使节、工匠等等,均由陆路、海路而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从而加深了大元江山的国际化味道。
元代人的眼光是开阔的,他们面向欧洲,面向大洋彼岸,宽阔的胸怀让他们包容一切九州方圆。这就促使他们能够义无反顾地“送去”,也能理直气壮地“拿来”。这种把自己放到世界中的“世界观”,使这个超级帝国更加具有了与其国力相符合的历史地位。
元朝大事记
1206年(蒙古太祖元年)铁木真即大汗号,号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1209年(蒙古太祖四年)成吉思汗统军进攻西夏。畏兀儿降附蒙古。
1211年(蒙古太祖六年)成吉思汗统军大举进攻金朝。1215年(蒙古太祖十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
1219年(蒙古太祖十四年)成吉思汗统军西征花剌子模。1223年(蒙古太祖十八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东返。
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成吉思汗病卒,幼子拖雷监国。蒙古灭西夏。1229年(蒙古太宗元年)窝阔台即大汗位(太宗)。
1234年(蒙古太宗六年)蒙古灭金。
1235年(蒙古太宗七年)蒙古遣拔都率军西征罗斯(俄罗斯)、钦察未服诸国,阔端、阔出率军南征南宋。建哈剌和林为都城。
1240年(蒙古太宗十二年)拔都西征统军征服罗斯(俄罗斯)诸国。1241年(蒙古太宗十三年)窝阔台殂,皇后乃马真氏脱列哥那称制。拔都兵分两路攻入孛烈儿、马札儿,欧洲大震。
1246年(蒙古定宗元年)贵由即大汗位(定宗)。乌思藏归附蒙古。1248年(蒙古定宗三年)贵由卒,皇后斡兀立氏海迷失称制。
1251年(蒙古宪宗元年)蒙哥被推戴为大汗(宪宗)。命弟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重事,旭烈兀西征波斯以西未服诸国。
1253年(蒙古宪宗三年)忽必烈远征大理,平定其地。1256年(蒙古宪宗六年)旭烈兀征服木剌夷国。
1258年(蒙古宪宗八年)旭烈兀攻陷报达,灭阿拔斯哈里发王朝。蒙哥亲征南宋。1259年(蒙古宪宗九年)蒙哥崩于四川军中。
1260年(元世祖中统元年)忽必烈即汗位于开平,是为元世祖。设中书省等汉式官僚机构。阿里不哥亦即汗位于和林。
1263年(中统四年)加号开平为上都。
1264年(元世祖至元元年)阿里不哥投降,附于忽必烈。1269年(至元六年)创制蒙古新字,颁行天下。窝阔台后王海都、察合台后王八剌等聚会,与忽必烈对抗。
1271年(至元八年)始定国号为大元。1272年(至元九年)元大都建成。上都成为陪都。
1273年(至元十年)元军攻克南宋樊城、襄阳。1276年(至元十三年)元军进入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大败南宋余部于崖山,南宋残余势力被消灭。
1280年(至元十七年)郭守敬等修成《授时历》。1281年(至元十八年)发兵远征日本,遇台风,大败而归。
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命镇南王脱欢等攻安南、占城,次年败还。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东北宗王乃颜反,败死。脱欢等复征安南,仍不利而还。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颁行行政法规《至元新格》。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经海道返欧洲。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发兵远征爪洼,次年败还。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元世祖忽必烈病卒,成宗铁穆耳即位。罗马教廷派遣的教士孟特·戈维诺抵大都传教。1303年(元成宗大德七年)《大元大一统志》修成。
1307年(大德十一年)元成宗卒。武宗海山即位。1311年(元武宗至大四年)元武宗卒。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
1313年(元仁宗皇庆二年)诏开行科举制度。
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江西蔡五九聚众起事,败死。
1320年(延祐七年)元仁宗卒,英宗硕德八剌即位。1323年(元英宗至治三年)颁行《大元通制》。英宗遇刺。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位。
1325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河南息州赵丑厮、郭菩萨倡言“弥勒佛当有天下”,被捕杀。1328年(元泰定帝致和元年)
元泰定帝卒于上都。大臣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文宗图帖睦尔,击败上都军。
1331年(元文宗至顺二年)政书《经世大典》修成。1333年(元顺帝元统元年)顺帝名妥欢帖睦即位。
1336年(元顺帝后至元二年)遣使团出使罗马教廷。
1342年(元顺帝至正二年)罗马教廷使节马黎诺里一行抵达上都。1345年(至正五年)辽、金、宋三史修成。
1351年(至正十一年)发民工修黄河。白莲教徒刘福通起事,克颍州。徐寿辉起兵于蕲水。1352年(至正十二年)郭子兴起兵于濠州。
1353年(至正十三年)张士诚起兵于淮东。1355年(至正十五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号小明王,国号宋,年号龙凤。郭子兴死,朱元璋继统其众。
1356年(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攻占集庆为根据地。刘福通发兵三路北伐。1358年(至正十八年)刘福通克汴梁。
1359年(至正十九年)元军夺回汴梁。韩林儿、刘福通退至安丰,后败。1360年(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为部将陈友谅所杀。
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友谅败死。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克苏州,俘张士诚。命徐达、常遇春统军北伐。
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即帝位,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明军平福建、两广。遣师北伐,攻占大都,顺帝弃城北逃,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