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
47874200000002

第2章 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表明: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社会实践的发展和需要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理论创新的成果反过来又成为新的实践的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理论创新每一次历史性飞跃,必然要引起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突破性发展。共产党理论创新一旦停滞僵化,必然要给革命和建设带来挫折甚至失败。

历史是一面镜子。苏联、东欧国家也进行了一系列所谓“理论创新”,但他们却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丢掉了政权,葬送了社会主义。它们失败的沉痛教训值得共产党人深入反复的思考。中国等国家顶住了苏东剧变带来的强大冲击和压力,保持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并且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值得认真总结。

面向新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应对新挑战,创造新辉煌,这是摆在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肩负着领导责任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的历史课题。要回答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首先必须要进行理论创新。江泽民在2000年6月28日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党同志深入研究,从思想上政治上解决“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当前直接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问题。在2001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不断吸取一切科学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我们就能够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① 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研究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经验,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加深刻广泛的启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大问题,就必须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这部著作的设计,主要是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其基本经验是什么。本书的着眼点主要有:一是总结我们党在理论创新征途上的成功与失败,从中悟出理论创新的方法和基本原则;二是从总结苏共和苏联演变的历史过程,印证理论创新是有原则的创新;三是总结我们党几代领导人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四是以现有理论创新成果与基本经验为基石,不断开拓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境界。

(二)研究方法

1.坚持实事求是,掌握科学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对于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研究客观规律,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字。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探索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经验的根本方法论原则。

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也是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经验的思想路线和根本方法。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没有止境。江泽民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同时,江泽民还指出:“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因此,他对于党的思想路线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和主观认识的基本规律。

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江泽民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从实际出发,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化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运用当代最新知识丰富自己,不唯本本,不守教条,与时俱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经验,既有赖于我们对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又有一个与实践共长的过程。研究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经验,必须以实践为基础,理论是在实践中发现和创立的,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首要观点。坚持这个观点,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预见性和指导性上下工夫。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研究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基础和继续前进的保证。

2.要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经验,必须借助于系统分析的方法

系统理论认为,任何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理论创新作为一个系统,无疑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而且与更大的系统处于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要更好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经验,就应当从各个方面对理论创新的相关要素作出具体分析。从其内部构成上,即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领域来加以分析。

政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领域,它是经济的集体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经常是从”以一定方式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马克思在阐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时,更为深刻地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后来,恩格斯又进一步指出:“一切政治权力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的职能为基础的。”并且分析了政治权力可以朝两个方向起作用,“或者按照合乎规律的经济发展的精神和方向去起作用”,“或者违反经济发展而起作用。”邓小平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样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上始终坚持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统一,在政治方面进行了理论创新。首先,他极其鲜明地、一以贯之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他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他还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一方面,邓小平提出要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解决政治问题。比如,他在谈到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时,非常深刻地指出:“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即要真正解决相信社会主义这样的政治问题,最终要靠我们发展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另一方面,他又常常提出经济问题本身就是政治问题,常从政治的角度来提出经济问题。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政治总是一定的经济的反映和集中表现;政治对于经济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或者促进和保障经济的发展,或者阻碍和破坏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必须坚持把政治放在首位,不仅意味着要在政治上争得和保持民主,而且意味着要从政治上着眼解决经济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工人阶级在取得政权之后,最大的政治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如何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就需要理论创新。

共产党执政一定要领导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成就决定着共产党执政水平。经济建设关键要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的要素主要是:生产活动本身、生产对象及生产资料(手段、工具)。从生产关系方面讲,要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构成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正确处理好这一系列经济因素和环节,对于提高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都是极其重要的。当前,整个世界经济越来越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影响也越来越突出。经济全球化最直接的后果是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密切关联的全球系统,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执政的共产党在领导国家建设时必须改变封闭式和僵化的模式,而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逐渐同世界经济接轨;二是执政的共产党应逐步完善执政体制和方式;三是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新的外部条件。这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发达国家中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合理因素。要将有利因素转化为实际效果,必须加强理论研究,进行理论创新。

社会文化也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它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积淀,是社会发展的宝贵遗产。良好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可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可以促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正如江泽民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发展先进文化“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在现阶段,文化建设和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为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将领导文化事业作为领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来加以重视,努力建设和弘扬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促进我国文化事业获得蓬勃发展,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3.以宽广的世界眼光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过程,又是人们自觉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过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能离开生产力的基础决定作用,任何一个国家从建立到发展都不能脱离历史社会规律而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阻碍或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从根本上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并没有形成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两种基本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仍然是一个谁也无法绕过的重大课题。所以,研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仍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应采取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要批判地继承,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社会化大生产中,逐步形成了许多好的思想观念,如全球化观念、市场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协商观念、民主观念等。这些观念有的有阶级性、有的没有阶级性。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应该很好地借鉴和学习。只有如此,才能开阔理论新视野,为我们党理论创新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开辟广宽的天地。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世界历史的意义,也成为社会主义在当代的重要现实形态,所以我们有条件、有资格、更有责任从理论上概括我国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从整体上推进对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同时,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方面,我们遇到的大量现实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唯有创新,我们的民族才能不断进步;唯有创新,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所以我们在发展中又将不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所以,在看到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同样清醒地看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关注这些现实问题,发现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正是我们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工作者的责任。

在当前,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有三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的研究,看看有哪些是揭示社会主义发展基本规律的,在今天仍然是有用的,还有哪些是已经过时的、需要改变的。特别是要注意发掘马克思那些长期被忽视的思想。这些基础性的理论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我们宝贵的思想财富。二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为立足点,全面总结我们的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从而丰富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三是大胆吸收和借鉴别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包括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思想家的理论成果,包括其他社会主义思潮的理论成果,从而形成一种能够体现形式千差万别的社会主义运动之共性的理论。同时,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要坚持五个结合,即坚持结合历史研究现实问题,坚持结合实践研究理论,坚持结合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结合资本主义研究社会主义,坚持结合当代世界研究当代中国。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才能取得大的进展。

总之,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大国。伟大的实践呼唤和催生着理论创新,同时理论创新又推动着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入。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在思维观念、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回顾

社会主义的历史,从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算起,距今已近 500年;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算起,至今也已有160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算起,距今已有90多年;在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今也已近60年了。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遭遇了严重的失败;有凯歌行进的顺利发展,也有艰难曲折的改革探索。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是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