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听南怀瑾讲佛学
4789000000026

第26章 听南怀瑾讲佛典 (8)

当年在释迦牟尼佛要圆寂时,声闻弟子们表现了极大的哀恸。佛陀责问他们是不是因为对死亡的无知和怖畏,或是因为凡夫情操犹未克服,才会如此伤痛。弟子们回答:“佛陀圆寂以后,应以谁为师呢?”释迦佛说:“以戒为师。”由此,传戒也就等于是传佛陀的规矩和教训,只有先守着这些规矩和教训,才能学佛。

一般地说,戒也是律,指为出家和在家信徒制定的一切佛教戒规,但律和戒也有区别,单言律是指专为出家比丘、比丘尼制订的禁戒,是所谓能制伏诸恶的,在家佛教信徒不得闻知。戒学作为佛教徒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准则,其根本要求是止恶从善。

南怀瑾先生指出,守戒等于保护自己的色身,使身心两方面永远充实圆满,没有缺点、漏洞。《大智度论》比喻受戒犹如乘坐一个空气袋渡海到彼岸,这个空气袋不能有一点缺漏,若一点点的破洞,水就会灌进来而沉没下去,到不了彼岸。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同时也点出了修行的功夫和道理。一个修行人犯戒后,身心漏失,精气神不充沛,永远到不了彼岸。所以药师佛愿一切众生在他的法门中修行,毫无缺漏。

所有佛法的戒律有一统称,叫“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一切善法戒和饶益一切有情戒。一般人学佛受三皈五戒,乃至受八关斋戒或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等,这些在戒律上属于“别解脱戒”,是特别的戒。别解脱戒是只求解脱这个世间,没有求成就这个世间。

何谓“摄一切善法戒”?简单明了地说,即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八个字。“诸恶莫作”是摄律仪戒,“众善奉行”是摄一切善法戒。南怀瑾先生强调,这两句话是佛学的重点,也是中国文化的重点。南怀瑾先生以一则禅宗故事来说明这一问题。

在唐代,有一位连法名也不用的禅师,在山间的一棵大树上造了一顶鸟窝似的篷子,自己住在草篷子里,人称“鸟窠禅师”。在杭州的白居易听说有这样一位人物便前去参访。白居易见禅师住在树上,十分惊讶地说:“师父啊!下面是万丈悬崖,你住在这里多危险啊!”鸟窠禅师说:“我一点也不危险,我看你才危险!”白居易好生奇怪,说:“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以今天的眼光看,白居易当时的职位比省主席还大,哪会有什么危险。鸟窠禅师说了两句话:“薪火相交,识性不停。”

南怀瑾先生指出,鸟窠禅师的这两句话不单指白居易一人,其实人人都如此。心中妄想如同一把火一般在煎,心中的思想、情绪、业力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停不下来。白居易到底是修养高,即刻跪拜皈依了鸟窠禅师,并问师父怎样修行,请求传法。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是三岁小孩子都知道的话。鸟窠禅师说:“三岁孩子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道理人人懂,却少有人能做到。如果做到了即是“摄一切善法戒”。摄一切法戒是行一切功德,然而功德成就还不够,必须饶益一切众生行菩萨戒,亦即成就他人的戒。自私的贪心是一切恶行的根源,戒律必须以根断私心、贪心为根本,并且相应地提出“摄众生戒”,即是“饶益有情戒”,以教化济度众生。南怀瑾先生指出,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非发愿饶益一切有情不可。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首先发愿都是利益一切有情,而不是利益自己。

喜见尊者,全名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即药王菩萨的前身。《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讲了喜见转世成药王菩萨的故事。

色究竟天国是凡圣共处的世界,居民中一般天人和菩萨都有。这里住的菩萨,主要的任务是完成成佛过程中的报身修行。佛的色身(有形有相的身体)分报身和化身两种,报身常住色究竟天。化身分殊胜化身和一般化身。报身是经过福慧双修后得到的福报,是一切化身产生的源泉,只有登地见道以上菩萨才能看见。

喜见在色究竟天的时候,听说以前曾经有过一位特别爱好修习苦行的公民,名字叫一切众生喜见。当时,他的老师是日月净明德佛。在老师门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终于修成了一切色身三昧的功夫,成了菩萨。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得到这种三昧后,很喜欢用这种功夫表达他对老师日月净明德佛的无比敬意。所以他时时禅定进入三昧中,用三昧境中变化所得的各种光团、光圈、光环来供养佛陀。

这项工作他做了很久。有一天,他忽然生起了深深的感慨,觉得众人在色界中拥有如此美妙的身躯又有何用呢?尽管大家的寿命不算短,死亡来的时候,照样谁都无法避免,都得活活愁死。既然佛陀能够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何不舍去这具必然要朽坏的能量团,供养佛陀,为自己、也为其它人求一个能永远逃出死亡与愁苦的生命之道呢?

于是,他往来于天界、欲界各个时空,寻找和摄取各种各样的能量与物质,将自己的身体表面变化出能量反应、燃烧的一层。而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进入禅定,从自身发起三昧真火——它身体的基本粒子反应开始了,熊熊的、绚烂无比的光明照耀了无数的星系和世界。

日月净明德佛为他的行动和诚心而深深感动。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在定中能量反应,从点火到他命终,整整过了天寿一千两百岁。而周围其它天神正常的死亡,前后只有五天时间,就会愁苦而死。

命终以后的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又一次出生到色界。因为这里所有的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前生。所以,不久他就来到日月净明德佛跟前,接着受教育,再修行。

有一天,日月净明德佛在世上教化的工作已经结束,他老人家就涅槃了。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把老师的能量舍利收集起来,为每一个舍利变化成一座光的宝塔。他深深地感慨人生无常、聚散无定。于是他再一次收集各个时空最好的能量和物质,而后再次入定,发起三昧真火,让躯体进行能量反应来供养老师日月净明德佛。

所有宇宙中的佛陀都诚挚地赞叹他。

因为前一次燃身供佛的功德,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此次的身体质量更好,远胜上一世。所以,这一次他供佛,在定中躯体放光整整天寿七万两千年。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命终以后,转世出生在其它宇宙,做了药王菩萨,并在遥远的东方琉璃世界成了佛,名号即是药师琉璃光如来。

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根源源于人的自私。想到幸福,人们有时以为就是向社会和别人索取。而从喜见菩萨转生药王菩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真正幸福在于奉献自己,做利益社会和大众的事业。在佛的诸多本生故事中,都可以看到佛在因地里修行多是修福德,做无数的善行,积累无数的福智资粮才成佛的。所以学佛就是学佛的这些行为,多做利益众生、成就众生的事,从而像佛陀一样有一个清净的慈悲心;而且人类社会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幸福和安乐,这是世界得到和平和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人类精神和物质文明得到真正发展,并且能真正享受到这种文化与物质丰富的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