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优质茶叶生产新技术
47903000000010

第10章 优质茶园的建设及高效管理(3)

塑料大棚茶园多是树龄较小或前几年间受过较重程度的修剪改造、生长势较旺的茶园,为使茶芽早发,建棚后春茶前不进行冠面的修剪,而仅在秋茶后进行茶行间的边缘修建,或轻度的树冠面平整,以保持茶行间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树冠面的轻修剪及其他程度较重的茶树修剪改造措施应在春茶后进行。

5大棚茶园的采摘与揭膜

大棚茶叶的采摘原则是早采、嫩采,通常当蓬面上有5%—10%的新梢达到1芽1叶初展时即可开采,采摘原则为“及时、分批、多采高档茶冶。春茶前期留鱼叶采,春茶后期及夏茶留一叶采,秋茶前期适当留叶采,后期留鱼叶采,并适当提早封园,保持茶树叶面积指数在3—4,保证冬春季有充足的光合面积,为来年春茶的优质高产创造前提条件。

随着气温升高,没有寒潮和低温危害时可以揭开棚膜。杭州地区的揭膜时间通常在在4月上旬,北方地区多则在4月下旬。在揭膜前一个周,每天早晨应将通风口开启,傍晚时关闭,连续6—7天,使棚内茶树逐渐适应棚外自然环境,最后完全揭除薄膜。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在茶园搭建塑料大棚茶园,茶树正常的休眠与生长平衡被人为打破,对茶树自身的养分积累和生长发育不利。为充分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连续搭建大棚的茶园最好在2—3年后最好停止1年,以利于茶树恢复生机。

二、日光温室

山东茶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傍晚降温快,降温幅度大,一般的塑料大棚保温效果无法使茶树抵御夜间低温的侵袭,而采用日光温室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因此,日光温室在山东茶区的应用较多。

1日光温室茶园的选择与建造

日光温室应建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土壤肥沃的缓坡地,最好是发芽早、产量高、品质优、适制名优绿茶的壮年良种茶园。茶园茶树要求树冠覆盖度在85%以上、生长健壮、长势旺盛。

日光温室棚室为琴弦式结构,长30—50m,跨度8—10m。东、西、北三面建墙,墙体厚06—08m,脊高28—30m,后墙高18—20m,棚室最南端高08—10m。后屋面角应不小于45毅,厚度在04m以上,以利于冬天阳光直射到后墙和后屋面的里面。覆盖物料要求选择厚度在008mm以上的聚氯乙烯无滴膜和厚度为40cm以上、宽度为12m左右的草苫。

2日光温室茶园水肥管理技术

为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和新茶在元旦节前上市,应在“立冬冶前后扣棚,“小雪冶前后覆盖草苫。为改善土壤通气透水状况,应在每年“白露冶前后对茶园进行一次深度为20cm左右的深耕,要求整细整平,以促进根系生长。为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和提高低温,可在生产期间适时进行5—7cm的中耕。

“白露冶前后,应结合茶园深耕开沟施入基肥。施肥深度约为20cm,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45—75t,三元复合肥450—600kg,或施饼肥2250—4500kg,三元复合肥450—600kg,有机茶园不宜使用化肥。一般施2次追肥,分别在扣棚后和第一轮大棚茶结束时开沟施入,沟深为10—15cm,施肥后及时盖土。无公害茶园和绿色食品茶园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第一次为450—600kg,第二次为300—450kg。扣棚前5—7天,应对茶园灌一遍透水,一般使土壤湿润层深度达30cm左右,以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要。扣棚期间以增温保湿为主,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和浇水量,通常只需浇2次水,第一次在扣棚后30天左右进行,第二次在第一轮大棚茶结束时进行。浇水时间以晴天上午10点左右进行较好,宜采用蓬面喷水方法,不能用大水漫灌。阴天、雪天则不宜浇水。

3日光温室茶园环境条件调控

白天室温应保持在20—28摄氏度,夜间不低于10摄氏度。中午室温超过30摄氏度时,应进行通风,当室温降至24摄氏度时关闭通风口。白天空气相对湿度的适宜范围为65%—75%,夜间为80%—90%。在生产上,可通过地面覆盖、通风排湿、温度调控等措施,尽可能地将室内的空气湿度控制在最佳指标范围内。为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应该保持覆盖膜面清洁,并在白天揭开草苫,还可以采取在棚室后部张挂反光幕等措施。为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温室宜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以促进光合作用。

晴日阳光照到棚面时,应及时揭开草苫。上午揭草苫的适宜时间,以揭开草苫后温室内气温无明显下降为准,下午当室温降至20摄氏度左右时盖苫。雨天应揭开草苫。雪天若揭开草苫,室温会明显下降,因而只能在中午短时间揭开。连续阴天时,可在午前揭苫,午后盖上。棚面若有积雪应及时清除。

4日光温室茶园病虫害防治与修剪

夏、秋茶期间,应及时防治茶树叶部病害和螨类、蚧类、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等害虫。为防治小绿叶蝉和黑刺粉虱等的危害,扣棚前5—7天,应分别按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农药使用规程要求对茶园治虫一次,扣棚期间一般不再用药。如果病虫害严重,必须在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的情况下,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秋茶结束后至扣棚前,禁止用石硫合剂。

扣棚前,应对茶树进行一次35cm左右的轻修剪。为方便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对覆盖度大的茶园应进行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隙在15—20cm。

5采收与揭膜

日光温室茶园多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应根据加工原料的要求,按照标准及时、分批采摘。人工采茶应采用提手采手法,以保持鲜叶完整、新鲜、匀净,并盛装在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茶篓里。采下的鲜叶要及时出售和运抵茶厂加工,防止鲜叶受冻和变质。揭膜时间为4月中下旬,在揭膜前的7—10天应每天早晨将通风口开启,傍晚关闭,使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然后转入露天管理和生产。

§§§第三节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茶树生长所必需的水分、营养元素等物质都是通过土壤进入茶树体内。可以说,土壤是茶树生长的根本,也是茶树优质、高产、高效的基本条件。因此,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茶树生育、产量和品质。一切与茶园土壤有关的栽培活动都属于茶园土壤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茶园耕作、茶园土壤肥力培育与维护等方面。茶园土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茶树的生育,进而影响茶园产量、茶叶品质、经济效益、生态和生产的可持续性。

一、茶园耕作

合理的茶园耕作可以疏松茶园表土板结层,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翻埋肥料和有机质,熟化土壤增厚耕作层,提高土壤保肥和供肥能力,同时还可以减少病虫害,消除杂草。不合理的耕作,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消耗,并会损伤茶树根系,降低茶叶产量。因此,茶园耕作需要根据茶园特点合理进行,并密切结合施肥、灌溉等栽培措施,扬长避短,以充分提高土壤肥力,增进茶叶产量和品质。

根据茶园耕作的时间、目的、要求不同,可以分为生产季节的耕作和非生产季节的耕作。

1生产季节的耕作——中耕与浅锄

在生产季节,茶树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十分旺盛,芽叶不断分化,新梢不断生育和采摘,需要地下部分不断地供应大量水分和养分。这一时期往往也是茶园中杂草生长茂盛的季节,也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同时,生产季节是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失水量最多的季节。不但如此,由于降雨和人们在茶园中不断采摘等管理措施,生产季节很容易造成茶园表层板结,土壤结构被破坏,不利于茶树的生长发育。因此,在茶园管理中常采取不断耕作的措施,达到及时除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消耗、提高土壤保蓄水分能力的目的。为避免损伤吸收根,生产季节的耕作以中耕(15cm以内)或浅锄(2—5cm)为合适。根据杂草发生的多少和土壤板结程度、降雨等情况决定耕作的次数。专业性茶园通常应进行3—5次,其中春茶前的中耕、春茶后及夏茶后的浅锄这三次是必不可少的,并最好结合施肥进行。

(1)春茶前中耕

春茶前进行中耕,可以显著提高春茶产量。

茶园经过几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而这时土壤温度较低,此时耕作既可除去早春杂草,又可疏松土壤。耕作后土壤疏松,表土易于干燥,加速土壤温度回升,可以促进春茶提早萌发。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行此次中耕的时间通常是3月份(惊蛰至清明),以该地区为分界点,向南的茶区时间应提前,向北的茶区时间可推后。例如,广东省、海南省茶区可在2月份进行,而山东省却要推迟到4月份。由于地形、地势以及品种等不同,同一地区的中耕时间可适当调整。中耕的深度一般为10—15cm,不能太深,否则容易造成根系损伤,不利于春季根系的吸收。这次中耕结合施催芽肥,同时要扒开秋冬季在茶树根茎部防冻时所培高的土壤,并结合清理排水沟等措施对行间地面进行平整。

(2)春茶后的浅锄

这次浅锄应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长江中下游茶区多在5月中、下旬。此时气温较高,降水量丰富,正是夏季开花植被旺盛萌发的时期,加上春茶采摘期间土壤被踩板结,雨水难以渗透,因此必须及时浅锄。根据土壤板结程度和杂草根系深度,深度一般为10cm左右。因为这次浅锄是以除去杂草、切断毛细管、保蓄水分为目的,所以不能太深,只宜浅锄。

(3)夏茶后的浅锄

这次浅锄应在夏茶结束后立即进行。有的地区是在三茶期间进行,时间在7月中旬。夏季天气炎热,杂草生长旺盛,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并且气候比较干旱,此时及时进行深度在7—8cm的浅锄,可以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消灭杂草。此次耕作要特别注意当时的天气状况,不宜在持续高温干旱天进行。由于茶树生长季节较长,因此除上述三次耕锄之外,还应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增加1—2次浅锄,特别是气温较高的8—9月间,杂草开花结子多,务必要抢在秋季植被开花之前,彻底消除,减少第二年杂草发生。幼年茶园由于茶树覆盖度小,行间空隙较大,更容易滋生杂草,而且茶苗也容易受到杂草的侵害,因此耕锄的次数应多于成年茶园,否则容易形成草荒,影响茶苗生长。

2非生产季节的耕作——深耕

在秋季茶叶采摘结束后,进行的一次深度为15cm以上的深耕,是茶叶增产的重要措施。此时天气炎热,气温高,杂草肥嫩,深耕时将杂草埋入土中很快会腐烂,使土壤有机质增加。而且此时茶树断根的愈合发根力强,可明显增加下一年春、夏茶的产量。

(1)深耕的时期

不同深耕时期对各季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产效果最好的是秋耕,其次是伏耕和春耕,冬耕效果最差。我国大部分茶区通常选择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并以早耕为好;对于较北的茶区,深耕时间可相应提早;而海南等南方茶区,则可在12月份进行深耕。

(2)深耕的深度和方法

由于深耕对茶树根系的损伤较大,因此应根据茶树根系分布的情况进行。幼年期茶园因为在种植前已经有过深垦,所以行间深耕通常只是结合施基肥时挖基肥沟,基肥沟深度在30cm左右,种茶后第一年基肥沟部位应距离茶树20—30cm,之后随着茶树的长大,逐渐加大基肥沟部位和茶树的距离。

成年期茶园由于整个行间都有茶树根系分布,如果行间耕作过深、耕幅过宽,就会使茶树根系受到较多损伤,因此成年茶园一般深耕深度不超过30cm,宽度不超过50cm,近根基处应逐渐浅耕10—15cm。

衰老茶园的深耕应结合树冠更新进行,最好不超过50cm-50cm,并结合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

行株距大、根系分布比较稀疏的丛栽茶园,深耕的深度可达25—30cm,同时要掌握丛边浅、行间深的原则;行间根系分布多的条栽茶园,深耕的深度应浅些,通常控制在15—25cm;而多行条栽密植茶园,根系几乎布满整个茶园行间,为了减轻对根系的伤害,一般隔1—2年深耕一次,深度为10—15cm,并结合施基肥。

二、茶园土壤肥力培育与维护

土壤是茶树生存的基础,茶园土壤管理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茶园土壤肥力的培育与维护。提高茶园土壤肥力的主要措施有:茶园间作、茶园地面覆盖和茶园土壤改良等。

优质高产茶园土壤肥力的指标:

(1)物理指标

土层深厚(1m以上),剖面构型合理,沙壤质地,土体疏松,通透性良好,持水保水能力强,渗水性能好等。

(2)化学指标

土壤呈酸性,含有丰富有机质和营养成分,养分含量多而平衡,保肥能力强,有良好的缓冲性等。

(3)生物学指标

生物活性强,土壤呼吸强度和土壤纤维分解强度强,土壤酶促反应活跃,微生物数量多,含有大量土壤自生固氮菌、钾细菌、磷细菌,土壤蚯蚓数量多,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体有较强抑制作用等。

(4)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指标

根据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规定茶园土壤中6种有害重金属含量,这是无公害茶园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