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优质茶叶生产新技术
47903000000011

第11章 优质茶园的建设及高效管理(4)

各项指标中,茶园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强制性的指标,即有害重金属含量必须达到规定标准的要求,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都是参考性指标。在优质高产茶园土壤管理过程中,要随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征进行定期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土壤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土壤各项肥力指标,从而使茶叶品质不断改善,产量不断增加,生产效益不断提高,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茶园间作

茶树具有耐阴、喜温、喜湿、喜漫射光和喜酸性土壤的生物学特性,这是茶园间作的基础。旧时茶园多为丛栽稀植,行株距大、空隙多,逐渐形成了茶园间作的特点。茶园合理间作,不但可以增加茶园经济效益,而且能够提高土壤资源利用率,改良茶园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改善茶园的生物种群,从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良好的生长发育,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需要,在生产上,茶园间作的种类非常丰富。适宜在幼龄茶园和改造后茶园中间作的主要种类有:绿豆、赤豆、田菁、紫云英、苜蓿、白三叶草、大叶猪屎草等豆科植物,苏丹草、墨西哥玉米、美洲狼尾草和美国饲用甜高粱等高光效牧草。在成龄茶园中,间作物以果树为主,如梨、板栗、桃、青梅、葡萄、李、柿、樱桃、大枣等;还可以间作杉木、乌桕、相思树、合欢树、橡胶、泡桐、银杏、桑等经济树种。因此考虑间作物品种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淤间作物不能与茶树急剧争夺水分、养分。

于能在土壤中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并对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有利。

能更好地抑制茶园杂草生长。

合理间作物不与茶树发生共同的病虫害。例如,芝麻、蓖麻等吸肥力大和高大作物,不太适合间作。禾本科的谷物因为根系强大,吸肥、水能力强,不宜作间作物。种植需要起垄的甘薯,会严重损害茶树根系,也不应在茶园中间作。

常规种植的茶园,一至二年生茶树可间作豆科作物、高光效牧草等品种;三至四年生茶树由于根系和树冠分布较广,行间中央空隙较小,仅可间作一行,因此不宜种高秆作物;成年茶园间作主要以果树和经济林为主。

2茶园地面覆盖

茶园地面覆盖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水、保肥、保土作用,并且有冬暖夏凉以及抑制杂草丛生等功效。地面覆盖分生物覆盖和人工覆盖两种。

(1)生物覆盖

是利用生草(物)栽培,即对某种作物不进行任何方法的中耕除草,而使园地全面长草或种草,并在其生长期间刈割数次,铺盖行间和作物根部,或者将刈割的草做成堆肥、厩肥,也可作为饲料开展园区放牧。生物覆盖是我国一项传统栽培技术措施,历史悠久,已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茶园生物覆盖可以防止水土冲刷,调节土壤温度,保蓄土壤水分,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分布,还可以节约劳动力。

幼龄茶园最为适合生草栽培,尤其是新开辟的茶园,可以有计划地选择两三种适应性较强的草种搭配种植。常用的草种,豆科植物有白三叶草、红三叶草、苜蓿、圆叶决明、羽叶决明、黄花羽扇豆、新昌苕子等;禾本科植物有平托花生、百喜草、梯牧草、菰草等。由于草种在各地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因此,目前各地使用的草种并不相同。

(2)人工覆盖

人工覆盖的方式有铺草、铺泥炭及覆地膜等,其中以铺草最为常用,综合效应最好,也是茶区传统的高效栽培技术之一,特点是简单易行、功效显著,且不受气候、地域限制,对保持水分、提高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温度等具有良好的作用。然而在草源缺乏的地区,采用铺草技术有一定困难,对此,可用其他材料来代替,包括用各种地膜。茶园采用地膜覆盖,同样可以调节土壤温度,促进春季茶芽早发,预防冬季寒冻灾害,提高旱季保水抗旱能力。同时,还能防除杂草,防止雨滴直接打击地面,避免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淋失等。

3改良土壤有机质贫化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是制约茶园茶叶质量、产量、效益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较低的茶园土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良。

(1)增施有机肥

茶园大量增施有机肥,可以为茶园提供外源有机质,施用数量和土壤有机质提高速度成正比。新垦幼龄茶园结合深耕施足底肥,对改善茶园开垦时的有机质积累和消解平衡关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效果可以持续很多年,对以后茶园有机质的自身积累也有积极的影响。如果施一些纤维素含量高的有机肥,则效果更好。

(2)土壤覆盖,防止表土冲刷

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剖面特征是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以表土层的含量最高。保持深厚的耕作层对提高茶园全土层有机质含量十分重要。新垦的幼龄茶园由于茶树覆盖度小,土壤裸露,表土冲刷严重,造成大量的有机质损失。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冲刷严重的茶园进行土壤覆盖,例如生草覆盖,一方面能够保住表土和有机质,另一方面生草腐烂后也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3)平衡施肥

在正常的管理下,茶树成龄后,随着茶树生长和凋落物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逐步提高。茶树生长越好,叶层越厚,凋落物越多,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越快。而茶树生长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土壤矿质营养水平和平衡状况。茶园合理增施矿质肥料和平衡施肥,既可以不断提高土壤矿质营养水平,又能够平衡各种营养元素的关系,促进茶树生长,增加茶丛叶层厚度,这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茶叶产量,也可以提高茶树凋落物的数量。因此,合理增施复合肥可以促进茶园由无机向有机方向转化。由于茶树具有落叶回园的作用,茶园土壤的物质循环特点不同于普通大田作物,即使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仍较为缓慢。

(4)建立生态立体茶园

例如,茶园周边植树造林,茶园中栽种行道树,梯边、路边、塘边种草种绿肥及茶园中间种冬、夏绿肥和茶园套种橡胶、果树、桑树等,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茶园积累更多的有机质。如果在茶园套种豆科作物,则效果更好。

(5)茶园周期性修剪,枝叶还园

根据茶园实际情况,对茶树进行周期性修剪是建立高光效茶丛的重要技术措施。

4改良土壤酸化

土壤酸化即茶园土壤有呈酸化的趋势,土壤酸化的改良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平衡施用营养元素、施用pH调节物等措施实现。

(1)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特别是一些厩肥、堆肥和土杂肥等,通常都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可以有效中和茶园土壤中的游离酸。同时,各种有机肥含有非常丰富的钙、镁、钠、钾等元素,能够补充茶园盐基物质淋失而造成的不足,具有缓解土壤酸化的效果。另外,有机肥中的各种有机酸及其盐所形成的络合物胶体,具有很高的吸附性和阳离子交换量,可以很大程度地缓解茶园土壤酸化。因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大大缓解土壤酸化进程。

(2)调整施肥结构,防止营养元素平衡失调

化肥可以迅速改变茶园土壤营养含量水平,如果施肥不平衡,会导致土壤营养元素不平衡,土壤反应条件恶化。片面地单独长期施用酸性肥、生理酸性肥或铵态氮肥等都会使土壤酸化。因此,在茶园施肥中不能只施氮肥,而应合理配合施用氮、磷、钾及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单一肥料品种也不能长期施用。可以根据茶树吸肥特性和土壤特点,将几种肥料复配成针对性强的茶树专用肥,以平衡土壤营养条件,防止土壤酸化的作用,达到良好的施用效果。

(3)增施白云石粉调整土壤pH

白云石是碳酸钙和碳酸镁的混合矿物,可以改良土壤pH45以下的茶园土壤。各地白云石钙和镁的含量各不相同,通常含镁量都在15%以上,它不仅可以中和土壤的酸度,还能够增加土壤盐基交换量,尤其是镁的含量,有效防止土壤酸化而引起的缺镁症。对于因长期施氮和钾肥而引起缺镁的茶园,白云石粉不仅是土壤改良剂,也是茶园重要的含镁肥料。施用方法一般有面施和沟施两种:面施是把白云石粉粉碎通过100目,在茶树地上部生长结束后撒施在茶园行间,每公顷茶园施375—750kg,然后结合耕作翻入茶园,一年一次或隔年一次,待茶园pH达到55后停止施用。沟施是将通过100目的白云石粉配合基肥一起施入。为了防止白云石引起基肥中氮的挥发,施白云石粉必须在施基肥后进行,拌匀后立即盖土。待施肥沟中的pH上升到55以后即停止施用。

5治理茶园土壤污染

茶园土壤污染是指因某种原因进入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超出土壤自净能力,严重时会导致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的逐渐恶化变质。有害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和肥料污染等是当前土壤污染较突出的问题。根据污染原因的不同,茶园土壤污染的治理工作主要从控制污染源、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和不同的修复措施三方面开展。

(1)控制污染源

加强治理工业“三废冶,查清茶区的重金属背景,对症下药,逐步解决。选择肥料应遵照各种无公害茶园的生产规模和用肥标准进行,做到安全合理施肥,并控制肥料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污染物质掺杂。

对茶树病虫害,应重点抓农业防治,加强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用药次数。必须进行化学防治时,要选用低毒农药,改进喷施技术,以减少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2)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新建茶园应首先考虑产地环境条件,选择远离城市、工矿等污染源的位置,并在茶园周边种植防护林、隔离林和行道树,改善茶园生态条件,防止污浊空气向茶园中漂移,减少大气沉降物对茶园的污染。对于接近城市、工厂、矿山的茶园,植树造林更是茶园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防止废弃物的污染。

(3)修复措施

针对一些农药、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土壤,可以采用植物、化学和工程等措施进行修复。淤植物修复。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栽种超富集植物等特殊植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出来,然后收获植物的地上部,对植物进行焚烧或提炼,进行二次利用。例如,香草、百喜草、肥田萝卜草等作物根系对铅、镉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经过多次间作富集,可逐步修复受污染土壤。

于化学修复。选择一些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反应条件,或选择某些化合物与重金属元素起化学反应,钝化污染元素在土壤中的活性,降低茶树对污染元素的吸收。例如,硫酸亚铁可钝化土壤中砷的活性,白云石粉可钝化土壤中铅的活性,磷肥可钝化土壤中汞的活性。在化学修复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工程修复。其主要措施是客土和换土。客土是用一些肥力较高而没有受到污染的土壤将受污染的土壤稀释。换土是把受污染的土壤全部挖掉、移走,移进没有污染的土壤,是比较彻底的一种修复方法。但这类措施的工作量很大,费时费工,成本较高。

§§§第四节茶园水肥管理技术

一、水分管理

水是构成茶树机体的主要成分,也是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溶剂,是生命现象和代谢的基础。茶树水分不足或过多,代谢过程受阻,都会给各种生命活动过程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降低。因此,有效地进行茶园水分管理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冶的关键技术之一。

茶树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茶树生命活动中的各种生理活动直接所需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茶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茶园水分管理,是指为维持茶树体内正常的水分代谢,促进其良好的生长发育,而运用栽培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水分因子进行改善。在茶园水分循环中,茶园水分别来自降水、地下水的上升及人工灌溉三条途径。而茶园失水的主要渠道是地表蒸发、茶树吸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排水、径流和地下水外渗。

1茶园保水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茶区都存在明显的干旱缺水期和降雨集中期,加上茶树多种植在山坡上,灌溉条件不利,且未封行茶园水土流失的现象较严重,因而保水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据研究,我国大多数茶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多在1500—2000mm,而茶树全年耗水最大量为1300mm,可见,只要将茶园本身的保蓄水工作做好,积蓄雨季的剩余水分为旱季所用,就可以基本满足茶树的生长需要。茶园保水工作可归纳为两大类:一是扩大茶园土壤蓄纳雨水能力;二是控制土壤水分的散失。

(1)扩大土壤蓄水能力

土壤不同,保蓄水能力也不相同,或者说有效水含量不一样,黏土和壤土的有效水范围大,沙土最小。建园时应选择相宜的土类,并注意有效土层的厚度和坡度等,为今后的茶园保水工作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但凡可以加深有效土层厚度、改良土壤质地的措施,如深耕、加客土、增施有机肥等,都能够显著提高茶园的保水蓄水能力。在坡地茶园上方和园内加设截水横沟,并做成竹节沟形式,能够有效地拦截地面径流,雨水蓄积在沟内,再缓缓渗入土壤中,是茶园蓄水的有效方式。另外新建茶园采取水平梯田式,山坡坡段较长时适当加设蓄水池,也可以扩大茶园蓄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