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47917800000017

第17章 十字军东征(6)

悲哉!巴甫洛夫虽然算不上一位高明的军事指挥官,但我想说,他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这就足够了。随着巴甫洛夫大将悲剧的谢幕,明斯克战役也正式走近尾声,经过最后的战斗,到1941年7月8日,包围圈内的苏军大部分已经被消灭。尽管在某些地区还有一些红军分队在继续突围,但这并不妨碍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在这一天的训令中宣布:“对明斯克的两路夹击已告成功。”中央集团军群在明斯克全歼了20个苏联师,俘虏苏军328898人,缴获坦克3332辆,火炮1809门。西方方面军4个集团军、627300人的大军,在短短两周之内,化为了灰烬。

还是反击……

希特勒“高潮”了——就在几天前,希特勒还在抱怨明斯克的包围太松,装甲部队冲得太快。可现在,他不再抱怨,而是不住地夸奖起陆军来。他说:“每一个德国士兵都应该授以桂冠,这次战役,一切都比我想象的好得多……”在审视了苏军那张长长的损失清单后,希特勒甚至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对将军们说:“实际上,斯大林已经输了这场战争。一开始我就消灭了苏联的坦克和空军,他们在这方面是不可能再恢复元气的。”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上将更是在日记中扬扬得意地写道:“对苏联进行的战役在14天内就获胜了。这么说是不过分的。”他又说,战争将在几周内取得胜利(哈尔德日记,7月3日)。

天哪,取得胜利?!单单损失一个方面军就能击垮苏联人?你也太小瞧斯大林大帝了吧。就在德国人做梦的那工夫,一支庞大的苏军预备队被调动起来。在西方方面军新任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直接指挥下,作为原最高统帅部的第21和第22集团军开始进驻斯摩棱斯克战区(此时,苏军第19、第20集团军仍在斯摩棱斯克地区修建防御工事)。铁木辛哥告诉科涅夫和库罗奇金(第19、第20集团军司令员)用不着修什么工事啦,他大手一挥,我们要反击!——更令人们无法想象的是,与此同时,苏军新组建的第24和第28集团军也在开赴斯摩棱斯克途中(老毛子的动员能力不是吹出来的)。而德国人对这些部队的存在几乎一无所知!因为据一名被俘的苏联高级军官供称:“苏军在第聂伯河以东是没有什么重兵部队的。”

可现在,铁木辛哥手上一共握有7个重兵集团军、6000辆坦克的庞大队伍。在临行前,斯大林同志拉着他的手问:“你有信心打败古德里安那个下流痞吗?”(原话)

铁木辛哥牛气冲天,他说:“我不仅要打败古德里安那个下流痞,而且要亲手逮住那个下流痞。”

铁木辛哥(1895—1970),苏联元帅,曾于“苏芬战争”中接替此前因指挥不力导致惨败的伏罗希洛夫元帅任苏军总司令。在其指挥下,苏军在付出惨重伤亡后终于突破了芬军的曼纳海姆防线,迫使芬兰于3月12日向苏联求和。此役令铁木辛哥声望上升,获得了斯大林的青睐。

就这样,双方再一次形成了迎头对攻之势。在7月的第一个星期,古德里安集群和霍特集群的装甲部队已经逼近斯摩棱斯克,在双方都有些猝不及防的情况下,两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区猛烈地撞在了一起。这种相撞令双方惊异不已:古德里安和霍特几乎是震惊地发现,竟有如此庞大的苏军预备队出现在他们跟前;情报部门不是说第聂伯河以东没有苏军重兵集团了吗?而铁木辛哥元帅也有震惊的理由,德国装甲部队怎么来得这么快?他们不是还在明斯克吗?

事实上,希特勒最初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装甲部队冲得太快,与步兵脱节,很容易遭到南北两翼苏军的逆袭(此时,德第4、第9集团军正在明斯克打扫战场,与装甲集群脱节严重)。现在,古德里安尝到了冒进的恶果。7月3日,两个苏联机械化军的上千辆坦克,在精锐“莫斯科摩托师”及两个步兵军的支援下,狠狠地打在了德第2、第3装甲集群的接合部上。

决战第聂伯河

苏军的攻势永远都是那么具有爆发力。7月3日天蒙蒙亮的时候,德国人看到了连想都没想过的画面:一大群身着黑褐色军装的人影像潮水一般从森林边缘涌了出来……前一刻还清风雅静的树林顿时被此起彼伏的“为了祖国前进”的呐喊声打破。在损失了一个方面军的情况下还敢反击!德国人的震惊可想而知。霍特集群的先头部队是第18装甲师,该师从布格河偷渡过来之后一直在向斯摩棱斯克狂奔。现在,在苏军凌厉的冲撞下,第18装甲师的前锋部队顿时垮了下来。但令人惊讶的是,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区区130辆坦克的第18装甲师还是能够从容作战,边打边撤,迟滞敌方行动,并逐渐向主力部队靠拢。

后来,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抱怨说,“进攻受阻,装甲集群陷入苦战……”。这完全是揣着明白装糊涂,2000辆坦克、2个机械化军打在1个装甲师身上,不受阻那才叫怪事。经过两天激战,苏军损失坦克459辆,却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第18装甲师的战线弹性十足,他们不断向后收缩、不断给予敌人杀伤,苏军开始举步维艰。

然而,西方方面军新任副司令员叶廖缅科中将却自以为找到了战机。他发现,德第2、第3装甲集群接合部之间的空隙很大,相当大!他毅然决定投入所属兵力突破敌人的接合部,然后再回过头来打击实力相对薄弱的霍特集群。

于是,剩下的1500辆苏军坦克开始重新整合,扑向了另一个区域——塞恩诺。

不幸得很,叶廖缅科中将这一次拨错了算盘。因为德军后续部队已经陆续开到了。现在,苏军所要面对的敌人是德第7、第12、第17、第18、第20装甲师的700辆坦克。换句话说,苏军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

7月6日,当苏军杀气腾腾地扑向塞恩诺时,德军已经严阵以待。塞恩诺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它位于第聂伯河与道格瓦河之间,是两条河流冲刷出来的狭小平原。尽管苏军配备了大量新型“T—34”坦克,但德军也平放了他们的88毫米高射炮。经过一天残酷的厮杀,苏军始终无法撼动对手,他们在德军坚固防线和精准炮火面前被撞得支离破碎。那一天,苏军损失坦克371辆,官兵伤亡上万,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顺便提一句,由于“塞恩诺之役”打得实在丢人,后来叶廖缅科在回忆录中把这一段抹去了。在苏联人的资料中找不到任何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

二战中极负盛名的中型坦克——“T—34”坦克。该坦克在二战中一共生产了约8万辆,该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T—34”中型坦克全重32吨,乘员5人,主武器为一门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为两挺7.62毫米“DP/DT”机枪,车宽2.92米,车高2.39米,扭杆悬挂装置,“Б—2—34”行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时速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60毫米。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这就是著名的“T—34危机”。该坦克的出现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作为应对措施,德国Ⅲ号坦克改装长身管的50毫米炮,Ⅳ号坦克则改装长身管的75毫米炮,同时都大大加强防护力,同时又开始研制Ⅴ号“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号“虎”式坦克,其中前者明显效仿“T—34”的设计思想。

好了,既然叶廖缅科先生消停了,现在就看德国人是如何挥拳还击的。哈尔德老头认为,如果苏联人想要保卫自己的工业区,那么,第聂伯河势必将构成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他得出结论:“装甲部队应迅速抢渡第聂伯河,不给苏军建立新防线的时间。”

常言说: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古德里安就是那个会武术的老流氓。他对OKH制订的方案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修改。他计划:以精锐的“大德意志步兵团”掩护其侧翼,绕过挡在跟前的苏军残部,直接扑向第聂伯河,并在渡河成功后一举攻克第聂伯河上游的工业城市——斯摩棱斯克。

现在,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再一次成型了。

以斯摩棱斯克为中心,左边的钳子由霍特集群组成,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则构成右边的钳子。本来“塞恩诺战役”两个装甲集群已经聚在了一起,现在再次散开。真的,我已经找不出任何言语来赞美当时德国的装甲军团了,他们几乎将战争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他们的钳形攻势是那样迷人,让人如痴如醉。现在,一切又是明斯克战役的翻版——在两个装甲集群高速运动之下,第聂伯河西岸的苏军被迂回绕过,落在了后头。短短两天时间,20万苏军再次陷入了重围之中。

克鲁格元帅不淡定了。此时此刻,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战斗尚未结束。相当多的苏军残部甚至在这片区域内坚持作战至7月底,把德国步兵死死地钉在国境线附近。可现在呢?装甲集群一口气冲进苏联腹地640公里,再次合围了20万苏军。第4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元帅表示压力很大,也很气愤。因为装甲部队完全不顾及步兵的感受和作战能力。他警告古德里安,至少要“消化”了新包围圈内的苏军才能渡河。古德里安不听,依旧我行我素。

7月9日,狂怒的克鲁格乘飞机来到古德里安司令部。他单手叉腰,另一手指着周围人群喊道:“各单位都在原地待命,等候步兵的到来!”接着,他又扭过头去对迎上来的古德里安咆哮说:“海因茨,我命令你,决不能渡过第聂伯河!要困死被围苏军,等他们投降之后才能行动……”

古德里安粗暴地打断了他——再一次顶撞顶头上司。他说:“已经太迟了,元帅阁下。进攻命令已经发出,部队正在向进攻地点集中,我无法让他们在那里停留太久,好让苏联空军来摧毁他们。”

一句话,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但克鲁格没有吭声(估计是在琢磨如何掐死眼前这个家伙)。古德里安只好搬出“元首语录”,给克鲁格洗脑,他反问克鲁格:“‘巴巴罗萨’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在3个月内击垮苏联!”“如果我们无法在夏季渡过第聂伯河,本年内便无法结束对苏战役!”

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卢金,苏联陆军中将,俄罗斯英雄。卫国战争初期他率领第16集团军在劣势情况下创造了一系列奇迹,拖延了德军的进攻步伐,虽然最终负伤被俘,但他的表现获得双方一致的好评。人们常用将星来形容将军。在将星璀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卢金的确只能算是一个倏忽而过的流星。但毫无疑问,他是最华丽的一颗。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对他的评价很高,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他本来是可以有更大作为的。

对元首奉若神明的克鲁格认输了。事实上,1941年无法结束对苏战役的黑锅他也背负不起。他相当勉强地批准了古德里安的进攻计划。用古德里安的话说就是“克鲁格这个顽石终于点头同意了”。

7月10日,古德里安集群开始强渡第聂伯河。李德·哈特后来赞扬说:“由于古德里安的果敢,德军又一次赢得了已经丧失的机会……”现在看来,这个评价是相当中肯的,因为谁也没有料到德军竟敢贸然打过第聂伯河去,而且是在西岸仍有苏军重兵的情况下。这等于是把几十万苏军丢在后面不闻不问了。

7月10日当天清晨,古德里安在苏军尚未设防的三个地点同时渡到了河对岸,“蛙跳”式地直接扑向斯摩棱斯克。当发现德军有占领斯摩棱斯克的危险后,铁木辛哥元帅急忙调来了两个集团军,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第19、第20集团军,挡在斯摩棱斯克正面。他知道,一旦德军冲上了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河西岸的苏军便会面临补给线被掐断的危险。苏第19集团军几乎是刚下火车就被打散了补充给第20集团军。但是,当古德里安发现了第20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后,他并没有选择从正面强攻,而是以一个堪称完美的迂回绕过了第20集团军的阵地,剑锋直指斯摩棱斯克(这还得益于苏军刚下火车并未完全展开)。

铁木辛哥元帅大惊失色,只好命令所有部队回过头来,跟在古德里安集群后面狂追。一位苏联老兵在提及起这段历史时就一肚子窝火:他所在的部队每天都接到几个相反的命令,忽东忽西疲于奔命,没看见敌人的影子反而误击了自家人,然后稀里糊涂地被上级“遗忘”在了德军战线后面,挨饿又挨炸……多年之后,他还在生气:“很多部队是一枪没放,就被自己人整垮了。”

还不算完呢,在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穿过苏军阵地后不久,霍特集群依葫芦画瓢,再一次从左翼绕过了第20集团军的阵地,并很快摆脱了苏军的纠缠,把他们远远抛在后面。此时,斯摩棱斯克几乎是一座空城,说一个兵都没有也不为过。而现在,德国人的“钳子”已经逐渐合上了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