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47917800000018

第18章 十字军东征(7)

但是,这一切的一切,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而彻底改变。7月15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苏联军官乘火车抵达了斯摩棱斯克车站,他叫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卢金,是苏第16集团军的司令员。上车前,上级告诉他说,你的部队随后就到。可是,卢金先生围着斯摩棱斯克城跑了几圈,也没找到他的部队。只瞧见一大群残兵败卒沿公路一路向后狂奔。

眼下,德军离斯摩棱斯克已经是近在咫尺了!

兵临城下

铁木辛哥元帅交给卢金的任务相当明确:“守住斯摩棱斯克,保证西方方面军和第20集团军的联络畅通。”如果斯摩棱斯克失守,不但通向莫斯科的大门被打开,而且第20集团军和后方的一切交通将被切断,整个集团军就有被合围的危险。铁木辛哥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将德国人的坦克阻止在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一线,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

话虽这么说,但实际却办不到。从纸面上看,第16集团军的兵力其实很强:它所辖第23机械化军有坦克1000多辆,加强独立坦克旅有坦克300辆,加起来甚至超过了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的总和。可是,当卢金赶到斯摩棱斯克时,这些部队全没影儿了——参谋长沙林上校无奈地向他报告说,部队已经拆散转给了第20集团军,第16集团军除了司令部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仅有的第46和第152步兵师不但没满员,还缺乏重型武器)。凭这点部队想要顶住古德里安的冲击,显然是不可能的。

没有办法,军令如山。卢金中将只好通过各种手段招募士兵。他首先命令参谋长及副官到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的大道上拦截溃兵,自己则把城里的警察及每一个能拿得起武器的男人招募起来,随时增援守城部队。他设想,如果正规军无法在外围阵地上阻止德军,那么,每一个能拿得起武器的市民就要与敌人展开巷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

可是,卢金毕竟太低估德国人的前进速度了。他最初的预计是,“德军将会在7月17日兵临城下”。可是就在7月15日深夜,古德里安先头部队便摸到了斯摩棱斯克近郊。当发现苏军在南边的主要交通节点上设有重防之后,德军再次迂回,利用苏军东南防线上的一个漏洞,出其不意地冲进了斯摩棱斯克市区!

卢金的民兵部队想都没想过敌人会在那里出现。面对从天而降的敌人,苏军措手不及,开始溃败。德军坦克冲进了市区,在大街小巷之间来回冲撞,尽管卢金投入了所有的警察和民兵队伍,在数不清的街道、楼梯、凉台上用刺刀、用手榴弹保卫城市的每一条街道和建筑物。但是,完全没用的……他们实在太弱,又缺乏训练,仅仅一个晚上,卢金中将拉扯起来的队伍被拼光,3个民兵团在巷战中全军覆灭。

斯摩棱斯克会战

在这里,我觉得很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斯摩棱斯克城的问题。实际上,斯摩棱斯克建于第聂伯河两岸,分城南和城北——城南是居民区,城北是工厂区。两区以桥梁为连接,属于典型的工业城市。

奇怪得很,德军虽然以一个漂亮的迂回全歼了固守在城南的“卢金杂牌民兵”,可他们却始终没有一鼓作气地冲过桥去。

就结果而言,这个失误几乎是致命的,如果德国人再勇敢哪怕那么一点,斯摩棱斯克也许会被攻下。因为,卢金在城北没有设防,一个兵都没有!

德国人真的尸从……他们长时间滞留于城南,是担心自己兵力不够,还是害怕苏联人在桥墩下埋有炸药?这个问题也许只有第29摩托化步兵师师长伯顿斯坦将军能回答我们。反正不管怎么说,他不敢过河———连尝试一下都不敢。

既然德国人放弃了送进口中的食物,苏联人便不再客气。当斯摩棱斯克民兵总司令马雷舍夫上校发现德军有占领城北工厂区的威胁后,他脑子里便蹦跶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炸掉斯摩棱斯克大桥,为城北防御争取时间!

当时,马雷舍夫上校已经失去了和上级的联系,但他知道,第聂伯河上的任何一座桥梁都具有战略意义,没有最高统帅部批准,卫戍部队是没有权力炸大桥的。怎么办?德国人已经占领了城南,如果不炸桥,德军随时有可能冲过河来;如果炸桥,没有命令自行其是肯定会被枪毙……经过一番艰难的思想抉择,马雷舍夫上校豁出去了,他咬咬牙,跺跺脚:“炸掉它!”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保卫的城市落入德寇之手!

就这样,斯摩棱斯克暂时守住了……尽管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声称“第29摩托化步兵师最终于7月16日攻克了斯摩棱斯克”。但正如大家所见,这个说法不正确,两家实际上是各占半城,隔河相望。在这个问题上,德国和英国的宣传部门甚至还打起了嘴巴官司,德国人一口咬定已经攻克了该城,英国首相丘吉尔则按苏联的消息说:“斯摩棱斯克仍在苏军手中,希特勒是个骗子……”

更有趣的是,当卢金将军得知这个消息后竟大发雷霆:“是哪个浑蛋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下擅自炸桥的?”可是,当他带领参谋长赶赴城北工厂区视察了实际情况后,又不由自主地对自己说:“谢天谢地,幸亏这些桥梁被炸掉了。”

当时,卢金正带着几名参谋在城北车站附近的残垣断壁中停车,视察一线部队,德国人的子弹从对岸打了过来,在他身旁划过。卢金将军顿时感受到了局势的严重性。更气人的是,他在视察过程中居然发现了一批倒在楼房废墟中昏昏入睡的士兵。敌人都打到河对岸了,还在睡大觉?!卢金又气又恼,直到他吆喝的皮鞭落在身上时,士兵们才老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昏昏沉沉地返回了河堤防线。

是的,不管卢金将军愿不愿意承认,局势实际上已无可挽回啦!说句不好听的话,他手下那批士兵都是城南败退过来的残兵败卒,连一个完整的编制都没有,再加上通宵血战,个个都疲惫不堪。而此时此刻,德军增援部队(配有潜水坦克的第18装甲师)已经开进城南,厉兵秣马,随时有可能打过河来。

就在一切似乎都已经绝望的时候,卢金先生再次操起了他的老本行——端坐于斯摩棱斯克至莫斯科公路旁,守株待兔,看能不能截住一些部队。

接下来嘛,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7月16日上午,一位制服上绣有红色领章的陌生军官出现在他跟前。卢金将军迎上去劈头盖脸地问道:“你是谁?请问尊姓大名?”

那位陌生的军官是这样回答的:“我叫戈罗德年斯基,第129步兵师师长。”

卢金紧握着他的手:“你们师有什么任务?部队现在哪里?”

戈罗德年斯基:“我们正在撤退……将士们都在那边森林里,离此1公里……”

什么?1个步兵师!仔细打听之下,原来这个第129师竟然有3个整步兵团、2个整炮兵团!开战这么久,卢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齐壮满员的步兵师,他几乎感动得热泪盈眶……

毫无疑问,第129步兵师的突然出现拯救了卢金,也拯救了斯摩棱斯克城。对他而言,这一切真像是在做梦一样。卢金迅速将这个师部署到预料中德军突破的方向。在16日一整天里,卢金依托北岸工厂区的建筑物,建立起了防线。

7月17日,预料中的德军总攻开始了。在飞机和重炮的掩护下,古德里安第18装甲师及第29摩托化步兵师开始强渡第聂伯河,向卢金的防线猛攻。

德国人的战术很明确:以潜水坦克和冲锋舟为前导,在城北建立并巩固登陆场,掩护后续步兵过河。卢金的战术也很明确:决不能容忍德国人建立桥头堡!他一没飞机,二没坦克,一旦德军在城北站稳了脚跟,这场战斗就输定了。

决不能后退半步!这是每一位苏军指挥官下达给士兵们的命令。在这个不足1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双方3万余名将士打得天昏地暗,精疲力竭。从拂晓到黄昏,德军不断投入兵力,但进攻仍不见成效。奔腾的第聂伯河,犹如一道岿然屹立、坚如磐石的屏障,阻挡在他们跟前。激战至7月18日深夜,第18装甲师“拼光了”——被硬生生地憋成了“第18装甲连”——开战时,他们拥有坦克数量214辆,可如今,整个师还能运作的坦克只剩下12辆!无奈之下,古德里安只好将第17装甲师由侧卫的位置抽出,接替第18装甲师投入战斗。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卢金继续承受着德军优势兵力的猛攻,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然而,德军仍然无法前进一步!登陆场始终建立不起来。7月20日,第17装甲师师长卡尔·冯·韦伯少将也阵亡了;第29摩托化师的作战士兵同样被拼得一干二净,大声疾呼要求“补充人员和武器装备……”

而这些恰恰是古德里安所无法给他们的。

现在,由于斯摩棱斯克战役的失利,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进攻重点开始逐渐向右转移。很显然,卢金防线的正面太窄,又没有侧翼掩护,一旦德军迂回到其后方,前后夹击,卢金必败无疑!但是,古德里安并没有这样做,他不仅没有迂回,反而命其第10和第3装甲师(师长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莫德尔元帅)向右急转,一路扫荡,于7月20日占领了斯摩棱斯克以东70公里的叶利尼亚城,从而形成了一个面向莫斯科的突出部(叶利尼亚突出部)。

后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小传》一文的作者曾指责古德里安指挥失当,他写道:“我很难理解在对斯摩棱斯克久攻不下的时候,古德里安为何不将右翼的装甲师调来支援其左翼,反而另辟战场。难道他想在未消灭卢金以前,就通过叶利尼亚突出部直接冲向莫斯科?以他手中的兵力,这可能吗?”

顶!这句必须顶!笔者在仔细翻阅了资料之后,也大概明白了古德里安的战略意图。实际上,他的想法很单纯——为即将展开的莫斯科战役建立一个出发阵地。

自己画的草图……如下图所示,古德里安的钳形攻势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变成了正面强攻。如果他不去进攻叶利尼亚,而是用第3和第10装甲师迂回到卢金防线的后方,这场战役将变得容易许多。

古德里安的野心

我想说的是,古德里安先生与其说是一位装甲集群司令,不如说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大战略家”。在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的时候,他惦记着明斯克;在明斯克战役的时候,他又惦记着斯摩棱斯克……现在,斯摩棱斯克战役尚未结束,他的注意力又转移到莫斯科上面去了。

于是这一次,战斗再次脱离了德军的原定轴线。本来他们计划在斯摩棱斯克地区将苏军第16、第19、第20集团军包入囊中,但正是由于古德里安贪功心切,硬是要去进攻叶利尼亚城。所以,在斯摩棱斯克通往莫斯科的主要公路上还有一个缺口。我们知道,钳形攻势最主要的环节是在攻势开口和合口的过程,靠单方面的合围往往很难成功。尽管霍特集群已经冲出至斯摩棱斯克以北,并不断催促古德里安赶上来,“合上钳子的另一半”。但古德里安实在是有心无力——他的兵力向叶利尼亚伸展过远,而且不断遭到苏军预备队的逆袭,因此没有能力封闭缺口。

总而言之,古德里安的胃口太大,他什么都往肚子里吞,结果消化不良,差点把自己撑死。他这种“一蹴而就”的作风正是与克鲁格元帅交恶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克鲁格在战略思想上过于保守,而古德里安又是另一个极端——过于奔放。后来,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抱怨他的兵力太弱,补给线过于拉长,只能完成合围斯摩棱斯克或者保住叶利尼亚两个任务的其中一个,无法兼顾两者。这个抱怨很有意思,因为造成这个局面的不是别人,而正是他自己。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苏联这边。事实上,铁木辛哥元帅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去(甚至更糟)。从私事上来说,他竟然把斯大林的亲生儿子——雅科夫·斯大林上尉弄丢了!直到7月19日,他才得到了自柏林方面的消息——德国飞机四处投下传单,上面印有德国军官与雅科夫谈话的照片。雅科夫身着便服,一脸沮丧。图片说明:“斯大林的儿子、炮兵连长雅科夫已投降被俘。如此著名的苏联军官都已投降,说明了抵抗德军毫无意义。因此,俄罗斯的兄弟姐妹们,不要再打仗了,投诚到我方来吧!这边有好吃好喝的在等着你们。”

尽管苏联高层人人都知道斯大林极不喜欢雅科夫,但他……他……毕竟是斯大林的亲生儿子呀!铁木辛哥表示压力很大,也不知道如何向斯大林交差。另一方面,从战略大局来看,整个战场形势更是不尽如人意,斯大林失望透顶。曾几何时,铁木辛哥信誓旦旦地向他保证,“一定会抓住古德里安这个流氓”,结果到头来却被古德里安耍了流氓。他下辖的7个集团军不是在德军包围圈里,便是在敌人坦克的冲击下节节败退,整个斯摩棱斯克战区已危如累卵,形势急剧恶化。

7月20日,也就是德军占领叶利尼亚当天,恼羞成怒的斯大林命令铁木辛哥一定要在最近几日发起反攻,夺回斯摩棱斯克城。这位苏联最高统帅到处打电话,给指挥官们出难题——大到每个集团军的调动,小到铁丝网的发放分配都要插手。铁木辛哥在斯大林的严令下不得不亲自跑到各部队,连吓带骂地命令那些神经高度紧张的指挥员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他们失去的阵地。

那天上午,卢金便接到了铁木辛哥的电报,他狠狠地批评了卢金一通,并指责“第16集团军的指挥员们擅自炸桥,缺乏果敢……部队中弥漫着失败主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