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47917800000020

第20章 十字军东征(9)

8月1日,古德里安突然发力。他以休整了一个星期的第3、第4装甲师为矛头,以一记左钩拳狠狠地砸在了苏军的右翼……

后来,古德里安得了便宜还卖乖。他抱怨说:“希特勒因贪小利,从而破坏了我的计划。”因为他最初设想是把铁木辛哥的4个战术集群全部围起来一锅端掉,然后再从苏军防线漏洞中直接冲向莫斯科。

然而,希特勒却认为这种大规模的合围战是没用的,并声称陆军统帅部对这种“大包围”所持的理论根本就不正确。他指责陆军先前进行的大包围都不成功。因为每次“大包围”都起码有一半的敌人从包围圈中溜走,所以他主张这种包围能在较小的规模上进行,将敌人一口口地吃掉,让苏联人“慢慢地流血而死”。

尽管古德里安在回忆录中把“小下士”的战略嘲笑了一通,但“小下士”的命令他还不敢违背。他的这记左钩拳打得很保守——仅围住了铁木辛哥4个集群之一的“卡恰洛夫集群”。

在战斗中,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打得尤为果敢,尽管该师还剩下不到50辆坦克,却冲得最快、最猛。在铁木辛哥完全还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便把3个苏军师团团围住(第145、第149步兵师,第104坦克师)。

8月8日,德军肃清了包围圈,俘获苏军3.9万人,缴获或摧毁坦克350辆,火炮613门。卡恰洛夫集群司令员卡恰洛夫中将在突围战中被德军击毙。

紧接着,希特勒又命令古德里安发动新一轮攻势——戈梅利战役。该战役的目的在于彻底根除叶利尼亚突出部右翼的敌人,打垮红军中央方面军。很显然,这样的命令又令古德里安窝了一肚子火。就像他自己说的,“士兵们都盼望早日攻克苏联首都,结束战争”,而不是在这些毫无意义的目标上绕来绕去。

古德里安还发现,士兵们已经私下做好了许多“向莫斯科”的指路牌,并常常三五成群地围上来询问“究竟何时进攻苏联的首都”。这样的问题总是令古德里安尴尬不已。他后来写道:“关于这个问题,我非常地痛心……”

总而言之,希特勒谨小慎微是出了名的。他担心古德里安冲得太快,补给跟不上,又担心铁木辛哥的兵力太强大,不消灭他,冲向莫斯科恐怕有失。为了让希特勒安心,古德里安只好照办——他一路南下,向德国的方向打了回去,并在戈梅利地域围歼了苏中央方面军第13集团军和第5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再度抓获7.8万名苏军俘虏,摧毁坦克144辆,火炮700门(见彩图斯摩棱斯克战役)。

这两次“大捷”自然使希特勒狂喜不已,对古德里安的指挥才能赞赏有加。而古德里安等一干陆军人士却丝毫不加掩饰地指责说,打“小包围战”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在地图上画这样小的圈圈,就是画到明年开春也到不了莫斯科。

陆军统帅部也对希特勒的战略产生了疑惑,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元首不断地干预,已经演变成十足的妨碍!”这位将军在7月28日写了一封牢骚满腹的私人信:

“他又在扮演军阀了,用愚蠢而冒险的主意打扰我们,很可能使我们迄今为止的几次漂亮军事行动所赢得的一切丧失殆尽。苏联人可不像法国人,他们在战术上已经被打败了,还是不肯逃跑,必须一个一个地把他们杀死在半森林半沼泽阵地里,这就要花很长时间,可希特勒的神经忍受不了。现在我每隔一天就得到他那里去一次。喋喋不休地谈上几个小时,结果只证明唯有他一人懂得如何发动战争……”

生存还是毁灭

不得不先赞扬一下那位空手套白狼的卢金中将。从7月15日算起,这位第16集团军司令员竟然在自己友邻部队连吃败仗的情况下,在斯摩棱斯克的废墟中坚挺了半月之久,愣是没让古德里安的左翼前进一步。当时,西方方面军广为流传着一句名言:

“卢金坐在德国人的口袋里——他不想离开!”这也使卢金赢得了“专门擅长在敌人包围圈中作战”的美名。

但是,战场形势不得不迫使他离开。随着铁木辛哥在叶利尼亚方向的败局,卢金在斯摩棱斯克的坚持也就失去了意义。7月的最后一天,苏联最高统帅部终于下令放弃斯摩棱斯克,命令卢金向东作战斗突围。

很显然,苏联人是认输了。他们只想从那个战区中救出一点军队,能救多少救多少,为即将展开的莫斯科会战保存实力。

苏联人的想法固然是很好的,但实际却很难办到。因为,霍特集群下辖第7、第12装甲师已经绕过了卢金的侧翼,剑锋直指苏军致命“死穴”: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公路。

德国人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深入斯摩棱斯克的大后方,勒紧并切断这个位于第聂伯河右岸的袋口,然后再慢慢消化苏第16、第19、第20集团军。

鉴于霍特拥有第7装甲师这样的劲旅,他的攻势几乎锐不可当。挡在前面的苏军不是被击败就是被绕过。苏第19集团军司令员科涅夫中将好不容易把打散的部队招集起来,结果又被打散。苏军在北翼的处境甚至比叶利尼亚方向还要险恶,而且每况愈下。有时,德军的几架飞机甚至几发炮弹都能使一个整编制的苏军队伍瞬间崩塌。

以第19集团军下辖第25步兵军为例,该军刚刚从基辅战区调到斯摩棱斯克,匆忙构筑了一些防御工事,当德军几发冷炮打到该步兵军中间,最前面一个大约1500人的部队及其军官、政委纷纷逃命,一哄而散。多亏他们的副军长戈尔巴托夫将军以身作则,设法把队伍重新招集起来加以整顿。由于已无法回到原有阵地,他只好命令部队就地构筑新的工事。当天晚些时候,新阵地又遭到了德国人的冷炮袭击,戈尔巴托夫将军眼见没人逃跑,颇为满意——看来部队已恢复镇定,能在敌人炮击下坚守工事。但当他前去准备表示祝贺和鼓励时才发现,原来阵地上早已空无一人,只剩下团长和团部的几个军官留在那里。戈尔巴托夫将军二话不说,扭头便追。当他在又高又密的草丛中奔跑到第二天时,他追上了一群向东逃跑的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人竟然十分淡定地围在篝火旁烤被河水浸湿的袜子。有的人已把武器扔掉了。戈尔巴托夫拦住他们,说他们可耻,责骂并命令他们返回阵地。当人们不情愿地往回走时,他注视着,直到他们从视线中消失,他才继续往前赶,去追另一批开小差的人……

再譬如那位在叶利尼亚战役中被德军击毙的集群司令员卡恰洛夫。苏联最高统帅部没看见他从包围圈中出来,便武断地认为他当了俘虏。斯大林下批了一个红头文件,点名谴责卡恰洛夫,“表现懦弱、可耻!被德国法西斯俘虏,宁愿在敌人面前当逃兵”,还把他的家属、亲戚统统流放到西伯利亚。一直到很久后才查明,原来大家都错怪卡恰洛夫了,他早就在8月4日的突围战中英勇牺牲了。

一个堂堂中将军衔的集群司令员,战死沙场了竟然没人知道,由此可见苏军的指挥系统已经紊乱到了何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铁木辛哥还四处打电话,给指挥员出难题。据说有一次,他打电话到连级单位,若无其事地指挥一个坦克排该如何调动。

完全没用的……霍特集群的长途奔袭已深入苏军大后方。那位坚韧不拔的科涅夫中将曾试图再次整合他的军队,向霍特集群的侧后进行反击,但没有成功。德国飞机对反攻部队的密集压制使苏军所有企图化为乌有。

现在,卢金暂时还在斯摩棱斯克坚守,但再也找不出任何部队来掩护他的侧翼了。铁木辛哥惊恐万分,又开始四处打电话。然而无论他怎么打电话,现实都是残酷的……因为在整个方面军的后面,就剩下一个所谓的“利久科夫战斗群”了。

由于事关重大,铁木辛哥亲自给利久科夫下了死命令:“确保卢金部队的补给线,必要时保证他们有撤退的通道!”利久科夫有点受宠若惊,又有点脑袋发晕。他……他……不过是一个小师长(莫斯科第1摩托化步兵师)。自塞恩诺一役后,他的部队被打散,利久科夫运气倒也不错——居然能从那个地区屁颠屁颠地一路跑了出来。

仔细琢磨一下,从白俄罗斯的塞恩诺到斯摩棱斯克,行程起码也有个几百公里。由此可见,逃出包围圈不仅属于技术活,而且还是体力活。并且,利久科夫先生的组织能力似乎也不差,“利久科夫战斗群”就是他一路收容溃兵,七拼八凑组织起来的。

可是,想要凭借这些乌合之众去守住整条莫斯科公路,那就太不靠谱了。怎么办?霍特集群的前锋部队已经相当近了,公路随时都有被切断的危险。

好吧,罗科索夫斯基同志,现在该轮到你上场了!

“常胜元帅”罗科索夫斯基

众所周知,二战中和朱可夫、科涅夫并称为苏联陆军野战三驾马车之一的就是罗科索夫斯基。就当时而言,朱可夫还稳坐于陆军总参谋长的宝座上,没机会打野战。而科涅夫则比较倒霉,他先是被霍特撵得四处乱窜,后又被莫德尔摁在地上猛揍。什么洋相都出过,一直忍辱负重到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才脱胎换骨,终成一代名将。

一般而论,朱可夫和科涅夫更擅长打“顺风战”。一向与朱可夫争风吃醋的叶廖缅科就曾评价过朱可夫的指挥艺术。“朱可夫这个人哪,”他说,“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倍的兵力,否则,他根本就不会打仗!”

而罗科索夫斯基则不同,他是属于那种在毫无希望的情况下也能坚持到底的人。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曾组织德国高级将领撰写他们在二战中的经历,当向他们问及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时,绝大多数德军将领所提出的名字是罗科索夫斯基。

从性格来讲,罗科索夫斯基又要比那位“光芒万丈”、连初中生都识得的朱可夫元帅要好上太多。朱可夫脾气不好,这是有名的。他那种吹毛求疵以及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毛病实在令人难以忍受。据说在莫斯科会战的时候,列柳申科(苏军大将)非常惧怕朱可夫,总是千方百计避免与他见面。每次朱可夫上前线时,列柳申科都避而不见,宁肯上前线去跟古德里安拼命。朱可夫起初并未在意,后来次次都见不着列柳申科,才终于按捺不住问列柳申科的下属:“那个狡猾的胆小鬼又躲到哪里去了?”下属回答说:“将军率部突袭敌人后方去了。”朱可夫一惊:“浑蛋!难道我比古德里安更可怕?!”

所以,在苏联二战名将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性格特点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特别耿直,敢于说真话。在1933年的大清洗中,85个军级将领被处死了57个,罗科索夫斯基时为骑兵军长,又由于有半个波兰血统,而且长期在远东服役,于是被扣上了波兰间谍、日本帝国主义内奸等罪名被投进监狱,要他交代同谋。

当时,许多人因受不了严刑逼供而屈打成招。但罗科索夫斯基一概拒绝牵连任何人,打死也不开口,在狱中他的9颗牙齿被打落,3根肋骨被打折,脚趾被逼供者用榔头敲碎,2次被行刑队拖出去“枪毙”。先于罗科索夫斯基的两名将军被枪毙了,轮到他时,罗科索夫斯基仍然一言不发,故而死里逃生。后来,斯大林曾很好奇地问他:“在那里有没有挨打?”罗科索夫斯基说:“当然挨打了,而且在那里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不管怎么说,罗科索夫斯基运气很好,没有死在集中营里。再加上他为人厚道,铁木辛哥为他说了很多好话。当苏芬战役惨胜后,斯大林发现再这样杀下去是不行了,再杀下去,军队里连个会打战的人都没了,于是决定放一批人出来。罗科索夫斯基才得以死里逃生,并且又穿上了军服。不过,斯大林似乎忘记了罗科索夫斯基在大清洗时被判了死刑,是作为死刑犯上的战场,他的死刑判决一直到当上元帅后也没有撤销。我甚至怀疑罗科索夫斯基打仗这么不要命是不是因为担心再被斯大林拖出去枪毙,故而表现神勇?!

好了,长话短说。我们来看一看罗科索夫斯基在战争中的表现吧。

其实呢,罗科索夫斯基先生在前文已经出场过一次了——1941年6月21日计划去湖泊钓鱼的那位机械化军军长就是他。正是有了这层关系,罗科索夫斯基所辖第9机械化军准备得最为充分,其余指挥员不是在休假,就是对德军将要进攻的消息置若罔闻。

但是,作为一个军人的敏锐嗅觉以及那位德国司务长的口供,使罗科索夫斯基深信战争即将爆发。据他后来追述,战争第一天,第9机械化军便碰上了一件非常窘迫的事情:部队和莫斯科、基辅,甚至卢茨克集团军(第5集团军)司令部失去了联系。无论如何打电话,上峰均无回音。

没有办法,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罗科索夫斯基毅然决定由自己来承担这份责任。他拆开绝密文件、砸开军火库、抢了民用汽车,命令部队开始集结。当时,许多人对罗科索夫斯基的做法表示抗议,管军火库的军需官将罗科索夫斯基和那些跟随他的士兵当成了“抢武器库的兵匪和兵匪头子”,双方差点打了起来……但正是依靠这种果敢的作风,罗科索夫斯基在战争第一时间便劫走了方面军全部的200辆预备车辆。

6月22日下午2时,第9机械化军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开始向前线进发。罗科索夫斯基回忆道:“部队井然有序,唯一的问题是后勤方面,我几乎没有任何弹药和燃料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