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战秘史之“巴巴罗萨”计划
47917800000007

第7章 代号“水星”(4)

在德机狂轰滥炸下,首先遭难的是英舰“灰狗号”,这艘驱逐舰是奉金恩少将之命,前往安迪基提腊海峡打捞德国落水船员才离队的。然而,这一“人道使命”却葬送了它。下午1时左右,“灰狗号”被两架俯冲而来的“斯图卡”命中,于15分钟内沉没。

落水的船员不能见死不救啊。因此,金恩少将又派遣B战斗群旗舰“格洛斯特号”和防空巡洋舰“斐济号”赶回去搭救落水船员。他并不知道,这两艘巡洋舰从凌晨起,一直饱受空袭,舰上的弹药几乎快耗尽了——以“格洛斯特号”为例,防空弹药只剩18%。

当金恩少将最终得知这一情况,并令其返航时,已经太迟了。在与主力舰队会合途中,“格洛斯特号”被一枚炸弹击中指挥塔,另一枚更是贯穿锅炉导致烟囱燃起了大火。转眼间,火势又蔓延到整个甲板。这艘巡洋舰很快就不能动了。一旁的“斐济号”束手无策,只得抛下救生筏后驶离,以免步“格洛斯特号”后尘。

下午4时左右,“格洛斯特号”在海面上转了个圈后,缓慢地沉没了。B战斗群指挥官雷罗上校拒绝弃船逃生。他说,船长应该和自己的战舰一同沉没,而不是苟且偷生。他坐在指挥室里随该舰沉没,遗体直到一个月后才被冲刷上岸……

现在,惨重的损失终于让金恩少将明白过来。他下了严令:“禁止再搭救任何落水船员!”他在日后的报告中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如果再去营救落水船员,我们只能受到更大的损失!”

因此,“斐济号”防空巡洋舰全速逃离现场——它已无法与主力舰队会合——也不能与主力舰队会合。于是,“斐济号”在两艘驱逐舰的陪同下改走亚历山大港航道,借以吸引德机火力。在随后的3个小时中,该舰受到了德机近20次袭击,德国人大都是以双机或三机为单位,投完弹后,飞回去再装满弹药继续轰炸。“斐济号”虽然躲过了所有袭击,但它的炮弹很快就打完了。

晚上7时15分,“斐济号”船员眼睁睁地看着一架“斯图卡”轰炸机,在船舷上炸开个大洞。但“斐济号”并未沉没,它挣扎着以17节的航速继续行驶,直到半小时后,一枚250公斤炸弹结果了它。晚上8时15分,该舰倾覆,舰上780名船员有247人遇难,其中包括先前救起的“灰狗号”驱逐舰舰长。

与此同时,金恩少将的主力舰队也一直在备受打击,至日落时分,C战斗群一艘驱逐舰(“朱诺号”)被击沉;旗舰“水中仙女号”和“厌战号”战列舰遭重创;另两艘“卡莱尔号”防空巡洋舰和“勇士号”战列舰也被德军击中,丧失了作战能力……

坎宁安上将泪流满面了。对他而言,这样的损失实在太惊人了。一天报销8艘军舰!再这样耗下去,整个东地中海舰队都有覆灭的可能。

第二天,他给伦敦海军部的电报中这样写道:

……恐怕,我们必须承认在克里特岛海域作战的失败,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损失太大。因此阻止敌人海运登陆是得不偿失的……正如我一向担心的那样,敌人享有非我空军所能抗衡的制空权!

坎宁安提醒伦敦海军部,再这样下去,他有丧失整个东地中海制海权的可能。这意味着封锁隆美尔非洲军团的失败,也意味着整个中东战略的失败。最后,他在写给伦敦的电报中心灰意冷地写道:“现在,我们这支轻型舰队正在走向毁灭……”

话虽如此,伦敦海军部却不为所动,仍然要求地中海舰队“不惜一切代价,不分昼夜,彻底切断通往克里特岛的海上通道”。

尽管伦敦当局发布了这些“豪言壮语”,但却不可能把更多的战舰调往克里特岛实施增援。就拿驻守在直布罗陀的西地中海舰队来说,该舰队已经驶往大西洋,围捕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去了。

无奈之下,伦敦海军部只得临时拼凑出一支由5艘驱逐舰组成的“袖珍舰队”,从马耳他岛出发,前往克里特进行增援。可是,这支小舰队刚刚摸到克里特北部海域,便被德国空军炸沉了其中两艘,210人战死。指挥官路易斯·蒙巴顿勋爵在海中浸泡了一天,才被营救人员救起,送到了地中海舰队司令部。

至此,连丘吉尔也死心了。虽然伦敦当局依旧固执地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克里特岛,甚至要求坎宁安上将使用军舰往那里运送士兵和补给品,但这完全是一句空话,坎宁安上将并没有执行这个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5月26日,坎宁安上将不知出于什么动机,突然灵光一闪,想出了一个大胆的行动——派出“可畏号”航空母舰,袭击德国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空军基地。

但诡异的是,“可畏号”出航前几乎没带什么护航舰,并在行驶途中“很不幸”地被一支俯冲轰炸机编队发现。该俯冲机编队指挥官恩克尔斯少校实在走了狗运,因为他所接到的任务是“前往北非支援隆美尔”。他在途中偶然发现了这支英国船队中有一艘军舰的甲板“异常宽阔”,恩克尔斯少校作出了判断——这是一艘航空母舰。

此时,“可畏号”已掉转舰首,逆风而行,眼看舰载机就要起飞了!虽然恩克尔斯少校不知道英国人要干什么,但他当机立断,抢先发起了进攻。

这实在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就如同一个比武之人憋了半天,好不容易使出毕生所学,却被人误打误撞破解掉了……最后,“可畏号”的飞行甲板被炸了个稀巴烂,狼狈地逃回了亚历山大港,蹲在港口里维修了好几个月。

坎宁安上将又泪流满面了。

自此,坎宁安上将才算真正打消了夺回克里特岛北部制海权的念头。他是认输了……但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德国人虽然夺回了制海权,却不知该如何利用。由于“蚊子船队”彻底被英国人打怕了,说什么也不敢再次出航——以至于尝试一下的胆量都没有。

反正不管怎么说,在5月26日大幕落下之前,海运部队再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绕来绕去,所有人都不靠谱,伞兵部队还得靠自己的努力来夺回克里特岛上的主动权。

那么,伞兵到底是靠什么夺回主动权,并最终打赢了这场看似输定了的战役呢?

转折

在危急关头,德国指挥高层是无解的。5月21日上午,戈林向希特勒作了一个简短的军事汇报。会议上,希特勒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会议结束后,希特勒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墨索里尼打电话,恳求他发兵相助——这当然是天方夜谭,墨索里尼会救人于水火?做梦吧。

总而言之,关于下一步的作战部署,无论最高统帅部还是陆军统帅部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对德国这帮旱鸭子而言,远征克里特岛本就是一场豪赌。现在,他们赌输了,因此只能听天由命。

在同一天,德国驻巴尔干半岛总司令李斯特元帅更是发来了一封危言耸听的报告。李斯特声称:“克里特岛战役可能会拖上一段时间,这将严重影响到对苏作战!”德国第4航空大队甚至不惜坦诚相告,承认该战役“是一次失败”,并要求柏林方面同意放弃“水星行动”。然而,希特勒的答复是,“不惜一切代价作战到底”。话虽如此,可希特勒自己也拿不出什么方案来——还是听天由命。

战场如官场,于是乎,所有人都开始推卸责任,希特勒埋怨空军;空军埋怨空降军。责任就这样一级级地推了下去。最后,“千古罪人”总算被戈林给拎着了——空降兵总司令施图登特。

5月21日,施图登特被戈林剥夺了指挥权,奉命留守雅典。岛上总指挥改由第5山地师师长林格尔中将担任。

施图登特将军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他后来承认:“那段日子是自己军事生涯中最漫长的几个小时。”他说:“当时我准备好了手枪,准备在听到最坏的消息时举枪自尽。”

施图登特将军并不知道,就在此时此刻,岛上的局势实际上已经变得有利于德军了。英国历史学者后来曾这样评价说:“简而言之,克里特岛之战的胜负取决于马利姆机场。”而马利姆机场的得失又取决于一个叫做107的高地。

可是,这个至关重要的高地却“一不小心”被英国守军给弄丢了。

是的,我没有写错,是“一不小心”才丢掉的。

一根电话线引发的血案

毋庸置疑,马利姆机场南面的107高地是整个英军防御体系的核心。可以想象,在一个平坦机场的边缘,占据着一座107米高的小山峰,将是多么有利的局面。

起初,德军并未从空中照片中看出这座小土丘的重要性。因此只派了一个由科赫少校率领的加强连,搭乘滑翔机向高地发起进攻。结果伤亡惨重,突击队被击溃,科赫少校颈部受伤。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兵,当西部集群总指挥曼德尔少将对周遭地形有所了解后,很快就意识到了107高地的重要性。他当即派遣了4个连队对该高地实施正面强攻。另外两个连则分别从西、南两个方向实施迂回。

德军一步一步地向前挪,一米一米地向前冲。最后,当他们终于摸到马利姆南部边缘的时候,曼德尔少将清点人数,发现士兵只剩下不足600人,其他1500名伞兵不是阵亡,便是失踪,损失竟高达70%以上!

不得不承认,英军火力实在太强了——还有两辆坦克。前文也说过,新西兰守军在马利姆构筑的是“梯田”式防御工事,异常坚固难啃,德军怎么也攻不上去。在进攻中,曼德尔少将自己也身负重伤。

然而,驻守在107高地上的英军守将安德鲁中校却是一个谨小慎微的指挥官。他所辖的军队为1个营(新西兰第22营,拥有4个步兵连)。他把兵力平均分配在机场和107高地四周。而他的营部,就直接设在了107高地的顶部。

在激战中,安德鲁中校突然发现——营部的电话线不知被哪个挨千刀的德国兵剪断了,机场守军与司令部失去了联系。

起初,安德鲁中校曾试图派两名传令兵向下级传达消息。结果,传令兵一去就没有再回来。安德鲁马上又派人向附近的新西兰友军第23营求救,但23营正与德军酣战,无力抽调兵力。最后,马利姆机场总指挥普蒂克准将告诉安德鲁,他没有多余的援军,希望安德鲁“好自为之”。

好自为之就是听天由命。在这种情况下,安德鲁中校的信心发生了动摇。他并不知道,部署在山下的两个连,不仅顶住了德军的进攻,还将敌军最高指挥官打成了重伤。

命运攸关的决定

就这样,安德鲁中校根据自己的草率分析,作出了无法坚守高地的判断。5月20日深夜,在撤退请求获批准后,安德鲁便在夜色掩护下,悄悄撤离了107高地。虽然守卫机场的两个连一直没有恢复联系,无法传达撤退命令。但安德鲁中校顾不上这些了——还是自个儿保命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