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起初几天进展得太顺利了,三昼夜内前进了25~60公里,铁木辛哥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德国人为他设好的陷阱,在等着他去钻。他居然打电话给斯大林报喜,说什么形势一片大好,“光复哈尔科夫指日可待”。据朱可夫后来说,这个汇报使“斯大林非常得意”,还故意打电话去羞辱最高统帅部,以示炫耀。他说:“多亏没听朱可夫的意见,险些儿放跑了如此顺利的战役。”
可是就在5月17日夜晚,局势直转而下。铁木辛哥向莫斯科发出求救信号,请求派援兵来阻止克莱斯特的进攻。但他没有完全告诉斯大林实情,更没有提到自己的军队很可能会处于被反包围的危险境地之中。由于斯大林不喜欢更改自己的决定,在和铁木辛哥短暂交谈之后,便草率地向总参谋部宣布说:“南方面军有能力独自化解危机。所以,西南方面军仍将继续进攻!攻势没有理由半途而废嘛……”
但是,马利诺夫斯基同志有能力化解危机、守住阵地吗?答案是否定的。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等到突出部根部被敌人掐断,那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与往常一样,铁木辛哥明知道局势万分危机,却不敢在斯大林面前吐露实情,只好寻求自我安慰,幻想“形势一片大好”。
据西南方面军政委赫鲁晓夫后来说,5月18凌晨,他洗了脚正打算上床睡觉,参谋长巴格拉米扬中将突然破门而入,他“精神恍惚”,明显受了某种刺激。他警告赫鲁晓夫,再这样进攻下去,“西南方面军将走向毁灭”。他力劝赫鲁晓夫给斯大林同志挂电话,讲明实情,撤销继续进攻的命令。
赫鲁晓夫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以前从未见过巴格拉米扬同志处于这种状态……他军事知识渊博,廉洁正派。”总而言之,巴格拉米扬是他见过的最优秀的参谋长!虽然赫鲁晓夫对军事一窍不通(似乎对政治也不怎么精通),但看见“最优秀的参谋长”竟处于这种状态,也很快意识到了局势的严重性。他首先挂电话给华西列夫斯基,让他捎上地图去找斯大林同志谈谈(这后来成了苏共第二十大秘密报告中一个重要攻击斯大林的理由),可是,华西列夫斯基粗鲁地拒绝了。“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他平静地说道,“你知道斯大林同志不喜欢改变自己决定的,要说你自己去吧,这个忙我帮不上。”说完,华西列夫斯基挂上电话,睡觉去了。
赫鲁晓夫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在巴格拉米扬的百般哀求下,只好亲自给斯大林打电话。就像他后来在秘密报告中说的那样,“这是非常冒险的”。因为斯大林总把自己看成是个无与伦比的大战略家,不会犯任何错误。果不其然,斯大林拒绝停止进攻,甚至不愿去听电话,因为他知道赫鲁晓夫要说什么。于是让马林科夫(就是那位建议打造大刀、长矛去跟德国鬼子拼命的老兄)代接,自己则坐在离电话机不到10米远的地方下圣旨,遥控批评赫鲁晓夫“毫无主见,惊慌失措”。马林科夫也是名政治委员,两位政治委员对军事一窍不通,牛头不对马嘴,胡乱扯了半天,赫鲁晓夫只好失望地将电话挂上。此时此刻,巴格拉米扬早已在一旁哭成了泪人。据说,“他的眼泪溃堤般涌出,号啕大哭而去”。他显然意识到西南方面军不可逆转的命运——这已是自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二次了。
1942年5月19日,巴格拉米扬中将的担心成了事实。那一天,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全线崩溃,该集团军司令员科兹洛夫少将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后被撤职),德军突入西南方面军左翼80公里,打开了一条80公里宽的巨大缺口。与此同时,苏第28集团军发现自己的左翼失去了掩护,这迫使集团军司令里亚贝舍夫中将做出调整,调出部分兵力来掩护自己的左翼;苏第6集团军在发现背后出现德军之后,更是惊慌失措。因为它不得不掉转过来,在既无空中支援,又无炮火支援的情况下与出现在身后的敌军交战。这样一来,身陷囹圄的德第6集团军的压力自然减轻了。保卢斯抓住机会,乘机反击,与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前后合力,将位于巴尔文科沃突出部的苏军置于一个大磨盘中——只要“磨盘”一转动,铁木辛哥绝大部分军队将被吃掉。
5月19日,斯大林终于清醒过来,命令部队就地转入防御,固守待援。但这一决定显然已经太迟。22日,德军已完全卡死这个包围圈,封闭了该突出部根部。铁木辛哥的反应是,命令第38集团军向西突破德军战线,试图恢复与包围圈内部队的联系,但未获成功。
5月23日,克莱斯特集群与保卢斯第6集团军在巴拉克列亚以南顺利会师,切断了苏军由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北顿涅茨河对岸退却的通道。与此同时,在包围圈内,苏军拼命突围,他们宁愿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也不愿放下武器。他们孤注一掷地猛攻德军,有时这样的猛攻一次接着一次。他们在夜里猛攻德国人的前沿阵地,但德国人的阵地异常稳固,借助镁光灯的照射,成千上万的苏联红军被德军残忍地杀死了。阵亡者中还包括西南方面军副司令科斯坚科将军(正是基辅会战中骑马突围的那位)。可惜得很,这一次,他没能跑掉……
另外,第6集团军总司令戈罗德尼扬中将与第57集团军的波德拉斯中将也在突围中被击毙。算起来,这是第6集团军在继乌曼战役后第二次被围歼了。在此后的一周里,落入“巴尔汶科沃捕鼠器”的苏第6和第57集团军几乎全军覆没,其余集团军不是重创就是半残,成功突围者寥寥无几。许多参加过基辅会战的老兵跑出来后不是欢庆得救,而是“伏地大哭,号啕不止”。德军后来清点俘虏人数,竟俘虏了24万人!击毙了7.5万人!这大大超出了希特勒的预料。另外,缴获或摧毁的大炮和坦克更是惊人——2000门大炮以及1240辆坦克!而德军的伤亡总共才不过2万人。这再次证明了“坎尼战”的优越性——像苏联如此庞大的帝国,通常的击溃战是没有用的,只能通过包围战“大放血”的形式才能将其击垮。
铁木辛哥后来向赫鲁晓夫承认,“西南方面军已被敌人彻底打垮了”(此乃铁木辛哥原话)。悲催的西南方面军再一次被打烂了建制。这次的人员损失虽低于基辅战役,但重武器与坦克的损失却大大超过了去年。
不久后,铁木辛哥被撤职了,从此永不获重用。与他一同遭殃的还有巴格拉米扬中将——从方面军参谋长被直接贬为集团军参谋长。这也难怪巴格拉米扬同志会痛哭流涕了。作为该进攻计划的坚定拥护者,斯大林必须找替罪羊!
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当然了,斯大林同志是没有错的。他不是人,而是半神,所以他永远伟大、光荣、正确!
当惨剧(无论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发生后,斯大林总是拼命找替罪羊,以洗脱自己的干系;如若战役取得成功,则属他功劳最大,是伟大领袖劳苦功高、教导有方……领导着苏联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总之,错误都是人家的,胜利则必属于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这一次,也不例外。
斯大林当然不会承认自己的过错。而是将赫鲁晓夫紧急召回,询问此次惨败的缘由。据说赫鲁晓夫吓得都差点尿裤子了。
为什么不传唤铁木辛哥,他才是西南片区最高军事领导人;为什么不传唤巴格拉米扬,进攻计划是他拟定的……赫鲁晓夫写好遗书,登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飞机。此时此刻,他的心情一半是恐惧一半是迷惘。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激动地写道:
他们没有传唤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而是把我叫去。你可以想象,我的心情是如何压抑,我几乎描绘不出当时的心情是何等沮丧。我们损失了数万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失去了那个赖以生存的希望,失去了我们能够在1942年扭转乾坤的希望……哈尔科夫反击战遭到失败已经够难过了,而更难过的是,好像要我个人为此承担一切责任!对斯大林来说,要他同意我们停止进攻是对的,不就意味着承认他是错误的吗?他绝不具备那样高尚的品德……为了避免承担责任,他是不择手段的。
正是怀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情,赫鲁晓夫回到了克里姆林宫。可是斯大林竟没有逮捕他,甚至没有批评他。这反而加深了他的不安,赫鲁晓夫曾不止一次看见有人因犯错误被斯大林呵斥得晕死过去,要副官拖出去用冷水浇醒。没有人知道自己下一刻是被发配到西伯利亚,还是被关进集中营。这一切的一切,都隐藏在斯大林那张深不可测的面具后面。
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住了很多天,整日不是吃饭就是睡觉,什么事也没有。久而久之,他开始暗自庆幸,是不是斯大林把这茬事儿给忘了?突然有一天斯大林把他召进办公室,问他:“德国人宣布,俘虏了我们20万人。他们说的是实话吗?”
赫鲁晓夫回答:“他们没有说谎,那个数字差不多,也许还要多一些……”
这个时候,赫鲁晓夫看到了从未有过,甚至想都未曾想过的一幕:斯大林苦闷着头,似乎是在自责,他的内心备受煎熬,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此次事件对斯大林的打击是如此巨大。打那以后,斯大林估计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军事方面是个门外汉,很多时候都肯听从部下的意见了。
也是这一次,斯大林竟一反常态,以罕见的坦率承认了苏联在夏季攻势中遭到惨败。他在指出德军有生力量、火炮和航空兵占有巨大优势的同时,宣布被俘7万人,阵亡5000人。该数字虽被压缩了好几倍,但苏联公开承认失败还是破天荒的一次。以前无论败得多惨,也要打肿脸充胖子说“打了大胜仗”,或者干脆封锁消息。连德国人都非常惊讶,苏联人今年怎么突然变诚实了?
然而,斯大林承认失败是有政治目的的。最主要因素自然是为了呼吁西方国家“立即开辟第二战场”。斯大林认为,越是把苏联描绘得暗淡无光,越能激起西方国家的同情。5月中旬,苏联外交部长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突然造访伦敦,大谈开辟第二战场的重要性(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问题了)。莫洛托夫一会儿提出派25~30个师到苏联去,一会儿又不顾一切地呼吁第二战场,令人眼花缭乱。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苏联人丝毫不明了一支大军在敌人防御坚固的海岸上登陆的性质。”他们认为,登陆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无非是把几十万人从海峡一边摆渡到另外一边罢了。
最大的讽刺还是来自斯大林本人。就在莫洛托夫冒着相当危险飞回国的同时,德国的夏季攻势正式拉开帷幕。哈尔科夫的胜利使元首备受鼓舞,为了迷惑苏联最高统帅部,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通过不同渠道故意向国外记者透露消息,宣称1942年的战略目标仍然是莫斯科本身。另外,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冯·克鲁格陆军元帅公开做出一副要大举进攻苏联首都的架势,甚至代号都拟好了,叫“克里姆林宫”。
这一次,斯大林又信了。(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反正斯大林是信了!)他轻而易举地上了希特勒的当,并得出结论:敌人无疑是想越过哈尔科夫向北进犯莫斯科!
可是就在这时,历史上的事件重演了。6月19日,一名德国参谋部军官携带“蓝色计划”,也就是夏季攻势的文本飞赴前线。结果飞机迷航,被苏联防空火炮击落。一队德军侦察兵被迅速派往失事地点,寻找军官和他身上携带的文件。但苏联人抢先了一步,飞行员和军官的尸体都不见了,连纸片都没剩下一张!
很快,这一重要情报被呈递至斯大林案前。可是,斯大林竟不相信这是真的,而是德国人的伪造品。据说,他生气地将文件扔了一地,还把获得此文件的戈利科夫将军痛斥了一顿,骂他无脑。而希特勒在听到坠机事件之后也是愤怒不已,气得语无伦次,这和1940年发生在比利时的事件一模一样。很显然,他的将军并未从那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如此重要的文件怎么能随身携带呢?又不是身份证。
这一次,希特勒决定来一个杀一儆百:施图梅特将军(第40装甲军军长)及其参谋长被立即撤职,移交军事法庭。连陆军元帅冯·博克也没逃过干系,挨了元首的一顿臭骂。后来,希特勒亲自签发一份新命令,作为他对此次事件后续的补充:“重大军事行动的保密特别重要,因为落入敌人之手,敌人就会将计就计,造成全局被动。哪个军官如稍有不慎或者不执行命令,我们的士兵就要付出血的代价!”
“蓝色一号”
德国治安部门出了如此大的纰漏,据哈尔德说,苏联报纸甚至还刊登了德国的夏季攻势,“引用了老长老长的一段”。
这样一来,希特勒的战略就不再是什么秘密了,到了妇孺皆知,连苏联老奶奶都知道的地步。但是,希特勒不肯做出任何改变,他料想斯大林不会如此迅速地作出反应,于是冷静地下达命令:“战略计划维持不变!”
事实证明,希特勒错了,并且是大错特错!他以为斯大林反应迟钝,事实是,斯大林反应可快了。苏联方面迅速从缴获的文件中得出结论:“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迫在眉睫!”因此急忙改变部署,将大本营预备队中的三个集团军北调,加强莫斯科周边的防御——而不是去增援损失殆尽的西南方面军。
在这里,斯大林那不可理喻的固执再次起了“神效”。去年的时候,他拒绝相信任何关于德国将要进攻的事实,如今,当一架带着“秘密文件”的飞机坠落在他跟前时,他仍然拒绝相信。
疑心病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