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卢斯说,第6集团军最多只能坚持几天。实际上,他们又坚持了两个多星期。很难想象当时的场景,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第6集团军仍在做着绝望而顽强的战斗。事到如今,士兵们已经对获救不抱任何幻想。由于每个人的气质不同,他们有的大胆无畏,有的悲观失望,有的则逆来顺受,漠然处之。但是,不论士兵有什么样的感受,除了不间断地战斗下去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无论多么绝望,这仍是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士兵们以胆怯懦弱为耻,任何擅离职守、偷盗抢夺的行为都将被枪决。在第6集团军中,因拒绝作战和显露失败情绪而被判处死刑者超过了360名。甚至在这场战役的最后阶段,还涌现出了很多勇敢非凡的例子。根据耶恩内克将军的报告:“一名中尉独自操纵一门88毫米高射炮,面对28辆红军坦克的围攻而毫无惧色。在这次交战中,他一个人摧毁了15辆T-34。”
而在另一封私人电报中,保卢斯讨好般地通知希特勒,说他的外甥雷奥·拉包尔(希特勒的姐姐安吉拉·希特勒的大儿子)已在战斗中负伤,是否用飞机将他接走。现在,随着卡尔波夫卡补给基地的沦陷,包围圈中唯一可以起降大型飞机的机场——皮特姆尼克机场已经处于苏军重炮的射程之内,保卢斯希望元首能早做决断,因为再晚就来不及了!
可是,答案是否定的:“作为军人,他应与他的同志们待在一起。”这是希特勒的回答。希特勒拒绝了任何人通过裙带关系的请求,包括他自己。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资料显示,希特勒的两个亲人都先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如果没有第6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将军签发的通行证,谁也休想登上飞机——只有重伤员享有优先权。此时此刻,希特勒的命令仍然是简单而又粗暴:“拒绝投降,战至最后一人!”
1月19日,苏军对第6集团军的包围圈还在不断地缩紧,合围正面的长度已从170公里缩小到110公里,德军实际占领面积也从1500平方公里锐减到600平方公里。合围圈内的所有德国将军包括保卢斯本人,每天也只能领到150克的黑面包。大地上铺满了德国士兵的尸体,场面之惨烈,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冯·梅林津在他的回忆录中悲怆地写道:“一路上到处都是士兵的尸体,焚毁的坦克,遗弃的火炮以及一个集团军在最后垮台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废弃物品。机场上也同样是一片凄凉景象:积雪的荒野上,散乱地堆放着遗弃的飞机和一些车辆,到处都是尸体,他们体力耗尽,动弹不得,就倒在雪地上死去了……”
那天,保卢斯又一次召集各军军长开会。他强作欢颜,郑重地提道,所有身在“要塞”的部队,都要在1月22日统一行动,化整为零,分成小股兵力分散突围,拼命投奔顿河集团军群。正如丁格拉上校所说,“这是垂死挣扎的计划”。因为曼斯坦因距第6集团军的直线距离超过了200公里!换句话说,士兵们必须突破重重封锁,再步行200公里才可返回己方阵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根据另一份资料证明,保卢斯的思想又是“极度的混乱”。他仍在幻想“体面地投降”。一个名叫齐泽维茨的少校最后一次飞出斯大林格勒,将那里的绝望处境作为第一手资料向希特勒汇报,想使他回心转意。据约翰·托兰所著《希特勒传》记载:1月22日,当齐泽维茨晋见他时,希特勒紧紧地抓着少校的双手,激动地说道:“你是从危急的地方来的……”然后,他将两周前向贝尔上尉陈述的理由再次兜售了一遍,他说:“他马上就会调遣一个‘虎式’重坦克营,突破苏军封锁,前往解围。”
与贝尔上尉一样,齐泽维茨惊得目瞪口呆……整个“冬季风暴”行动都失败了,一个营怎么胜任得了?趁希特勒谈话停顿之际,少校掏出一张预先准备好的纸条,念了一连串的数据。他动人地讲述了被困官兵的绝境,以及他们被空军出卖后的感受。“我的元首,”末了他说,“请允许我说,不能再令斯大林格勒的官兵打到最后一发子弹了,因为他们的体力不能再战,也没有最后一发子弹可打了!”
希特勒惊奇地转向他,并且,在齐泽维茨看来,双眼直视着他。“男人可以很快恢复体力的。”希特勒说。他把少校打发走后,便向保卢斯发报:“决不投降。抵抗到底!”
保卢斯迫于无奈,只好挺身应付残局。1月18日,当最后一批来自德国的邮件送达的时候,他只给妻子写了一行极其简单的告别话:“我坚持并战斗着——这就是我的使命!”这封绝笔信由一名军官带出了合围圈。他的勋章、结婚戒指和图章戒指也被带出了合围圈,可是这些东西最终落在了盖世太保手中。那个不切实际的突围计划,最后也在希特勒的威逼恐吓之下被迫放弃了。原因是,“德国军官没有抛弃士兵单独逃跑的习惯”。
后来,很多人奇怪保卢斯为何不坐上一架飞机逃跑——他完全有能力这样做!因为第6集团军最后一个备用的古姆拉克机场仍在控制之中,这个机场虽不能停落大型运输机,但一般型号的飞机是完全可以降落的。但保卢斯没有这样做,他从未想过要抛弃自己的士兵。据说,希特勒已令他的私人副官飞往斯大林格勒,给保卢斯带去一支手枪,供他自杀使用。
陆军元帅保卢斯
现在,德军不但陷于饥饿,而且还特别缺乏弹药。有的部队指挥官甚至下令“在敌人接近300~400米时才可开火射击”。
截至1月25日日终,合围地域的面积已不超过80平方公里了。德军被压缩在斯大林格勒一块狭小地面上,南北的长度为20多公里,而东西的宽度仅为3.5公里。
在连续15天的战斗中,德军死伤和被俘达10万人以上,但仍在负隅顽抗,德国士兵绝不投降的原因固然是来自希特勒的直接命令,但主要因素是担心被苏军俘虏。
特别是那些所谓的“俄罗斯志愿兵”。前文说过,他们是协助德军作战的苏联公民,他们已对自己的命运不抱任何幻想,打起仗来简直如同疯狗,比德国人还要顽强百倍。许多德国军官都十分欣赏他们的作战能力和忠心程度。特别是那些勇敢的鞑靼人。一名德国军官在报告中这样写道:“当这些苏联人使用缴获的苏制大炮射击时,他们为每一次能够击中红军坦克而自豪。”这名德国军官的评语是:“这些家伙真的不可理喻。”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这些“俄罗斯志愿兵”甚至冒着枪林弹雨将那些受伤的“德国战友”抢救回来,令那些活着的德国兵又惊又佩。
1月24日,苏联停战使者又来了。他们或许真的以为德国人肯定会投降,甚至有些迫不及待。那天,苏联特使再次向保卢斯提出了优厚的投降条款(和半个月前开出的没什么两样):如果第6集团军在24小时内投降,红军将保障所有战俘的安全,并要对所有伤病员进行医治。
现在,连曼斯坦因这样冷酷决绝的人也忍不住站出来了,开始力劝希特勒批准第6集团军投降。而希特勒向曼斯坦因解释说,“不允许投降”,他反复叨念:“第6集团军每坚持一天,对东线其他部队好处极大!再说,苏联人向来不会遵守诺言。”
就这样,德国方面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苏联特使灰溜溜地走了……至此,血腥的城市战再也无法避免。不过,是德军防守,由苏联人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废墟,是保卢斯最后的阵地!在极短时间内,德军在工厂区建立了最后一道防线。与此同时,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在对形势作了判断之后,决定以第21和第65集团军由西向东,以崔可夫将军的第62集团军由东向西,向斯大林格勒市区实施向心攻击,把敌军分隔为两部分,然后加以歼灭。
现在,崔可夫这个曾经的“钉子户”摇身一变,成为了拆迁大队加上城管联合执法。崔可夫信心满满,但攻势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苏军伤亡非常惨重。一个现实因素不容忽视,第62集团军有一半以上的士兵为“俄罗斯少数民族”,由于语言不通,他们完全不懂所谓的战术技巧,只会端着步枪瞎冲。一名德军士兵后来回忆,苏军向他的阵地连续人浪冲锋三次,三次都被击退,尸体堆砌有半人多高,把射界都挡住了。
由于没有获胜希望,所有德国兵根本不在乎输赢,只是抱着杀一个够本,杀两个稳赚的心理在战斗。这令崔可夫将军相当头痛。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德军再也不发动战术反击了,一门心思搞防御。”甚至在马马耶夫冈被苏军完全攻占后也无动于衷。德国人利用城市作掩护,使苏军遭遇到了他们在两个多月前自己曾做出的凶猛抵抗。德军还在窗户上使用一个简单的铁丝网保护自己免受手榴弹攻击。为了消灭这些躲在楼层里的敌人,苏军不得不把重炮推上前线,直接瞄准建筑物开火,将顽强的敌人埋在废墟下面。
红军第54师师长索科洛夫便向崔可夫报告了这样一件怪事:他的部队冲到“红十月”拖拉机厂的西侧,包围了敌人一个强大的支撑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苏军再次劝降。经过长时间交涉,德军竟然向他们索要起面包来。苏联人可怜这些饥饿的家伙,扔给他们一些。
但德国人接过食物,翻脸不认人,重新开始射击。没有办法,苏军不得不推来几门大炮,直接瞄准这个支撑点开火……在最后时刻,拖拉机厂内尚能战斗的士兵只剩寥寥数人了,一名叫做海因里希·史多达的德国士兵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以下是他的话:“我们这里只有7个幸存者了,其中4个人还负了伤。我们在拖拉机厂里坚守了4天,在这4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东西。我们刚刚装上了最后一个弹夹,10分钟后布尔什维克们将占领这里。告诉我的父亲,我忠于自己的岗位,我即将光荣地战死。德国万岁!希特勒万岁!”
然而,德国士兵的英勇抵抗,最终还是被一个人的贪生怕死给葬送掉了。这个人就是第6集团军总司令、德国陆军一级上将——弗里德里希·威廉·恩斯特·保卢斯。
祖国抛弃了他,他“背叛”了祖国
1月26日,战斗接近尾声,师和团的编制已无任何意义:第14装甲师只有不到80个能够战斗的士兵;第3摩托化步兵师只剩下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宝马”摩托车……保卢斯七零八落的军队被奇斯佳科夫的第21集团军与崔可夫第62集团军分切到两个口袋里。那天,苏军第21集团军根据顿河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与苏军第62集团军所属近卫步兵第13师罗迪姆采夫将军的部队会师。德军最后的防御阵地就这样被撕裂成了互不相连的南北两块。
在较小的南部那个口袋,保卢斯曾悲观地预言它在25日失败,但他的士兵继续战斗,硬撑到了2月份。在1月的最后一天,纳粹党的字旗仍然飘扬在斯大林格勒最高建筑物的废墟上。那天正好是纳粹党执政10周年纪念日。在德国国内,“庆祝活动”是很低调的,禁止市民悬挂彩旗,以示对第6集团军阵亡将士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