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雪域驴行十日谈
47943400000011

第11章 驴者札记

2009年的西藏旅游行情异常火爆。旅游业几乎是“报复性”的从2008年拉萨“3·14”事件中复苏过来,并在2009年的夏天达到高潮。事实上,自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以后,西藏经济飞速增长,世人有目共睹,其中旅游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容忽视。也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旅游业本身的“大发展”也给西藏风土人情带来了巨大影响和改变。

撇开积极的那一方面,很多现象让人“看不懂”。每到旅游旺季,各地直通拉萨的火车票异常紧张,有时一张火车票加上哄抬后的手续费甚至接近了机票水平;大部分的直达票都被旅行社抢购一空,想搞到一张去拉萨的火车票不得不去找“黄牛”;而到了拉萨,布达拉宫门票更是一票难求。布宫限流,想登上它的游客又趋之若鹜,其100元的票值在“黑市”上甚至被炒到过3000元……在商业旅游浸润下,拉萨等著名旅游景区纯朴民风的退化,实在有些令人惋惜。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旅游经济繁荣的背后,西藏游,有些“变味”。更深层的背后,暴露出的也是整个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忧患。

过去,西藏常被认为是“圣地”、“圣域”、“净土”,是人类寻找灵魂居所和精神家园的“香格里拉”,是全世界旅行者最理想的目的地之一。但时至今日,也有旅客发出感叹:西藏旅游不过如此!这种观点甚至会出现在不少像我一样的“老西藏”人中间。并不是我们觉得西藏不美了,而是我们感受到,尤其是近十年间,西藏的种种变化。在旅游业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在想去什么地方都不再困难的当下,我们发现:中国特色固定模式的旅游发展在把游客引向与“旅游”越来越远的地方。悲观地讲,中国特色的旅游在概念化、标准化、符号化,旅游相关产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仅是对旅游本身,也在对社会催生诸多不利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上搜索,经常可以查到国内“十大旅游景区黑洞”之类的相关文章。那些曾经因旅游业而兴的旅游目的地现在大多为人所诟病。各种各样的“宰客”花招、各路游客对此进行的投诉,以及积累的众多负面新闻都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旅游在变味。国家圈定的旅游景区,评A等级也越来越高,相应水涨船高的是贵得离谱的景区门票。在青海湖边我不过对路边盛开的油菜花拍了两张照片,即有藏民和喇嘛上来收费;丽江古镇早已没了昔日的宁静,多的是摩肩接踵的游客与彻夜不眠的喧嚣。“泡吧”、“艳遇”、“小资”成了它的标签;漠河北极村的做法也很绝,将真正位于最北点的石碑挪移至北极村景区内,再对“最北之家”等加以冠名,游人兴冲冲前来“找北”,找到的却是人为制造的“北”。嘉兴的朱生豪先生故居被完全拆除,有关部门又另辟一地重建起“朱生豪故居”的宅子来……建构的旅游,建构的景点比比皆是。更不用谈那些在旅行社的安排下,购物点之多甚至超过了参观旅游景点本身,恶性竞争导致的“低价旅游”、“负成本出行”进而助推的“导游抽拉回扣”都成为“行业潜规则”,变得见怪不怪了。

看看“黄金周”里人满为患的各大景区吧,虽然GDP的拉动相当可观,但超负荷接待游客后景区“消化不良”的后遗症问题也不容回避。相比较国外成熟的旅游景点,中国的旅游景点“折寿”严重,忙着发眼前财,图一时之利益,掏尽利润不管其他,真的叫人忧心。我们的名胜古迹被圈起来,一面说是“保护”,一面被人流无情踩踏,看看我们的布达拉宫,每天赶鸭子似的游客限时参观,真的是在对布宫进行保护吗?看看英国的莎士比亚故居,美国黄石公园,这之间,我们客观上还是存在不小差距的。

西藏游在变味,中国的旅游在变味,没开发的地方才有好的风景。于是自助游的“驴子们”跑得更远了,扎进了更深的村子,遇到的危险也更多了。只有远离商业旅游的地方才有宁静,但那些潜在的利益可图点也被一一发掘了出来,一经盯上,迟早要被开发。而开发之后,又会是下一个九寨沟,下一个丽江,下一个拉萨。

我们的发展模式决定了我们往往是先破坏、先攫取再谈保护。表现在旅游业上的功利性更加明显。中国人对旅游的误区也很多,到过一个地方,摆个POSE拍照,就算是旅游了,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互动。甚至个别有损国人形象的“低素质行为”泛滥到了海外,给外国人留下的印象便是——一大群人在景点叽叽喳喳吵吵闹闹逐一拍照的必然是中国人。在民风纯朴的尼泊尔,我就遇到有人叹息,加德满都的尼泊尔人被那里太多的中国人“教坏了”。中国人的势利,缺少对他人的顾及,都成了他国之人的切身感受。

社会转型期的隐忧也正在这里,一方面我们的生活质量上去了,但另一方面,我们的精神世界仍旧空虚。国民素质既比不上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又不如一些经济还远不如我们的宗教国家。中国人的利己主义、消费文化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今天达到了顶峰,对人情、自然环境的漠视也到了一定程度。这就导致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生存环境的时候过于强调自我感受,在旅游时,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双方都显得格外功利与机械。

那些原本纯朴的性格的消失,必须归咎于“外来者的入侵”。一个游客,在旅行过程中,也是一个“作用人”,对环境和当地人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这种影响甚至超过了当初对景区的设定、定位与开发。我们的旅游行业、相关部门过去更多地是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作用,如何保证游客玩的开心、满意,却无需游客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或者这种责任只是某种“空谈”以及更多的道德自律罢了。过去,驴友们常说,去西藏旅游,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带走,除了你的相片。但类似的“说教”极少出现在“正规场合”。我们一面在对某些不文明现象嗤之以鼻,指责“有些人丢脸丢到国外去了”,一方面却在自己旅行时也“不小心”丢弃了废物,对人文与环境进行着种种破坏。

真正的旅游,是双向的,尤其在西藏这片脆弱的生态、宗教圣地上。双向,意味着旅游不是游客或旅行社组织行为下单方面的简单消费行为。它涉及到尊重与平等,作用与反作用,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民俗的、宗教的各种交流与交融。只是很可惜,在今天,除了经济上去了,在其他方面,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负面效应。我们怎么可以认为,先把经济搞上去了,其它的可以暂时先搁置不论呢?

变味的旅游也会成为“流行”的。当我们习惯于跟着旅行社的小旗子,匆匆忙忙从这里赶到那里,习惯于拍照给钱、扎堆购物的时候,我们会以为这就是“旅游”,这就是市场经济商品时代赤裸裸的利益的正常交换。那么,我们就无法真正体会旅游带给人的快乐以及心灵上真正的愉悦。结果必然是,想不起来旅游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味道”了!

拉萨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行政首府,也是西藏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地。作为传统的“前藏中心”,没去过拉萨就相当于没到过西藏。著名的布达拉宫,就位于拉萨市中心红山之上;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也都处于拉萨市区管辖。某种意义上说,拉萨就是西藏的标志、西藏的名片。

拉萨海拔3650米,常常是理想的西藏旅行的开始,它处于几条进藏公路的终点位置,又具有火车、机场的便利,无论你到西藏用何种交通工具,拉萨往往是名副其实的第一站。以拉萨为中心,北有羌塘草原,南有山南藏民族发源地,西有日喀则、珠峰与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东有西藏江南的林芝、波密、昌都——拉萨地理优势明显,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七世纪,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建立吐蕃王朝以后,拉萨就作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繁荣至今。

对驴友而言,其实拉萨并不值得停留太长的时间,尤其当城市化的进程将拉萨变得与各国际化都市没有二异的时候,只有在布达拉宫前叩拜的藏族,和寺庙里低沉的诵经才让人感受到宗教的虔诚。拉萨乃是“日光之城”,光照充分,夏季的时候,早上八点的太阳和晚上八点的太阳几乎一模一样,难以区分,如果游客不抹些高指数的防晒霜在身上的话,皮肤很容易被晒黑、晒伤、晒化。

布达拉宫的门票近些年被炒的有些“火”,在过去则不是这样的。现在旺季里去布达拉宫最明智也是无奈的方式是“跟团”,连大昭寺也有类似情况。于是驴子们常常一大清早去小昭寺而不是大昭寺,那里有难得的清静。另外,清晨的时候到药王山的观景台观看布达拉宫的日出也非常不错,去晚了就会有人在观景台处收费。药王山一带还有崖画和鲁普岩寺等为游人所不熟悉的玩点,以及罗布林卡附近的西藏博物馆颇值得推荐。此外就是八廓街了,在这条成熟的旅游商业街上买东西不仅需要考验游客的鉴别能力,还要锻炼讨价还价的水平,不过这并不妨碍你在雪域宾馆等“老字号”餐馆里尝到正宗的西藏美味。

拉萨北京中路上的吉日旅馆、八郎学旅馆、亚宾馆等是背包客的聚集地,有单人间、标准间和通铺。在那里也可以寻找一起驴行的旅伴。现在,拉萨各种档次的住宿宾馆很多,在仙足岛别墅区也有很多家庭客栈,经济实惠,交通方便。游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日喀则

“后藏中心”日喀则,藏意“最好的庄园”,一直是班禅的属地,从拉萨西去320公里便是日喀则,海拔3860米。日喀则是西藏第二大城市,早些年前与上海建立了合作援建项目,是上海对口支援的城市。如果没有韩红的歌:“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恐怕日喀则的知名度不会有现在这么高。整个日喀则市并不如拉萨市旅游资源丰富,很多年前我也只是知道扎什伦布寺,以为当时年幼的班禅就住在行宫里面,很想前去瞻仰。不过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这些年班禅很忙,而扎什伦布寺的门票也不便宜,好几次路过日喀则,我们只是远远望了望金顶就走了。

日喀则的旅游资源在于日喀则这个地区非常宽广。驴友不会只为了看看拉萨往日喀则(确切说是往江孜,江孜拥有“十万佛塔”的白居寺)路上的羊卓雍错就跑这个地方来了,更多驴子是为了去仰望珠峰的。还有的驴子是为了从樟木口岸出境去尼泊尔,也必定路经日喀则,或者更猛一些的驴子要前往阿里。出了日喀则,只有一个萨嘎小城,那里很像到了现代文明的边缘,然后就进入奇妙的世界。所以这里便是重要的供给地。

日喀则市中心有个“上海广场”,很多年前我抵达的时候,游人稀疏,如果不是当时上海市长徐匡迪的题字让我觉得有些亲切,说实话那里够冷清的。不过无论如何,恭喜阁下,如果你都已经抵达了日喀则,如果你又有幸看到了一路上的油菜花,何不继续往南或往西呢?

定日珠峰

日喀则市往南不远就是定日县。定日县以著名的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闻名。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前往观看珠峰的绒布寺地区海拔4900米,珠峰大本营海拔5200米。绒布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现在则设有绒布寺招待所,屋舍虽然简陋,但可以方便驴子在此住宿。上世纪60年代,绒布冰川即分布在绒布寺一代,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现在冰川已经萎缩,即使是在珠峰大本营处也难觅冰舌的踪影。

定日分“新定日”与“老定日”。一般从拉萨或日喀则过来率先抵达的便是“新定日”。游客要在这里办理通行手续,需要前往珠峰景区的游客要购买景区门票(价格不菲),并在边防站做边防登记,检查身份证与边防证。抵达珠峰景区,绒布寺往后,前往大本营需乘坐指定车辆。这里气候严寒,风力极大,冲锋衣和抓绒已是必须,如果在此过夜,缺氧是一大考验。但是为了“日照金山”或得以一见珠峰的容貌,还是值得的。“老定日”位于继续往南的中尼公路上,那里位置更佳,如果天气状况好,除珠峰外,还能看到卓奥友峰等众多8000米以上的高峰与珠峰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林芝

林芝,有“西藏江南”的美誉。行政所在八一镇,海拔约2900米。她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处在川藏线上,与拉萨、昌都等地市相邻,总面积约11.7万平方公里,人口14万多。雅鲁藏布江从这里经过,形成著名的“拐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旅游资源现已经被陆续开发,而规划中的“拉林铁路”也将通到林芝这里。

林芝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海拔较低,乃是天然“氧仓”。但凡到西藏旅游有高原反应等不适的游客,一般建议先到拉萨以东的林芝玩上三天,其症状明显可得以改善。川藏公路上,最好的一段道路便是拉萨—林芝路段,近些年林芝受拉萨辐射效应,经济发展迅速。鲁朗林海、大柏树、巴松措、大峡谷都是林芝较为成熟的旅游景区。

西藏母亲河——雅鲁藏布江,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气候并存的多种气候带,形成了林芝地区奇特的雪山和森林的世界。这里与西藏其他地方不同,温暖湿润,年降雨量65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2022.2小时,无霜期为180天,因此,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林芝的森林面积约为2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6.1%,为中国第三大林区,西藏森林80%都集中在这里。广茂的原始森林蕴藏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林下产品及珍奇动植物资源。松茸、青冈菌等特色产业发展也成为林芝生态旅游近年来的趋势。所谓“山珍海味”,在林芝,驴子们想要好好地享受“山珍”的美味,并不困难。

墨脱

十多年前,资深驴友旅行西藏,言必称“墨脱”与“阿里”。究其原因,是这两处所在都不容易到达。十多年后,墨脱这一原本中国境内唯一不通公路的县,也早已经通上公路,“墨脱”的意义锐减。

墨脱处于林芝地区的管辖区,这个雨林深处的地方,海拔只有1200米,是徒步者修行的地方。由于要穿越蚂蝗区、泥石流灾害区,即使是通路后的今天,徒步墨脱仍然具有象征意义。从旅行的角度来说,单跑一次墨脱,并没有特别的景色,但是和国内大多数徒步线路相比,墨脱乃是“最高级”的修炼了。介绍墨脱的旅行书不少,不过我还是推介安妮宝贝的小说《莲花》,她对墨脱精神层面的认识更为全面,尤其是墨脱这一地名的宗教内涵——墨脱,即是“莲花”。

那曲

那曲地区有别于日喀则、林芝、拉萨和阿里地区,游人涉足不多,实为牧区。那曲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南与当雄县接壤,北与聂荣、安多县相连,东与比如县相靠,西与班戈县毗邻,海拔均在4450米以上。那曲古为苏毗部落,是土蕃王朝主要的军事粮草和马匹供应基地,唐宋以来为主要交通驿道。当年文成公主进藏,走的唐蕃古道上,那曲就是重要的一站。

那曲,藏北重镇,被广袤的羌塘草原覆盖,至今仍是西藏旅游的一片荒漠。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那曲也渐为人所知,未来的发展当不可限量。但笔者不曾深入,每次都只在镇上停留。牧区深处,即使是地质考察的探险队也未了解透析,很多湖泊没有命名。也许,只有每年的赛马节、雪顿节才让那曲热闹。可是我听说,那曲比如县有座著名的“骷髅墙”,见过的驴子寥寥。

山南

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山南地区北跨雅鲁藏布江曲水大桥连接拉萨,往西可至日喀则,往东则是“西藏江南”林芝。山南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是宗教西藏的文化摇篮。西藏的第一个王朝、第一座宫殿、第一部经书都源于此。

去山南驴行,主要是要去泽当。西藏的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就在泽当所处的雅砻河谷建立了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雅砻河被誉为西藏的母亲河,雅砻河谷则被认为是藏文化的发源地。离泽当不远的桑耶寺值得一去,她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美称,始建于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赞普时期。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最初也是从山南起兵,进而统一全藏的,山南的历史地位可见一斑。

泽当的贡布日山是藏族的神山,山上闻名遐迩的猴子洞里有藏民族起源的传说。传说有一只猴子被观世音菩萨所点化,在山洞修行,与一位罗刹女结为夫妻,生下小猴,进而演化出青藏高原上最早的先民。

拉姆拉错则是山南地区最著名的“神湖”,传说可以看来世前生。藏传佛教历代达赖、班禅和其他高僧大德的转世灵童,都要在神湖的启示下寻找。

圣湖

西藏旅行,如果缺少了对圣湖的参拜,实在是有些遗憾的。人文宗教景观是后天树立的,但西藏的自然风情却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被西藏人誉为三大“圣湖”的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对驴友来说,实在是不该陌生的。

纳木错位于拉萨以北的当雄县境内,是西藏第一圣湖,也是旅游资源开发较早的地方之一。她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仅次于青海湖。湖面海拔4718米。湖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湖水最大深度33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为藏语,在蒙古语中称为“腾格里海”,两种名称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湖水远远望去,与天同色,几乎与天相通,所以“天湖”美誉名副其实。过去,想要去纳木错只能包车前往,但现在道路修缮一新,直通湖岸,商业旅游的浸润有所加剧。在拉萨八廓街一带的旅行社或住宿的客栈临时拼凑的散客团,每天都能坐班车前往。不过如果能在纳木错待上一个夜晚,那感觉才叫美妙。当然,现在在湖边骑牦牛要给钱、给藏族小孩拍照也要给钱。到处遇到要钱的,也请不要诧异,这是“旅游发展的必然”——中国任何一个开发了的旅游景点不都是这样的吗?

羊卓雍错,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湖面海拔4441米。她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最深处有60米。原是高原堰塞湖,大约亿年前因冰川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水域面积大约是杭州西湖的70倍。它的形状很不规则,分叉多,湖岸曲折蜿蜒。湖水呈碧玉色,或绿或蓝,变幻莫测。如今,羊湖水电站的建成,使该湖又有了新的战略意义。游人一般在往西走的过程中途径此地,匆匆而过,但都会为其壮美而倾倒。

玛旁雍错是最难抵达的圣湖之一,海拔近458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最深处81.8米,转湖周长大约90公里。坐落在西藏阿里地区神山冈仁波齐东南30公里,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早期的苯教徒称她为“玛垂错”,传说湖底聚集了众多的珍宝。它在藏语中意为“不可战胜的湖泊”。后来藏传佛教噶举派在与苯教的争斗中获胜后,便将其改名为“玛旁雍错”。沿湖而建的佛寺甚多,现存8座。《大藏经,俱舍论》中记载,印度往北过九座大山,有一大雪山,雪山下有四大江水之源。佛经中说的大雪山就是神山冈仁波齐,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错。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到玛旁雍错转湖的游人非常少,主要为朝圣者。论美丽的程度,玛旁雍错完全可以排在三大圣湖之首,只是因为地处阿里地区腹地,所以名声才不及纳木错和羊湖。从玛旁雍错处眺望神山冈仁波齐,你将能体会到什么是神山圣湖。

在玛旁雍错边上还有“鬼湖”拉昂错,因为湖水富有高盐性而使湖中没有生命,但该湖色泽也非常美丽;在珠峰地区的佩枯错、林芝地区的巴松措、山南地区的拉姆拉错、狮泉河地区的班公错都完全可以称之为圣湖,只是名气不如以上“三甲”。不过在驴友心中,盛名之下的圣湖也越来越为其名声所累,那些不知名的美丽的湖泊,在西藏原本就数不胜数,在我们心中,他们有着另外的排名。

神山冈仁波齐——“宇宙的中心”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在藏语中,其意为“宝贝雪山”。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

能够到冈仁波齐的脚下膜拜一番,绝对是驴子的一件幸事。这座神山带给你的感觉除了“震撼”以外再难找到合适的词语可以形容。如果有幸到达,那么转山一圈,将是非常值得的。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也更能积功德。所以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现在,离冈仁波齐最近的塔钦镇是最合适的休憩落脚点,这里也是转山客的起点和终点。不过在这里物资缺乏较为严重,所以饮食等价格就不便宜了。

扎达

在我跑过西藏诸多地区以后,我最热衷的地方还要属扎达,尤其是那一片古格王朝遗址。

扎达县处于土林包围之中,远离公路,在没有标示的路段,汽车一头扎进群山土林之中,犹如进入另一个世界。扎达土林面积达数百公里之阔,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河湖相。专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状与层高,数十万年风雨的侵蚀,犹如神工鬼斧不间断的雕琢打磨,更使它玲珑剔透出神入化。穿梭其中数小时后,才远远发现了县城。扎达县不大,甚至只有一个简易的加油站,在这里,汽油的价格高的离谱。扎达县被风沙侵蚀严重,著名的托林寺隐匿在其中,一不小心就会错过。

在县城外几十公里远的地方就是古格王朝的遗址。确切说那是一个城堡废墟,但侵蚀并没楼兰古国那么严重,这个王朝消亡距今只有短短的350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的消亡与楼兰一样成谜。荒漠之上,耸立着不会说话的王宫遗址,而那些“看门人”也并非古格的后裔。游客,那就更少了,也许一年也不会有多少游客来到此地。在古格,天荒地老、沧海桑田的感觉油然而生。那些古壁画还在,那些佛像还在,只是这里是座空城,静静诉说着她的前世今生。她像破落的贵族,更像荒漠中的遗珠。在她面前,布达拉宫的喧嚣又算得了什么?在我眼中,古格王朝的遗址更像是古西藏的象征。古格就这样在岁月中成为了“化石”……

狮泉河

狮泉河,是一条曲折蜿蜒的河流,藏语称森格藏布,是印度河的上源,发源于神山冈仁波齐峰北面的冰川。狮泉河镇又名噶尔,是西藏阿里地区的首府,西部接壤印度。噶尔,藏语为“帐篷、兵营”,过去这里曾遭克什米尔的锡克族军队入侵,蒙古人甘登次旺率兵把敌人击退,并在此扎营驻留,因而得名。狮泉河镇为西藏和平解放后新建,镇所在地原为一大片荒凉的红柳滩。该镇现已成为西藏西部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工业及边境贸易中心。

这里是西藏最为偏远的地区,但是经过阿里地区长时间的旅行跋涉后,抵达狮泉河会给你“久违文明”的感受。进入狮泉河镇,大型的加油站、十字路口的红绿灯赫然眼前,还有二星、三星级的宾馆,邮局和商店……天啊!你不得不感叹终于从荒漠中走出来了。这里确实是阿里地区最现代化的地方,最近,噶尔机场已经建成,边陲之地也有自己的“繁荣”。狮泉河,是一个大气的名字,驴子的在狮泉河做完补给后,就可以考虑继续出发,回拉萨或者北上新疆叶城,这里是真正的新藏公路的西藏段起点。只有真正走完了新藏线,你才敢说,西藏,我深刻地认识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