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最早酝酿于2008年秋冬之际。
当时,组织部最繁忙的工作时段尚未结束,我也受聘为一家电视台做每周一期的“时事评论”节目,正是手忙脚乱的时候。县委领导同志找到我,让我为干部们搞个道德修养方面的培训,我很快就答应了。但是在准备讲稿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单纯的讲个课那么简单。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培训对象的特殊性。第一,他们是在实践中经受过锻炼的成年人,有了相当的生活阅历、社会资历和人生经历;第二,他们是受组织多年培养的干部,有着较为丰富的知识积淀、经验积累和人生感悟积存;第三,他们由于工种、行业、级别的不同,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工作经历、知识结构和生活体验。培训对象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关键性。也就是说,我的讲稿内容,必须“先做大,再提纯”的讲课方式,必须和他们有效沟通、引起共鸣。
培训很成功,效果出奇的好。在培训的过程中,不少同志提出,总觉得张校长(老师)意犹未尽,能不能把讲稿变成一本书?之后,就在我把讲稿变成书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培训班又邀我去讲课,县内的,县外的,还有市委党校的。在这个过程中,书稿的内容、架构也逐渐成熟了。
我为自己能在不惑之年完成自己第一本著作感到非常庆幸。
在庆幸之时,首先让我来感谢我的父亲及我的太太。父亲为本书的书名和结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我的太太在日常生活中付出了辛勤劳动承担了应该由我承担的家事,让我安心写书。
与此同时,真正感谢我的恩师蒋正华教授多年来对我的教诲和帮助。从二十一年前,我在他的指导下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开始,他就一直期待我能做成点事情。
还有非常感谢商丘市委党校的李清江副书记、苗宏处长,感谢民权县委的姬脉常副书记、县委组织部的李清玮部长和张昌展副部长,他们给我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坚持写成这本书。
特别要感谢国务院侨办的张鲁卿处长和商丘师范学院的姚润田博士,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版多方联络。特别是张鲁卿处长,没有他的支持和帮助,就不会有这本书面世!
感谢华文出版社的编辑和工作人员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苦劳动。书中引用和选录了一些相关文章,在此一并向作者致谢。
张凤池
201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