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这个世界有许多人们还不能了解的东西,聪明人不了解,就会想办法去了解,而普通人则是盲目崇拜,于是迷信就产生了,宗教就产生了。于是很多人就利用迷信、利用宗教来达到自己个人的目的。
6.温人之周
温人之周,周不纳客。问之曰:“客耶?”对曰:“主人。”问其巷人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也,而自谓非客,何也?”对曰:“臣少也诵《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君,天子,则我天子之臣也。岂有为人之臣而又为之客哉?”故曰:“主人也。”君使出之。(《韩非子·说林上》)
有个温邑人到东周国都雒邑,当时雒邑不准外客入境。因而问他说:“你是外客吗?”他回答说:“我是主人。”问他同巷居住的人他却不知道,守城官吏便囚禁了他。周君主派人来问他:“先生不是周国人,而又自称不是客,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我小时候常诵读《诗经》,那《诗经》上说:‘天下所有的土地,没有一处不归王;统率土地来靠近,没有谁不是王的臣民。’现在的周君是天子,那么我就是天子的臣民。哪里有做了别人的臣民又成为他的外客的呢?所以我说‘我是主人’。”周国君主便放了他。
启示:
第一,礼崩乐坏的时代,东周君主已经不再是天下共主了。
第二,一个失去了昔日尊严的君主,对于一个仍然把他尊为是天下共主的人,当然是不会为难的。
第三,温邑人之言,绝妙辞令。
7.甘茂选职
秦武王令甘茂择所欲为于仆与行事。孟卯曰:“公不如为仆。公所长者,使也。公虽为仆,王犹使之于公也。公佩仆玺而为行事,是兼官也。”(《韩非子·说林上》)
秦武王叫甘茂在驾车和当外交官这两个职位中选择一个。孟卯对甘茂说:“您不如去管驾车。你所擅长的,是做使者。您虽然做了仆这种官,大王还是要把使者的职事交给您。您佩带了仆的官印而又做了行人的事,这就是兼有官职了。”
启示:
第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二,盂卯贪心,贪于权势。
第三,对权势的贪心,煌煌史书演绎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8.楚王伐越
楚庄王欲伐越,庄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跷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楚庄王想讨伐越国,杜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讨伐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伐越的念头。
启示:
第一,自知为明。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第二,对自己要有正确的估计。
9.庆封避难
庆封为乱于齐而欲走越。其族人曰:“晋近,奚不之晋?”庆封曰:“越远,利以避难。”族人曰:“变是心也,居晋而可;不变是心也,虽远越,其可以安乎?”(《韩非子·说林上》)
庆封在齐国作乱失败而想逃到越国去。他的族人说:“晋国很近,怎么不到晋国去呢?”庆封说:“越国遥远,有利于避难。”族人说:“如果改变作乱的心思,居住在晋国也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作乱的心思,远在越国难道就可以安宁了吗?”
启示:
第一,选择远一点的地方,有利于避难。姜维避祸沓中是也。
第二,问题的根本在于,环境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但顽固地坚持自己心态的人,任何环境也改变不了。
第三,只要世界观、价值观不改变,换任何一种环境都不会改变命运。
10.鲁人善织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韩非子·说林上》)
有个鲁国人善于编织麻葛草鞋,妻子善于编织素布衣,因而他们想搬迁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去了一定要穷困。”鲁国人说:“为什么呢?”那人说:“鞋子是踩在脚下的,而越国人却光着脚走路;编织的白布是为了做帽子的,而越国人却披头发不戴头巾。以先生所擅长的,到用不着的国家去,想要不穷困,那可能吗?”
启示:
第一,学必有所用之处,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才能成长,才能成功。
第二,真正需要高学历专门人才的单位少之又少。想混口饭吃,一般学历就够了。
第三,学历再高,到了一个单位被闲置,当然也就会穷困了。
第四,真正要做成自己事业的,去读读研、博,也未尝不可。
11.旅父论妾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
杨子走过宋国东部的一个旅馆。旅馆的老板有两个小老婆,其中长得丑陋的被器重,长得漂亮的被看不起。杨子问其中的缘故,旅馆的老板回答说:“漂亮的自以为很美,但我不觉得她美;丑陋的自以为很丑陋,但我不觉得她丑陋。”杨子对弟子们说:“自己的行为很贤能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能的想法,到哪里不受到赞美呢?”
启示:
第一,自己以为美的,别人不一定觉得美,自己以为丑陋的,别人不一定觉得丑陋。所以,很多事情,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准。
第二,个人感觉最终还是自己的,行为出去以后,要以众人的感觉为准才是正常的。
第三,一切个人行为,都要以社会行为规范为标准,个才会被大家认可,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12.卫人嫁女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韩非子·说林上》)
有个卫国人嫁自己的女儿时教育她说:“一定要私下里积蓄。做人家的妻子而被休了赶出门,是常有的事;那成功地住下去的,是侥幸的事。”他的女儿因此便私下里积蓄,她的婆婆觉得她多积私房钱而把她体了。这个卫国人的女儿返回娘家带回的私房钱,比她出嫁时的花费还要多一倍。她的父亲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教得不对,只知道自己越来越富。
启示:
第一,父亲以女儿的幸福为代价,使自己增加了财富。
第二,父亲不但不反省自己对女儿教育的过失,反而自认为聪明,认为事情的发展方向完全是按照自己判断进展的。
第三,一个女子嫁到另一个家庭,就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她的荣辱兴衰,都将与这个家庭息息相关。如果每个人都私下里积蓄私房钱,那么这个家庭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第四,如果每个官员都在为自己着想,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很快撑不下去了。
13.鲁丹行贿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反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1中山。”君因索而罪之。(《韩非子·说林上》)
鲁丹三次去游说中山国君主都没有被接受,给中山君的左右侍从贿赂了五十两黄金才见到了中山君,还没有说话,中山君就招待他吃饭。鲁丹出来后,不回旅馆,马上就离开了中山国。他的车夫说:“这一次得见,才开始对我们好,为什么就要离开呢?”鲁丹说:“因为别人的话善待我,必然也会因为别人的话加罪于我。”他们还没有走出中山国,而公子就诽谤他说:“鲁丹是为赵国来挑拨、离间中山国的。”中山君因此而搜捕想惩处他。
启示:
第一,托关系、找门路说好话的后果是,上级既然能听好话,必然也能听谗言,既然能拿好处给你,必然也能加罪于你。
第二,领导者不要为群小包围。
14.田婴封薛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韩非子·说林下》)
春秋时齐湣王赐封田婴于薛城,号靖郭君。靖郭君到薛城后,准备大筑城墙。一众门客纷纷劝阻。靖郭君对通报的下人说:“不要为那些人通报。”有个请求拜见的齐国人说:“在下请求就说三个字。多一个字,在下就甘愿受烹煮之刑。”靖郭于是见了他。
那人快步进来说:“海大鱼!”于是回头就走。君说:“你且留下!”那人说:“在下不敢把死当儿戏!”君说:“没有那事了,接着说!”
齐人说:“您没听说大鱼吗:网抓它不住,钩钓它不到,它震动身体却离开了水,那么蝼蚁得意了。现在的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一直受着齐国的庇荫,还要在筑薛城干什么呢?有齐国,就算将薛的城墙建得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益处呢。”靖郭君便放弃了在薛建城的计划。
启示:
第一,大河没水小河干。
第二,自己有实力,不要炫耀。那样只会毁灭自己!
第三,要懂得如何低调,并尽量让自己适合环境。这样才能和周围的一切相安、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