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句典: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指南
48056000000006

第6章 言行智慧

言语表达思想,思想指导行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诚坦荡,品行高洁,是君子;言行不一,表里相悖,虚伪狭隘,行为龌龊,是小人。但是,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小人极善伪饰,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的正确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另一方面,言多必失,因此,即便是品行高尚的君子,保持必要的小心,谨言慎行,也是一种智慧。

原文: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易经?系辞上》)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的原则是有时出仕,有时闲居,有时沉默寡言,有时侃侃而谈。

原文: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家人?象》)

句解:君子说话言之有物,做事持之以恒。

原文: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易经?颐?象》)

句解:君子以说话谨慎,节制饮食为养生之道。

原文: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易经?坤?文言》)

句解:捆紧口袋,免遭灾祸,不求赞誉,大概是说言行谨慎的处世道理吧。

原文: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经?卫风?淇奥》)

句解:善于言谈妙趣横生,即使开玩笑也不会伤人。

原文: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大雅?抑》)

句解:说话要谨慎,举止要端庄,时时处处态度柔和、行为稳妥。白圭上面的斑点,还可以磨去;一旦说话不妥当,就无法把它收回。

原文:巧言如簧,颜之厚矣。(《诗经?小雅?巧言》)

句解:巧言如簧的人,脸皮太厚。

原文: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诗经?大雅?抑》)

句解:独自处于室内,做事无愧于神明。

原文: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乎人乎哉!(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二十年》)

句解:根据自己的实力采取行动,过错就会少。成败在于自身,怎么会在于别人呢!

原文: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僖公二十四年》)

句解:言语是修饰行为的,身体将要归隐,还用得着修饰吗?

原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四年》)

句解:第一等的是树立品德,其次一等的是建功立业,再次一等的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长时期也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原文: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句解:言语和文辞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文采是用来更好的修饰言语的。如果不发表言语,谁能知道他的思想?如果言语和文辞没有文采,那么就传播不远。

原文:君子之行,思其终也,思其复也。(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五年》)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采取行动,要想到最后的结果,还要想到以后怎样继续做。

原文:服美不称,必以恶终。(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襄公二十七年》)

句解:服饰与人的身份不匹配,必定得到恶果。

原文: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昭公八年》)

句解:君子所说的话,信实而有凭据,因此怨恨离他很远;小人所说的话,夸张而无依据,所以怨恨灾祸降临到他身上。

原文:可言而不信,宁无言也,君子终日言不在尤之中。小人一言,终身为罪。(《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句解:可以言说却不真实,宁可不说,君子整天说话,也不会出现过失。小人一张嘴,一生都是错。

原文:言之善者,在所日闻;行之善者,在所能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句解:好的言论在于每天都能听到,好的行为在于能够亲自去做。

原文: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礼记?表记》)

句解:君子不在人前做有失检点的事,不在人前丧失矜庄之色,不在人前说奉承的话,因此君子的容貌使人敬畏、神色使人畏惧、言语使人坚信。

原文: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礼记?中庸》)

句解:君子用人道治理百姓,一旦有了过错改正就行。

原文: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句解:君子说话言简意赅,小人说话夸夸其谈。

原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春秋?邓析《邓析子?无厚》)

句解:驱使骏马在庭院中飞奔,要求猿猴在笼子里乱跳,这是违背常理的,就如同倒提着衣服找领子。

原文:老子曰:“言有宗,事有本,失其宗本,技能虽多,不如寡言。”(春秋?辛妍《文子?精诚》)

句解:老子说:“说话要有根据,做事要有原则,失去根据和原则,尽管拥有多种技能也不如沉默寡言。”

原文:矜者不立,奢者不长,强梁者死,满足者亡,狂风暴雨不终日,小谷不能须臾盈。(春秋?辛妍《文子?九守》)

句解:自以为是的人不能自立,欲望旺盛的人不能长久,强横凶残的人必定死亡,自我满足的人必定消亡,疾风骤雨不可能持续终日,山谷小溪不可能片刻灌满。

原文:夫好事者未尝不中,争利者未尝不穷,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所好反自为祸。(春秋?辛妍《文子?符言》)

句解:好事的人没有不受伤的,争利的人没有不穷困的,善于游泳的人往往容易溺水而亡,善于骑马的人往往容易坠地而死,每种人都发挥特长,特长反而变成了他们的祸根。

原文:老子曰:“其施厚者其报美,其怨大者其祸深,薄施而厚望,蓄怨而无患者,未之有也。察其所以往者,即知其所以来矣。”(春秋?辛妍《文子?符言》)

句解:老子说:“施予厚重的人回报必然美好,仇怨广大的人灾难必然深重,施予极少却期望获得厚报,积蓄仇怨却没有引来灾祸,这种事从来没有过。观察他从前的所作所为,就能知道他的未来会如何。”

原文:临河欲鱼,不如归而织网。(春秋?辛妍《文子?上德》)

句解:站在河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编织渔网。

原文:事者难成易败,名者难立易废,凡人皆轻小害,易微事,以至于患。(春秋?辛妍《文子?微明》)

句解:事情难以成功,却容易失败,名誉难以建立,却容易毁废。凡夫俗子都轻视微小的损害,都认为小事容易成功,最终导致祸患。

原文:不惑祸福即动静顺,理不妄喜怒即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即不以欲害性,欲不过节即养生知足。(春秋?辛妍《文子?符言》)

句解:不被福祸所迷惑,行为就会顺应自然,不喜怒无常,赏罚就会公正无私,不贪婪于无用之货就不会被欲望伤害本性,欲望不超过限度,就能保体养生,知足常乐。

原文:言出于口,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近,不可禁于远。(春秋?辛妍《文子?微明》)

句解:话说出口,不能禁止别人评论,行为在身边发生,不能禁止影响远播。

原文: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毋加诸人。恶诸人,则去诸己;欲诸人,则求诸己,此恕也。(战国?尸佼《尸子?恕》)

句解:所谓恕,就是以自身为标准进行衡量,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于人,厌恶别人的缺点,首先要去除自身的缺点,要求他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这就叫“恕”。

原文:射不善而欲教人,人不学也;行不修而欲谈人,人不听也。(战国?尸佼《尸子?恕》)

句解:自己射术不精,却想教别人学习射箭,别人是不会跟你学的,自身行为不端正,却想谈论别人的行为,别人是不会听的。

原文:仲尼曰:“得之身者得之民,失之身者失之民。”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下其堂而治四方,知反之于己者也。以是观之,治己则人治矣。(战国?尸佼《尸子?处道》)

句解:孔子说:“自身行为端正,民众行为也就端正了。自身有过失,民众也就会有过失。”不出家门,而能了解天下之事,不下堂屋,却能治理邦国四方,那是由于反身关照,推己及人,以此看来,治理好自己,别人也就治理好了。

原文:身不正则人不从。(战国?尸佼《尸子?神明》)

句解:自身言行不端正,别人就不会服从。

原文:鹿驰走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所以及者,顾也。(战国?尸佼《尸子?劝学》)

句解:鹿,假如一心一意向前奔跑,而不向后看,那么即使六匹壮马驾车,也不能望见它扬起的灰尘,鹿之所以能够被追上,是因为它回首反顾。

原文: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而光身者也。(战国?尸佼《尸子?劝学》)

句解:没有不依靠学习而明白道理,不凭借学习,而使自己获得名声的。

原文:祸之始也,易除,其除之;不可者,避之。及其成也,欲除之不可,欲避之不可。治于神者,其事少而功多。(战国?尸佼《尸子?贵言》)

句解:祸患刚刚发生时,容易被消除掉,即使不能消除掉,也可以躲避,但是等到祸患已经形成,再想消除它,就不可能了,即使想回避它,也是不可能的。在祸患将发未发之时,予以清除和治理,那么就会事半功倍。

原文: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战国?尸佼《尸子?四仪》)

句解:行为有四项基本准则,一是立志有为而不忘仁;二是运用智慧而不忘义;三是尽力成事而不忘忠;四是开口谈话,而不忘信。谨慎持守这四项准则,并终身力行,保持名节,那么成功将伴随他,就像影随行,声随音一样。

原文: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鬼谷子?捭阖》)

句解:口是心的门户,心是人们精神的主宰。人们的意志、欲望、思想、智谋等,都要通过口这座门户说出来。因此,要通过开启和封闭来把守嘴这道关口,控制各种思想和情绪的表达。

原文: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鬼谷子?权》)

句解:游说是为了说服对方,而说服对方,是为了借助对方的力量成就一番事业。

原文:辞言有五:曰病、曰怨、曰忧、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鬼谷子?权》)

句解:辩论的言辞,一般有五种类型,一种是病言、一种是怨言、一种是忧言、一种是怒言、一种是喜言。病言就是辩论时,气力衰弱,无精打采;怨言,就是伤心欲绝、毫无主见;忧言,就是感情忧郁,不能畅谈;怒言,就是草率、妄动,毫无条理;喜言,就是不加节制,不得要领。这五种言辞,只有精通后,才能使用,只有在有利情况下,才能实施。

原文: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蓄。(《论语?宪问》)

句解:国家安定就要说话直率、行为正直;国家昏乱可以行为正直、说话却要含蓄。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句解: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不也是一件使人高兴的事吗?

原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涌》)

句解:四海之内所有人都是兄弟。

原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句解:用不道德的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毫无价值。

原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句解:有道德的人,一定能讲出有道理的话;能讲出有道理的话的人,却不一定有道德。仁义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

原文: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宪问》)

句解:一个人讲话大言不惭,要让他付诸行动是困难的。

原文:仁者,其言也讱。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句解:仁德之人,讲话时很为难。做起来很难,讲话时能不为难吗!

原文: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熟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战国?荀况《荀子?不苟》)

句解:凡是有利可图的事,必须全面考虑其不利的方面,全面分析,深思熟虑,然后根据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再决定取舍。

原文: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战国?荀况《荀子?不苟》)

句解:自身具有缺点,尽管上级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隐瞒以便得到赏识。

原文: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句解: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就没有显著的成就,没有兢兢业业的付出,就没有卓越的功劳。

原文: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句解:声音无论多么微弱,没有听不到的,行为无论多么隐晦,没有看不到的。

原文:高上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知,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先人;刚毅勇敢,不以伤人。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

句解:地位尊贵,不以此而傲视别人;聪明睿智,不以此而让人难堪;言语敏捷,不以此而与人争强好胜;刚毅勇敢,不以此而伤害别人。不知道就请教,不能做就学习。虽然有才能也要谦虚退让,之后就能成为有品德的人。

原文:知者之举事也,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曲重其豫,犹恐及其祸,是以百举而不陷也。(战国?荀况《荀子?仲尼》)

句解:智慧的人采取行动,盈满时就考虑谦虚,顺利时就考虑艰难,平安时就考虑危险,严密慎重地采取预防措施,还唯恐发生祸患,因此有智慧的人做一百件事也不会犯错误。

原文:无赦之谓严。(战国?韩非《韩非子?难四》)

句解:施行刑罚而不进行赦免,这就叫做严酷。

原文:知而不言,不忠;不知而言,不智。(战国?韩非《韩非子?初见秦》)

句解:知道情况却不说出,这是不忠诚;不知道情况而乱说,这是不明智。

原文:不法常可。(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句解:不效法以往的可行措施。

原文:不期修古。(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句解:不期望遵循古代的法度。

原文:不能为吏者,树怨。(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句解:不善于当官的人,到处结怨。

原文: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句解:用肉驱逐蚂蚁,蚂蚁越来越多;用鱼驱逐苍蝇,苍蝇越来越多。

原文:德则无德,不德则有德。(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

句解:自以为有德就是无德,不自以为有德就是真正有德。

原文: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纪?本生》)

句解:世上万物繁多茂盛,如果用来伤害某个生命,那么这个生命没有不被毁灭的。

原文:于利不苟取,于害不苟免。(秦?吕不韦《吕氏春秋?季冬纪?士节》)

句解:对于利益不贪取,对于祸害不苟且求免。

原文:一家皆乱,无有安身。(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有始览?谕大》)

句解:全家混乱,就没有安身的处所。

原文:三代所宝莫如因,因则无敌。(秦?吕不韦《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

句解:夏商周三代最宝贵的治国经验就是顺应时势,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了,因为顺应时势就能无往不胜。

原文:情系于中,行形于外。(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句解:情感存于内心之中,行动就会表现于外。

原文:登高使人欲望,临深使人欲窥,处使然也。(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句解:登高望远使人胸怀开阔,面临深渊使人思虑深邃,这是所处的环境导致的。

原文:患生于多欲,害生于不备。(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

句解:祸患的根源在于私欲旺盛,灾害发生于没有戒备之心。

原文: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句解:积累运用集体的力量,任何事情都会取胜,集中大家的智慧,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原文:口惠之人鲜信。(汉?韩婴《韩诗外传》)

句解:嘴上说得好听的人,是很少有诚信的。

原文:人材有两为,不能成一。(汉?王充《论衡?书解》)

句解:即使是人才,如果同时做两件事,那么就一件都做不成。

原文:起事不空为,因因不妄作。(汉?王充《论衡?对作》)

句解:引用事实而不胡编,言必有据而不乱造。

原文:修己之备,无恃于人。(汉?王符《潜夫论?边议》)

句解:准备好自己的武器,就不惧怕任何敌人。

原文: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汉?桓宽《盐铁论?周秦》)

句解:慈爱的母亲之所以有品行败坏的儿子,是由于不忍心管教儿子的小错误所导致的。

原文:谤毁之言,不吐乎口,中伤之心,不存乎胸也。(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

句解:诽谤、诋毁之言不从口中说出,重伤害人之心,不在胸中存留。

原文:靖君亮问辱。子曰:“言不中,行不谨,辱也。”(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王道篇》)

句解:靖君亮问辱是什么意思,文中子回答说:“言语不恰当,行为不谨慎,这就是辱。”

原文:子曰:“富观其所与,贫观其所取,达观其所好,穷观其所为,可也。”(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天地篇》)

句解:文中子说:“对于富人要看他所交往的是什么人,对于穷人要看他所获取的是道义还是利益,对于显达的人要看他的性情喜好什么,对于卑贱的人要看他的行为是行善还是作恶,这样就可以分辨出他们的优劣。”

原文:子曰:“识寡于亮,德轻于才,斯过也已。”(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

句解:文中子说:“见识少于聪明,品德轻于才能,这些都是错误的。”

原文:子曰:“以性制情者鲜矣。我未见处歧路而不迟回者。”(隋?王通《文中子中说?立命篇》)

句解:文中子说:“用本性抑制感情的人很少,我没见过面对歧路而不犹豫徘徊的人。”

原文:子曰:“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关朗篇》)

句解:文中子说:“犯错没有比争强好胜更严重的,招祸没有比多言多语更严重的,痛悔没有比不虚心接受批评更严重的,耻辱没有比不知羞耻更严重的。”

原文:士之立身成名,在乎仁义。(唐?魏征等撰《隋书?诚节传》)

句解:士大夫安身立命、获取名声,在于用仁义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原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唐?魏征等撰《隋书?经籍志一》)

句解:存在于内心中的意念就是志,从自心之中发出的言辞就是诗。

原文:一言拔俗,一事出群。(北宋?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第五》)

句解:有一言超拔于世俗之外,有一事超出于众人之中。

原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唐?房乔等撰《晋书?段灼传》)

句解:作为人而没有信义,不知怎么可以呢?

原文:凡关言人主,人臣所至难。(唐?房乔等撰《晋书?武帝纪》)

句解:凡是关涉到君主的言论,都是臣子最为难的事。

原文:取人受言,贵在显用。(唐?令狐德棻《周书?乐逊传》)

句解:接纳贤良和接受贤良的谏言,贵在使贤良得到任用。

原文:当言则言,不视时而退缩。(元?脱脱《宋史?王遂传》)

句解:应该讲的就讲,不根据情况而退缩。

原文:知而形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元?脱脱《宋史?吴育传》)

句解:知道事情的情况而表现在言论上,不如仔细分析后采取行动。

原文:践行其言而人不信者有矣,未有不践言,而人信之者。(宋?杨时《二程集?论学篇》)

句解:说话算数却不被信任,这样的事情是有的,但从来没有言行不一却被人们信任的。

原文: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佚名《增广贤文》)

句解:通过路途遥远的跋涉,才能知道马的力气,经过许多事情之后,才能认识到人心的善恶。

原文: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佚名《增广贤文》)

句解:有谁不被他人在背后议论呢?又有谁不跟他人背后议论别人呢?

原文: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佚名《增广贤文》)

句解:黄鹂和鲜花都担心春天迅速离去,那么怎么可以让人们不虚度青春呢?

原文:人情惮拘检而乐放纵。初肆其情之所安,若未害也,操修不勤,威仪不摄,流入小人之域而不自觉,可不惧乎?所贵乎学问者,所以制其情之安肆也。(宋?何坦《西畴常言?律己》)

句解:人的本性一般都是不愿拘束而乐于放纵。最初放纵情绪让自己安逸快乐,似乎还没有什么害处,如果不勤于自省,也不注意修饰庄重的仪容,渐渐与小人同流合污而没有丝毫觉察,这难道不是很可怕的事吗?要重视学问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学问可以制约人们安于享受的心理。

原文:露才扬己,器卑识乏。盆括有才,终以见杀。(元?许名奎《劝忍百箴?才技忍》)

句解:到处显露才能,张扬自己,是气量狭小,缺乏见识的表现。盆成括这个人有小小的才能,自以为是,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原文:谈锋焕发,虎皮靴可以冲座;倘支离无物,不如枯坐藏拙。(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句解:谈吐潇洒、言之有物,可以傲慢地伸足于座上;如果谈话支离破碎、空洞无物,不如独坐一旁以掩饰不学无术。

原文:文人才子之口,实多微词;听言参论之问,当解大意。(明?吴从先《小窗自纪》)

句解:文人才子们的辩论,其实包含许多隐晦的批评;在别人辩论时如果自己也想参加讨论,那么就应当先弄清对方的基本主张。

原文:毋以人誉而遂谓无过。(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句解:不要因为得到了别人的赞扬,就认为自己没有过失。

原文:凡听言,先要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识见,又要知言者气质,则听不爽矣。(明?吕坤《呻吟语?补遗》)

句解:听取别人的建议,首先要了解说话人的人品,然后要弄清说话人的目的,同时要了解说话人的思想水平,最后要了解说话人的性格。只有这样,听取意见才不会偏听偏信。

原文:凡议论要透,皆是好,尽言也,不独言人之过。(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议论品评一个人就要透彻,如果都是优点,就要全部说出来,不能只是批评别人的缺点。

原文:《颐》卦慎言语,节饮食,然口之所入者,其祸小,口之所出者其罪多。故鬼谷子云:“口可以饮,不可以言。”(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易经?颐卦》说,说话要谨慎,饮食要节制。从嘴中吃进的食物,产生的祸害少,从嘴中说出的话,产生的祸害多。因此鬼谷子说:“嘴可以吃饭,但不宜多言。”

原文: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句解:有时由于一言不当就伤害了很深的交情,有时由于一事做错就断绝了一生的福气,因此说话做事必须小心谨慎。

原文: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明?陈继儒《小窗幽记?豪卷》)

句解:交朋友应该有几分豪爽的气概,为人要保留一点淳朴的良心。

原文:言贵切而不贵讦,议贵尽而不贵争,迹贵明而不贵暴,名贵与而不贵取。(明?薛应旗《薛方山纪述》)

句解:言语贵在切实有效,而不必刻意批评别人;议论贵在周密详细,而不必刻意争出胜负;行为贵在光明坦荡,而不必刻意张扬炫耀;名声贵在世所公认,而不必刻意沽名钓誉。

原文: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清?王永斌《围炉夜话?卷三》)

句解:人生在世,谋生艰难,各有各的行业,哪里有时间去过问他人的闲事,说他人的闲话,而为此去荒废正当的工作。

原文:守官最宜简外事,少接人,谨言语。(明?薛瑄《从政录》)

句解:为官一方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外事,少接触人,谨慎说话。

原文: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

句解:恶行莫过于放纵欲望,祸患莫过于接人短处。

原文: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言。(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类》)

句解:特别高兴时,不要轻易许下诺言,特别愤怒时,不要随便与人说话。

原文: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类》)

句解:思想稍有不慎,就是错误的开始。思想执拗固执,便会一错到底。

原文: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类》)

句解:身处逆境时,要磨炼意志,勇于开拓心胸,身处顺境时,要注意节制,收敛言行。

原文: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清?金缨《格言联璧?存养类》)

句解:谦恭退让,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方法。安静平和,是人生处事的最好方法。有涵养而包容,是对待他人的最好方法。潇洒脱俗,是修养心性的最好方法。

原文: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无量。(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句解:不在古人面前低头,是有志气,不向同代人谦让,是有气度。

原文: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句解:能改正错误,即使天地也不会怪罪,能安分守己,即使鬼神也无权过问。

原文: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句解:心志要艰苦,意趣要乐观,气度要恢宏,言行要谨慎。

原文:不思而立言,不知而定交,吾其惮也。(唐?皮日休《鹿门隐书六十篇》)

句解:不思考就随意发表言论,不了解就随意结交朋友,这是我最畏惧的事。

原文:君子欲讷,吉人寡辞。(唐?姚崇《口箴》)

句解:君子仿佛木讷,吉人寡言少语。

原文:谠言则听,谄言不听。(唐?元结《至正》)

句解:正直的言论就接受,奉承言论就不听。

原文:轻誉者失实,轻许者失言。(宋?崔敦礼《刍言?卷中》)

句解:轻易赞美别人,往往失实,轻易许诺别人,往往失信。

原文:道非文不着,文非道不生。(元?郝经《陵川集?原古录序》)

句解:道义没有文章的宣传就不能发扬光大,文章背离道义就不能成为文章。

原文:不患不巧,独患不诚。(明?朱之瑜《诚斋》)

句解:不担心不灵巧,只担心不诚实。

原文:君子有微言,无谬言,有辩言,无赘言。(明?王廷相《慎言?君子篇》)

句解:品德高尚的人能说出深刻的言论,却不会说出荒谬的话,能说出精审的言论,却不会说出无用的话。

原文:劝人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六》)

句解:奉劝人们不要发出虚假的誓言,因为湛蓝湛蓝的天空就在头顶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