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经典管理案例
48092500000035

第35章 管理研究与案例(3)

(2)改善了办学条件。实现“三教统筹,两级管理”后,充分发挥了局矿两级办学的积极性。矿务局领导真正把教育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了对教育基本建设的投入,到1994年底,全局建校舍4.7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10所中小学和1所技工校都建起了教学楼,还有1所小学建起了“北京平”,每生使用面积达4.47平方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中学生每生3.65平方米、小学生每生2.53平方米的标准。矿务局对教育经常性费用保持了逐年增加,1980年全局教育经费是80.8万元,1995年为670万元,增加了8倍多。如今,全局近万名学生都达到单人单桌,200多个教学班班班配备了投影仪或幻灯机,中小学的实验室建设、体音美设施、医务室设备、图书杂志册数都达到了省部级标准。各学校还建成了电教室,矿务局建立了地面卫星接收站,部分学校配备了语音室、微机室等。

(3)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符合四化要求的领导班子。自1990年以来,我们在全局各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负责制,按四化标准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28名校级干部平均年龄40.5岁;在学历上,小学15名领导全部达到中师以上学历,中学13名领导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占90%,其中本科学历占50%;在专业化方面,100%是从教师中提拔上来的;在政治上,他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24人先后被评为局以上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4)建立了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教育统管后,矿务局先后决定:矿区中小学教师除了享受地方政府的优惠待遇以外,还享受煤炭系统对知识分子的优惠待遇。在企业出现经济困难的情况下,矿务局作出决定:确保一线教师足额按时开资。党组织热心关怀教师政治上的进步,现在全局800余名教职员工中有党员181人,占22.6%,比全局平均比例(14.8%)高出近8个百分点;有180多人被评为局、市、省优秀教师。在教师培训上,我们创办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委培”,较快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先后有200多人被评为局级优质课教师,有15人被评为省级优质课教师,有1人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有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能手,4人被评为市级教学新秀。几年来,教师撰写学术论文700多篇,其中局级优秀论文200多篇,省级优秀论文50多篇,国家级优秀论文3篇,在各级报纸杂志发表文章130多篇。

(5)加速了规范化学校建设。根据国家教委和省市教委关于“普九”办学标准的要求,结合南票矿区实际,我们制定了《南票矿务局普通中小学学校评估标准(试行)》,我局12所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学校管理、教学质量达到辽西地区先进水准。1992年经东煤公司检查验收,我局12所中小学有11所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在东煤系统名列第一名。锦西市教委于1991年和1992年先后在我局召开中学管理现场会和小学管理现场会,煤炭部于1992年在我局召开中学管理研讨会,推广南票矿务局建立规范化学校的经验。煤炭部普教研究室领导称赞说:“南票局的管理是一流的,在煤炭系统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6)教育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一是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局高中、四初中、实验小学和第三小学4所学校,被命名为葫芦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占学校总数30%。学生的思想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品德合格率达98%。980个学雷锋小组常年活动在百里矿区,活动场所327个,照顾孤寡老人372户,照顾烈属、工伤家属389户,参加义务劳动39696人次,拾金不昧近3000元。

二是提高了教学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小学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小学毕业生及格率连续5年达到99%以上,初中毕业生及格率达95%,高中会考及格率达100%,在全市排第一名;从升学情况看,高中升学率连续2年达到并超过重点高中水平,1995年193人报考,录取165人,录取率达85%。

三是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过去不少人担心企业教学质量低,把子女转入地方学校,现在都纷纷转了回来。许多矿外职员工和当地农民以及地方政府干部,纷纷把子女转到矿区学校就读。

(7)特色学校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统管后,我们于1993年初提出:奋斗三五年,把南票矿区中小学办成辽煤系统、辽西地区一流设备、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各具特色的学校。经过两年多的努力,50%的学校办出了特色。如南票矿务局高中办出了“强化管理,从严治校”特色,被国家爱委会命名为“无吸烟学校”,第一初中办出了英语特色,实验小学办出了“愉快教育”特色,第三小学办出了体育特色,第四初中办出了美育特色……1995年6月,葫芦岛市教委在我局实验小学召开“特色学校研讨会”,市教委领导和与会同志充分肯定了我局办特色学校的成绩,一致认为“南票矿区教育办出了特色”。

(五)几点体会

1.正确处理教育处与原办学单位即基层厂矿的关系,继续发挥矿(厂)办学积极性学校实行统管后,必须充分发挥原办学单位的办学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妥善解决房舍维修、水电气供应、子女就业等问题。为了发挥矿厂办学的积极性,我们通过协商,由矿务局发文规定:“房舍维修、水电气供应都由原办学单位无偿解决,不准向学校收费。教师住房与原办学单位职员工一视同仁,教师子女就业由原办学单位负责。”

2.处理好与局机关处室的关系教育处变成实体以后,同时还兼有机关处室的职能。如何处理好与机关计划、干部、劳资、财务等处室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对于企业的职能处室来说,围绕生产和经营管理转是必然的,但如何使他们支持教育,把教育摆到企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这就得靠宣传和沟通,求得他们支持。

3.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企业办学,必须主动接受地方教委管理,充分依靠地方政府的领导,不以任何借口搞特殊,模范执行省市教委的教学计划和各项要求。

自从中央提出现代企业制度以后,少数试点企业,已经有条件将自已办的中小学交给地方政府。影响所及,不少企业纷纷要求也将自己办的中小学交给地方,使企业办学出现了滑坡趋势。我们认为,就中国国情而言,企业办学还须坚持。因为中央领导多次讲,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光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从《宪法》到《教育法》也都写上了“鼓励企事业单位办学”。从现实看,把企业中小学全部交给地方,地方很难承受。我们认为,对企业办学交给地方总的趋势是对的,但必须从实际出发,有条件就交,没有条件要坚持办好现有学校。交给地方是一个历史性任务,短时期不可能完成,因此只能逐步进行,不能一刀切。基于这种认识,企业办学必须处理好与地方的关系,主动争取地方的管理;作为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办学的领导与管理,包括:第一,像管理县区教委那样管理企业教育行政部门;第二,在教师培训、业务指导、高等中等师范毕业生分配上,应与地方学校一视同仁;第三,对企业办学资金的投入,应提出严格要求。应按国务院与省政府规定,向企业返还附加教育费,对困难企业在经费上给予适当补贴。

(资料来源:南票矿务局教育处)

三、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

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除了转变“应试教育”思想,建立素质教育大环境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的新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学校管理的新模式,也就不可能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因此,构建这一学校管理新模式,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特别是中小学的学校管理,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远远不能适应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本身各种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弊端。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学校管理中,只管智育,不管其他;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升学的多少,不管学生素质发展的好坏。许多学校的管理资料档案中,最多的就是学生的考试试卷,各年级各班的学生分数册,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师有关考试情况分析的资料等等。这样的一些东西,都是围绕着分数而设置的,而对管理的对象——那些活生生的学生,包括有关学生的思想、意识、性格、品质、才能、体质、特长等素质发展情况的资料却看不到,有关对学生素质的调查、分析、研究、训练以及结论说明等资料也看不到。也就是说,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独立生活素质、创造素质以及现代人意识素质等进行全面的管理,没有把精力放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教育、训练和管理上来。这样的管理,是“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严重地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我们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必须打破“应试教育”的管理模式,着力构建现代的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

以素质发展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新模式,要求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具备强烈的素质发展意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分析、研究和评价上,放在学生素质的科学训练和培养上。总之,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的管理上。这样的管理应该是综合的、全面的、开放的、多元的、持久的。管理的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它要对学生的素质情况进行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思想的、道德的,生理的、心理的,智力的、体力的全面管理,具体地说,应包含:

1.对学生过去、现在、今后的素质发展情况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研究方面的管理;

2.对学生的遗传、环境、教育影响程度的调查、分析,对学生智力基础、智商以及构成其智力程度诸因素的系统分析研究的管理;

3.根据实际,对学生施以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计划、措施、条件、手段、方式、过程、效果的记录、分析、总结、结论等方面的管理;

4.对学生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家庭学习、社会学习情况的调查、指导和效果的评定,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的观察、分析、训练的计划、措施的制订和实施过程的管理;

5.对有特长的学生早期发现、定向培养的措施、效果,向各类专门学校、机构、部门保荐输送的资料以及出校后各类人才发展动向反馈信息的搜集、整理的管理;

6.对差等学生素质的调查、研究和重点施教的办法、措施、效果方面的管理;

7.对学生体质发展情况的检查、记录、分析和增强学生体质的措施办法、效果的整理和总结方面的管理;

8.对学生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的调查、培养、施教方面的管理;

9.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认识、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生活能力方面的分析、研究、培养和结论资料方面的管理;

10.对学生劳动观念、态度、劳动习惯及劳动技能方面的分析、训练、考查方面的管理;

11.调动学生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学校进行素质培养的办法、过程和效果方面的管理;

12.教师集体对学生素质发展所进行的分析、研究、培训、总结方面的管理;

13.对学生素质的发展进行各种专题理论探讨和科学研究、试验工作方面的管理;

14.对学生素质进行科学评价的标准、办法、措施的研究、探讨方面的管理;

15.为进行素质管理而设立的管理组织机构,配备管理人员,制定相关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以及奖惩办法方面的管理,等等。

总之,只有对学生素质发展情况进行认真的系统管理,我们才能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否则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