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鬼神
48105600000020

第20章 佛教诸神(6)

魏晋以后,道徒尊张道陵为“天师”,五斗米道教被称为“天师道”,成为道教正宗。由于张天师被赋予了降妖伏魔、驱凶避邪的本领,所以人们认为张天师也是镇宅保护神。他身穿道袍,手持净水瓶,骑虎,威镇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或蜘蛛)。民间认为贴此图可以避邪除灾,保佑合家平安。

每逢农历五月初五,民间用泥做成张天师像,放在门户上,俗信可以辟邪,这种风俗流行于中原和江南地区,北方则流行在中门粘贴天师符的习俗。旧时民间有“请张天师驱邪捉鬼”一说,在许多古典小说中都有记载。

王重阳

王重阳是金代著名道士,本名中孚,为咸阳(今陕西)望族。传说他眼大于口,须过于腹,声如洪钟,面如白玉,才思敏捷,膂力过人。早年即精通经史,曾应礼部试未第,又考武举中了甲科。他当了多年的小官再也没有升迁,故感叹自身价值没有实现:孔子40不惑,孟子40不动心,我48岁仍碌碌无为,不是够蠢的吗?于是他辞官解印,抛弃妻儿遁入玄门。

自此,他改号重阳子。“重阳”意为去掉一切阴气而免于生死之轮回,他追求个人的精神解脱,曾经蓬头垢面,放浪形骸,自称“王害风”(王疯子)。过起了“神修”的生活。

数年后,王重阳一把火烧掉久居的茅庵,浪迹江湖。到山东遇到了有百万家财的马宜甫,告诉他梦见一只仙鹤从家中南园地中涌出,王重阳便指此地立庵,名为“全真堂”。所谓“全真”,称其教义是以“三教(道、释、儒)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全真”。

王重阳汲取佛家和儒家思想,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他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全真教以道教《道德经》、佛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儒家的《孝经》为必修经典。王重阳不提倡符箓和炼丹那一套,也不相信白日飞升之说,认为修道根本在于修心。清心寡欲,做到心地清净,则身在凡尘而心已在圣境矣。他亲撰《重阳立教十五论》,指定教义教规十五事,要求道徒清修绝世欲,无妻室,打坐炼性,方能超三界,离凡世。

钟馗

四川丰都“鬼城”天子殿前左侧有一座钟馗殿。殿中供奉的就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捉鬼、斩鬼、吃鬼的鬼王--钟馗。

钟馗的显赫与唐明皇有很大关系。据说有一年唐明皇从骊山校场回宫,忽得重病,御医们费尽心思,忙了一个多月也不见转机。一天深夜,唐明皇梦中见一牛鼻子小鬼,身穿红衣,一脚穿靴子,一脚光着,靴子挂在腰间在作怪。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鬼,头顶破帽,身穿蓝袍束角带,一下捉住小鬼,然后把其挖眼,撕成两半吃掉。唐明皇忙问大鬼名讳,大鬼上前奏道:“臣是终南山进士钟馗,因应举不捷,羞愧故里,触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恶鬼妖孽。”

唐明皇大梦醒来,霍然痊愈。命画工吴道子画其像。从此钟馗被封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斩妖除邪。钟馗翦除鬼魅立下大功,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

钟馗除怒目圆睁,凶猛可畏的样子以外,还有另一种和颜悦色、一团和气的模样。画像上还常常配有蝙蝠或蜘蛛,这是祈福钟馗。蝙蝠的“蝠”与“福”同音,画上蝙蝠寓意“福运”,钟馗头上画个蜘蛛亦有此意。蜘蛛,民间又称“喜珠儿”,这喜蛛儿从天而降,寓意“喜从天降”。这些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自唐末以来,世俗人家的门上和壁上,多于除夕夜贴一张狰狞可畏的钟馗图像,一手持剑,一手抓按妖怪。说是贴上这种图像,则可以避免恶鬼来搅扰家庭。到了近代,人们不仅在春节期间在门上悬挂钟馗像,而且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也把他请出来,张挂在正堂用以避邪。《燕京岁时记》说:“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天师钟馗之像,或绘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贴至中门以避祟恶。”

“钟馗嫁妹”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其大意是,钟馗因貌丑而被免去状元,一怒之下,撞阶而死。与其一同应试的同乡好友杜平将他安葬。钟馗感恩图报,于是亲率鬼卒于除夕返家,将妹妹嫁给杜平。而《曲海总目提要》记述的《天下乐》传奇情节与此有点出入,钟馗是为了报答杜平当年赠金助考的恩情,做了神后,便履行以妹许嫁的诺言。

《钟馗斩鬼传》,题为烟霞散人撰。作者将钟馗生活的年代后移到唐德宗年间。关于其具体的经历,小说讲的更是头头是道:钟馗,字正南,终南山(今陕西秦岭)秀才。生得丑陋无比,但才华出众。唐德宗时,进京赶考,不假思索,一挥而就,被主考官韩愈、陆贽点为头名状元。不料,德宗以貌取人,听信奸相卢杞谗言,欲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闻讯,气得自刎而死。德宗悔恨,流放了奸相,而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邪。阎君给他配备了含冤、负屈一文一武两个助手,又得到奈何桥小鬼化成的蝙蝠作为向导,前去剪除天下许多害人的妖魔鬼怪。他们越山涉河,力排万难,连除假鬼、奸鬼、涎脸鬼、色中饿鬼等三十六鬼。涎脸鬼身居“无耻山”中的“寡廉洞”,一生老脸皮厚,专干缺德之事。他教出四个徒弟:龌龊鬼、仔细鬼、急赖鬼、缠绵鬼,无一不是令人望而生厌的害人精。捣大鬼不仅自己吹牛撒谎、招摇撞骗,还与挖渣鬼、寒碜鬼结为兄弟,形成一股黑暗势力,叫人避之惟恐不及;而挖渣鬼、寒碜鬼的一席话,就能使人牙痒筋痛,不战自败……钟馗对这些恶鬼的斩除,反映了民间除恶务尽的理想和愿望。钟馗捉鬼立下大功,被玉帝封为“翊圣除邪雷霆驱魔帝君”。

《唐钟馗平鬼传》,题为云中道人撰。写钟馗死去到阴间报到后,被阎君封为“平鬼大元帅”,到万人县去平灭阳间之鬼。钟馗在大头鬼、大胆鬼、精细鬼、伶俐鬼的佐助下,与无二鬼、下作鬼、短命鬼、风流鬼、冒失鬼、粗鲁鬼、穷鬼等多次发生遭遇战,最终杀死或征服了他们,使得“四海永清,万民安乐”。

另外,这两部小说还巧妙地记述了蝙蝠在斩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世上流行的明朝宪宗皇帝朱见深所画《迎春如意》、清朝高其佩所画《迎福钟馗》等钟馗画都配有蝙蝠,因“蝠”与“福”同音,所以这种钟馗画便隐含着“幸福来临”的寓意。关于蝙蝠的来历,《斩鬼传》第一回说,钟馗在奔赴人间的途中,在奈何桥上遇一小鬼拦路。小鬼自称原为田间鼹鼠,饮了奈何水后,身生两翅,化为蝙蝠,凡有鬼的所在,无一不晓。于是,钟馗收了蝙蝠作向导。而《平鬼传》则说,钟馗驾起祥云,神荼摇身变作一只蝙蝠在前引路,郁垒化作一把宝剑,伏在钟馗背上,前往除妖斩魔。待大功告成后,阎君甚为满意,玉帝也龙心大悦,不仅封赐了钟馗,而且还给了神荼、郁垒以“巡行天下驱魔使者左右门神将军”的封号。这就为早于钟馗的两位门神讨了一个说法。

包青天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今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进士。

包拯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至双亲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故以孝闻于乡里。

据《北宋史>,包拯先后在安徽天长、广东肇庆等地为官。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他向仁宗上表《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贪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劾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理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陕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主张。多次因为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