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居
48111800000022

第22章 各具特色的民居(19)

羌族的民居均以石块垒砌而成,而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在通往各家各户的主要信道的石板下都暗藏着水流,纵横交错、互相连通,形成了羌寨完整的供水系统。除了供水、消防、调节气温外,还能在战争时通过水道暗中向外传递情报。

桃坪羌寨浓缩了羌族千年的历史,在桃坪羌寨内,部分的羌族同胞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其中以妇女服饰居多。羌绣自成风格,衣着上花样图案十分独特;而羌族餐饮也别具特色;加上羌族的锅庄舞蹈等传统艺术与各种羌饰、银器、牦牛牛头、刺绣等手工艺特产,展开了一幅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让人陶醉在川西这片民风浓郁的土地上。

五十八、黎族船形屋

黎族是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同一血缘的人多聚居在一个村寨里,村寨周围都种有槟榔、椰子、大树菠萝、木瓜等树木,民居就座落在这些树木丛林之中。

最早的黎族民居“皆棚屋,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日”干栏“。黎族干栏是较有特色的建筑,它多以竹木为架,茅草为屋面材料,底下架空,上部为住人的房屋。黎族干栏建筑的外形是墙壁与屋顶不分,统一构成半圆形的桶状茅草盖,状如船篷,仅在前后设门,四周无窗,门外并设有船头(晒台),下上用小梯。有的干栏屋低矮,其半圆形的茅顶边缘可以垂到地面,更像一个扣在地上的船篷,故又称这种房屋为船形屋。船形屋的形成可以说明黎族先民是渔业民族,以船为家,上岸农耕以后,人民仍然依恋原来的渔船式住屋,所以这种形式就延续下来了。同时这也反映了建筑形式的滞后性。

由于船形屋低矮、简单,内部平面划分亦很简单,仅用竹木栅等半隔断隔出一些卧室来。目前使用船形屋的居民已经很少,多分布在五指山的腹地,如昌化江上游的杞黎,南渡江上游的本地黎等部落。

海南岛沿海地区的黎族,因与汉人接触较多,吸收了汉族的建造技术,亦改用坡屋顶的平房,称之为”金字屋“。金字屋的墙壁多以竹木为构架,抹以稻草泥,茅草顶。少数富裕人家亦有建瓦屋的。平面基本上是长方形,内部分隔成厅、卧房、厨房、粮仓等,卧房面积较小,常不开窗,尚保留船民时代的生活习惯。

黎族的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后便与父母分开居住,搬到”布隆闺“,”布隆闺“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男孩住的叫”兄弟布隆闺“,女孩住的叫”姐妹布隆闺“。晚上,只要是血缘关系不同,适合于通婚年龄的青年男女,都可互相拜访,在”布隆闺“里谈情、唱歌,吹奏着黎族特有的鼻萧或口弓。

五十九、镇宁石头寨

镇宁石头寨是一个布依族村寨,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地区,这里石山凸起、峰连岭复、自然风光秀丽、环境优美,闻名中外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它的北面。石头寨依山傍水,寨前小河环村,寨后绿树成荫。寨门用高大的石头垒砌,上面刻有”石头寨“三个字。石头寨已有600年的历史。

进入寨门后,仿佛进入了一个石头的世界。古老的布依族人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建筑材料修建起了石头寨,石头垒砌的墙壁,石板覆盖的屋顶,石块铺砌的村寨小路、石阶、石门,以及家中日常用的石磨、石缸、石槽、石炉、石桌、石凳等等,都是石头打造的。

石头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用石头建造的民居房屋,整座房屋不见一砖一瓦,四墙用石块砌筑,房顶以薄石片作瓦,就连室内的间隔也是石头砌成。民居顺山坡建造,灰绿、赭红相间的石墙与银灰色的石板瓦相间,层层叠叠沿等高线呈台阶式布置,穿插在嶙峋的山石之间。远望山寨,石房与石山混为一体,绿树点缀其间,使它们又回归到自然之中。

宅居平面为一正两厢三开间,呈长方形,明间分前后为堂屋和烤火间,两厢也作前后间为卧室和厨房。建筑大多做成半边楼的形式,利用山坡地形的高差、挖半边的土方,后面坊地找平,形成锈干兰状,楼下养畜,楼上住人。

石头房就地取材,利用建房前地基附近的水成岩,揭离分层、自然开采,每层厚度相仿,只作干摆,不用灰浆。石墙的砌法有平整挺拔的平毛石砌,也有自然活泼的乱毛石砌,墙身用石砌尖拱和圆拱做成单个或连续的小窗口。为平板无华的石墙面增添了活力。作为山地建筑,除了防雨功能需要外,屋顶俯视成为主要的观赏面,所以屋面石板有铺作菱形和自然片石之分。石头房除了两端山墙挑檐做有简单粗犷的曲线造型和象征龙口的石雕图案外,基本不做装饰,充分表现出山地民居敦厚、质朴的个性。

六十、丽江纳西族民居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惟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始建于750年前的宋元时期,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

丽江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元代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建筑依山顺水而建,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经古城的西北端流至玉龙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再分成无数股支流穿梭于古城内各街巷。利用这种有利的自然条件,古城街道工整而自由布局,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道路随着水渠的曲直而延伸,房屋就着地势的高低而组合,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丽江大研古镇有三个入口,东大街、新华街、新义街。东大街较一般,新义街以餐饮业为主,新华街的古老陈旧是找感觉的好地方。古城的道路大多是五花石铺成,常年人行马踏已是光滑清亮。古城的桥大多是石头和木材建造。

古城中的民居建筑多为明清所建,瓦屋楼房下面采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结构,建筑既讲究结构布局,又追求雕绘装饰,外拙内秀,玲珑精巧。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东西厢房略低,天井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则将它作为铺面。

古城的名人院落木府,是丽江当地古时行政长官木姓土司居住和办公的地方。木氏家族大兴土木建造自己的皇宫,但在清末年毁于兵荒马乱,现在的木府是重新建的。坐落于崇仁巷的赖家大院,为丽江富甲一方的大商人赖耀彩的宅子,也值得一赏。

古城另一个风景是桥,古城约2平方公里的城区内,就架设有大小桥76座,它们形制各异,同样构成了古城一道风景线。古城的桥,因水系不同各有特色。中河为最大水系,所以中河上的桥坚固厚实,大多数是石拱桥,像大石桥、万子桥、百岁桥、南门桥等名桥多集中在中河。东河和西河是人工河,水浅渠窄,河上的桥多以简便实用为特色,木板桥、石板桥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