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48136900000046

第46章 科学记忆——告别死记硬背当然有方法

记忆是人最基本的一种心智活动,是人的大脑对体验过的事物进行认识、保持、贮存和再现的过程。

有关专家曾对成功人士进行了一项调查统计,结果发现:100位科学家中,只有1位的记忆力不太好;100位演说家中,只有3位的记忆力不太好;100位成功商人中,只有4位的记忆力不太好;而100位普通人中,却有79位的记忆力不太好。可见,记忆对一个人的学习以及学习效果,甚至未来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也正因此,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记忆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却常常对记忆产生误解。很多人认为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天生的。其实不然。每一个婴儿都是妈妈生的,但是,没有一个婴儿一出生就认识自己的妈妈。他后来之所以能够认识自己的妈妈,是因为妈妈经常出现在他的眼前,他能从妈妈那里获得最基本的食物。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的记忆力与先天条件没有关系。孩子的记忆力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后天的记忆方法有关。

石油工程师佐治·乌希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1989年,他记了30副牌共1560张牌的点数,可以允许记错8张,但他只记错了2张。当人们好奇于他超强的记忆力的时候,他说:“有一次,我去听一堂课,发现自己老是记不住。于是,我就去图书馆找来一些可以帮助提高记忆力的书看,从中总结出了记忆规律,再通过训练,才有了这么好的记忆力。”

从佐治·乌希林的经历来看,记忆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训练来提高的。对于孩子也一样。孩子本身就处于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我们从他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科学记忆的习惯,那么既会让他远离死记硬背,也会对他的记忆力和学习效果产生非常好的帮助作用。

帮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由于孩子的经验少,理解力不够,所以我们常常让孩子机械记忆一些知识,如一些词句、公式或者课文。但我们发现,孩子死记硬背后的东西非常容易忘记,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背得快,也忘得快”,这其实是机械记忆的普遍结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姆林斯基说:“你对问题考虑得越深入,你的记忆就越牢固。没有理解之时,不要试图去记忆,这会浪费时间。”这说明科学的记忆是理解之后的记忆。所以,对于需要孩子记忆的材料,我们要先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帮孩子理解其含义,然后再让他记忆,我们会发现他记得又快又准,而且不容易忘记。

教孩子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在儿童中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心理学家将儿童分为三组,对每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展现10幅画,然后观察他们对这些画的记忆程度。对第一组孩子使用的方法是告诉他们每幅画都画了些什么;对第二组孩子使用的方法是只给他们看这些画,并不讲解;对第三组孩子使用的方法是不但给他们看这些画,还给他们讲解画的内容。

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家测试孩子记住了多少幅画以及画上的内容,其结果是,第一组孩子记住得最少,只有60%;第二组记住了70%,第三组记住得最多,达到了86%。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孩子在记忆时单纯使用视觉或者听觉,其记忆效果不如既使用听觉也使用视觉好。所以,我们可以教孩子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如背诵一篇课文时,既看着书上的文字,又在大脑中回忆老师对课文的讲解,这样背诵起来就要容易一些。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脑海中构想一幅场景,这样也能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

给孩子介绍科学记忆的方法

对于任何事情,只有掌握了规律、方法,才能将它做得更好。提高孩子的记忆效率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给孩子介绍一些科学记忆的方法,孩子在记忆方面就会主动抛弃死记硬背。

对于孩子学习的知识而言,他有很多可使用的科学记忆方法,这里简单列举几种,可以让孩子参考使用,或者选用真正适合于自己的。

联想记忆法:这是借用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的特点来记忆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让孩子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联系起来,由体验过的事物联想到记忆材料,从而达到对记忆材料的深刻记忆。如孩子在识记汉字“且”时,可以让他联想自己认识的“目”、“自”,这样既能帮助记忆,也能起到区别形近字的作用。

分类记忆法:这是一种对记忆的内容进行分类的记忆方法,经过分类之后,记忆的内容就显得明晰了。

王颖放学回家后,有些不高兴。妈妈问她怎么了,她嘟囔道:“今天老师上课提问背诵杜甫的《绝句》,我没背会,被老师批评了。”妈妈想了一下说:“我有一个绝招能让你快速背会。”王颖一下兴奋起来:“真的吗?”“当然了,”妈妈笑着,“你去拿书来。”

王颖拿来了书,妈妈指着《绝句》说:“我小时候是这样背的,前两句中的‘两个’、‘一行’都是数量,‘黄鹂’、‘白鹭’是两种颜色的动物,‘鸣翠柳’、‘上青天’是动物的动作。后面两句开头分别是咱家的‘窗’和‘门’,‘西岭’、‘东吴’都与方向有关,‘千秋雪’、‘万里船’又是数字开头,开头是数字,结尾也是数字,是不是很有趣?”王颖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开始试着背,结果很快就背下来了。

谐音记忆法:这是利用谐音来帮助孩子记忆的一种方法,通常用于年代、统计数字等,如记甲午战争爆发的年代1894,就可以用它“一把揪死”的谐音,这样孩子会觉得既有趣也容易记住。

口诀记忆法:这是将记忆材料加工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方法,这种记忆法不仅有趣味、记得牢,还能减轻大脑的负担。如孩子在记多音多义字“拗”时,就可以用这样的口诀:这几句话写得太拗(o)口了,但他却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铅笔都拗(ǎo)断了。这句话中包含了“拗”的三个读音以及用法,孩子记忆起来比死记硬背要轻松得多。

指导孩子交替学习,有效记忆

据科学研究,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他的大脑中主管视、听、读、写以及有关记忆、分析等的功能区域都处在高度兴奋状态。任何部位的兴奋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如果超过限度就会使原来的兴奋区域减弱,对兴奋的抑制会增强。这会导致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并出现困倦、头痛等症状,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指导孩子学会交替学习。如孩子背诵课文10分钟后,就让他做些动笔写的作业,这样大脑的兴奋区域就处于交替状态,孩子也不会感觉太累,而且背诵的效果也比较好。如果一篇课文比较长,可以让孩子分阶段背诵,背一会儿写一会儿,或者背一会儿玩一会儿,这样都能起到调节神经机能、提高大脑反应速度的作用。

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

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表现在各个方面,记忆时间也是其中之一。有些人清晨记忆效果最好,有些人睡觉前的记忆效果最好,我们可以观察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

白子涵上4年级了,学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为了在老师上课考查时自己不至于忘记,她每天都早起一会儿,背诵老师要求背的内容。可是,大脑好像不听指挥,总是背得磕磕绊绊。这让她很苦恼。

一直观察着女儿的妈妈有一天对她说:“涵涵,要不你试试睡觉前10分钟背公式、课文什么的。”

白子涵决定试试。她晚上背了一篇课文,第二天早上一回忆,发现自己竟然一点也没有忘。白子涵高兴地抱着妈妈直转圈。

我们可以学学白子涵的妈妈,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孩子,看看孩子究竟在什么时间段记忆效果最好,然后建议他将要背诵的内容放在此时间段内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