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790—816年),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的阴郁情绪。长吉诗结有《昌谷集》。
原文
马诗二十三首①(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马诗》:通过咏马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23首。
②金络脑:一种贵重的鞍具,借指马受重用。
赏析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中的“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抒发了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此诗婉曲耐味,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而“踏清秋”一句,词语搭配新奇,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绝妙佳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原文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①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②,烧竹照渔船。
注释
①遥岚:表示山与人相距甚为遥远。
②沙头敲石火: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
赏析
首二句写晨景。夜雾逐渐消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羊肠小道随着天色转明而豁然开朗。路边的长茸细草沾满了露水,湿漉漉的,展示诗人清晨出游时观察所得的印象。
三、四句写白昼的景色。诗人由幽静、逼仄的林间小道来到空旷的溪水旁边。这时风和日暖,晨露已晞,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像是铺了一层雪。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沿途所见多是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田园。到了这里,眼前忽地出现一片银白色,不禁大为惊奇。
诗人观赏了“雪浦”之后,把视线移向溪水和它两岸的田垄。因为不久前下过一场透雨,溪水上涨了,田里的水也平平满满的。春水丰足是喜人的景象,它预示着将会有一个好的年景。
后四句写夜晚的景色。“古刹疏钟度”写声,“遥岚破月悬”写色,其中“古刹”和“遥岚”一实一虚,迥然不同,然而又都含有“远”的意思。末二句写船家夜渔的情景。在山村滩多水浅的小河边,夜间渔人用竹枝扎成火把照明,鱼一见光亮,就慢慢靠近,愣头愣脑地听人摆弄。“沙头敲石火”描写捕鱼人在河滩击石取火,“烧竹照渔船”紧接上句,交代击石取火是为了替渔船照明。
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自然景物,运笔精细,力求形肖神似,像是严谨密致的工笔山水画,而一草一木都显得寥萧淡泊,有世外之意,诗人的情致渗透到作品的形象里,从而构成这样一种特殊的意蕴,是他仕进绝望的痛苦的一种表现。
绝妙佳句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